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藤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 21 拼音名 22 藤黄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化学成份 26 藤黄的药理作用 27 功能主治 28 藤黄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摘录 3 《中华本草》:藤黄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藤黄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藤黄的药理作用 312 炮制 313 性味 314 功能主治 315 藤黄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附方 318 各家论述 3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藤黄 1 拼音

téng huá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

21 拼音名

Ténɡ Huánɡ

22 藤黄的别名

海藤、玉黄、月黄

23 来源

藤黄科藤黄Garcinia hamburgy Hook f,以胶树脂入药。

24 生境分布

越南、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

25 化学成份

本品含树脂70~80%,主为α藤黄酸(αgarcinolic acid,C23H28O6),β藤黄酸(C25H32O6)及γ藤黄酸(C23H28O6);还有水溶性树胶15~25%氧化酶及微量挥发油。

26 药理作用

藤黄酸有缓泻作用。(工业上供颜料及假漆之用。)

27 功能主治

峻泻,止血消痈。主治痈疽疔毒,跌打损伤,金疮肿痛,瘀血凝结。并可治绛虫及水肿。

28 藤黄的用法用量

只供配成药用。一次极量05毫克。

29 注意

有大毒。过量可致死。

2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藤黄

31 出处

出自《海药本草》。

1《海药本草》:按《广志》云,藤黄出鄂、岳等州诸山崖,其树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谓沙黄,就树采者轻妙,谓之腊草。摇今所呼铜黄谬矣,盖以铜藤语讹也。按此与石泪采无异也,画家及丹灶家并时用。

2《纲目》: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溉之麻入。招局达观《真腊记》云,国有画黄,乃树脂,以刀砍树枝滴下,次年收之。似与郭氏(《广志》)说微不同,不知即一物否也

32 拼音名

Ténɡ Huánɡ

33 英文名

Gamboge

34 藤黄的别名

玉黄、月黄。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cinia hanburyi Hookf

采收和储藏:在开花之前,在离地3m处将茎干的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一竹简,盛受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用刀刮下,即可。

36 原形态

藤黄 常绿乔木,高约1518m。小枝四棱形。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薄革质,阔披针形,长9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花单生或为聚啊伞花序;两性与单性花黄存;花绿白色,无梗;萼片5,花瓣5;雄花通常23朵簇生,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药1室,横裂;雌花具退化雄蕊12枚,其基部合生而环绕子房周围,子房上位,平滑无毛,柱头盾形,为不整齐之裂片或瘤块,4室。浆果,径约2cm。种子4颗。花期11月,果熟期次年23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原产柬埔寨及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亦产。

资源分布:现我国广东、广西有引种栽培。

38 栽培

野生

39 性状

性状鉴别 树脂为不规则的圆柱形或块状,棕红色或橙色,外被黄绿色粉霜,可见纵条纹。质硬脆,较易击碎,破面有空隙,具蓝褐色略带蜡样光泽。味辛,有毒。以半透明、色红黄者为佳。

310 化学成份

藤黄树含藤黄酸(gambogic acid),别藤黄酸(allogambogic acid),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

311 藤黄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其种子衣中的色素藤黄宁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体外的有效浓度为1∶10000;对若干真菌、草分支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效力很豹,对大肠杆菌亦无效闭。新藤黄宁也有抗金**葡韵球菌的作用。异构体(异藤黄宁及异新藤黄宁)的抗原虫作用较其母体有效(藤黄宁或新藤黄宁通过肠管时可异构化)。藤黄索在体外对非致病性原虫有抑制作用,特别是β及γ藤黄素效力较强。抗原虫与抗菌作用,并不平行。α1及γ藤黄素在各方面(如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之能力、对小鼠人工感染葡萄球菌的保护作用、在血清或金属离干存在时的反应、对热及酸堿度的稳定性等)皆与α2及β藤黄素相似。

2其他作用与毒性:β及α1藤黄索在超过治疗量时可引起小鼠腹泻(β藤黄索致泻力更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mg/kg)为:α1及γ藤黄素皮下注射均为277;腹腔注射分别为871及7718;静脉注射分别为1084及108,这些数值与α2及β藤黄素的毒性栖差甚微。

