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图书馆 探寻昆明学院图书馆镇馆之宝
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书呢?笔者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思考和探寻这个问题。在一年多前,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一、源头 昆明大学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5月合并后,改称为昆明学院。
昆明大学建于1984年3月3日。2003年2月,昆明大学合并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三所中专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都是建国以后才创办的。因此,合并以后的昆明大学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不大。笔者在昆明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几经查访,结论是:昆明大学图书馆没有古籍;昆明大学图书馆虽然有一部分线装书,但都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普通书店购进的线装书,这些线装书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拍照制版后印刷的,因而不是古籍,更谈不上是善本。所以说,原昆明大学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像样的镇馆之宝。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81年4月。2001年1月5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和原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始办于1978年,即建国以后才始办的,因而有古籍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昆明师范学校却始办于1905年,即始办于光绪三十一年。另外,笔者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查到:晚清时期全国各地的不少书院相继改建成师范学校;昆明地区在晚清时有三大书院。两年前,笔者亲眼目睹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因此,昆明师范学校有可能是在1905年,由五华书院改建而成的。所以说,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几年前,笔者曾听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人说,他们图书馆大约有两千本古籍。
两年前,由于宣传工作上的原因,笔者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起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即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在闲谈中谈到了古籍的话题。一位北校区图书馆曾经保管过“古书”的工作人员说:北校区图书馆的“古书”都是民国以后的,并且都被虫吃成了筛眼、一包灰,一碰就碎,没有什么价值。当时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也在场,但他对古籍的话题没说一句话。回来后,笔者越想越不对劲,就对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说,想去看看北校区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古籍;那些“古书”真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吗?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同意了,说等他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后,一起去看看。
二、初见端倪
时隔不久,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就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了。笔者就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道专程去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看那些“古书”。那天,我们受得了北校区图书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当笔者看了四册一套的《温飞卿解集》后,眼睛一亮。它的字的结构匀称;字距和行距合适;墨色浓黑;字迹都清晰;版本是木雕本;纸质比较厚实;纸的老化和氧化程度自然;纸的暗帘较宽;版式大小和装帧形式都与康熙时期的相符;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闻到了古籍的那种特殊的香味;只有一个序,序的落款的年代是康熙,序的附近连撕去一页的痕迹都没有,仔细查看装订线,装订线是原装的,没有被拆开后抽去年代较晚的序的情况;从目录查到,这套书共有四册九卷,除其中的两册的前几页有一两个被虫蛀成的小洞外,四册都没有油污和水渍等,四册都基本保存完好;《温飞卿解集》的内容是诗集;这套书是齐全的、成套的。笔者凭收藏古籍十多年的经验,当时就认为《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应该是善本。
十多年前,云南省成立省文物收藏协会时,笔者成为了云南省省收藏协会的第一批会员。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第二十五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笔者有幸跟李致忠老先生、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罗琳先生等全国知名的古籍专家学习古籍知识。应学员们的请求,李老先生讲授了古籍的鉴定。笔者从多年收藏的古籍中,挑选了十几册(种)请李老先生鉴定。李老先生的鉴定结果是:十几册(种)都是古籍,没有赝品;其中有三册(种)还是明代的古籍。
另外,笔者还在北校区图书馆看到了二十来个装满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书柜。其中古籍大约有两千册左右。在古籍中,除《温飞卿解集》和同治、光绪时期的几套古籍成套外,其余的古籍都不成套,不齐全。在这些古籍中没有发现活字本,也没有发现套印本。在其中的几本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
这二十来个书柜,每个书柜都有两扇用茶色玻璃做成的梭门(滑动门)。对这些书所采取的防虫蛀的措施,只是放了一些旱烟叶。并且这些旱烟叶是几年前购买的,已经闻不到旱烟味,也就几乎没有防虫蛀的效果。这些古籍中有一小部分被虫蛀成了筛眼,但字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有几册古籍的卷首和卷尾已成了碎片,但卷中可能还是可以修复的。其余大部分古籍都基本保存完好。此外,那些民国时期的图书也都基本保存完好。笔者看完这二十来柜书后,觉得:除《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以外,其它两千册左右的古籍都是清中晚期的;其余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图书。这二十来柜的书的价值不小,其中《温飞卿解集》最为珍贵。
