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苗长什么样
很大。猪苓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厘米。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类真菌,猪苓菌核是有明确记载的稀有中药材。
目录 1 拼音 2 猪苓散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圣惠》卷十七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千金》卷二十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各家论述 98 附注 10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杨氏产乳》,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惠》卷十五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银海精微》卷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27 附注 13 《金匮》卷中 131 方名 132 猪苓散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功效 135 主治 136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37 用药禁忌 138 猪苓散的临床应用 139 附注 14 《眼科秘书》卷下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惠》卷八十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圣惠》卷五十四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附注 18 《圣惠》卷四十五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惠》卷四十二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普济方》卷一八○引《圣惠》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猪苓散 1 拼音
zhū líng sǎn
2 猪苓散的别名三物猪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3 处方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4 制法上三味,杵为散。
5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呕吐,膈上有停饮,吐后欲饮水。
6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6克,温开水调服,每日三次。
7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8 《圣惠》卷十七 81 方名
猪苓散
82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白鲜皮3分,龙胆半两(去芦头),泽泻1分,赤,茯苓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
83 主治热病,狂言烦渴。
8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上为散。
9 《千金》卷二十一 91 方名猪苓散
92 组成猪苓2两,葶苈2两,人参2两,玄参2两,五味子2两,防风2两,泽泻2两,桂心2两,狼毒2两,椒目2两,白术2两,干姜2两,大戟2两,甘草2两,苁蓉2两半,女曲3合,赤小豆2台。
93 功效利三焦,通水道。
94 主治虚满,通身肿。
95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日3次,夜1次;老、小服1钱匕。以小便利为度。
96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97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猪苓散中葶苈、大戟即前方泽漆之意,猪苓、泽泻、桂心、白术、椒目、干姜即前方鲤鱼、茯苓、生姜、赤小豆之意;苁蓉、五味子即前方麦门冬之意;且多防风、狼毒、法曲、玄参祛风攻积等药,而用人参、甘草助胃行药之意,则一药虽迥异而主治不殊。
98 附注《千金翼》有远志。
10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杨氏产乳》,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101 方名猪苓散
102 组成猪苓5两。
103 主治妊娠通体遍身肿,小便不利。子淋。
10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煎水3合,每服方寸匕,调服。加至2匕。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1 《圣惠》卷十五 111 方名猪苓散
112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泽泻1两,桂心半两,赤茯苓3分,川朴消3两。
113 主治时气结胸,心下满实,烦闷。
11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上为散。
12 《银海精微》卷一 121 方名猪苓散
122 组成木猪苓1两,车前子5钱,木通2两,大黄2两,栀子2两,黑狗脊2两,滑石2两,扁蓄2两,苍术1两。
123 功效清肝肾之邪。
124 主治肾水衰,行动举止则眼中神水之中荡漾,有黑影如蝇翅。
125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盐汤调下。
126 制备方法上为末。
127 附注方中苍术用量原缺,据《审视瑶函》补。
13 《金匮》卷中 131 方名猪苓散
132 猪苓散的别名三物猪苓散、猪苓汤
133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
134 功效崇上逐水。利水,止呕吐。
135 主治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黄疸病及狐惑病。
136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每日3次。
137 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醋物。
138 猪苓散的临床应用1水逆证:一人每呕水23碗,诸药不效,但吃井华水一口即止,用此药即愈。
2肠套叠:刘某,男,26岁。忽患腹痛如刀割,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大渴。每饮一大杓,饮下不久即呕出,呕后再饮,寝室满地是水。诊断为“肠套叠”,须用大手术,痛延至3日,医皆束手,危在旦夕。诊其脉沉紧而滑,首用白术、茯苓、猪苓各5钱,水煎服1剂,呕渴皆除,大便即通。继用附子粳米汤,腹痛、腹胀等证亦渐痊愈。
139 附注三物猪苓散(《三因》)、猪苓汤(《赤水玄珠》卷四)。
14 《眼科秘书》卷下 141 方名猪苓散
142 组成猪苓、白术、茴香、川楝子、柏子仁、青盐各等分。
143 主治妇人经水适至,两目昏暗。
14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盐水调下。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5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151 方名猪苓散
152 组成猪苓(去黑皮)1两,防己1两,桑根白皮(炙,锉)3分,百合3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3分,瞿麦穗3分,甘遂半两。
153 主治妇人水病肿满,小便涩,经水断绝。
15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于早食前、夜卧各1服。如疏利即减服。
15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6 《圣惠》卷八十八 161 方名猪苓散
162 组成猪苓1分(去黑皮),桑根白皮1分(锉),赤茯苓1分,海蛤1分(细研),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黄紫色)。
163 主治小儿水气肿满,小便不利,脐腹妨闷,喘促。
16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1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7 《圣惠》卷五十四 171 方名猪苓散
172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麻黄1两(去根节),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百合1两,赤茯苓1两,槟榔1两,滑石2两。
173 主治气水,肿满喘急,小便涩。
17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7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76 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猪苓汤”。