312 炮制

制藤黄:1先用豆腐一大块,平铺于盘内,中间挖一不透底的槽,将藤黄放人,再用豆腐盖严,置于笼屉内,放入锅中,将此锅再坐于大锅内,隔水加热,蒸至藤黄溶化,取出,冷却凝固,去豆腐晒干。

2先将藤黄放入磁罐内,加入比藤黄多10倍量的鲜荷叶煎汁,将罐放入锅中,隔水加热4060分钟,至罐内溶液呈紫红色时,倒入铜锅内再煎,浓缩成糊状,晒干。(每藤黄斤约用荷 叶半斤煎法,去渣)3将藤黄加入鲜山羊血中,置铜锅内,加水同煮56小时,去山羊血晾干。(每藤黄1斤,用鲜山羊血半斤)

313 性味

酸;涩;凉;有毒

314 功能主治

消肿;攻毒;止血;杀虫;祛腐剑疮。主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癣;顽癣;跌打肿痛;创伤出血及烫伤

315 藤黄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督涂。内服:003006g,入丸剂。

316 注意

体质虚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或致死。

317 附方

①治一切痈肿:雄黄、胆矾、硼砂、藤黄、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为细末,和瞻酥为条浓口笔管大,金箔为衣,用时以醋磨浓,新笔蘸药,涂(肿)毒四围。数次愈。(《祝穆试效方》一笔消)②治一切无名肿毒:藤黄四两,自蜡八两,小磨麻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黄、白搅习,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王玷桂《不药良方》风气膏)③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滴花烧酒,磨藤黄敷,不住手敷之。(《救生苦海》消毒方)④治跌打损伤,肿毒危重之症,内服外敷皆效:牛黄、冰片各二钱半,阿魏、雄黄各一两,生大黄、乳香、没药、 儿茶、天竺黄、血竭、参三七各二两。各研细末,以山羊血五钱,拌晒干透,再磨为粉,加藤黄二两,隔水煮透,去净浮腻,丸如英实大,晒干忌火烘,以黄蜡为壳包裹。临用以一丸,陈酒送服。(《外科全生集》)⑤箍毒:五倍子(略焙)一两,藤黄四两,桐青少许,小粉(炒)八两。作锭,用时醋磨涂。(《类证活人书》)⑥治一切顽癣:鸡脚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分。为细末,菜油调涂患处,七日匆洗浴。(《纲目拾遗》五黄散)⑦治额痢头:藤黄一钱,枯矾一钱,轻粉五分,明雄五分。共研细末,用麻油四两,黄白蜡各三钱,熬桔收冒。先剃净头发,后用明矾、川椒各一钱五分,煎水洗净患区,最后涂上药膏,每日涂一次,至愈为止。〔《江苏中医》(5):27,1961〕⑧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真麻油一厅,藤黄八两,自蜡八两。先将油人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自蜡,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磁罐。其冒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纲目拾遗》神效膏)

318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院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

2《得宜本草》:服藤黄药,忌吃烟。摈三黄宝蜡丸、黎峒丸,惧用藤黄,以其善解毒也。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蟹即解。

3《海药本草》:主牙蛀齿,点之便落。

4《纲目拾遗》: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

5《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剂,治绛虫及水肿。

319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藤黄茶

拼音:ténghuángchá英文:概述:藤黄茶以红茶、藤黄为主要原料,治丹毒。原料:红茶10克,藤

退管神方

fāng《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退管神方组成:块藤黄5钱,白及2钱(研),象皮2钱(炙,研),乳香2

藤黄炼

:ténghuángliàn《经验良方》:方名:藤黄炼组成:藤黄1分,生姜3分。主治:实证水肿。用法

十大功

拼音:shídàgōng《串雅补》卷二:组成:藤黄1两,桑树炭1两。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每眼8

