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第1张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

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8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 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 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3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 蒿芩清胆汤: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疟收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34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 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

36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38 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39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0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1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

42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皆可为。

43 凉膈散:凉膈硝黄枙子翘,黄芩甘草薄菏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45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46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47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

49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1 左金丸: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御。

50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52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53 苇茎散:千金苇茎生薏仁, 桃仁瓜瓣四味临,吐咳肺庸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54 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55 玉女煎: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56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57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8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59 清骨散: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第五章 祛暑剂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61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三节 祛暑益气剂

6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65 理中丸: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66 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67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69 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71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72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73 暖肝煎: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74 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

75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

76 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枯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

77 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78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菏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剂

80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81 参苓白术散:参芩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82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83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用防风,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第二节:补血剂

85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 加减运用在其中。

86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87 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四节 补阴剂

90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长寿丸。

91 左归丸: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龟鹿二胶菟丝人,补阴填精功效奇。

92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合成方,猪髓蒸熟炼蜜丸,滋阴降火效力强。

93 一贯煎:一贯煎中用地黄, 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 阴虚肝郁是妙方。

94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第五节 补阳剂

96 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虚劳肺痿效如神。

97 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第六节:阴阳并补剂

98 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剂

101 炙甘草汤(复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瘘效如神。

第九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剂

102 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第二节:敛肺止咳剂

103 九仙散:九仙散中**君,参胶梅味共为臣,款冬贝桑桔佐使,敛肺止咳益气阴。

第三节:涩肠固脱剂

104 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105 四神丸: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需,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第四节:涩精止遗剂

106 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沙菀填,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107 桑螵蛸散: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109 固冲汤: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110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第九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123 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垣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124 磁朱丸: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治目疾,心悸失眠皆可用,癫狂痫证服之宜。

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

125 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126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128 养心汤: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剂

129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 芩连栀郁朱雄黄, 犀角珍珠冰麝箔, 热闭心包功效良。

第二节 温开剂

133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熏陆荜檀襄, 犀冰术沉诃香附, 衣用朱砂中恶尝。

130 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 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 更用赤金法亦超。

131 至宝丹: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

134 越鞠丸: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135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137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咳息短气时咳唾,难卧再加半夏良

138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 降逆开郁气自舒。

139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140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胀满用皆灵。 141 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第二节 降气剂

143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半夏归, 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 或加沉香去肉桂。 146 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能禁。 144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 外寒痰热喘哮力能禁。

145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淤剂

149 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150 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回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5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52 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153 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54 生化汤: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化瘀温经功效彰。 155 桂枝茯苓丸:《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症块散。

156 失笑散: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第二节 止血剂

158 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159 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枙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廖。 160 小蓟饮子: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61 槐花散: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壳充,等分为末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162 黄土汤: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奇,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163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164 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65 消风散: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167 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169 羚角钩藤汤: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170 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171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 172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息风是妙方。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

174 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175 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枙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176 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177 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178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179 琼玉膏: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合成膏剂缓缓服,干咳咯血肺阴伤。 180 玉液汤: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

181 平胃散:平胃散用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

以此扩,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182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183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184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185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此方遵。

186 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188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189 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190 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19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192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益气祛风又行水,表虚风水风湿康。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4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95 五皮散: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齐,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6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97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198 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199 实脾散: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第五节祛湿化浊剂

200 萆薢分清饮(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201 完带汤: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介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202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在升阳有奇功。 203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

204 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205 茯苓丸:《指迷》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206 温胆汤:温胆夏茹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第二节清热化痰剂

207 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胆星萎,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 208 小陷胸汤: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209 滚痰丸(礞石滚痰丸):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第三节润燥化痰剂

210 贝母瓜篓散: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第四节温化寒痰剂

211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212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第五节治风化痰剂

213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

痰化风息复正常。

214 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一节消食化滞剂

215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216 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217 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黑丑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第二节健脾消食剂

218 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219 肥儿丸:肥儿丸内用使君,豆蔻香莲曲麦槟,猪胆为丸热水下,虫疳食积一扫清。 第十九章 驱虫剂

220 乌梅丸: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附子椒姜继,温脏按蛔寒厥剂。 221 化虫丸:化虫丸中用胡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少加枯矾面糊丸,专治虫病未虚人。 第二十章 涌吐剂

