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棋的古书有哪些?
《弈旨》 我国最早系统论述围棋的文章。汉班固作。
《围棋铭》 铭文。东汉李尤作。
《围棋赋》 赋篇。
《围棋赋序》 围棋文献。汉末王粲作。
《弈势》 围棋论著。汉末应玚作。
《博弈论》 围棋论著。三国吴韦昭(韦曜)著。
《棋势》 古代围棋书谱。
《敦煌碁经》 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不详。
《原弈》 围棋论文。唐皮日休作。
《围棋十决》围棋行棋要决。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宋刘仲甫诸说。
《棋经十三篇》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有宋张拟、张儗、张靖、刘仲甫以及宋代以前所作等诸说。
《棋决》 围棋论著。北宋刘仲甫著。
《围棋义例诠释》简称《围棋义例》。围棋论著。北宋徐铉著。
《忘忧清乐集》围棋书谱。南宋李逸民重编。
《玄玄棋经》亦名《玄玄集》。围棋书谱。元严德甫、晏天章辑。
《适情录》围棋书谱。明林应龙辑。
《秋仙遗谱》围棋书谱。明诸克明辑。
《亦问》围棋论著。明王世贞著。
《弈旦评》围棋论著。明冯元仲(也作马元仲)著。
《弈律》围棋著作。明王思任著。
《会弈通玄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氵迁)辑。
《石室仙机》围棋书谱。
《石室秘传》围棋书谱。王绍冈、徐实同编。
《石室启秘》围棋书谱。明清流逸叟辑。
《弈正》围棋书谱。明苏之轼编。
《万汇仙机棋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淓辑。
《仙机武库》围棋书谱。明末陆玄宇父子辑。
《秋仙汇选》围棋书谱。明沈国俊辑。
《弈时初编》围棋书谱。明末周元服、汪幼清选评,张得一、陈旻昭鉴定。
《弈志》围棋书谱。明汪贞度、清汪显勋辑。
《弈隅通会》围棋书谱。明坐隐先生辑,清汪秩重编。
《弈鉴》围棋书谱。作者不详。
《三子谱》全称《受三子遗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辑。
《四子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编著。
《官子谱》围棋书谱。未署作者姓名及刊印年代。
《文蔚堂选谱》围棋书谱。清初抄本。
《弈墨》围棋书谱。清李子燮辑,季心雪选评。
《不古编》围棋书谱。清吴瑞徵选评,蒋闻昭校定。
《眉山墅隐》围棋书谱。清徐星友、程兰如评本。
《师竹斋谱》围棋书谱。清盛新甫辑。
《弈学会海》简称《弈海》。围棋书谱。清董耀编。
《弈括》围棋书谱。清黄龙士著。
《居易堂围棋新谱》简称《围棋新谱》,又名《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沈赋等选辑。
《兼山堂弈谱》围棋书谱。清徐星友作。
《弈悟》围棋书谱。清周东侯著。
《四大盘弈谱》围棋书谱。传黄龙士著。
《围棋近谱》围棋书谱。清金茂志辑。
《弈理指归》围棋书谱。清施定庵著。
《弈妙》围棋书谱。清吴峻编。
《桃花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范西屏著。
《残局类选》围棋书谱。清钱东汇编。
《弈理指归图》围棋书谱。清施定庵原著,钱东汇绘图、删订。
《三张弈谱》围棋书谱。清张诚等校刻。
《弈理指归续编》围棋书谱。清施定庵作。
《弈理析疑》围棋书谱。清臧念宣、吴修圃辑。
《空中楼阁谱》围棋书谱。编者不详。
《受子谱》围棋书谱。清汪秩、毛孝光辑。
《弈萃》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著,卞宝臣校刊。
《弈萃官子》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辑。
《董六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董六泉选。
《弈程》围棋书谱。清张雅博辑。
《弈理妙悟》围棋书谱。清程兰如、施定庵合评。
《绘声园弈谱》围棋书谱。清郭谦评辑。
《僧贯如弈谱》围棋书谱。清僧贯如著。
《怡怡堂围棋新谱》围棋书谱。清唐滏、唐淘淦选辑。
《观弈轩杂录》围棋著作。清梁章钜辑。
《国朝弈汇》围棋书谱。清徐耀文选定,员履亨校。
《六家弈谱》围棋书谱。清王彦侗辑。
《晴川会弈偶存》围棋书谱。纪念同治四年(1865年)陈子仙、徐耀文在汉阳晴川阁对局的专集。
《餐菊斋棋评》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著。
《听秋轩弈谱》围棋书谱。清龙椒散人辑。
《周嬾予先生围棋谱》围棋书谱。清间国手周嬾予对局集。
《待月謻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编。
《皖游弈萃》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辑。
《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刘福山辑。
《蜀山草堂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辑。
《陈方七局》围棋书谱。清常仲卿辑。
《蜗簃弈录》围棋丛谱。清鲍鼎编。
《子仙百局》围棋书谱。清赵晋卿辑,常仲卿、陈子俊校。
《尊天爵斋弈谱》围棋书谱。清周小松、李昆瑜、傅菘泉校订。
《寄青霞馆弈选》围棋书谱。清王存善辑。
《海昌二妙集》围棋书谱。清斤竹山民(蒯光典)、浮昙末斋主人(黄绍箕)编。
《刘史十局》围棋书谱。刊印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潘景斋弈谱》围棋书谱。清楚桐隐、章芝楣合评。
《新旧谱汇选》围棋书谱。清周小松选辑。
《摘星谱》围棋书谱。清胡陶轩编。
《蜗簃遗札》围棋史料。清光绪年间鲍鼎致邓元鏸的信札。
《弈选诸家小传》简称《弈选小传》。围棋论著。清末谭其文著。
《手谈随录》围棋书谱。清李子干编。
《弈潜斋集谱》围棋书谱。清末民初邓元鏸辑。
《国朝弈家姓名录》围棋著作。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历朝弈事辑略》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前代弈谱目录》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近代的就不再例举。
围棋,充满奥秘,棋盘纵横十九道,黑子白子,可以演绎出无穷的变化。
围棋却又是极度复杂的。单从所蕴含的变化而言,是其他任何棋种都无法比拟的。有学者曾经比较过中国象棋与围棋的变化数,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变化相当于米粒与太阳系的比较。但是问题是围棋又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它还蕴含着许多判断、感觉等虚的问题,虚和实的结合,可谓说不清、道不明、猜不透。
