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的历史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4收藏

中国龙文化的历史记载,第1张

古文献谈龙,有的是史书,一些所谓记载,难免道听途说,讹言当真,不可轻信,西方史书就没有中国史书这种记载。不过,既然说中华文化,也不妨当故事看。 伏羲氏时,有龙呈瑞,因而以龙纪事,创立文字。《皋陶谟》:“

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左传·昭公十七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古籍说帝舜和夏朝王室有饲养龙的活动,以龙作氏族集团的族名。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 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拾遗记》说: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 《左传·昭十九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

《后汉书五行志》写道: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第九》载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龙事件:“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永明﹞五年, 鉴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临胸县在今山东省。《元史·顺帝记》记:“长庆寺有龙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清史稿》谈见龙现象共八十二次,它记载的一些事情难免说道听途说,讹言当真,被一些官员汇报,其中记载过很多所谓见龙的现象(说明:这些资料的收集耗费大量时间,是网上名号“光音”的一位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网络上他最先发布于百度贴吧“关于龙的各种真实说法(全面曝光)”):顺治六年十一月,仪征有四龙见于西南。 十一年,涞水县兴云寺梁上有蛇,身具五彩,十日后变为白色;六月十五日,狂风骤雨,霹雳不绝,殿中若有龙,及霁,蛇乃不见。 康熙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嘉兴二龙起海中,赤龙在前,青龙在后,鳞甲发火,过紫家埭,倒屋百余间,伤一人;九月初九夜半,火龙见。 二年四月十六日,崇明龙见;三台东南出一蛇,长数丈,腰围约三尺,身有鳞甲,赤光。 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山龙见,鳞甲俱现。七月朔,镇洋大风海溢,有龙下麋场,伤数人。八月初四日,天晴无云,黄龙见于东南。 七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于市。十二年六月,深泽马铺民家龙起,大风雨,破壁而去。十二月十八日,丹阳见两龙悬空,移时始去。十三年夏,永嘉龙见;万载大水,龙出。 十七年六月,咸宁大墓山有龙突现头角,三日,鳞甲晃如赤金,白昼飞腾,穿山为河,伤民畜。 十八年十月十五日,镇洋龙见于东南。二十一年十月,青浦、兴化龙见。 二十六年六月,黄县龙昼见于朱家村,烟雾迷蒙,火光飞起。 三十六年三月,毕节龙见赤水河。 四十年八月,独山州南羊角村有龙见。 四十一年六月初九日,鳌泉有白龙跃于平地,飞去。 四十五年五月初六日,金山之岩有龙出,金光闪烁。 四十七年,灵州井中有龙,时见其首尾,数日,忽大雨霹雳,腾空而去。 六十年六月,金坛学宫前悬一龙,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 七月十三日,南笼大雷雨,龙见于城西。 雍正二年七月,北流飞龙见。十二月,木门海子起烟雾,有蛟龙飞出之状。五月,横州有龙起。 七年春,安定文苇塔见一龙腾空而去。 九年四月,安南有龙见于东北。六月,青浦龙见于沙滩。乾隆二年二月,潮阳白龙见。 三年正月,枝江龙见于城西。九月,青浦龙于泖,自西南至东北入海。 五年五月,高邮大风,有白龙舞空中,鳞甲俱现。 六年六月十三日,昆山东乡设网村有白龙手卷去民房十七家。二十五日,席家潭有白龙手卷去周家庄大舟二人,坠巴城镇三里岸渚,复手卷去镇民盛某,掷地,身无恙。 九年六月十二日,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七月壬辰,建□天顿黑,有白龙尾垂二丈余。 十二年八月,高州龙见于小华山。十四年七月初五日,高淳龙起于永丰圩下,首尾鳞甲俱现。 十五年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 十九年秋,济南巨治河有龙。 二十年五月二十日,澄海狂风骤雨,有双龙自东而来,由蓬州所东门经过,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余间,有压毙者。 二十一年六月,招收、龙井地方有龙自空冉冉而下。 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 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七月十四日,泰安蛟起夏辉村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风云随之。 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天门乌龙见,头角爪甲俱现。 四十三年三月,安丘龙见。四十六年八月十二日,莒州龙见于吴山东北。 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 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嘉庆六年,东湖修孔子庙,见白龙乘风飞去。 九年,曲阳济渎河水暴发,见龙车数乘涉水而没,水退。 十四年五月,有龙戏于瑞州城隍庙江均河,水立丈余。 二十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余人,冲没田宅无算。二十一年六月,蛟见于婴武水。道光四年七月,麻城龙见于月望岩。 五年七月甲辰,武进龙见于芙蓉湖。 六年六月初五日,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无算。 七年五月初十日,房县汪家河水溢,蛟起,坏民田无算。 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滕县见青龙,长约数十丈,鳞甲俱现。 十年六月,松滋城原寺出龙,过洋州上升。 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 十六年七月甲申,武进有龙陷地成潭。 二十八年五月,监利龙见于洪湖。七月二十三日,太平五龙同见空中,是夜飓风大作。咸丰二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无片云,有白龙降于瓦湖,蜿蜒行数里,忽腾去。 三年七月初七日,西乡白龙见,长数十丈。 七月十五日,黄陂龙见于聂口,鳞甲宛然,拥船只什物于空中。十一月,西宁西纳川降龙,臭闻数里。 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石首风雷大作,顷之二龙接尾而上。 六年五月,鄱阳县两头蛇见。七年五月初八日,来凤县曾氏塘风雨骤至,有物长丈余,乘风入塘,形似牛,身备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喷起。 八年六月十七日,云梦有龙入城,坏庐舍无数,绕城东北去。 十年三月,麻城龙见。五月,松滋天鹅塘出龙,行陆地,所过禾稼尽偃。 十一年冬,平湖有二龙于海。同治三年,苏州有龙。四年正月,宜城龙见于芳草洲。 六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见三龙。 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狂风骤雨,拔木覆舟。 五月十二日,高淳龙见。七月底,城有蛟起于井中。光绪十九年正月,灵台龙见于井中。二十一年十月,大通龙见于惠广寺。