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说,这批书有一万本。但只有数字,没有书的花名册,更没有具体年代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说明。
从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回来后,笔者及时向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做了汇报。同时还向图书馆领导提出三个建议:
1.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防虫蛀的措施不得力,可以先买一些樟脑精或樟脑丸之类的防虫物品防虫蛀。等向院领导汇报后,批到经费,再采取更为有力的防虫蛀等的保护古籍的措施。
2.由于云南大学图书馆有十几万册古籍,其中有一套还是宋元刻本,还有明代的一些孤本。他们馆的古籍专家鉴定古籍的水平是比较高的。而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与云南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比较熟悉。因此建议:由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出面,请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些古籍。
3.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管理比较混乱,应加强管理。
三、有了眉目
事隔不久,即在一年多前,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叫笔者与本馆的党委书记一道,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一万册左右的书。这位古籍专家是古籍方面的硕士。
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了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之后,笔者欣慰地看到了那二十来个书柜里,已放进了一些樟脑丸。尽管进屋后闻到的樟脑味还不够浓,但多少还是起了一些防虫蛀的作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把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并且同时做了一些记录。然后回到云南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和上网考证。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最后的鉴定结果是:
1.《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是善本。
2.其余古籍是清代中晚期的刻本,且多半不成套,不齐全。
3.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有两千册左右是古籍,其余是民国时期的图书。
4.这一万册左右的书的价值不小,比较珍贵。
5.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温飞卿解集》的价值最高,最为珍贵。
综上所述,《温飞卿解集》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昆明学院图书馆目前总建筑面积达40075平方米,现在藏有印刷型(纸质)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种),现有阅览座位总计33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100余小时。现有在校学生1万5千人左右。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如今总算有了比较像样的镇馆之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镇馆之宝!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YNSKNO059)阶段成果之一。该课题的负责人是昆明学院图书馆的祁跃林研究馆员,本文作者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责任编辑 刘 新)
文物修复,古籍整理都属于考古系,一般是文理兼招的。
考古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深圳虫二主题作品展将于2021年1月28日—2021年3月20日在万一空间举办,门票免费,主要展示的是高古陶瓷、玉器、陶俑、古籍等艺术作品,文艺气息十足,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虫二TheBoundlessWindandMoon时间:2021年1月28日—2021年3月20日
地点:万一空间(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二楼)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周四11am-7pm,周五-周日10am-8pm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为万一空间依托“道”思想“一二三”系列启动展的第二个板块。本次展览共展出高古陶瓷、玉器、陶俑、古籍等19件古代语境中从不同角度阐释浪漫的艺术作品,同时将呈现查理·希尔德(CharlieSheard)、范楚婧、何岸、鸥洋、欧阳春、彭立彪、乔治·巴塞利兹(GeorgBaselitz)、沈少民、石冰&林仪、谢南星、曾曦、张天幕这12位现当代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展览内容涵盖了名人手札、绘画、摄影、雕塑、装置等多种媒介,共同叙述“虫二”这一浪漫主题。
“虫二”乍一听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单从字面上看倒是颇有些俏皮与无厘头。其缘自于古代文人的一个字谜——将繁体“_月”去掉边框,剩下的内容即为“虫二”,表意为“风月无边”,风月不可捕捉,亦不可驻留。体现着古代文人雅士心之所向的一种极致浪漫,这浪漫广博无垠,漫无边际。
风月无边可以是人与人之间隐秘的浪漫,就如喷破而出却私密的情感,如《牡丹亭》的隐秘而突破禁忌的情感花园:是一个真实而梦幻的地方,一个爱与死亡发生的地方,一个存在生命甚至超越生命的地方。情人的浪漫痴缠与不可分离的距离,拥有相关的呼应与同频关系,既是共生也是对立,既是纠缠也是灵魂共振。
交通指南地铁路线:
可乘坐地铁2号线到“海上世界”地铁站,出站后步行前往
公交路线:
“新时代广场”公交站:70路、113路、226路、331路、332路、M105路、M106路
琥珀,万年所化的时光精灵、神奇瑰宝;她穿越千万年时空来到人类身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她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与热爱,这种神奇的宝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据过重要地位,也承载着太多文化的内涵与梦想。