围棋在对弈中,有许多矛盾需要处理和把握,比如厚与薄、地与势、先与后等等,无不蕴含着高深的谋略和浓重的中国哲学意味。
我以前学围棋时共收集了约七百余册围棋书籍,从入门到深入研究的围棋书籍都有,非常全面,可以说这些均出自 古籍阁 的电子版围棋书籍应该是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最全面的围棋书籍合集
围棋书籍目录:
《围棋古棋谱丛书 坐隐斋先生自订棋谱全集》
《围棋古棋谱丛书 坐隐先生订棋谱》
《围棋古棋谱丛书 仙机武库》
《围棋古棋谱丛书 残局类选》
《围棋古棋谱丛书 棋局诸图(忘忧清乐集)》
《围棋布局一点通》
《围棋布局原理》
《围棋布局技巧》
《围棋布局指南(石仓升)》
《围棋布局指要》
《围棋布局浅解》
《围棋布局辞典 上册》
《围棋布局辞典 下册》
《围棋布局速成指南》
《围棋布局问答》
《围棋序盘战术》
《围棋星布局》
《布局基本问题集》
《布局基础(武宫)》
《布局小百科》
《布局心得》
《布局法探究》
《围棋厚薄与方向》
《围棋战术大全》
《围棋战理》
《围棋的形与手段》
《围棋基本手筋(坂田)》
《围棋妙手百例》
《围棋手筋大全》
《围棋手筋练习(金疆沉果孙)》
《围棋技巧基础训练》
《围棋段位金手指》
《围棋的筋和形》
《实战手筋精萃》
《手筋与攻棋常法》
《围棋初级死活》
《围棋发阳论新解》
《围棋妙手百例》
《围棋实用死活(中)》
《围棋技巧大全_官子谱江版》
《本因坊精彩对局》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国棋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最高位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棋圣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泰克伦杯》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王位战》
《世界围棋大赛》
《中日韩围棋精英对局详解》
《围棋名家名局自解》
《围棋名局自解》
《围棋名谱精选》
《围棋擂台三连冠》
《围棋极品名局 - 李昌镐实战赏析》
《围棋经典》
《宇宙流精粹300局》
《日本围棋大赛精选》
《棋圣争霸战名局细解》
《围棋名家名局自解》
《围棋名局细解》
《围棋名局自解》
《围棋名谱精选(过惕生)》
《围棋对局解说-南刘北顾-顾着》
《围棋极品名局:李昌镐实战赏析》
《围棋死活大全》
《围棋作战构思》
《围棋棋理与妙手》
《围棋俗筋剖析》
《围棋古今妙手》
《围棋妙手问答》
《围棋常型百例》
《围棋的形与手段》
《围棋的正着与俗手》
《围棋的筋和形》
为了最好的反映这些传世典籍的原貌,当代诸位大师数年里北至黑龙江、南到台北,搜访书籍原本和各方面的珍贵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国立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棋院,上海棋院,河南棋院,河北棋院,黑龙江棋院,广东棋院。主编 陈祖德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王汝南 中国棋院院长 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编委:华以刚 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 黄进先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河南棋院院长 刘小光九段国手 马晓春九段国手联手编撰整理《中国围棋古谱》全十函二十四卷 。
如今的围棋,流行于中、日、韩、朝几个国家,起源于中国,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大约是在四千多年前,上古帝尧时期,属于传统的“四艺”琴棋书画之一。之所以还会在日、韩、朝等国流行,得益于隋唐时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先是传入日本,而后流传到欧美各国。
围棋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原因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围棋的棋盘,很多人都见过,纵横各十九条,整个棋盘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盘的盘面上会标有九个小圆点,最中间的称为“天元”,因为围棋中有一句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天元”一般不认为是第一个应该落子的地方,毕竟棋盘就是要比较谁占据的地域最多,因此大家都会抢先占据棋子围空效率最高的四个角,其次是四条边,最后才是中腹地带。
不过,有常规,自然就有打破常规的人。总有些人能够在占据中心地带,看似劣势的情况之下,最终取得胜利。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一点,这个胜利者的棋艺水平,绝不是一般高手能够对抗的。
在古代,下棋被称为“对弈”,围棋也是后来产生的各种棋类的鼻祖,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用了先秦典籍《世本》记载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种说法,将围棋诞生的具体年代定位公元前2356年。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是一种流传很广泛的棋类运动了,而且在《孟子》中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到东汉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东汉中晚期又再一次兴起。此后,历朝历代都对围棋有一些发展,诸如规则上的变化,棋盘的变更等,还有很多在围棋方面很有名的人物,例如过目不忘,能够将看过的棋局摆出来而不出错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清时期围棋界的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