18 《圣惠》卷四十五 181 方名猪苓散
182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赤茯苓1两,知母1两,柴胡1两(去苗),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甘草3分(锉碎,微炒),木香3分,黄芩3分,犀角屑3分,槟榔1两。
183 主治瘴毒脚气初发,心中壅闷,四肢烦热,时时恶寒,脚膝疼痛,不欲饮食。
18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5 制备方法上为散。
19 《圣惠》卷四十二 191 方名猪苓散
192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汉防己3分,百合1合,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193 主治上气喘急,肺热咳嗽,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
19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1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圣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猪苓散
202 组成猪苓2两(去黑皮),紫苏茎叶1两,木通1两(锉)。
203 主治妊娠身体浮肿,腹胀,小便不利,微渴引饮,气急。
20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水调下。
20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21 《普济方》卷一八○引《圣惠》 211 方名猪苓散
212 组成猪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木通(锉)1两1分,黄连(去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栝楼根2两。
213 主治消渴后,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渐成水病。
214 猪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浆水调下,日3次。以愈为度。
2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16 附注方中麦门冬、栝楼根用量原缺,据《圣济总录》补。
古籍中的猪苓散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汤。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外台无而字解字。)〔程〕上章言先呕却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注此详申上条饮呕,以明其治也。呕吐病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病在膈上。病膈间有痰饮也。后思水者。知饮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三]妊娠大小便不利方五首短剧疗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瘥,宜服甘遂散下之方。太山赤皮甘遂(二两)上一味捣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甘遂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抑扶煎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抑扶煎 1 拼音
yì fú jiān
2 处方厚朴 陈皮 乌药各45克 猪苓6克 泽泻6克 炙甘草3克 干姜(炮)3~6克 吴茱萸(制)15~21克
3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湿止泻。治寒湿泻痢初起,气血未衰、脾胃未败或脘腹胀痛、或呕吐恶心者。
4 抑扶煎的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气滞痛甚者,加木香15~21克,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6克;如寒湿甚者,加苍术45克。
5 备注
方中厚朴、乌药、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运脾,猪苓、泽泻渗湿利尿,利小便以实大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温中散寒,利湿止泻之效。
6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抑扶煎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诸泄泻论治(共九条)
各有所因,宜察其因而治之。如因食生冷寒滞者,宜抑扶煎、和胃饮之属以温之。因湿滞者,宜平胃散、胃苓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里证类]痢疾受风寒,而内伤生冷,致成泻痢,宜温中去湿者,以抑扶煎主之。如因触受阴寒,腹痛甚紧,手足厥冷,宜大温
《妇人规》:[下卷瘕类]气瘕行者,抽薪饮、大厘清饮。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抑扶煎、和胃饮、丁香茯苓汤。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而中满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痢疾伤生冷痢成时,要除此证须何法,去湿温中取效奇。抑扶煎朴泽姜陈喜并施,更将甘草补脾宜,猪苓乌药吴萸用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暑证]暑证论列方虽然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但是古人也都是很讲究卫生的,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所以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古人常用来洗头发的有淘米水,猪苓或者皂角。
在先秦时,人们就用淘洗“稷”(糜子)的水洗头,也就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淘米水。淘洗谷物的水中含有碱性成分,能够帮助分离油垢,同时,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助于养护头皮和发丝,可以起到良好的清洁和养护效果。猪苓就是生活富裕一些的人才会用的了,猪苓里面加了一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就像是我们现在用的洗发水那样。
平常人一般都会选择用皂角洗头发,皂角树是一种在北方常见的树木,皂荚就是皂角树的果实。皂荚富含皂苷成分,把它捣碎加水就可充当洗发水、洗手液、沐浴液甚至洗衣液,讲究一点的话,可以先把皂荚的皮、子剥掉,留取皂荚肉晒干,使用时用热水泡煮,浸出有效成分,制成的“皂荚汤”就是上好的洗发水了。最晚到南北朝的时候,皂荚就已经成为一种家常日用快消耗品了,已经全面商品化,一般的小店小铺里都可以买得到的。
所以虽然古时候科技没有现在发达,古人也还是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洗头的方法,即便男女都是长头发,也依然可以保持干净不油腻,甚至可以散发香气。
利尿作用、免疫增强作用、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作用。
主要成分:含粗蛋白789%、醚溶性浸出物 024%、粗纤维4606%、可溶性糖分等;还含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Biotin)、2-羟基-二十四烷酸(2-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麦角甾醇(Ergo- sterol)含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
猪苓多糖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在125mg/(kg·天)剂量下,猪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对SRBC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异型脾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促进异型脾细胞激活细胞毒T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
扩展资料
栽培管理
1、蜜环菌种生产:采用固体培养法,经母种、原种、枝条种的三级培养。
2、培养菌材:以青冈、椴树等阔叶林树种为菌材,禁止使用针叶林树种,菌材直径≥8厘米,将三级种接种在菌材上,堆码发酵60至90天。
3、种植:3至5月或7至8月种植,用种量1平方米1千克至2千克灰苓。土壤水分保持在20%至30%。
4、施肥:生长一年期以上后,需在坑道上添加菌棒、腐质土。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九寨猪苓
-猪苓
本文2023-08-08 15:14: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