五色蟾酥墨

墨组成:雄黄1两,银朱1两,胆矾1两,韶粉1两,藤黄1两,铜绿1两,硼砂1两,麝香1钱。功效:立消肿

更多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黎峒丸

g阿魏50g乳香(制)100g没药(制)100g藤黄(制)100g天竺黄100g大黄100g儿茶10

三黄宝蜡丸

Wan标准编号:WS3B187595处方:藤黄120g天竺黄90g琥珀6g雄黄90g红大戟90

消核膏

,生南星1两6钱,姜半夏1两6钱,僵蚕1两6钱,藤黄1两6钱,朴消1两6钱。主治:瘰疬、乳核及各种结

复方扶芳藤合剂

拼音:fùfāngfúfāngténghéjì英文:复方扶芳藤合剂药典标准:品名:复方扶芳藤合剂Fu

红玉膏

方汇录·外科统治门》方之红玉膏:组成:阿魏5钱,藤黄5钱,乳香1两,没药1两(用烧红热砖两块,上下夹

更多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藤黄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藤黄

目主治条下,只言点蛀牙自落,无他治也。张石顽云∶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牙虫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

《本草简要方》:[卷之六木部二]藤黄

血。杀虫。化毒。敛金疮。疗刀斧木石及汤火诸伤。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一笔消。大黄二两。藤黄一两。明矾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跌打损伤门主方

蝎螫草踏虫伤,俱系外敷。真天竺黄生大黄明雄黄法制藤黄(各三钱)真胎骨瓜儿竭真广三七阿魏(各一钱五分)

《丛桂草堂医案》:卷四

啼哭不休。初延西医治之。不能定痛。乃邀予诊。予用藤黄膏涂之。旋即止痛。未及两星期。而长肉收口矣。附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3.牙疳敷藤黄法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二:固真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级》卷八:固真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固真丹 41 固真丹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魏氏家藏方》卷四:固真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直指·附遗》卷九:固真丹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固真丹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杂类名方》:固真丹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85 注意 86 摘录 9 《鸡峰》卷七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用药禁忌 10 《御药院方》卷六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104 主治 10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1 《魏氏家藏方》卷六 111 方名 112 固真丹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医学纲目》卷二十九引罗天益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附注 13 《直指·附遗》卷九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固真丹 1 拼音

gù zhēn dān

2 《魏氏家藏方》卷二:固真丹

21 处方

韭子120克 舶上茴香(炒)补臀脂(炒)益智子 鹿角霜各60克 白龙骨90克(煅,别研细如粉)

22 制法

上药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30克,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

2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

2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3 《医级》卷八:固真丹

31 处方

菟丝 茯苓各12C克 牡蛎(煅)金樱子(去毛、子)芡实 莲须各30克 五味子30克

32 制法

上药为末,山药糊作丸。

33 功能主治

治精关不固,遗精久浊;或膀胱不约,小水频多。

3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服9克,开水送下。

35 摘录

《医级》卷八

4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固真丹

41 固真丹的别名

神仙补益固真丸、四炒丹、四妙丹、神仙固真丸、四炒固真丹、固元丹

42 处方

苍术(洗去泥土,干,米泔水浸,逐日易泔,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切作片子焙干)1斤(分作4份:4两用小茴香、青盐5分,同炒**为度;4两用川乌头切作片子,重5钱,川楝子1两,去皮并核,炒**为度;4两用酒半升,醋半斤,煮30来次;4两用川椒1两,去核,破故纸1两,同炒**为度)。

43 制法

上为细末,用酒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能主治

诸虚不足,五劳七伤,元阳气虚,及小肠肾腧膀胱疝气,诸般淋疾,精滑精漏,小便白浊;及妇人赤白带下,漏下血崩,子宫久冷,血海虚冷,面色痿黄,产前后诸般冷病。

4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神仙补益固真丸(原书同卷)、四炒丹(《医方类聚》卷八十八引《简易方》)、四妙丹、神仙固真丸(《普济方》卷三十三)、四炒固真丹(《医学入门》卷七)、固元丹(《本草纲目》卷十二)。

46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5 《魏氏家藏方》卷四:固真丹

51 处方

韭子4两,舶上茴香(炒)2两,补骨脂(炒)2两,益智子2两,鹿角霜2两,白龙骨3两(煅,别研细如粉)。

52 制法

上为细末,以青盐1两,鹿角胶1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

5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5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6 《直指·附遗》卷九:固真丹