222 瓜蒂散: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1大小不同,第十版的更大一点。

2包含的内容更多。

3更加详细,丰富。

方歌就是药方剂方歌,是中医传承和中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歌诀和趣记方歌,提供多种记忆方法,记住方剂的的组成,功用,主治的内容,方歌是学习中医药材、方剂的人士必须掌握的。

作用

意在“实用”二字。所谓实用的作用有三:其一,通过歌诀和趣记方歌,提供多种记忆方法,记住方剂的的组成,功用,主治的内容,其二,学会分析古今成方的方其三,掌握辩证论治规律,在临床上能自拟处方,提高疗效。

一般来说方歌只是针对于学习中医药材、方剂的人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如果是学西医的就可以不用学。通过学习方歌是可以更好帮助自己灵活记忆,这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很多,因此方歌这种教学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清气化痰丸方歌是什么

要想记住某种药的方歌,首先要了解药物的基本信息,比如成分,功效,然后再记忆,那样效果会更好。一般来说清气化痰丸是由中药制成的,主要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所以通常可以用来治疗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等症状。因此清气化痰丸的方歌是: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这个方歌主要就是结合了清气化痰丸的主要成分以及功效加以记忆的,所以只要记住了这些,清气化痰丸这个药的特征基本上也就全清楚和掌握了。

中医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之所以中医经久不衰,主要就是它的疗效好。中医博大精深,光药品名就不计其数,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药物知识,我们的先人才发明了方歌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同时也方便大家记忆,因此方歌就这样被传承下来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山楂子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类证治裁》卷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山楂子散的用法用量 76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山楂子散 1 拼音

shān zhā zǐ sǎn

2 处方

山楂(净肉)

3 制法

上一味,为末。

4 功能主治

治便血,肠风,用寒药热药及补脾药俱不效者。

5 山楂子散的用法用量

艾汤调下。

6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7 《类证治裁》卷七 71 方名

山楂子散

72 组成

楂肉(炒,研)。

73 功效

去瘀。

74 主治

便血及肠风服药不效。

75 山楂子散的用法用量

艾汤调下。

76 加减

血鲜者,加山栀、槐花。

古籍中的山楂子散 《类证治裁》:[卷之七便血论治]附方

炒。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枣煎。〔去瘀〕山楂子散楂肉(炒研)艾汤调下。血鲜者加山栀、槐花。〔肠

《类证治裁》:[卷之七]便血论治

,乃湿毒肠。升阳益胃汤。凡便血及肠风服药不效,山楂子散。大便燥结,肛头血出,熟地一两蒸食。〔肠风〕血

《杂病广要》:[脏腑类]噫醋(吐酸)

(六分)萝卜子(炒五分)茯苓(一钱二分)香附子山楂子(各八分)生姜(七片)吴茱萸(四分和黄连炒)食

《婴童百问》:[卷之八]疳证第七十九问

,黑豆十五粒,水一盏,煎至六分,空心温服脾积丸山楂子(青者多用)香附子乌药紫金皮砂仁甘草(各等分)

《仁术便览》:[卷二气滞]清气化痰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耳鸣·痰火郁结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耳鸣·痰火郁结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一 613 方二 614 方三 615 方四 616 中成药 62 针灸治疗 63 气功疗法 7 关于耳鸣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耳鸣·痰火郁结证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耳鸣·痰火郁结证 1 拼音

ěr míng ·tán huǒ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tinnitus with phlegmfire stagnation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耳鸣·痰火郁结证(tinnitus with phlegmfire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痰火郁结,以耳鸣,耳中胀闷,头重如裹,常伴胸闷或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耳鸣证候[1]。

4 耳鸣·痰火郁结证的症状

耳鸣·痰火郁结证患者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时轻时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或见头晕目眩、胸中烦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胁痛、喜得太息、耳下胀痛、二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滑。[2][3][4][1]

5 证候分析

素有痰火郁结,壅阻清窍,故耳鸣如潮,时轻时重,甚则气闭失聪[2]。

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昏[4]。

痰浊中阻,气机不运则胸闷、痰多、喉中不爽、喜得太息[2]。影响健运则口苦、二便不畅[2]。

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4]。

痰火上涌,故呕吐痰涎[4]。

痰火壅阻,肝胆经络不畅故耳下胀痛[2]。

二便不畅乃痰湿阻滞脾胃,热伤胃津之证[4]。

火重于痰则口苦,痰重于火则口淡[4]。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4][2]。

6 耳鸣·痰火郁结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耳鸣·痰火郁结证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耳鸣·痰火郁结证治宜清降痰火[3]。

