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鸽子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年代?
我国是养鸽的古老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越绝书》所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明朝时,我国的养鸽已具相当水平。直到清朝,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优良名鸽品种。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发掘一座古墓,墓主为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入葬年代约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期至公元前十二世纪前期。距今已有三千二三百年。在出土的大量玉器中有一件玉雕鸽。此鸽用绿玉雕成,羽毛花色无法表现。它已从野鸽进化成观赏鸽。显著的特征是嘴很短,头圆,眼皮宽,已接近观赏鸽,与野鸽大异。它是现知中国观赏鸽的最早形象,野鸽被驯养应当还远在此之前。相传我国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放出一只鸽子求援而获救。五代后周王仁裕(公元880-956年)在《开元天宝遗事》著作中辟有”传书鸽“章节,书中称:“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可见我国唐代已利用鸽子传递书信。
古籍中所记载的鸟类的贡献
鸟类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帮助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还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古籍中所记载的鸟类的贡献。
鸟羽与服饰
在古代,鸟类的羽毛被广泛用于制作服饰和饰品。鸟羽制成的帽子、袍子、裙子等,是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的必备品。
同时,不同的鸟羽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孔雀的羽毛被视为幸运的象征,被用于制作婚礼、祭祀等聚会场合的饰品;凤凰的羽毛象征着道德高尚和帝王之气,被皇帝们选用作为皇冠、龙袍等的装饰;而鹦鹉、鸽子等小鸟的羽毛则常用于制作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饰品。
鸟类的图腾和神灵
鸟类在古代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图腾和神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宝剑、徽章、家徽等金属制品中的重要图案;在古埃及文明中,鹰被视为飞行的代表,是鹰神赫鲁的化身,统治天空。
鸟亦与诗歌、音乐和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花鸟戏,表现的正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艺术大师也常常将鸟类作为画作或雕塑的主要元素,如毕加索的鸽子、米开朗琪罗的鸽子和老鹰等,体现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鸟类在科学和技术中的作用
鸟类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鸦科家族的物种以其聪明才智而闻名,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害虫;鸽子的驯化培育促进了人类的饲养技术的发展,并被许多王国选定作为紧急通讯信使。当代的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鸟类,例如模仿鸟类行为模式设计出更加高效的飞行器、利用鸟类的翅膀和骨骼结构提高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技术等等。
结语
总之,鸟类由于其神秘和美丽,不单单是许多古籍和文化的重要元素,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这些天然资源,以便在未来继续探索他们所带来的无穷可能。
相信大家应该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剧中相隔较远的两个人之间联系都是通过飞鸽传书来告知消息的,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在古代,飞鸽传书真的是存在的吗?飞鸽传书是怎么做到的呢?
古代真的是有飞鸽传书的
毕竟在古代的时候,通讯方面比较麻烦,所以通过鸽子来传递自己想要说的话。而且在史记上面也是有详细的记载的。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鸽子是十分恋家的鸟类,不仅对地球磁场很敏感而且它天生具有“归巢性”,古人会在某地设为信鸽驿站,饲养大量信鸽,让其将这里当做自己不二的巢穴。
经过长久饲养以及训练即使在外放飞也会迫切的归巢,所以古人外出想要传递信息的话,都会在驿站带上信鸽,即使到了很远处,鸽子也能及时的飞回驿站传递消息。
飞鸽传书是如何送信的?
