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第1张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http://wwwgxliborgcn/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和广西古籍保护中心,是国家和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前身是1924年集资捐建的宣化图书馆,1931年改名为广西省立第二图书馆,1958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1980年改为现名,1987年7月新馆建成投入使用, 2018年5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 

截至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有17个借阅室,阅览座位约2000个,设有16个机构部门,在编职工179 人;馆藏总量421万余册,数字资源近2124TB。

据历史记载,“仓吾”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逸周书·王会解》 :“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

《逸周书》注“仓吾,亦蛮也”

历史古籍记载最早出现“仓吾”,便始源于此。《逸周书·王会解》周成王的成周之会,有南方朝贡的贡品“仓吾翡翠”,这是古籍始见的苍梧两字。由此可知,周王朝时的“仓吾”,或为一部族,或为一诸侯国。仅凭史书记载的只言片语,后世的今天难以深究其历史根源,不得而知。

而仓吾族来源古远。苍梧,古作仓吾、仓黑、吾。古书《集韵》:牾音吾、古兽名,亦牛之属也。苍梧即一种苍黑的独角牛与封猪为混合图腾的族群。

“仓吾古国”存在历史时间:据历史学界研究,苍梧古国距今约4900—4700年,由于缺乏当时的史料,“仓吾古国”的研究只能根据世代相传、以及从后人整理的文献来进行。

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

分布范围:苍梧古国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

舜帝时期与“仓吾古国”:北方中原华夏集团与三苗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残酷。舜帝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舜帝多采取南抚交趾的政策,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九嶷山。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国语》也说“舜勤民事而野死。”

《淮南子》认为“舜征三苗,遂死苍梧。”

据零陵地方志记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

舜帝葬地“仓吾古国九嶷山”:

历史最早记载舜帝葬地的最早典籍:《礼记•檀弓》说“舜葬苍梧之野。”

汉代蔡邕《九疑山铭》说舜“遂葬九疑,解体而升。”

《永州府志》(康熙续修)载:“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亦曰苍梧山。仙真羽客往往蜕形于此。虞帝南巡不返,至今有舜陵在焉。”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图》,在今潇水之南绘有九疑山,注有“帝舜”二字。

因而今九嶷山,又名“仓吾山”、“苍梧山”。

舜帝对“仓吾古国”的影响:舜帝南巡,南边到达“仓吾古国”,加强和密切了珠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把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仓吾古国”,对珠江流域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影响深远。而在西江流域至今还能感受到帝舜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历史痕迹。

“仓吾古国”文化遗址:桂东和桂东北都曾发现两处出土制铜石范的历史遗址:一为今平南县石脚山,一为今灵川县新岩。其中今灵川县出土了五件铸铜石范,有单面和双面的钺范、斧范等。而商周前后,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仓吾”二字,“苍梧翡翠”更是闻名中原,为特供周成王的贡品。

“仓吾古国”东周时期政治重心:今贺州市沙田龙中村一处东周岩洞葬遗址,曾出土青铜器一批,包括牺尊、兽首盉、罍、钺、鼎、鼓等18件。龙中岩洞葬遗址的文化因素具有多样性,这反映出了墓主人在当时的的权力和地位。

而洞葬遗址周边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发现了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城址、墓葬区、窑址等东周青铜文化遗存。出土物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陶瓷器、贝币等。该遗址附近并且发现一座当地称土城窖的城址,为圆形周长800多米,有城壕围绕,城址西部有一条小道穿过护城壕向城外延伸。

该遗址群表明,“仓吾古国”东周时期的政治重心曾一度在今贺州,春秋之后,才转移往古封阳(今贺州铺门河东村一带)。

“仓吾古国”灭亡: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部份苍梧族向南转移,加盟并入西瓯。苍梧古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

“仓吾”文化发展:“仓吾古国”灭亡的同时,但古老的苍梧文化并未就此衰落。部分苍梧族南迁的到达西江流域,即今天的广东封开、德庆、四会、广宁一带,并建立起百越苍梧,与当地的南越族融化。

