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车企老总亲笔回应:喧嚣落幕,如何决胜“淘汰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26位车企老总亲笔回应:喧嚣落幕,如何决胜“淘汰赛”?,第1张

如果说,2023年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之年;那么,2023年的上海车展,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届车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是一届品牌、新车和面积都创了新记录的车展。本届车展共展出整车1300辆,其中全球首发新车就有111台,亚洲首发新车49台,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随着市场“淘汰赛”拉开帷幕,以后的车展恐怕再也不可能有如此多品牌同台竞技了;

其次,恰逢价格战硝烟弥漫,未来市场到底会走向何方,大家都在寻找答案;

第三,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重塑这个行业

第四,因疫情3年中断的中外汽车国际交流,在这次车展上彻底释放,这种融合创新,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未来的格局重塑产生未知的影响。

而在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新能源车的盈利问题依然是大家心头的“痛”;“价格战”还没有偃旗息鼓的架势,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经正式拉开序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山论剑V”和“汽车女记者”邀请各个汽车企业的老总一起来回答两个问题——“这次车展让您感触最深的点是什么呢?您对接下来汽车市场的走势有什么判断?”

这次,我们一共邀请到28位车企老总来回答这两个相对感性而不乏尖锐的行业话题,其中不乏有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等集团领导,也有包括中国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和新势力企业在内的各个品牌负责人。他们从不同维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和深刻的汽车行业和未来趋势。

这篇文章超过15万字,选择放在今天发,一是致敬勤劳、踔力奋发的汽车人;二是忙碌的汽车人,估计也只有在“小长假”才有时间好好品读这样的长文。感谢参与互动的车企领导们,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和收获。(除朱华荣董事长外,其他领导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朱华荣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1、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要生存下去,必须找到差异化竞争策略、路径,加快智电硬核技术研发,构建智电新汽车时代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现阶段最紧急重要的事情;

2、2023-2025年,甚至更短,是新能源汽车抢位最后窗口期,同时,在“智电·新汽车”进入市场、技术双深水时期,谁能推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将引领下一轮汽车竞赛,并有机会快速成长为全球化品牌。

3、产品趋势:“智电·新汽车”将进入市场投放爆发期,短期产品同质化加剧,生存战、地位战双向绞杀,市场价格战将持续;预计在21~2年逐渐回归相对稳态,竞争格局初步明朗化,品牌和企业逐步聚焦,预计25年前后全球TOP10品牌会有更多中国品牌进入;

4、消费趋势:中国市场对“智电·新汽车”的需求将成为主流,在经济复苏、增换购潮、政策支持等多元要素加持下,需求将快速回到上升通道,迎来新一轮增长。抛开其它因素,海外市场也将成为中国品牌增长贡献的重要一极;

5、技术趋势:围绕“智电·新汽车”未来五年将迎来技术大爆发,传统汽车将演变为“智慧低碳的出行空间”,传统车企也将逐步完成向科技公司的转型,资源整合与技术高地的抢夺,将成为未来五年行业重心与常态。

安聪慧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

1 经过3年疫情,中国新能源汽车卷出了全球瞩目的新高度。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三个现象:

a新能源车浓度最高,在1500多台展车当中,新能源车超过了三分之二

b国际化程度最高,传统车企巨头高管包机来上海车展集体围观中国新能源产品。

c中国品牌的集体向上发展,逐步掌握产品定义权,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跨越。

这说明中国品牌也在重新定义新豪华。比如我们的旗舰产品极氪009平均订单价格超过了527万元,还有一些品牌的豪华车型更是突破了百万。

存量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今年一季度的“价格战”让大多数车企身陷其中,我们的汽车行业迎来了洗牌阶段,淘汰会快速发生。在这样的市场中,极氪选择用品类创新的方式构建标准、赢得市场和用户。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卷的市场,没有之一,但在全球市场中,尤其是高端豪华纯电市场,还处于相对蓝海。随着全球的汽车行业巨头都在加快新能源的转型步伐,留给我们的新能源优势窗口期时间也非常短暂。

我认为,中国品牌要尽快高质量的“走出去”,敢于引领、敢于竞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内卷的极致是外卷,极氪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欧洲战略,这是极氪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我们希望用中国的豪华产品,直面全球的豪华品牌。

段建军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而电动化转型无疑是当下汽车行业变革中最大的确定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 8 年成为全球销量冠军。随着市场成熟度逐渐加强,消费者从早期试用者 已经过渡进入到早期主流消费人群。主流消费人群对于安全、舒适,特别是对豪华的期待,正在逐步回归主流认知。

3、尽管目前 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尚未成熟构建,但我们和很多行业伙伴一样,对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和布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坚信未来市场秩序也会逐步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回归。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卷产品卷服务,而不是卷价格。