鸽子在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不是所有的鸟类或动物都有这能力,想要获得一只会传递消息的信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除了需要精心选育和科学饲养外,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才能将鸽子的归巢能力发挥到极致,只有具备上述几种条件,它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只合格的信鸽。
而鸽子之所有会被古人用来做信鸽,除了拥有强大归巢能力,鸽子还有极强的耐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它们还具有抗寒、耐热性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野外觅食的能力,所以被饲养用来传递信件。并且它还可以根据太阳、建筑物和地球的磁场来找到回家的路,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鸽子,连人类都做不到的,它可以轻松做到。
鸽子可以利用太阳光来导航,它体内的生物钟能随著太阳光的移动方向,而选择方向,因此不用担心饿死迷路,只要飞过一次鸽子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往回飞。鸽子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鸽子每小时能够飞60到100公里,能承载比它体重大10% 的重量物件,在速度上也不比马匹差甚至还比马要强一些。
电视剧中用“飞鸽传书”传递军情有常识性错误
第一个常识性错误,信鸽绝对不会落到某一个人的手里,尤其是将领(包括大侠)的手里。信鸽传书的原理,是利用鸽子的归巢性来实现的。
要利用这个特性,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鸽子进行饲养和训练。这个饲养和训练的人,绝对不是将军和大侠,他们也没有空。所以,鸽子只能回到它的巢里,绝不会落到将领的手上。
第二个常识性错误,信鸽传递情报具有单向性。因为信鸽只记得它从小长大的那个巢,所以,它只可能从战场上飞回来,不可能再返回去。有人说,可以换一只信鸽传递呀。这也是不行的。谁会把信鸽放在打仗的地方养,让它归巢回去呢?
在古装**或电视剧中,人们经常用鸽子来传递书信。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鸽子是怎么知道自己要去哪的?
关于飞鸽传书的由来,在《山海经》中有记载。西王母身边有三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用青鸟把信送到了武帝手中。
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成为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是将信件系在鸽子脚上,传递给收信人。古代通信不便,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利用鸽子飞速较快、辨认方向、恋家的特点,驯化了鸽子。
要成为一只合格的信鸽子,幼鸟时期就要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和主人的亲密度、中途停靠喝水、辨别回家路线、传递信号等。
训练一般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白天到黑夜,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前几天将鸽子带到五公里以外的地方,让鸽子自己飞回家。再过几天将鸽子带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之后,不断增加里程,把鸽子带到更远的地方。鸽子中途如果渴了、饿了,还要自己寻找水源和食物。
现实中的信鸽传书,远没有电视剧中那般神奇。电视剧往往是把鸽子往天上一扔,鸽子就自动飞去了收信人的地方。
中的鸽子只认识自己熟悉的地方。例如:古人行军打仗时,把鸽子带在身边,如果想家了,就将信系在鸽子脚上。由于鸽子有过之前的训练,再加上鸽子恋家性极强,鸽子便会把信带回家。
但要想鸽子把信送到陌生的地方不太可能,鸽子的固定路线是别地——家。
读到这还不明白?那我再举个例子。
例如:一群鸽子从小养在长安,一群养在幽州。等到两群鸽子长大,且经过严格训练后,把长安的鸽子带到幽州,把幽州的鸽子带到长安。需要鸽子送信时,就放飞鸽子,鸽子体内强烈的归家欲望,会促使它们很快归家,而信也带回去了。
在圣经中
鸽子
圣经上第一次提到鸽子,是在第一个千禧年的《旧约》当中,那是诺亚和和平鸽的故事。稍后,在《新约》当中,鸽子第一次被提及是在耶稣受洗礼的时候,这时候鸽子被当做传下来的圣灵。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洪水过后,诺亚又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黄昏时分,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叶,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诺亚由此判断,地上的水已经消退。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这些早期圣经当中记载的故事,无疑为鸽子出现在现代城市当中铺平了道路。几个世纪以来,对于鸽子的印象不断地发生改变,从神灵到恶魔,从英雄到一文不名。
飞鸽传书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最早使用鸽子建立大规模通讯网络,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叙利亚和波斯。到公元12世纪的时候,巴格达城和叙利亚、埃及所有的主要城镇之间,都通过鸽子建立了信息联系,也是唯一的****。在罗马时代,鸽子用来携带例如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奥运会开幕的时候会放白鸽的原因。在电报出现之前,英国人通常用鸽子来传递足球赛事的结果。最后一只执行邮递服务的信鸽于2004年在印度退休,之后在平静地日子里安享晚年。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
航空邮件