612 方一

[2][3]

可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加减治疗:方中用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竹茹、枳壳清胃降浊。痰多加胆星、海浮石化痰;郁结甚加浙贝母、天花粉清化;失眠加远志、龙骨;膈上烦热加桔梗、山栀、豆豉。热甚加黄芩、黄连泻火;如痰多胸闷大便不畅,可用礞石滚痰丸[备注]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以降火逐痰。

痰火郁结所引起耳鸣、耳聋,多属实证。若因恼怒转加,可选用柴胡、青皮、连翘、郁金或柴胡疏肝散[备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药、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以疏肝解郁,效果更佳。

至于湿痰中阻,清阳不振,浊气上壅所致耳鸣、耳聋,与此迥别。治应健脾升阳,详见“清气不升”型。

613 方二

主方:清气化痰丸(吴昆《医方考》)

加减处方:陈皮6克,北杏仁12克,枳实12克,黄芩12克,瓜蒌仁12克,茯苓15克,胆南星15克,制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痰多黄稠者,加天竹黄12克。热甚者,加黄连15克。

614 方三

加味二陈汤:二陈汤是治湿痰之主方,益以黄芩、黄连、枳实之类是取其清热之功,加入杏仁、瓜蒌仁、胆南星之属,则除痰之力更强[4]。

615 方四

《柳宝诒医案》卷五:病后渐觉耳聋,舌强甚至两窍俱窒。据述服补药而渐重,此由痰气阻窒清窍,病久恐难得愈。姑与泄痰宣窍法。苍耳予、白芥子、远志炭、橘红、干菖蒲、陈胆星、黑山栀、归身片、川贝、广郁金、茯苓、刺蒺藜、姜竹茹。

616 中成药

(1)礞石滚痰丸,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2)复方蛇胆川贝末,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62 针灸治疗

取翳风、听宫、侠溪、中渚等穴为主[5]。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5]。

63 气功疗法

(1)凡属痰火内盛,阻滞清窍致聋鸣者,可用下述方法气功治疗:

①伸足坐定,以两手拒地,用力撑起上身,低头躬身,同时用力扳起脚夹3次,咽津而降至幽阴,二十四度后,再行静功,意存肚脐,运尾阎气八九度后,人静。

②意存痰火阻滞处,次用意推开大肠九曲,向 散去,以顺其气;次以手按于两乳下按揉数次,定神养气,然后着意将胸前痰火剥开向两侧分散,复想上焦气降下焦,则脯自通,而痰火自化。(2)“鸣天鼓”: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互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对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24次,再右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每天可以多次施行。(3)凡精神抑郁,情绪不安,胁肋胀痛者,可选用:

①以手中指压于耳窍上,突然一放,随压随放多次,或以手掌轻轻捂住整个耳部,加以摇动,以引其气。

②于每日丑寅时正坐定,将两手臂向两侧尽量伸直,然后将头向左右各挽动42次,吐浊纳清,叩齿咽津。(4)凡属年老体衰,气血虚损者,可行“导引法”。方法: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可作15分钟。

7 关于耳鸣

耳鸣(tinnitus)为病证名[3]。即耳中鸣响[6],是指以无相应声源时自觉耳中或头颅有鸣响声为主要表现的耳病[1]。它是多种耳科疾病的症侯群之一,但也可单独成为一个疾病[6]。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文献常把耳鸣、耳聋并列:

《医学入门》卷五:“耳鸣乃是聋之渐也。”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耳鸣现常分为风邪外袭证、肝火上扰证、痰火郁结证、肾精亏虚证、脾胃气虚证等证型。

目录 1 拼音 2 清肺化痰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清肺化痰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成份 45 性状 46 清肺化痰丸的功能主治 47 清肺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48 注意事项 49 清肺化痰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0 备注 5 《活人心统》卷一之清肺化痰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清肺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清肺化痰丸 清肺化痰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qīng fèi huà tán wán

2 清肺化痰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清肺化痰丸

Qingfei Huatan Wan

22 处方

酒黄芩60g、苦杏仁60g、瓜蒌子60g、川贝母30g、胆南星(砂炒)30g、法半夏(砂炒)60g、陈皮60g、茯苓60g、麸炒枳壳60g、蜜麻黄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炒莱菔子30g、蜜款冬花30g、甘草30g