4、此次上海车展,我们带来了奔驰划时代的电动顶级豪华阵容:迈巴赫品牌迎来电动首秀(全新梅赛 德斯-迈巴赫 EQS 纯电 SUV),G 级车也将驭电而行(EQG 概念车),AMG 更是继续星驰电掣(全新 梅赛德斯-AMG 纯电 EQE 53 4MATIC+)。自此,奔驰全品牌跨入全面电动时代,开启高端豪华电动出行的全新篇章。2023 年,我们共带来 6 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年底将在华新能源产品矩 阵拓展至17 款,提供当下市场最丰富的豪华新能源产品选择。

5、纵然电动化转型是未来最大的确定性,但当下,中国客户对豪华燃油车的需求依然稳定。故而今年,我们将秉持“油电双行”的 产品策略,为中国客户带来了多款实力雄厚的全新燃油车产品。其中车展上市的全新长轴距 GLC SUV,作为豪华中型细分市场中唯一的后驱平台长轴距车型,在前代车型相比“更高、更长、更豪华”。这是我们对客户需求的倾情回应, 更是奔驰与中国客户的双向奔赴。这款车是上海车展当之无愧的人气王,也收到了客户和经销商的积极反馈。

6、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我们不会丢掉初心,而会拥抱百家争鸣;我们不会尊己卑人,而会更加敬畏谦逊;我们更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我们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董修惠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今年上海车展,是汽车转型期的一次关键车展。大家都在卷,也意味着有一些品牌再没有机会出现在下一次。进入快,出局也快,是当下汽车业的一大特点。

某种程度上,跨国汽车公司正第二次,或者说“重新”进入中国。要想继续保持领先,整个价值链都有必要导入进来,All in China。

作为全球主流量产品牌,丰田去年在华销量达到200万辆水平,份额也同比提升。这是国际大的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也说明了丰田品牌的强者地位。

燃油车和电动车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竞争关系。最近三年来,新能源高速发展,去年全年渗透率达到256%,今年预计能够超过700万台,达到28%至30%左右的渗透率。方向清晰后,道路也就明确。摆在一汽丰田面前的,是如何同时经营好两条赛道:第一条赛道,也就是传统车赛道,预计到2030年,中国燃油车市场仍将维持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不会预判最终会剩下谁,但不管剩下谁,一定会有丰田。

第二条赛道,也就是新能源赛道。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超出所有跨国公司的想象,绝大多数合资电动车在华都遭遇水土不服。但前不久上市的bZ3很可能打破此前困境。一方面,这是一款纯正的丰田车。bZ3从开发之初就秉承“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为了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丰田派出100多位工程师参与研发,让bZ3呈现出更多新价值、新体验,也更懂中国用户;另一方面,这还是一台“超值”的丰田车。结合限时优惠,15万起售的丰田品牌纯电动车,这在以往不可想象。

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汽丰田会在两条赛道上双向作战:传统车继续巩固优势,新能源车勇于突破创新,通过不断强化产品线,建立自己更丰富的体系性优势。

邓承浩

深蓝汽车CEO

喧嚣的背后,是行业的焦虑。国外品牌很焦虑,疫情三年中国电动化为什么进展这么快。自主品牌同样很焦虑,这么多品牌,自己凭什么脱颖而出,俘获消费者的心。冷静下来,一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才是取胜关键。

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燃油电动之争、自主合资之争,竞争加剧,攻守易型。未来几年注定是中国汽车产业极不平凡的阶段,优胜劣汰加速。只有具备强大体系能力和资源优势的企业,才更有机会冲出重围、成功转型。

深蓝汽车将坚定产品为王,2025年前陆续推出不少于六款经典产品;技术为要,在半固态电芯、氢燃料电池、原力电动、诸葛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客户为尊,与用户共创共成长。

同时,深蓝汽车将充分利用长安汽车强大的造车体系和资源优势,积极汲取行业电动化转型最佳实践,坚决走出国有汽车企业电动化转型的新范式。

邓智涛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可以看到“两个现象”值得思考:

现象一: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不再有分界了,传统势力正在上演后来者居上。从本届车展明显看出,传统势力新能源产品的投放速度在明显加快,相反新势力的产品投放速度有放缓的迹象。以“蔚小理”为代表新势力,新车型及产品数量都显得越来越少,而以长安、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传统势力在新能源产品上集体爆发,在PHEV和BEV产品上投放的产品越来越多。正在呈现“后发先至、后者居上”的发展态势。

现象二:新能源的舞台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首先是新能源的竞争赛。新能源市场看似在增长,但挤进来的品牌和产品也是空前的多,一时间有点“僧多粥少”。这直接导致了先行者,对后来者的抑制,就是价格战。大家看到了一些新能源产品开始纷纷降价。从市场规律看,新能源赛道过热,新品牌和产品挤进来的越来越多,产品投放速度和规模超过了市场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供大于求。这样,对于盈利比较差的新势力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其次是传统车的竞争赛。传统车急剧下降,引发的是淘汰赛,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方式的竞争。豪华品牌压着中端品牌、中端品牌压着低端品牌。在合资品牌里基本是这样:BBA压着两田、两田又压着现代起亚。如此一来,让以性价比为导向的合资品牌没有价格优势,而以性价比为导向的自主品牌还有一定价格优势。

