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的两千里冰雪连天 两千年风云迭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祁连山的两千里冰雪连天 两千年风云迭变,第1张

01天境祁连

祁连是“天”的意思,所以一些古籍中也管祁连山叫“天山”,以此彰显祁连山之高耸、巍峨。

这座绵延近1000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之上的大山雄踞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角,居高临下,俯瞰着广袤的欧亚大陆。

祁连山全景图

乌鞘岭 ,祁连山向东伸出的一只触角,它渐行渐隐,最终止步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汇合处。

这道山岭的高差只有600米左右,有公路可通达山顶,然而,就是这座并不十分伟岸的山峰却无意间将中国大陆一分为二: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吹到乌鞘岭的东侧便会烟消云散,而乌鞘岭西侧的降水也永远没有机会回流入海。

所以,翻越乌鞘岭,就从中国的季风区走进了非季风区,从外流区走进了内流区,同时,越过乌鞘岭一路西进,也就和祁连山连绵不绝的雪峰并肩而行了。

乌鞘岭

驾车从乌鞘岭隧道穿行而出,眼前的风景瞬间就变了模样。在进入隧道前的沿路上,还能不时掠过大大小小的田园村落,但乌鞘岭的北面却蓦然铺开了望不到边际的缓坡草原,像一曲低沉的牧歌悠悠地向远方吟唱。

在古代中国,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也是中原农耕民族的噩梦。两种文化的较量,让处于交界处的乌鞘岭,注定逃不过征战的硝烟。毕竟,就在乌鞘岭附近,依旧能寻觅到矗立的古长城,以最后的残垣述说着曾经的艰难与天命。

乌鞘岭下的残破的长城

如果把乌鞘岭看作是西行之路上的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进入了祁连山脚下狭窄而平坦的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

说它“窄”,其实只是地图上的数字印象,这条通道全长近一千公里,平均宽度却只有数十公里,它的“南墙”是祁连山,“北墙”从东到西,依次是龙首山、合黎山和马鬃山,两侧高山夹持,中间为狭长的平地,横竖一对比,走廊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当驱车穿行在这条走廊中央时,大多时候却都感觉像是走在开阔的平原上。举目所见,苍苍莽莽,荒凉的大地提醒着我们正行驶在西北的干旱地带,而天边时隐时现的雪峰却似带着梦幻的光环,吸引着我们不断地靠近,再靠近。

河西走廊

在一个叫 扁都口 的地方,我们调转车头,沿着怪石嶙峋的大斗拔谷钻到了祁连山的肚子里。

不同于其他的山,祁连山是一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庞大山系,各条山脉之间是平缓的高海拔谷地,而纵贯山谷的柏油路让这座气势磅礴的大山变得可亲可近。

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山顶长年积雪,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冰雪幕布,雪线宛若姑娘的裙摆飘落大地。雪线之下点缀着郁郁葱葱的云杉林,如瀑布般垂落的高山草甸上遍布的羊群似星斗散落。

亲近祁连山

站在路边遥望,圆滚滚的肥羊如同一朵朵蒲公英,一阵风就让它们撒欢奔跑,而当它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公路,所有的车辆都只能静静尾随。

牧羊人默不作声地站在一处悬石上凝视着这一切,时间变成了一座停摆的钟,只有湛蓝的美好不可抗拒地游向祁连天境。

02大国梦想

扁都口外,河西走廊的正中央,有一座孤峰耸立的山丘,据说山上长着一种叫“红蓝草”的植物,可以榨出嫣红的汁液,给女子的脸颊增添一抹红晕。所以,这座山被人们称为胭脂山,书中通常写作 “焉支山”

远眺焉支山

祁连山和焉支山之间的大马营草上驻留着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这是一个存续了2100多年的组织,它的建立是古老的中国由柔弱迈向强大的坚实一步。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用珠宝首饰贿赂匈奴单于的夫人,借枕边风解了“白登之围”,但也从此为立国未稳的汉王朝埋下了委曲求全的祸根。