围棋作为一项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可以作为比赛,一争高下,显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性情的闲暇游戏,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不仅包含着无数的智慧,更是有非常多的益处,作为经典,自然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那么,下围棋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首先,在礼仪礼节方面的好处。下围棋自有下围棋的规矩,就像很多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这些规矩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际比赛和很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下来的,遵守这些规矩,才是一个下棋之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静坐,这一点对于很多好动的小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他有了这个习惯,便不会轻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且,知礼懂礼守礼,围观者观棋不语,下棋者落子无悔,即便不是下棋,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惯。
其次,直面胜负。下棋,两个人的无声的比赛,结局自然是有输有赢,哪怕是平局,恐怕很多人心里都会不舒服。但是,输了又怎样,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从不足点出发,慢慢地改变。赢了又如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比你更优秀,赢这一局,算不得什么。平局就更不要心怀不满或者侥幸。输与赢,都是一时的结果,如果因为这些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没有太大的必要,纵然消沉一时,也不要沉迷一世。
然后,是人脑各方面的能力。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自然不必解释太多,如果总是分心,不能全神贯注,首先会让对手觉得你的不尊重,其次对于自己下棋也是一种干扰,总会有其他东西跳出来打乱思维,还如何安然面对棋盘上的千变万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开发出超强的脑容量的。还有记忆能力,就像是王粲一样,能够在棋局之后,一子不差地将整个棋局复原出来,这样的记忆力,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天生的,大部分依靠的都是后期的培养,而围棋的复盘,可以进行这种神奇的训练。
还有推算能力,心算能力,全盘控制力。围棋需要在眼睛看着棋盘的情况下,心里计算自己的棋子占据了多少空间,既然讲究落子无悔,那么在落子之前,必然要先进行一番推算,如果下在某个位置,对手有什么样的可能,自己能够怎样继续。有句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说在下棋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于全盘的把控能力,下完一子之后,下一步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一个不小心计算或者推算出现误差,那么,结局只能是输。
最后,做事情的条理性和灵活力,总结经验。有了大局的把控,还需要一步一步去落实,但是也不是必须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毕竟你还有一个对手,如果对手的某一步打乱了你的计划,你必须要有灵活的变化能力,应对这一个突如其来的状况。最后,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值得回忆和总结的一盘棋局,赢自有赢的方法,输也有输的教训。
棋盘,看似只是小小的一块木盘,每颗棋子能够占据的地方也近在咫尺之间,但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块地方,也是寸土必争,毫厘不让。下棋的时候,需要有争夺的决心,棋局之后,也要豁然旷达。围棋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
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应该是《忘忧清乐集》。
围棋是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的一种棋类玩法,围棋从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这个玩反了,而且围棋十分考验人的智商和耐力以及性格特点,所以围棋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在当下也一样,有很多人比较喜欢玩围棋游戏,尤其是对于我们一些老人来说,他们特别喜欢下围棋。围棋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我国现在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应该是《忘忧清乐集》了。
《忘忧清乐集》是一部较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刻本围棋著作,其实在他之前有很多围棋著作,但是这些围棋著作都已经失传了,而这本《忘忧清乐集》保存了下来。《忘忧清乐集》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围棋谱,是由宋代的李逸民编辑的,这本书是图文并茂的,有配图,有解说,有一些历代著名的对局,所以说是便于研究和观看的,比较好理解。这本书出现于宋代的围棋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同时还有于宋代的印刷术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的。之前的围棋类的书籍没有能够留下你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印刷术,而这本书能够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宋代印刷术的发展。
《忘忧清乐集》这本书的编辑李逸民,是宋代棋坛的一代宗师,曾经被钦点为翰林院棋待诏,这个主意可以证明他的编辑是李逸民是对围棋多么精通了,所以这本书是对于围棋的学习者来说,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和借鉴意义。同时,我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代棋艺的发展,尤其是了解宋代的围棋的发展。所以说这是一本好书。也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
本文2023-08-08 15:54: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