61 处方

人参1两,干山药1两半(炒),当归(酒浸)1两,黄耆(炒)1两,黄柏(炒)1两,白术1两,杜仲(酒炙,炒断丝)1两,补骨脂(炒)1两,五味子半两(炒),泽泻半两,白茯苓1两,牡丹皮1两,山茱萸1两,熟地黄4两(汤头阑膏于石臼内,捣如泥)。

62 制法

上为极细末,和地黄膏拌匀,却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水火不升,下元虚冷,脐腹疼痛。

6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济阳纲目》有羊肉,无当归。

腰腿无力,加牛膝1两(酒炒)、败龟版1两半(酥炙);夏天服,加桂半两;脉弱食少,再加附子半两(炮)。

65 摘录

《直指·附遗》卷九

7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固真丹

71 处方

沉香2两,木香2两,小茴香(盐炒)2两,桑螵蛸(炒,取末)2两,当归(去头尾,酒浸)2两,丁香(去顶)2两,人参2两,麝香(另研)2两,青娘子2两,红娘子(去头翅,炒过,夹纸裹35重)2两,白木通1两半(净,炒,夹纸裹35重),蜻蜒(去翅足,净,微炒)2两,川山甲(炒)5钱,全蝎(去毒,炒)5钱,滑石(水飞)5钱,代赭石(水飞)5钱,滴乳(另研)5钱,没药(另研)5钱,琥珀(另研)5钱,血竭5钱,朱砂(水飞,为衣)5钱,干胭脂5钱,黄柏(代莲子心)1两,腽肭脐1对(为末,银石器内用酒1小碗,重阳煮干为度,后用醋碾开和药),蛤蚧1对(酒浸,刷洗净,酥炙黄,去嘴爪)。

72 制法

上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如樱桃大。

73 功能主治

补经脉,起阴阳,定魂魄,开三焦,破积聚,辟毒疫,杀鬼魅,厚肠胃,实骨髓,轻身益寿,活血驻颜,除风去冷。主男子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喘嗽盗汗,腰膝麻痹,腹肋胀满,致使阳气衰绝,阴气不行,精骨不固,夜梦鬼交,小便淋涩,阴汗浸润,奔豚疝气;妇人血海久冷,月水不调,崩漏带下,脐腹疼痛。

7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3丸,空心温酒送下,干物压之。

75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8 《杂类名方》:固真丹

81 处方

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茴香(炒)半两,人参半两,当归(微炒)半两,滑石半两,乳香(另研)5钱,没药(另研)5钱,干胭脂(另研,一半为衣),琥珀(另研)5钱,川山甲(蛤粉炒)5钱,全蝎(微炒)5钱,代赭石(水飞)5钱,干莲心(微炒)2钱半,木通(头末)5钱,灯草3钱,桑螵蛸(炒,或炙酥)2钱半,麝香(另研)2钱半,血竭(另研)5钱(以上同川山甲捣),温肭脐1对(酒浸,炙酥),蛤蚧1对(去头足,炙酥),火锨草(酒蜜洒,9蒸9晒)5钱,晚蚕蛾5钱,蜻蜓5钱。

82 制法

上为细末,于辰火日合,醋浸蒸饼为丸,如樱桃大。

83 功能主治

实骨髓,养精神,水保遐龄。主水火不济,心有所感,白浊遗精,虚败不禁。

8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按:方中干胭脂用量原缺。《奇效良方有山药、破故纸、地龙、茯神,无代赭石、火锨草、晚蚕蛾、蜻蜓。

85 注意

忌猪、羊血,蒜、骑马。

86 摘录

《杂类名方》

9 《鸡峰》卷七 91 方名

固真丹

92 组成

天雄(长者)1对,鸡头壳50个,覆盆子半升,龙骨(白者)4两,家韭子半升,莲花蕊(7月7日采者,窨干)4两。

93 功效

固真壮阳气。

94 主治

梦遗妄泄,虚损真耗等疾。

9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温酒送下。服至100日,精气固密,神彩倍常。

96 制备方法

以水7升,煮陜西白蒺藜2升,耗至5升,去蒺藜子,将所煎汁再入银锅内熬如饧状,又入白沙蜜4两,同熬数沸,将此膏子同和上药末,看稀稠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97 用药禁忌