一个个汉室公主和一车车金银细软填不饱匈奴人的胃口,彪悍的匈奴骑兵仍时常骑着快马到汉朝边境烧杀劫掠。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这位年轻的皇帝不肯继续忍气吞声,对匈奴的战略,从妥协到抵御,从反抗到出击,一步步拉开序幕。

张骞的使团出发了,大将军卫青闪亮登场,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跃马而出。骄纵的匈奴人节节败退,并最终举族西迁,永远离开了祁连山。

祁连山上的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在焉支山的北侧,天地昏黄,匈奴人迁离时的悲歌久久回荡。

然而,山的南边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意气风发的霍去病正在祁连山冷龙岭下的绿色汪洋之间策马奔腾,他把最强壮的战马集合在最肥美的草场上,并下令建立一座军马场,为汉王朝的将士供应良种骏马,这座马场就是如今的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

霍去病和他的轻骑兵骑着山丹马,以闪电攻势清扫匈奴各部,并一直追击到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才勒住马缰。

汉王朝从此解除了西北边疆的威胁,并牢牢掌控了河西走廊。这无异于为中国版图增添了一只有力的臂膀,同时也打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国对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又经过数年的努力,汉王朝最终将葱岭以西,昆仑以北的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统治范围,一个东方大国的雏形俨然形成。

之后的千百年间,班超孤军深入,平定西域;隋炀帝亲征吐谷浑,重开丝绸之路;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无数中华儿女或手持旌节或身披铠甲,义无反顾地从祁连山脚下默默走过,而支撑他们前行的无非是国家一统、百姓安康的大国梦想。

03河西四郡

祁连山从不说自己光芒万丈,她只是一声不响地拦截着从高空飘过的暖湿气流,经年累月,积攒出一个由2800多条冰川所组成的固体水库。

当冰雪消融,涓涓溪水蜿蜒而下,汇聚成汩汩涌动的大河,从河西走廊横穿而过,松软的泥土被河水浸透,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洲就在河流两岸蓬勃迸发,被沙漠三面包围的河西走廊就这样成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交通动脉。

源出祁连山的几条大河,带来的都是河西走廊上最耀眼的名字:石羊河上是武威,黑河上是张掖,北大河连酒泉,疏勒河上是玉门和瓜州,敦煌脚下党河缓缓流淌。

这其中,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正是汉武帝为经略河西走廊所设置的 河西四郡

源出祁连山的黑河

武威 ,翻越乌鞘岭后的第一座城市,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

这座城市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凉州 。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遥想当年,长安以西,众多大大小小的城镇,要论车水马龙花灯璀璨,可能都比不过武威,作为拱卫长安和把控西域的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西北地区的军政和文化中心。

武威城楼

武威城区的东北角,有一座东汉古墓,1969年,人们在“挖洞积粮”时,意外发掘出一个声势浩大的铜马阵列,其中一尊便是著名的 “马踏飞燕”。骏马飞腾的健美身姿、马蹄下吃惊回眸的鸟以及整座雕塑的巧妙平衡,无不让人拍案叫绝。

战马嘶鸣,虎虎生风,这座铜奔马何尝不是文化自信的精彩呈现。这是一个彰显大国雄风的城市,也是汉王朝开疆拓土的号角。 武功军威,震慑四方,这,就是武威。

武威雷台汉墓

张掖 ,河西走廊的咽喉,祁连山下的膏腴之地。作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所滋养出的绿洲,张掖自然也是河西走廊里最大的赢家。

在去往张掖的路上,你会遇到遮天蔽日的林荫道、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还有整整齐齐的水稻田,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到了张掖市区,迎面撞上一片苇草摇曳、候鸟纷飞的湿地,要不是天边还望得到“祁连山顶雪”,就真的要“错把张掖当江南”了。