下一章,与大家解说历史上再次出现的苍梧国(南越苍梧)。

广西著名图书馆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创建于1931年,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全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分为民族大道主馆和人民公园分馆两部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全馆藏书395万余万册,数字资源16275TB。全馆设有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少儿等17个借阅室,阅览座位1550个。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广西建馆比较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全国建馆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馆舍总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总馆、安新分馆和榕湖分馆三部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我馆是广西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重要场所,馆藏资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3

南宁市图书馆

南宁市图书馆位于南宁市星光大道6号,成立于1977年5月,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是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馆舍楼高6层,建筑面积1173574平方米,南宁市图书馆收藏各种载体的文献535万册(件),其中普通图书343万册,期刊合订本89万册,视听资料12万件,电子图书91万册。

4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教育路11号,馆舍面积489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和园林风格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0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万册,电子期刊1400种),开放未成年人阅读中心、智慧家长阅读中心、益智科普乐园,专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爱薇园绘本馆、爱薇园芽芽馆。

5

柳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位于柳州市三中路77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前身是1928年建成的柳江图书馆,1992年建成新馆,馆舍面积12269平方米,馆藏实体书总量10195万册,电子文献藏量599万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国家文化部“读者喜爱的图书馆”。

6

北海市图书馆

北海市图书馆是广西现代化的综合性市级公共图书馆,座落于北海市北海大道。北海市图书馆始建于1966年。现有馆舍于1999年9月30日建成开馆,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18719平方米,楼高8层(含地下室),总投入5000多万元,设计藏书80万册。现有各类文献26万册。

7

贵港市图书馆

贵港市图书馆座落于贵港市行政中心背后的文华街与民主路的交叉点,占地面积10亩,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为市级中型公共图书馆,馆内藏书总量502万余册,阅览座位504个,读者用机45台。设有少儿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

8

玉林市图书馆

玉林市图书馆是由市政府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前身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_林州紫泉书院藏书楼,现馆址位于玉林市教育中路553号,占地923亩,主楼高六层,建筑面积4529平方米,玉林市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8万余册,设对外服务窗口8个,阅览席位280个。

9

梧州市图书馆

梧州市图书馆建立于1956年6月1日。位于建设路法院里48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323216 平方米。图书总藏量为535980册,古籍线装书17000册,其中古籍善本,明万历抄本《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00卷30册,为该馆珍藏本。馆内设办公室、辅导部、采编部、技术部、电子阅览室。

10

来宾市图书馆

来宾市图书馆位于翠屏路翠屏山公园前,新馆位于红水河大道政务服务中心对面,是我市一家地市级建制的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全馆面积6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区、期刊借阅区、少儿借阅区、报纸借阅区、公共电子阅览区等服务窗口及功能室12个,目前图书馆有藏书27多万册。

广西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宁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北海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贵港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玉林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梧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来宾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灵山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桂平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贺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博白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邕宁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容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融水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平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丹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南宁市兴宁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扶绥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贵港市港北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崇左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藤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田东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柳州市鱼峰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鹿寨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灵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百色市右江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良庆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钦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柳城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陆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全州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凭祥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阳朔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宁明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江南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上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玉林市玉州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蒙山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来宾市兴宾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浦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昭平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龙州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防城港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田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隆安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先秦时期, 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

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

”路即骆,此说中的。

《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

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

菌,竹笋。

”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

当时桂林的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而在当时的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广西称“桂”由此而来),象郡的一部分,南海郡的小部分。

此外,长沙郡的小部分,黔中郡的小部分亦在广西境内。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西为南越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

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21县。

其中郁林郡治布山县(今桂平西南),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合浦郡治从汉建武十九年(43)从徐闻迁合浦县(今浦北县境内)。

此外,汉时今广西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武陵郡。

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

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六郡,今桂北部分地域属零陵、武陵郡,桂西部分地域属蜀国的兴古郡。

设置的县增至39个。

 

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始安、临贺、晋兴、宁浦、永平、西平10郡,设置的县增至57个,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统辖。

 

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今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

先后设置9州、48郡、127县,其中37郡、78县为新设。

 