深圳市宝安区世纪琥珀博物馆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松瑞路一号,于2018年7月28日,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家以全球所有产区琥珀为背景的综合性琥珀博物馆,也是目前全球最现代化的琥珀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围绕琥珀的形成、产地、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打造一个体验与互动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博物馆,以“唤醒琥珀记忆、品鉴神奇瑰宝”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分为“天赐”、“地孕”、“人文”、“品鉴”、“传承”、“梦绘”等六大部分。
展品名称:琥珀医药古籍
展品产地:中国
展品编号:综合
展品说明:自古中国人就喜爱松香味,视琥珀和龙涎香为珍贵的香料。唐代《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所拥有的琥珀枕,可以在安睡时摄取芳香,有助于睡眠。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远出行医,必备琥珀用于研制琥珀粉,其认为琥珀可散瘀止血、镇惊安神,可治惊悸失眠,“此乃神药琥珀之功也”。明代的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三十七•寓木类中,也详细描写了琥珀的药用特性:琥珀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镇心明目、止血生肌。唐代本草学家日华子在《日华子本草》中指出琥珀的药用价值:“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症。”
本展区收藏的四套明清二代医药典籍,分别为《本草从新》(清)、《本草原始》(明)、《圆柱本草纲目求真》(不详)、《校正万病回春》(明),也均时琥珀的医药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记载,佑证了我国医学界很早就将琥珀加以利用的史实。这些医典也是本展区的重点展品。
深圳图书馆属于深圳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深圳图书馆的前身是宝安县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新馆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位于深圳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内、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前。新馆占地29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读者座席2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
深圳图书馆建筑造型独特,构思精巧,极富现代感。建筑模式也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它的落成为深圳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深圳图书馆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将在全国率先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ILAS是由本馆主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文化部评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全国拥有近三千家用户;DILAS(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平台开发项目)是国家计委下达的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将在深圳图书馆投入使用。深圳图书馆也将是全国第一家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采用将引起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也将为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和图书的防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为深圳市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中心,全馆现有书刊180余万册,各类电子、网络文献近百万件,每年接待读者300万人次。新馆落成后,将继续发挥深圳市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的职能,并将建设成集大众化、研究型及数字化于一身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内一流图书馆的水平,位居世界先进图书馆的行列。
根据深圳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深圳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以高新技术、商贸、时装、法律等专题资源及深圳地方文献、台港澳文献资源等为特色资源。
深圳图书馆阅览区内所有书刊实行开架式服务。全馆分为六层服务区,首层是报刊服务区,以中文报刊阅览、外借为主,并开设单独的视障人阅览室;二、三层为图书借阅区,提供中外文图书的借阅服务;四层为信息服务区,提供多媒体视听、电子阅览、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服务等;五层为专题服务区,按专题类型分为商贸、法律、时装、东盟信息资料中心及外文报刊区,主要针对研究型读者提供专题文献阅览及咨询服务;六楼为特藏服务区,提供深圳地方文献阅览、台港澳文献阅览、保障本图书、缩微资料和古籍文献阅览。
深圳图书馆将秉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公益服务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除周一闭馆外,每天9:00—21:00连续开放,每周对外开放72小时。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面向所有公民开放,普通阅览无需任何证件,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打印、复印等仅收取成本费。
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深圳图书馆将一方面作为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参考功能,为深圳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实施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文化战略,成为全市图书馆网络中心。
本文2023-08-08 15:52: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