这些年,被遗忘了的圆明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这些年,被遗忘了的圆明园-,第1张

那天,母亲说,好久没去圆明园看看了。距离上一次参观,已有七、八年的光景。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一座公园能够像北京圆明园那样,充满悲凉壮阔的故事了,也没有一处 历史 遗址像圆明园那样警人至彻了。

走进这处旷世园林,福海岸边古柏沉重的年轮在默默增长。道路两旁那些枝条虬曲的龙爪槐,垂首低眉的杨柳,以及挂满小灯笼似的柿林,在将残的秋色中互倾积愫。怨其不幸怒其不争。就连一簇簇凄美的黄菊,也在凭吊一个时代的终结。

沿途的景象让我的内心有些沉重。但在母亲的眼中,圆明园的任何一处雕饰确是上帝无与伦比的杰作。昔日的圆明园,曾引进西洋建筑艺术,建有欧罗巴风格的楼群。园内藏有无数金银器具,玉石珠宝,名画古籍……圆明园的湖泊大小不一,岸边的山石、林木、亭榭,水中的岛屿都有其独特的布局,如同一幅幅烟水飘渺的江南山水画卷浮现在眼前。

圆明园开湖垒山,山重水复,环环相扣。一园一区,一石一景巧夺了天工,墙角的一株古梅,松下的一块怪石,仿佛是画家不留意的一页画稿,虚实相映,意深意远,藏尽了才情。看来,圆明园不仅是古代建筑的旷世之作,也是举世无双的宝库和艺术殿堂,更是精神世界的净土,园林文化的精髓。怪不得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夏宫大概就是圆明园吧。

一路在听母亲感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直到那断残的石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脚步才戛然而止。面对在中学课本里和荧屏前熟悉的一片废墟。我和母亲满脸的肃穆,缄默不语。我猛然想起年少时游圆明园的事情。尽管过去了很久,却难以忘记。那是发生在自己二十一岁时的故事,在圆明园里,一位鹤发的老导游指着断壁残垣,对一群英国人说 “这就是你们的祖辈在石碑上留下的痕迹。我们中国一向以‘礼’治天下,以慈悲为怀,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我们不会同你们计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会将这段屈辱的 历史 忘记。将它作为沉痛的记忆,会永远铭记在心中。如若以后再发生这样的战争,我们的领土再一次受到威胁,作为中国人,我们绝不会袖手旁观。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再也不可能饱受这样的屈辱!” 那群英国人没有发问,埋下了头,大石柱蹲坐在那里,一切显得很静寂。

我很佩服老导游不卑不亢地用英语讲出了那番话,好像一个古老的民族伤口在滴血,也好像道出了一段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魂。作为一名中国人,古都幽州的遗存,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被我们漠视了多少,遗忘了多少,一位老人,仍然清晰地记得这片土地曾留下的悲哀!

圆明园,一个非常遥远又相当熟悉的名字。它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是国人不堪回首的辛酸记忆。圆明园100多年前的劫难,像一道闪亮的镂痕,重重烙在我记忆的刻盘上。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投河自杀;10月18日,一支英法联军的马队,荷枪实弹,手举火把,浩浩荡荡,瞬间火光冲天,万园之园化作一团废墟……大清王朝经营一百五十多年,融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聚集了无数文物图书、精致艺术品和金银财宝的壮丽宫殿和园林,最后的结局竟是在大火中化为瓦砾?!

这座曾饱受磨难的 历史 名园,我们很难想象它最初的样子有多美。只是在书中看到当年英国随军牧师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我不清楚圆明园这座艺术殿堂曾有过怎样的风韵,只知道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一位叫王致诚的传教士,在1747年写给法国亲人的一封信让人满怀遐想:“这里的一切都伟大而美丽。因为我从来没在别处看见过任何与之相比的。中国建筑形式的多样和变化无穷,使我们钦佩他们丰富的才气。相比之下,我们则显得太贫乏太没生气了……”