忌葵菜、车前子等。

10 《御药院方》卷六 101 方名

固真丹

102 组成

南乳香半两,代赭石(丁头者)1两,拣丁香(去叶)1两,广木香1两,没药1两,桂府滑石1两,舶上茴香1两,沉香1两,木通1两,甘草1两,朱砂(为衣)1两,莲子心3两。

103 功效

养真气,补不足,常服令人益精髓。

104 主治

下元衰惫,精神减少。

10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选双火日服1丸,假令初1日服1丸,初2日服2丸。1日遇丙丁火日之类是也。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浸1宿,蒸饼为丸,如鸡头子大,选辰火日合,比午时前要毕,阴干,盛在竹筒子内。

11 《魏氏家藏方》卷六 111 方名

固真丹

112 固真丹的别名

缩泉丸、三仙丸

113 组成

天台乌药(细锉)、益智仁(大者,去皮,炒)各等分。

114 主治

肾经虚寒,小便滑数、白浊。

115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嚼茴香数10粒,盐汤或盐酒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117 附注

缩泉丸(《医方类聚》卷一三五引《济生续方》)、三仙丸(《得效》卷七)。

12 《医学纲目》卷二十九引罗天益方 121 方名

固真丹

122 组成

晚蚕蛾1两,肉苁蓉1两,白茯苓1两,益智1两,龙骨半两(另研)。

123 主治

梦遗。

12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粒,空心温酒送下,干物压之。

125 制备方法

鹿角胶酒浸化开,和上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附注

方中龙骨用量、炮制原缺,据《准绳·类方》补。

13 《直指·附遗》卷九 131 方名

固真丹

132 组成

人参1两,干山药1两半(炒),当归(酒浸)1两,黄耆(炒)1两,黄柏(炒)1两,白术1两,杜仲(酒炙,炒断丝)1两,补骨脂(炒)1两,五味子半两(炒),泽泻半两,白茯苓1两,牡丹皮1两,山茱萸1两,熟地黄4两(汤头阑膏于石臼内,捣如泥)。

133 主治

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水火不升,下元虚冷,脐腹疼痛。

134 固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135 加减

腰腿无力,加牛膝1两(酒炒)、败龟版1两半(酥炙);夏天服,加桂半两;脉弱食少,再加附子半两(炮)。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和地黄膏拌匀,却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7 附注

《济阳纲目》有羊肉,无当归。

古籍中的固真丹 《普济方》:[卷二百十七诸虚门]补虚固精

心八两)熟地黄白茯苓何首乌地骨皮(各四两)神仙固真丹(出百一选方)治遗精不禁之疾。禹余粮石中黄赤石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术

汁浸二日,炒。取术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固真丹∶《瑞竹堂方》固真丹∶燥湿养脾,助胃固真。茅山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六诸虚门]补益诸虚

炮)赤茯苓(各三硫黄(舶上者去沙入阳起石饮下。固真丹(出秘方)木香(二钱)母丁香(二钱)沉香(二钱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丸至三丸。温酒下或盐汤下。空心临卧服。一名仙方固真丹。参苓丸(经验良方)治泄精无常。藕节菱角肉(各

《本草简要方》:[卷之二草部一]苍术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盐煎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杨氏家藏方》卷五:盐煎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6 《直指》卷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医略六书》卷十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各家论述 12 《医学入门》卷七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1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盐煎散 1 拼音

yán jiān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

21 处方

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两。

22 炮制

上件碾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并皆治之。

2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盐煎散

31 处方

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锉,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日)陈皮(去白)荜澄茄 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燎)各60克

32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下气止痛。治脾胃虚冷,湿阻气滞,胸胁连背疼痛,转项拘急;或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痛,泄泻不止;及膀胱阵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痛;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

3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盐1匙,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之。

35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4 《杨氏家藏方》卷五:盐煎散

41 处方

川楝子(麸炒,去核)青橘皮(去白)草乌头(炮,去皮、脐)茴香各等分

42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治冷气攻冲,心腹刺痛。

4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人盐少许,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温服。