23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苦、微麻。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纤维淡**,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花粉粒球形,直径约至32μm,外壁有刺,较尖(款冬花)。

(2)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细,加水10ml,搅匀;或取大蜜丸18g,剪碎,加硅藻土8g、水6ml,研匀,再加水15ml,超声处理15分钟,加乙酸乙酯30ml,搅匀,超声处理30分钟,倾出上清液,残渣再加乙酸乙酯15ml,超声处理10分钟,倾出上清液,合并上清液,加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15ml,再用水洗涤2次,每次15ml,取乙酸乙酯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枳壳对照药材各05g,分别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12μl、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含1%氢氧化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细;或取大蜜丸18g,剪碎,加硅藻土6g,研匀,加浓氨溶液2ml,乙醚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乙醇液(1→20) 4ml,摇匀,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脱脂棉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碎;或取大蜜丸18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匀,加正丁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30ml,微热使溶解,加石油醚(60~90℃)洗涤2次,每次15ml,弃去石油醚液,水液加7%硫酸乙醇溶液1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加水40ml洗涤,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2g脱水,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桔梗对照药材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水蜜丸6g,研细;或取大蜜丸9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匀,加乙醇1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3%磷酸溶液(39: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细,取约03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60W,频率50kHz) 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12H18O11)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38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180mg。

28 功能与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作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10 规格

(1)水蜜丸  每袋装6g    (2)大蜜丸  每丸重9g

211 贮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三增补本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Qingfei Huatan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242597

33 处方

胆南星(砂炒) 30g 苦杏仁 60g 法半夏(砂炒) 60g 枳壳(炒) 60g 黄芩(酒炙) 60g 川贝母 30g 麻黄(炙) 30g 桔梗 60g 白苏子 30g 瓜蒌子 60g 陈皮 60g 莱菔子(炒) 30g 款冬花(炙) 30g 茯苓 60g 甘草 30g

34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35~ 50g与适 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40~ 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苦、微麻。

36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 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纤维淡**,梭形,壁厚,孔沟细。纤维束周围薄 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淀粉粒类圆形、不规则形等。脐点点状、人字状、 马蹄状和星状。花粉粒球形,直径约至32μm,外壁有刺,较尖。

(2)取本品1丸,剪碎,加硅藻土 4g,研匀,置锥形瓶中,加甲醇15ml,振摇30分钟, 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干,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甙对照品,加甲 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页)试验,吸取上 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 :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38 功能与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作喘,痰涎壅盛,肺 气不畅。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 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 9g

311 贮藏

密封。

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清肺化痰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清肺化痰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Qingfei Huatan Wan

44 成份

酒黄芩、苦杏仁、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砂炒)、法半夏(砂炒)、陈皮、茯苓、麸炒枳壳、蜜麻黄、桔梗、白苏子、炒莱菔子、蜜款冬花、甘草

45 性状

清肺化痰丸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苦、微麻。

46 清肺化痰丸的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47 清肺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次。

48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6儿童、孕妇、体质虚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7对清肺化痰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清肺化痰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清肺化痰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清肺化痰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活人心统》卷一之清肺化痰丸 51 方名

清肺化痰丸

52 组成

白枯矾5分,枳实1两(炒),黄芩1两,苏叶5分,半夏1两(炮),甘草3分,茯苓1两,陈皮5分(泡),瓜蒌5分,贝母1两,北梗1两,玄明粉5分。

53 主治

《活人心统》卷一之清肺化痰丸主治痰火胸痞咳嗽。

54 清肺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白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清肺化痰丸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三]前胡三十一

寒,无毒,性降。手足太阴、阳明药也。下气开结,清肺化痰。平喘嗽呕逆之症,疗痞满霍乱之。除内外痰热,消

《医宗金鉴》:[卷五杂证门]龟胸

于胸膈,高如覆杯,现证咳嗽喘急,身体羸瘦,治宜清肺化痰为主,先以宽气饮开其气道,再以百合丹除其壅滞,

《麻疹阐注》:[卷三]麻后龟胸

皮。葶苈子。枇杷叶等药。以开导其气。继用九味平胸丸治之。清气化毒饮(见前)凉膈散(见前)九味平胸丸

《幼科心法要诀》:[卷六杂证门]龟胸

甜葶苈石膏(各五钱)大黄(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服之,临卧滚白水送下。《幼科心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裸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