张掖湿地公园

倚仗着祁连山的偏爱,在张掖,连干旱都能生出一种别样的风采。丹霞和彩丘,两种极其美丽的地貌景观竟然肩并肩出现在张掖西北郊的同一片红色地层上。

千姿百态的丹霞,仿若是一个被遗忘万年的城池,廊柱环伺,古堡林立,到处都是帕特农神庙般的谜语。彩丘更像是大自然封印在张掖的七色彩虹,是天空留给大地的唇印,它那令人眩晕的色彩,一亮相便惊艳了世界。

冰沟丹霞

七彩丹霞

张掖市中心坐落着河西走廊里最大的鼓楼——镇远楼,当一轮圆月从楼后升起,站在楼前,“玉关晓月”的画面生动呈现,而顶层匾额上熠熠生辉的“万国咸宾”,则让人追古忆昔,豪情顿生。 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这,就是张掖。

张掖鼓楼,摄影©孤城

离开张掖,沿着祁连山继续往西,到了酒泉时,山势抬升到最高点,所以在酒泉市区中穿行,往往一抬头就能看到一排雄浑肃穆的雪峰屏列半空。

人人都知道酒泉有卫星基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酒泉公园里还真有一个名为“酒泉”的泉眼,泉水清冽,入口甘甜。

酒泉

关于酒泉的得名,有这样一种说法,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表彰战功。而军士甚众,酒却只有一坛,霍将军不愿独享,便将御酒倒入泉水中,全军将士拿头盔盛水共饮,此泉遂得名为“酒泉”。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 ,酒泉,原来是大气洒脱的意思。

酒泉街景

敦煌 ,古时又叫沙洲,这个称呼很应景,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接近敦煌,都要穿过茫茫的戈壁大漠。

在敦煌鸣山路上,抬眼就能望见一座巨大沙丘横卧在路的尽头,这就是敦煌的地标——鸣沙山。来到敦煌,你一定会惊叹,城市和沙漠会如此亲近,在沙山下生活的人会如此坦然。

敦煌绿洲

方圆近800平方公里的鸣沙山也只被看成了一座大型游乐场,在这里,沙漠并不让人恐惧,你可以放下一切顾虑,跳进温柔的沙海,恣意狂欢。

西出敦煌,向南是据守昆仑道的阳关,向北是控扼天山道的玉门关。

阳关烽燧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古时候,跨过这两座关隘,就彻底离开了祁连山的庇护,同时也告别了中原文化圈,走进了陌生的西域。

敦煌者,盛大辉煌。 河西走廊尽头的这叶小小绿洲,寄托的实则是一个王朝对异域世界的无限期许。

鸣沙山月牙泉

04文化走廊

祁连山就像是一把打开文明之门的钥匙,它恰到好处地矗立在农耕文明、草原文明、藏地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叉地带。山顶的冰雪融水造就了山脚的片片绿洲,首尾相衔的绿洲又给予文明以行走的途径。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霍去病荡平匈奴,再到汉武帝打通丝路,不同文明间的沟通交流轰然涌现。往来不绝的西域商旅、屯垦戍边的移民和将士以及众多游牧部族的后裔在祁连山下碰撞融合,共存共生。

武威文庙

当中原陆沉,生灵涂炭之际,局势稳定的河西走廊又张开臂膀,接纳了西迁避乱的中原难民,儒家的文化思想和秦汉魏晋的士族文脉也在祁连山的荫庇下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在佛法东渐的进程中,祁连山也无疑是一座耀眼的灯塔。东来的鸠摩罗什,西去的法显、玄奘无不取道河西走廊,使得佛教文化于此盛极一时。

在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张掖马蹄寺和武威天梯山,僧侣和工匠们用美轮美奂的壁画和造像定格了那个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而发生在武威白塔寺的凉州会谈,不仅是佛教传入草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促成青藏高原从此融入中华大家庭。

敦煌壁画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 五凉文化 则是在河西走廊的大熔炉中炼造而成的地方特产,其中最有名的是由西凉乐舞演化而来的《凉州词》和《甘州曲》,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写诗填词,从他们的生花妙笔下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雪山草原的庄严与灵动,大漠边关的粗犷与萧瑟,戎马生涯的豪迈与孤寂以及儒释两家的谦和与悲悯……而这不正是祁连山所独有的人文特质吗?