4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五

5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 51 方名

盐煎散

52 组成

青皮(去白)1钱半,肉桂(去皮)1钱半,干姜(炮)1钱半,茴香(炒)半钱,南木香半钱,益智仁半钱,川乌(炮)半钱,甘草(炙)少许。

53 主治

小肠久积寒气筑痛。

5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大盏,盐1捻,煎7分,空心服。

6 《直指》卷十八 61 方名

盐煎散

62 组成

益智仁1两,白芷1两,白干姜(炮)1两,茴香(炒)1两,甘草(炙)1两,天台乌药(去心)1两,香附(净)1两,槟榔半两,麻黄(去节)半两,川芎半两,枳壳(制)半两,青皮1两半。

63 主治

小肠气吊,腹中成阵刺痛,兼治风证。

6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盐少许,水煎,食前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71 方名

盐煎散

72 组成

川乌头4两(去皮,生用),益智子(去皮)3两,青橘皮2两,白姜1两半(炮),舶上茴香1两。

73 主治

小肠虚冷,小腹疼痛不可忍。

7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入盐煎5分,热呷。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81 方名

盐煎散

82 组成

乌头(水浸3日,炮裂,去皮脐),茴香子(炒)1两,附子(水浸3日,炮裂,去皮脐)1两,楝实7枚(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干姜(炮)1分,木香1钱,硇砂(去砂石)1钱,荜澄茄半两。

83 主治

脾脏冷气攻脏腑不调,心腹撮痛,及下元久冷。

8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七,水8分,入盐煎至4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91 方名

盐煎散

92 组成

草果仁(去皮,煨)2两,缩砂(去壳,取仁)2两,槟榔(炮,锉)2两,厚朴(去粗皮)2两,肉豆蔻(煨)2两,羌活(去芦)2两,苍术(米泔浸2宿)2两,陈皮(去白)2两,荜澄茄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良姜(油炒)2两,茯苓(去皮)2两,大麦芽(炒)2两,茴香(炒)2两,川芎(洗,锉)2两,甘草(爁)2两。

93 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9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半,入盐1字,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服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01 方名

盐煎散

102 组成

良姜(炒)12两,苍术(去皮)12两,缩砂(去皮)5两,茴香(炒)5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丁皮2两,橘红10两,甘草(炒)6两,青皮(去白)4两,山药半斤。

103 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10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半;入盐1字,煎至8分,空心食前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医略六书》卷十九 111 方名

盐煎散

112 组成

槟榔1两半,厚朴1两半(制),草果1两(炒),良姜1两,澄茄1两,甘草5钱,青皮1两半,陈皮1两半,葛根1两半。

113 功效

温中破滞。

114 主治

冷气攻冲,胸腹刺痛,脉沉者。

115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入盐少许,煎服。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17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澄茄温中散冷,良姜暖胃驱寒,槟榔破滞气,厚朴除腹满,草果散寒消滞,甘草和胃缓中,青皮破气平肝,陈皮利气调胃,葛根升阳开胃,入盐润下以降逆也。俾逆气平而肝胃调,则清气升而浊气降,其胸腹冷气无不散,攻冲胸腹无不平,何刺痛之不瘳哉。此温中破滞之剂,为冷冲胸腹刺痛之专方。

12 《医学入门》卷七 121 方名

盐煎散

122 组成

当归、川芎、芍药、三棱、莪术、青皮、枳壳、茯苓、厚朴、神曲、麦芽、小茴、木香各等分。

123 主治

男妇形寒饮冷,胸胁心腹(疒丂)痛,及膀胱小肠气痛。

124 盐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葱白1根,食盐少许,水煎服。

125 加减

冷痛,加官桂。

古籍中的盐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诸气证候

先用疏导发散,可与苏子降气汤、五苓散、蟠葱散、盐煎散、川楝散、大沉香丸,茴香丸,仍炒茴香烧盐细嚼,

《丹溪心法》:[卷四]破滞气七十九

,此七者皆能致疾,寒气郁于中作痛者,以七气汤、盐煎散、东垣升阳顺气汤。逆者抑之,以木香流气饮、降气

《普济方》:[卷二十脾脏门]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

出油尽)上内嚼三丸。烧生姜盐汤下。温酒下亦得。盐煎散治脾脏冷气。攻脏腑不调。心腹撮痛。及下元久冷。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疝门]小肠气