另外,清代一些地方志也谈龙,如: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冬十二月,龙见丰城田中,身长四十余丈,头似鳞,七日后飞翔挟风雨而去”。

因为清朝重视龙,以龙旗为国旗,把民间传说都记起。这些记载,只能当传说看。

地方志地方志是地方的史书,可惜清代有的地方志把明代的传说、可能是志怪小说当作史料记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此列两个。清代《叶县志杂记》说五龙与绿衣神人故事:明代弘治十六年,五龙挂于城北十里,久之坠地,蜿蜓不能起。有绿衣神人自空降龙皆绕之,须臾,云寡晦冥,逐失。清代《嘉兴府志,祥异志》说白龙与紫衣之神故事,在公元一五八八年九月的浙江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红光半天,修撰沈懋孝见,龙首半垂,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剑而立,长尺余。龙吐颔下珠光,团罔大如斗。故事所谓此事的目击者,是在朝中任编修官(史官)的沈懋孝,志怪小说可以虚托某朝人所谓见闻。这两个地方志的编修者可能是看蒲松龄小说看多了。 二十世纪知名的坠龙事件,一是1934年的营川坠龙事件,一是1944年大庆松花江陈家围子坠落黑龙的事件。还有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二龙湖附近的水潭龙骨传说,传说1943年日本人在那个地方修水库,在潭底挖到了龙骨,龙的下颌骨有小簸箕大,某人得到了一块,说是和普通的骨头差不多,不过很有神效,伤口出血了,把骨头研成末抹上一点立刻血就止住了而且连一点疤痕也没有,把龙骨研成末在水碗边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几寸,水也不会从碗里流淌出去,只能看到水在碗上滴溜溜的打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过余姚疑案,传说是:曾有龙现于余姚附近海边,鳞大如盆,从云端飞下吸海水,水如瀑布入龙口,壮观之极,现场有包括驻军在内的几百人看到,后解放军曾介入调查云。该事,外人不知真假。

在华夏,类似亚当夏娃的古老的传说,也曾发生在伏羲、女娲上。史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幸免于难。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 中外神话记忆中,不知是巧合或是事实,都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西有诺亚方舟,而东方洪水浩劫后的人祖,又诞生在现名为天水之地。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平时山川谷原严重缺水,进一步导致生态加速恶化。积而久之,天上突降大雨,对世界带来毁灭。 在中华人祖诞生地命名天水,或许暗合了要人们,记住史前大洪水的灾难。 谈及伏羲,就不能不谈到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古时候没有龙,都是神话传说和文学记载的。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

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扩展资料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参考资料龙(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