日落后的嘉峪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以西,云端之上,祁连山顶的白雪熠熠闪光。

走在山下,邂逅一个个古老又崭新的城市,想起你我正处在时光的深处,和千年往事互相凝望,虽万籁俱寂,却荡气回肠。

《穿越河西走廊》系列连载

关注地球旅客查看更多章节

张掖彩虹山它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结合它是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区的一种复合。所以说它一年四季几乎都是这种彩色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观测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张掖彩虹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因为这种奇特的丹霞地貌和彩虹丘陵地形的结合,形成了七彩的彩虹山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但是说这种彩虹山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中国的景象的,虽然说在颜色的变化上,视觉冲击上给人很强的感觉,但是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天气,比如说一个晴天阳光充足的日子,早上晚上无论是日出还是落日都是非常好的观测时候,但如果说是阴天的话在色彩的反应上就不够强烈,看着也并不是特别的舒适,给人一种比较抑郁的感觉。

虽然说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产生太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在冬季的时候会有颜色轻微的变化因为冬季也受到气温和天气的影响,这里的丹霞地貌也会有一定的变化,颜色会稍稍变淡一点,没有像夏天那么强烈的色彩冲击,所以说这里旅行最好的时候是在夏天,因为夏天看日出看黄昏,都是气温非常合适的,而且有更好的气象观测条件,更容易出现万里无云的晴天,冬天的话就更容易出现阴天或者雾霾的天气,影响观测。

这个地方旅行的话,建议做好相应的资料查找,提前确定好最佳的观测地点。因为这种庞大的景观必然是有它良好的角度的,哪个地方更适合观测哪座山上观测的效果更好,是有讲究的,所以说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提前做好相应的攻略,和去过的人打听一下到了当地之后,多和当地的居民交流,询问意见是很有必要的。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作者为清代作家曹雪芹。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很多东西,我只去其中的一件 。常用来喻做爱情 ,比如身边美女如云,但我只要你一个。

原文如下: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宝玉道: "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

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

宝玉道:"有如三宝 "。

“弱水三千”并不是出自一首诗,而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贾宝玉对林黛玉说的一句话: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译文:任凭弱水众多,但我只取其中的一瓢饮用。

“三千”乃虚词,众多之意。宝玉用此典来回答黛玉的发问,意思是说宝钗的好与不好皆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

后成为男女之间信誓旦旦的爱情表白,比喻对爱情忠贞、专一。

扩展资料: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既表达了对爱情的痴诚和专一,又文辞高雅而富有诗意。《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它刻意借男一号贾宝玉之口说出来,做为对敏感多疑的林妹妹表明真心的最清晰有力的话语。

《红楼梦》是经典之作,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经典形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句话也从此成了经典的爱情语言。

在曹雪芹之前,宋代苏轼就有《金山妙高台》一诗,其中写道:“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是说那个人人梦寐以求的仙境有浩淼无际、险恶难渡的洪荒之水阻隔,遥不可及。

《红楼梦》之后的小说家们争相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引入了他们的故事里,成为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对白中不可缺少的话语。

-弱水三千

2009年的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圣诞夜和舍友一起去看了**《三枪拍案惊奇》,影片中的“彩色条纹大地”给了初学地质的我极大震撼,当时刚好在学地貌学,知道这是丹霞地貌。回到宿舍后,第一时间打开电脑查到**原来就是在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拍摄,从此心里就埋下了去张掖看丹霞的种子。(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三枪拍案惊奇》剧照中的彩色大地

