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毁掉的先秦古籍有没有可能恢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秦始皇毁掉的先秦古籍有没有可能恢复?,第1张

这是有可能的,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现的里耶古简就是一个例子。不过里耶古简保存的是秦代官方资料,不是先秦资料。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并没有彻底地毁掉那些古籍,因为秦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秦始皇用强制力来扼杀民众的思想,但对文化破坏最大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用王道限制民众的思想。

中国文化最繁荣活跃的时期有先秦、魏晋、民国,都是乱世。不过本人尤其推崇北宋,北宋文人是不会因言获罪的。其他时代虽然也出过大家,但当时的社会气氛都不利于文化发展。多说一句: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北京的报纸可以天天批评袁世凯,其不说对与不对,现在中国有一家报纸敢吗?不因言获罪,文化才能繁荣。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扩展资料: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

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

儒生之名 ,虽不见于现存先秦古籍 ,但秦时即已非常流行 。试看以下几则文字记载 :(1) 《史记 · 秦 始 皇本纪 》: “ 二十八年 ,始皇东行郡县 ,上邹峄山。立 石 ,与鲁诸儒生议 ,刻石颂秦德 ,议封禅 望祭山川之事 。”( 2 ) 《史 记 · 封 禅 书 》:始 皇 “即帝位三年 ,东巡 郡县 ,祠驺峄山 ,颂秦功业 。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 ,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日 : ‘ 古者封禅为蒲车 ,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 ,席用菹稽 ,言其 易遵也 。’始 皇闻此议各乖异 ,难施尉 ,由此绌儒 生 。” “ 始 皇之上泰 山 ,中阪遇暴风雨 ,休于大树下 。诸儒 生既绌 ,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 ,闻始皇遇风雨 ,则讥之 。”( 3 ) 《史记 · 郦 生列传 》: “ 骑士日 : ‘ 沛公不好儒 ,诸客 冠儒冠 来 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 中 ,与人言 ,常大骂 。未 可 以儒 生 说 也。一 ’( 4 ) 《史 记 ·叔孙通列传 》: “ 叔孙通儒服 ,汉王憎 之 ;乃变其服 ,服短衣 ,楚制 ,汉王喜 。叔 孙 嗵之降汉 ,从儒 生弟子百余人” ,叔孙通 “ 说 上 日 : ‘ 夫儒者难与进 取 ,可与守成 。臣愿征 鲁诸生,与 臣弟子 共起朝仪 。 ⋯ “ 于是高帝日 : ‘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赐金 五百斤 。叔 孙通因进: 日 : ‘ 诸 弟子儒 生随臣久矣 ,与臣共为仪 ,愿 陛下官之 。 ’高帝悉以为郎。” ( 5 ) 《汉 书· 郊祀志 》:秦始皇 “ 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 ” , “ 始皇封禅 之后十二年而秦亡 ,诸儒 生疾秦焚诗书 ,诛灭文学 ,百姓怨其法 ,天下叛之 。皆说 日 : ‘ 始皇上泰山 ,为风雨所击 ,不得封禅 ’云” 这些记述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

一、 秦始 皇东巡郡 县 ,一 次就能 从齐鲁征 到儒 生博士七十 人 。能 够称 为 儒 生 博士的 ,必是儒 生 中的佼佼者 ,不 符合应征条件 的一般儒 生 ,当大大多于此数 。叔 孙通 原事秦 ,后归项羽 ,最后降汉 。他降汉时 ,竟有儒 生弟子 百余 人跟随 。这些 都说 明秦 汉之 际 ,儒 生 已是一个 不小的阶 层 了。这个 阶层 ,当然 不是 在秦始 皇统一 天下 后突然形成 的 ,而是早在 战国时期 ,至迟在 战国末年 ,如 韩非子 所 言,儒 墨成为显 学 时 ,就 已经形成 了。

二、秦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 ) 征齐鲁儒生七十人时,齐国虽还只灭 亡 二年 (齐亡于前 221 ) ,鲁 国却 已灭亡三十 七年 了 ( 鲁亡于前 256 ) ,无疑 为战 国时 。由于鲁是孔予的故 乡 ,是齐鲁 的邻 邦 ,儒学 都特别发达 。两国虽 已灭亡 ,治儒 学 的人 仍然很 多 。儒生之名,决不是始皇征儒生博士时才有的,而是在两国灭亡之前早已有之。也就是说 ,在战国时 ,就 已有儒 生之名 了 。孔予 的故 乡鲁国 ,儒 生之名 的形成和 流行 当更早 。

三、儒生之名 ,不仅用于史书的叙述中,也见于史籍中人物的对话中,如骑士劝戒郦生: “( 沛公 ) 未可以儒生说也。”叔孙通对汉高帝说: “ 诸弟子儒生c 随臣久矣。也可 以想见 ;儒 生之名也见于秦始 皇征齐 鲁儒生 博士 的诏 令中 。儒 生之 名 ,只有在 流传已久 ,为大家所熟知’ ,才能 成为人们 的口头用语并见于天予 诏 令的 。由此 推算 ,战 国时就 已有儒 生之名 ,不 是显而 易见吗

四、如 《史记 》所载 ,儒 生 已经形 成人数较 多 的阶层 ,不仅有 了儒 生之名 ,而 且有了一定式 样和规 格、用 以区别于其 他阶层的服饰 ,这就是儒 冠 ( 《郦 生列传 》) 和儒 服( 《 叔孙通列传 》) 。见于 《 史记 》的虽已是秦末汉初 ,但这种服饰开始形成之时当远在秦 统 一天下 以前 即战 国时 。

儒生之 名虽不 见于现存先秦 典籍 ,但 先秦 典 籍 流 传 到 今 的百不及 一 ,怎 么能 断定“ 儒生之名,盖汉世所洒行,先秦未之闻也”呢 《 列子 · 周穆王篇 》 所记治华予之疾者为 鲁之儒 生 ,鲁国为孔予 的故 乡 ,有儒 生之 名 ,当早于 他国 。战 国初 年 ,鲁国就 已有儒生之名 ,是可信的。

所谓古籍中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古籍作者的评价。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司马迁: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主父偃: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桑弘羊:功如丘山, 名传后世。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班固: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曹操: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唐太宗: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又以扶苏为子, 子婴为孙 ,有子有孙 ,卒为胡亥 ,赵高 ,二竖子所败。 惜哉。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赵翼: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 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而统一之愈于纷争,则明甚也。天将假手于秦,以开汉以后之局,夫谁能御之?而秦与他国,又何择焉?秦并六国,实古代千余年之大势所趋,至是而始成熟。非始皇一人所能为,亦非秦一国所能为,其功罪尤非一人一国所宜任受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