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荆州。

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

另外,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

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

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

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南宁在唐朝开始成为广西的首府。

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

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岑溪一带属岭南东道。

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

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

唐朝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24个县,唐末减至154个。

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羁縻州、51个羁縻县。

 

五代宋元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今广西桂林、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楚国,后属南汉,其余地区全属南汉。

这一时期,今广西境内的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旧州;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宋朝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统一岭南。

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至道三年(公元997),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广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路。

元丰元年(1078),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桂林从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广西的首府。

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

此外,分荆湖路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南路。

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另设置黔南路,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

大观三年(1109),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

南渡后更名为广西路。

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得名由宋代始。

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元朝时期,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

今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

当时广西行中书省内划为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

12路是:南宁路(治宣化县,今南宁)、静江路(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路(先治柳城,后移马平,今柳州)、梧州路(治苍梧,今梧州)、太平路(治崇善,今崇左)、田州路(治田州,今田东)、思明路(治思明州,今宁明),浔州路(治桂平),来安路(治奉议州,今田阳)、廉州路(治合浦)、钦州路(治钦州)、镇安路(治今德保),还有平乐府(治平乐)、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今宜州);9州是: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融州、藤州、贺州、贵州。

此外,今全州、灌阳、资源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治今湖北武昌)统辖。

元末,今广西境内设有2府、1安抚司、13路、9州、53县、60土州、8土县。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

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

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

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

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

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清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

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市。

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

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县,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上思直隶厅(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

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

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

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

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

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

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

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

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

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

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

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桂系军阀统治达28年之久。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

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

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

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

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 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

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

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总之,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石达开[1]、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

一代伟人 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也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壮族儿女,如黄少卿、侬智高、瓦氏夫人、萧朝贵、韦昌辉、黄鼎凤、吴凌云、陆荣廷、郑献甫、卢焘、韦拔群、韦国清、黄现璠、覃应机、黄荣等等。

 广西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叫法,有岭南、广南、桂林、桂州、百越、苍梧、八桂等称呼。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类足迹可追溯至距今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其中,广西“八桂”的名称典故极多,可能出自神话传说,可能出自古代诗文等。

 广西古称是什么

 广西地区人类足迹早。在远古时期,广西就有苍梧古国,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越,秦朝设桂林郡等,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9个郡,魏晋南北朝时,梁国设广西为桂州郡,唐朝时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两宋时设广西为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元朝广西被设置为广西行省,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八桂”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第一种是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仙女携桂子飞过广西,看到这里美丽的山水而流连忘返,洒落八颗桂子,从此域内八桂成林;第二种是诗文,最早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第三是历史行政区划,在明代,政府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域正式定名为“八桂”;第四种是物产,广西桂树比较出名,一种是观赏性的树,另一种是可以入药的玉桂。

  广西地区的优势

 广西自古以来就属于汉地十八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截止到2019年年末,广西有14个地级市,常住人口达496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21237亿元。在广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让其无论是在生态还是经济方面形式都一片大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通过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广西图书馆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和广西古籍保护中心,是国家和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临 姑苏 而想 八桂 ,登 衡山 而望 九疑 。”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苍苍森 八桂 ,兹地在 湘 南。” 明 杨基 《忆弟》诗:“ 青州 信息稀, 八桂 音书绝。”

  广西雅称——“八桂”的由来  广西盛产桂树,连片成林。桂树有两种,一是药用玉桂,全身是宝,叶子可榨油,皮肉是贵重药材并可制作香料,从古以来就是地方向朝廷进贡的珍贵物品;一种是观赏性的桂花,色白淡黄,清香飘逸。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缘由一是依广西盛产桂花树而定,二是秦始皇设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八桂”之“八”,其意为大且多,茂盛丛生。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诚然,从秦始皇设桂林郡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广西的区域是屡经变动的,有时也包括湘南的一部分、广东的一部分,但桂、八桂主体指广西应是很自然的。最经典、最明确、最早用“八桂”这个词的当是唐朝韩愈,他的《送桂州严大夫》诗中写道:“苍苍森八桂,兹地在相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后两句至今还刻在桂林的石山上。把桂林水的澄清、飘逸、漪澜,山的峭拔、秀美、独特写活了,与宋朝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传颂千古,终极不忘。官书上首次以“八桂”来诠释行政区划,这当是明代官修《大明一统志》中的用词,从此“八桂”成为官方和文人学士的语言。 广西简称“桂”以及为什么叫“八桂 “桂”的由来  不过“桂”的简称,并非因“桂林”或桂柳文化而来,而是从“八桂”中得出。“八桂”的由来种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仙女携桂飞过广西,看到广西美丽的山水而流连忘返,洒下八颗桂树落在广西……