《三枪拍案惊奇》剧照中的彩色大地

《三枪拍案惊奇》中的麻子面馆依然在景区中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

除了《三枪拍案惊奇》外,姜文执导的**《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张艺谋导演的《长城》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八年后,拖延症的我终于踏上了去张掖的路。尽管做了很多功课,到了景区还是被壮观华丽的七彩丹霞所震撼。下面先欣赏一下我的手机拍摄的原片吧(然而并没有拍出美景的十分之一)。

不够美是不是?这是因为阴天+手机拍照渣+拍照水平低的原因啦,欣赏一下网上的吧,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接下来问题来了: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张掖的七彩丹霞除了红色还有其他颜色呢?让我为你一一解答吧。

1、丹霞地貌如何形成的?

简单地说,就是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的基础就是有红层的存在。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丹霞地貌成因图

2、丹霞的七彩颜色如何形成?

彩色丘陵的颜色是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当时环境下的氧化-还原程度的真实反映。沉积物中Ca、Fe离子的含量很大程度影响了地层颜色的变化,尤其是Fe离子。当地层中的Fe

3+

含量较大及Fe

3+

Fe

2+

比值较高时,地层颜色以紫红、砖红为主;当地层中Fe

2+

含量较大及Fe

3+

Fe

2+

比值较低时,地层颜色以白色、黑色为主;当地层中Fe

2+

含量较大及Fe

3+

Fe

2+

比值由高逐渐变低时,地层颜色逐渐由红色向灰绿、黄灰、蓝灰过渡,直至黑色或白色。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最后我再给大家推荐几个丹霞旅游圣地吧!

(1)丹霞山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总面积292平方千米,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自从1988年开发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3)赤水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地貌是中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令游人倾倒。

在赤水,最为独特,最受游人称誉的丹霞景观有金沙沟赤壁神州、香溪湖万年灵芝、四洞沟渡仙桥、丙安天生桥、天台山红岩绝壁、石鼎山奇观、复兴转石奇观、长嵌沟丹霞峡谷、十洞丹霞岩穴、金沙沟甘沟峡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处。雨过天晴,金色的阳光照在丹岩上,把红色的岩石映衬得格外艳丽,形成红岩、绿树、银瀑、清泉相映成趣美丽风,人行其间,感到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部分图源自网络

欢迎添加“矿小二”

请注明姓名+单位

源起佛经中的一则故事,其意在于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又形容爱情,《红楼梦》中贾宝玉借用此典表示对林黛玉的喜爱。

1、弱(ruò)

有人曾以为弱水三千的‘弱’字乃通假‘溺’字,原因是在一些古文里见到此词作溺水之意。原文曾见于《书禹贡》‘拯弱与兴’,而《说文》里注解:弱,溺之简略也。《墨子》的注解作品《墨辩发微》里也有此说。但始终未曾见到‘溺’字的原型。而这些提到弱水的地方全是说为水浸没之意。

2、弱水

始见于《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

3、三千

盖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4、一瓢饮

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可比喻对爱情忠贞、专一。

扩展资料:

出处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讲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红楼梦》曾两次出现弱水,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五回,形容那跛足道人:“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如果按苏轼的诗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去分析,这弱水往往是指神仙出没遥遥而不可及的去处。

参考资料: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不是诗,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是贾宝玉对林黛玉表达喜爱所说的话。

原文: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赏析:

宝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宝玉用此典来回答黛玉的发问,意思是说宝钗的好与不好皆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黛玉深知宝玉平时禀性,怀疑他能否实践自己的诺言,于是继续发问:“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宝玉坚定地答曰:“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其意是说,我爱你之心就似飞絮和着沾泥垒成燕窝一样,不会再随风飘忽。

扩展资料: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出自于佛经中的典故,本是警示世人戒除贪念的佛家名言,弱水虽广但也是取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才是。

三千则是出自于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中,在描述流沙河时就有"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说法。再到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

参考资料: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参考资料: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