所以,以性价比为导向的合资品牌会成为“夹心饼干”。面对越来越艰难的竞争,价格内卷、技术内卷实属必然。

在这种“双内卷”的环境下,会加快促进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也会促进消费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的觉醒,让市场开始进入以文化消费、兴趣消费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

以前,以汽车文化、兴趣为需求的小众用户圈层,会慢慢成为大众圈层。像马自达这种有着明确“人马一体”“魂动设计”文化底蕴的品牌,迎来消费多元性的机会,也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机会。

所以,马自达CX-50行也,从物理属性层面主张为用户带去“六好SUV”的高价值,更从文化、兴趣层面传递“山系”生活的情感价值。

董长征

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

没有出乎我意料的点。上海车展,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友商的机会。希望在政策上给予新能源车、混动车(节能减排)公平客观的竞争环境,共同为双碳目标而努力。

冯兴亚

广汽集团总经理

今年汽车行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都在重构。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电动车,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在战略、路线和产品设计上,做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

电动化趋势的发展,确实造成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合资品牌的份额在下降。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的发展和中国智能网联化的进步。

智能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本国消费属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这个国家深入地了解,智能化慢慢就会脱离这个群体。这两个原因造成自主品牌份额上升,合资品牌在下降。同时,自主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个市场份额的变化不是偶然,是有一定的必然性。</st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华山论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姜德义能否打造一个成功的ARCFOX品牌,这对于自主品牌孱弱的北汽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预热一年之久的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其首款车型终于上市了。10月24日,ARCFOX αT正式上市,新车共有五款车型,续航里程分别为480公里、600公里和653公里,补贴后的售价2419万~3199万元。

与新车一同亮相的,还有今年7月履新的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以及10月刚刚上任的ARCFOX事业部副总裁王秋凤。然而,让外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集团层面的高级领导仅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和副总经理蒋自力亲临现场,新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姜德义却没有出席,这多多少少成为了一种遗憾。

毕竟,自姜德义上任以来,如何能够让北汽新能源重新步入正轨,是其工作重心之一。

姜德义就任后的首次调研,就选择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奔驰。众所周知,北京奔驰作为北汽集团的“利润奶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调研亏损中的北汽新能源则可见姜德义对其的重视程度。

据悉,姜德义在调研过程中曾表示:作为承载北汽集团“高、新、特”战略的重要一环,北汽新能源是集团发展的未来,这也是调研第一站选在北汽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当然,姜德义对北汽新能源的“重视”绝不仅仅止步于调研。今年8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将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募资55亿元,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1.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项目

2.5G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

3.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

在上述三个项目中,北汽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所需的资金最高。公告披露,在所募集的全部的55亿元中,拟投入ARCFOX的资金就高达262亿元,占比接近五成。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兼ARCFOX BU总裁于立国在ARCFOX αT的上市活动中说:“我们并不是只想凑个造车的热闹,要做就做到最好。”

2019年12月,北京汽车与国际著名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合资打造了北汽麦格纳工厂。要知道,在麦格纳的代工名录上,奔驰G级这样的豪车才是主流。而且,北汽麦格纳还是麦格纳首次在奥地利以外建立工厂。

除了过硬的硬件,姜德义在品牌建设上也是对ARCFOX格外重视。在刚刚过去的9月,北汽集团将北汽营销公司从三级公司升级为二级公司,并统一规划和运营北汽股份和北汽新能源的品牌,但有一个品牌例外,那就是ARCFOX,姜德义对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因此,姜德义此次意外缺席ARCFOX αT的上市活动让外界颇为不解。毕竟,作为北汽新能源面向私人消费市场重金打造的全新高端品牌,ARCFOX的成败对于自主品牌孱弱的北汽来说可谓至关重要。作为ARCFOX的首款车型,ARCFOX αT在“缺憾”之中上市,而它能否被消费者垂青,也只能交由市场来检验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月31日,北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北京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正局级)王建中宣读市委、市政府任免通知,徐和谊卸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隅集团董事长姜德义接位。

北汽此次人事变动并未从内部提拔,而是外部空降,姜德义是辽宁新宾人。2009年6月毕业于北汽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2015年7月起,姜德义开始担任以地产、建筑材料为主业的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徐和谊于2006年开始担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位14年,徐和谊将北汽集团从立足北京的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成如今连续多年跻身全球500强的汽车集团巨擘,功勋卓著。

在位期间,徐和谊曾提出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北京汽车工业建设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

此后,他主导成立北京现代与北京奔驰两大合资公司,并推动北汽越野车的独立发展。并且,在其不断努力下,北汽集团花费巨资成为戴姆勒集团的股东。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的成长,arcfox品牌的落成,都有徐和谊的很大功劳。

随着徐和谊退位,北汽集团往日的荣耀告一段落,进入姜德义时代。接下来,北汽集团下一步怎么走?值得关注。来自地产的姜董事长能不能带领北汽集团冲上新的高峰?还有待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