  所以称为八桂,而“桂”,则是从“八桂”简称而来。 “桂林”由来  “桂林”,取之“桂树成林”之意。

  “桂林郡”在秦代时是指现在的桂平,现在的桂平也是当时“桂林郡”的郡治所在。

  广西,别称“桂”、“八桂”。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份,为广西设郡之始。 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为东、西两道。 广西为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即今天的南宁),基本形成了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宋朝的时候,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开始。

  秦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八桂原指八棵桂树,八桂而成林,一言其大,一喻其丛生。广西自古盛产桂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八桂咏喻广西的是南朝梁沈约,其《齐司空柳世隆形状》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广西称“八桂”的由来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经考证,“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家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山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记载。但作者并无与广西相连之意。在民间中诗人正式与广西挂勾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广西在湖南之南部,韩愈诗题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内。宋朝诗人扬万里有“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元朝黄镇成也云:“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可见八桂之名深人心,在民间中广泛流传。据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当时广西省会驻桂林,以桂林代表广西。从此广西称“八桂”正式在官书中固定下来了。

  我国各省市均有简称和别称,如上海称“沪”,湖南省称“湘”等。这些简称的取名,是根据各地的历史、地理山川、物产特征来定名的。广西的桂树特别多,是广西特产的代表,也反映了广西特征的内涵。据了解,我区的桂树有两种,一是药用的玉桂,是古代土官向王帝进贡珍贵之物。二是花木,俗称桂花。此二种植物广西到处有之。据晋代稽含著《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颠,冬夏常青,其类自成为林,间无杂树。”唐代《唐木草》也有“牡桂乃尔雅所云木桂也,叶长尺许,大小枝皮俱名牡桂,出邕州,……。”宋代名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桂,南方奇木,上药也。桂林以地名,地实不产,而出于宾、宜州。”没有记载花木的桂树,而是记载古人向进朝廷进贡的玉桂。可见广西简称“桂”、“八桂”,是用药用的桂树而得名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划分三十六郡,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以广西的特产桂树命名的桂林郡,其地域在今广西境,治所贵港市东。

  广西属亚热带气候,适宜桂树的生长。特别是桂东南、桂西的土山上的桂树不是一、二株独立的,而是大片成林的,此物全身是宝,叶枝可榨尚油,皮肉可作药材和香料之用。因此,“八桂”之名,是指桂树丛生,广西四面八方的山岭上都有桂树。这里的“八”字是指桂树多而大之意。明、清、民国官方纂修的县志均有“八景”的胜迹的记载,但绝非八处,而是指多的意思。由此可见,以含“多桂”的意思的“八桂”来代称广西是很自然的。这就是广西称“八桂”的由来。

  综上所述,广西称“八桂”,民间称谓溯源于汉代《山海经》之说,流传于唐宋,明代政府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域,在官书中正式定名为“八桂”而流传于世。

吉林大学古籍所

东北师大古籍所

黑龙江大学古籍所

大连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天津师大古文献研究所

河北大学古籍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

山东师大古籍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古籍文献研究所

陕西师大古籍所

西北大学古籍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所

西北师大古籍所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古籍所

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川大学古籍所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云南省历史文献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盐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古籍所

华东师大古籍所

上海师大古籍所

华东政法古籍所

厦门大学古籍所

福建师大古籍所

浙江大学古籍所

安徽大学古籍所

安徽师大古籍所

南昌大学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

郑州大学古籍所

武汉大学古籍所

湖北大学古籍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广西大学古籍所

嗯,都是百度来的,有些可能已经合并在某些专门研究中心里面了。还有很多大学设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挂靠在文史科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