第一个有组织的信鸽航空邮件服务始于1896年,航线是在新西兰和大堡礁之间。SS Wairarapa号在大堡礁附近的沉没,造成134人死亡的事件,是促成这一服务的催化剂。由于灾难信息不能在3天之内达到新西兰,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两个岛之间开通了信鸽服务。第一条信息发送于1896年1月,经过175个小时之后抵达奥克兰。每个信鸽最多可以携带5封信,其中最快的运送记录是50分钟,那只鸽子的平均飞行速度达到了125公里/小时。
爱情之鸽
在遥远的过去,鸽子曾被人们看成是爱情的使者。比如在古巴比伦,鸽子乃是法力无边的爱与育之女神伊斯塔身边的神鸟,在生活中则把少女称为“爱情之鸽”。
和平象征
鸽子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是首先开始驯养白鸽和其他野生鸽子,如今在很多城镇我们都能见到颜色各异的鸽群飞过。同时,作为天神的宠物,鸽子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并被奉若神明。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鸽子扮演过相当多的角色,从神的象征到祭祀牺牲品、信使、宠物、食物甚至是战争英雄。它们善于飞翔。羽色有雨点、灰、黑、绛和白多种。足短矮,嘴喙短。食谷类植物的子实以及昆虫。嗉囊发达,雌鸽生殖时期能分泌“鸽乳”哺育幼雏,属晚成禽类。配偶终生基本固定,一年产卵5~8对。雌鸽在夜间孵卵,雄鸽在白天孵卵。孵化期14~19天。所有鸽类都能以“鸽乳”喂哺幼雏。幼雏将喙伸入亲鸟喉中去获得鸽乳。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公认,当属毕加索之功。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
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
鸽子
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鸽子也是战争英雄在现代,鸽子多次在战争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船只上面都带有鸽子,当遭到德国潜艇攻击之后,就放出鸽子告知沉船的具体位置,这样幸存的人员就可能获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Cher Ami(亲爱朋友)鸽子携
鸽子
带信息穿过激战的阵地拯救了许多法国士兵的生命。Cher Ami在飞行过程中被击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几乎失掉了带有信息的那个腿,不过它仍然坚持飞行了25分钟把信息带到。
这只鸽子被法国政府授予战争十字勋章(Croix de Guerre)。另一个英雄的鸽子叫做GI Joe,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一千名英军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结驻扎,然而德军却计划对这个部队进行轰炸。当时的通讯设备都不能使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鸽身上。GI Joe成功的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就在轰炸前5分钟警报得以拉响。后来GI Joe被授予迪肯勋章(Dickin Medal)——动物界的最高军事奖章。
鸽子——和平的使者,这恐怕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度里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这可爱的小家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充当这一角色的。 远在上古时期,人们把鸽子看作爱情使者,而非和平使者。比如在古代巴比伦,鸽子乃是法力无边的爱与育之女神伊斯塔身边的神鸟,而在当时,民间则把少女称为是“爱情之鸽”。 恐怕一直到纪元初,鸽子才被当作和平的象征。众所周知,《圣经》上就有了关于鸽子的记载:诺亚从方舟上放出一只鸽子,让它去探明洪水是否已经退尽。上帝让鸽子衔着一条橄榄枝回来,表示人间尚存希望。 十六世纪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给鸽子赋予了新的使命,使它成了圣灵的化身。新教徒鲁卡斯在一本书中写到:“耶稣在做祷告时,忽然天门洞开,圣灵化为一只鸽子朝他飞了下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丢勒的一幅版画里,圣母玛丽亚的头顶上有一只圣灵化身的白鸽。而在宗教改革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宗教改革之父马丁·路德的头上更是经常出现象征天命的鸽子。 直到十七世纪,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时,鸽子才“官复原职”,再次充任和平使者。当时,德意志帝国各个自由城市发行了一套纪念币,图案是一只口衔橄榄枝的鸽子,底下有“圣鸽保佑和平”的铭文。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杰出的代表席勒很早就把鸽子从宗教意义上的和平象征引入到政治。在其名作《奥兰西的姑娘》的序幕中,他让法国抗英女英雄贞德庄严宣告:“奇迹将会出现——白鸽将要起飞,她将以鹰的勇气,去击败那蹂躏我们祖国的秃鹫!”在此,鸽子已不再是毫无抵抗力的希望之象征了,它成了斗士!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恐怕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一大发明。1950年11月,为纪念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特意挥毫,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当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称为“和平鸽”,从此,作为世界和平使者的鸽子,就为各国所公认了。
本文2023-08-08 13:30: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