两)砂没药对醋炙)附子(一末。醋面糊和丸。如梧盐煎散治小肠气吊。腹中成阵刺痛。兼治风证。益智仁白芷

《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气症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苍耳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25 苍耳根的药理作用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苍耳根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苍耳根 1 拼音

cāng ěr gēn

2 《辞典》:苍耳根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Cānɡ ěr Gēn

23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

24 化学成份

含糖甙,有抗癌作用。

25 苍耳根的药理作用

根的水或甲醇提取物(含甙,融点242℃)能延长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寿命。

26 性味

《食疗本草》:"温。"

27 功能主治

治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痢疾。

①《食疗本草》:"丁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日三度。"

②《医林纂要》:"治同苍耳子,作浴汤去风润燥。"

③《广西中药志》:"治咳嗽。"

28 苍耳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或熬膏涂。

29 注意

《医林纂要):"忌猪肉、糯米。"

210 附方

①治一切丁肿:苍耳根、茎、苗、子,但取一色,烧为灰,醋、泔淀和如泥涂上,干即易之。(《千金方》)

②治一切厅肿:苍耳根三两半,乌梅五个,连须葱三根。酒二钟,煎一钟,热服取汗。(《秘传经验方》)

③治痈疽发背,无头恶疮,肿毒疔疖,风痒臁疮,牙疼喉痹: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筛滤去粗滓,布绢再滤,复入净锅,武火煎滚,文火熬稠,搅成膏,以新罐贮封。每以敷贴,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每日用酒服一匙。(《濒湖集简方》万应膏)

④治缠喉痹风:苍耳草根,老姜一块,同研烂滤汁,以温无灰白酒,和汁服。(《经验良方》)

⑤治丹毒流火:鲜苍耳草根与叶,煎汤,熏洗红肿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⑥治高血压:苍耳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陜西中草药》)

⑦治痢疾:苍耳根一两。煨红糖水服。(《贵州草药》)

⑧治肾炎水肿:苍耳根一两。水煎服或配伍应用。(《云南中草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如神托里散

sǎn《准绳·疡医》卷一:组成:苍耳根、兔耳草根(又名枝箭)、金银藤(用花亦可)、五

风痫抵住丸

xiándǐzhùwán处方:皂角(烧存性),苍耳根茎叶(晒干)4两,密陀僧末1两。制法:上为细末

抵住丸

音:dǐzhùwán处方:皂荚(烧存性)4两,苍耳根茎叶(晒干)4两,密陀僧1两。制法:上为末,为

将军铁箍膏

,川乌5钱,雄黄3钱,大黄1两,盐霜白梅1两,苍耳根1两,白及5钱,防风5钱,白蔹5钱。制法:上为

洞天鲜草膏

嫩膏处方:壮年头发1斤,活牛蒡1斤,甘菊1斤,苍耳根叶1斤,金银藤1斤,马鞭草1斤,仙人对坐草鲜草

更多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铁箍散

两,白及半两,防风半两,赤蔹半两,霜梅肉1两,苍耳根1两。主治:诸恶疮红肿突起,势欲走注滋蔓。用法

辛夷鼻炎丸

草215g、广藿香433g、苍耳子1111g、鹅不食草209g、板蓝根650g、山白芷433g、防

老范志万应神曲

00g泽兰75g白芍(炒)75g莪术(制)50g苍耳草100g葛根50g延胡索(制)50g芡实75g

广东神曲

凤尾草150g石菖蒲18g辣蓼375g木瓜18g苍耳草225g制法:以上六十二味,青蒿、风尾草、辣蓼

利胆石颗粒

凤尾草150g石菖蒲18g辣蓼375g木瓜18g苍耳草225g[制法]以上六十二味,将青蒿、凤尾草、

更多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苍耳根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耳

旧十二,新十七。疮杖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四疮疡门(附论)]疮科通治方

,用药箍疮,四围不令滋蔓,走疰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半两)草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公选良方]围药

起,用药四围箍之,不令滋蔓走注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五钱)草

《外科集验方》:[卷下]诸疮论

起,用药箍疮四围,不令滋蔓走注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半两)草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疔疮]外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