圆明园,这座 历史 遗存留给国人的悲痛很多……

圆明园,这座昔日宝库留给国人的想象也很多……

天色渐浓,日落斜晖中的废墟轮廓,夕阳苍劲勾勒出一道深沉悲凉的阴影,硝烟似笼罩在断垣残墙,满目残墙断柱苍凉地罗列在空旷的大地。此时,我的眼角不觉间有些忧伤惆怅。曾有人告诉我,游遗址最好的时节便是秋末冬初。一抹夕阳下,一个人,独自坐在冰冷的石阶下,听秋风瑟瑟,看落叶起舞。似古似今,似喜似悲,似梦似醒,那些深处的皇权威严,那些泥下的变乱杀掠,心头漾起的滋味已是不能言传了。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作者]

赵 睿

[摄影]

安 妮

田 文 江

张 舒 颜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主要是英法联军的掠夺。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1860年,圆明园遭焚毁,建筑绝大多数被烧毁,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十二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没有船,烧不到。”

扩展资料:

中国对于圆明园文物的努力收回情况:

2003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火烧圆明园时流失海外的猪首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美国人同意转让,最后由澳门企业家何鸿捐资近700万元人民币购回。

2003年回购的猪首,既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技术,也有特殊的战争历史背景。”依据这两个标准,专项基金从2003年至今,已接洽了一二十件流失国宝,结果有成有败。

人民网-圆明园曾遭遇四劫: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一提起中国,很多国际友人率先想到的就是文明古国,以及我们的万里长城,而这我那里蹭车更是因其宏伟的程度之大,被誉为是世界底八大奇迹,让国际友人纷纷发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慨。然而除了万里长城,其实还有一座建筑,也让外国人非常赞叹,只不过它在1860年被付之一炬,如今只剩残骸,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大多将其遗忘,那就是圆明园,英法联军将里面的文物抢夺一空后,一把大火将其烧毁,而在联军抢夺的文物中,有十二座兽首,近些年来,兽首回归的消息不断传来,新如今已经回归了7件了,不过这另外的五件又在哪里呢?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康熙修建来给当时大臣们并不看好的四皇子胤禛的,里面还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1722年应征继位后在里面增设了内阁六部以及军机处,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处理政事的大园林,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晚清统治者弃城而逃,让联军几乎不战而胜。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直奔圆明园,因为圆明园咋英法各国中颇负盛名,各大帝国早就对其垂涎不已,因此一进入园林,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疯狂的掠夺。在各种分配完文物之后,法军想要撤离,但是此时的英军将领却做出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烧毁圆明园。

被掠夺的文武丽里就有十二座兽首,是以12生肖为原型,做了12个兽型喷泉眼,环绕相对,尽管是联军抢走的,但是这十二个兽首却并没有被各帝国的皇室所收藏,反而是一直辗转于私人藏家,其中鼠首和兔首曾在法国博物馆中被展出,自那以后我国政府一直密切关注这两个兽首的去向,并且为此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组织。

直到2009年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两个兽首被展出拍卖,对此还闹出了一场乌龙,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铭以1400玩欧元将其拍下后却拒绝付款,因为她决定这两个兽首应该无偿还给我们国家,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最后还是皮诺家族将其拍下,并在2013年捐献给了我国。

十二兽首中的牛首待遇似乎就没有那么好,它曾被自己的藏家拿来装饰花园,20世纪80年代,牛首被放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卖,那时候的价格还非常低,但随着其他兽首的拍回,牛首的价格才逐渐涨上来,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将其拍下,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眼看兽首的拍卖越来越热门,我国有心寻回当年的兽首,于是马首的收藏家也将其拿出来拍卖,2003年赌王何鸿燊拍下了猪首,但是价格没有对外公布,2007年他又以6910万港币将其从苏富比拍卖会上拍下,并在2009年,将其无偿捐给了国家,这一举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到目前为止吗,我国一共寻回了7各兽首,那剩下的五件兽首又在何方呢?其中蛇首、鸡首和羊首至今下落不明,毫无头绪,但狗首曾有报道称,似乎有人曾在日本仅以1000美元就将其买下,不过报道的真实性无从得知,然而关于龙首的下落才是最让人震惊的,2009年的时候,台湾收藏家王度曾说,龙首,它就在台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