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 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最早是 1948 年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的资料室,很少的学习资料,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但是它最早孕育了今天的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 1950 年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成立,图书资料室的设立,奠定了今日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雏形。 1958 年吉林财贸学院成立,创建了图书馆。迎来了财大图书馆的新的历史时期。 1992 年吉林财贸学院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为财大图书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校区建设, 2005 年 11 月竣工的新图书馆面积 26300 平方米 ,其建筑构思新颖,宏伟壮观,具有多重文化内涵,是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大型高校图书馆。2010年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财大图书馆的发展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管理体制及部门设置
学校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现有馆长1人,副馆长2人。图书馆内设五个部门。采编部:负责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部:负责图书文献的外借及阅览室的管理,读者辅导工作;阅览部:负责期刊文献及视听资料的阅览及读者辅导工作;网络技术部:负责馆内系统和网络维护、读者注册、网页更新、资源更新等。参考咨询部负责图书馆定题服务、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原文传递、信息推送、读者培训、论文提交等。馆内业务分工明确、细致,工作氛围和谐向上。
人员结构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5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名,占14%;本科生学历24名,占48%;专科生学历13名,占26%;中专生学历3名,占6%。副研究馆员职称14名,占28%;馆员职称17名,占34%;助理馆员职称8名,占16%。图书馆专业毕业11人,占22%;计算机专业毕业3人,占6%。经济专业毕业22人,占44%;外语专业毕业2人,占4%;其他12人,占24%。图书馆队伍整体状况较好,能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
馆舍和设备状况
图书馆建筑面积26300平方米。设有第一图书阅览室、第二图书阅览室、第三图书阅览室、第四图书阅览室(以上四个阅览室实行藏、借、阅、咨一体方式为读者服务)、学生报刊阅览室、合订本报刊阅览室、教师资料阅览室、外文资料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古籍文献阅览室、研究间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室、第一自修室、第二自修室共15个阅览室3500个阅览座位。
文献资源建设情况
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工作主要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专业文献资料为主,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新建专业倾斜。经过多年建设,我校图书馆建立了以经济、金融、税收、保险、工商、营销、国际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为主的藏书体系。近几年随着专业的增加,对外语、计算机、新闻、数学、法律等专业的图书也做了重点建设。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图书馆共有纸质型图书120万册。
图书馆还加强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购置超星、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74万种。自建了研究生硕士论文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青年干部培训班论文数据库。引进了CNKI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数据库、博士论文数据库、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经济管理类年鉴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中宏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对外经贸合作与WTO法典、资治法典数据库;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NSTL外文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读秀知识库;VIPExam学习系统;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金图国际外文数字图书馆(本馆购买共3000种);国泰安数据库。总计拥有23个专业数据库。
现代化建设与设备
我校图书馆多年以来重视现代化建设,早在1993年就引进了计算机管理软件,对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图书馆业务建设的需要,适应标准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更换了原有系统,于2005年6月引进汇文系统管理软件,使我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图书馆设有301个机位的电子阅览室一个,140个机位的视听资料室一个,大厅设置公共查询系统检索机。经过多年发展,图书馆拥有服务器(15台)、大型存储(35T)、交换机、集成管理系统(汇文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等软硬件设备。服务器全天24小时开放,并建立了网页,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也可以通过校园网了解馆藏情况及借阅信息,检索各种数据库,阅读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
制度建设
图书馆多年来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特别是搬进新馆后,根据“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对原有制度做了修订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确保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制度保证。
读者工作
图书馆提供外借服务、阅览服务、电子文献检索服务、公共查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视听资料服务、复印服务。收藏期刊资料的阅览室都配有复印机,以方便学生利用。第一、第二自修室、研究间阅览室开馆时间从早6点至晚22点,周开馆时间达112小时。学生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图书阅览室开馆时间从早8点至晚22点,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图书馆近二年日均接待到馆读者6000人次,日均借还图书4000余册次,图书周转率、利用率较高。电子文献日点击率在1500人次,中外文图书、期刊等数据库使用效果好。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几年来,学校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求真务实。全面推动图书文献服务工作的发展与提高。2006年在市里组织的“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06年5月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对我校图书馆进行了“文献资源建设”和“自动化建设”两个专项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06年9月在吉林省第六届图书馆学会代表大会上,我馆被评为“优秀图书馆”。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果,不断满足学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必定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更高、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
2005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发文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夷陵大道225号,占地8549㎡。工程于2007年元月破土动工,2008年9月落成,建筑面积17700㎡,主体建筑7层。设计标准: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藏书150万册、阅览座位1500个、网络节点1000个;馆内分别设有总服务台、报纸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爱心阅览室(为残疾人服务)、特种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采编中心、网络中心机房、网络信息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展览厅等;馆内千兆局域网全覆盖,全方位电子监测,并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智能图书馆集成系统;负一层配置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排风机房、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基础设施。 新馆造型现代、新颖、美观,布局合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配置,是宜昌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是一个集大众型、标研究型、数字型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宜昌市又一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如一艘知识的航母航行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海洋中。新馆将在宜昌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服务宜昌经济、构建和谐宜昌作出更大贡献,为宜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宜昌人民更好的服务。
宜昌市图书馆 地址:宜昌市夷陵大道225号(伍家区万寿桥) 服务热线:0717-6280632
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根据学院性质和办学特色经过四十年的搜集、整理,已形成了以中医古典文献为特色、以中医药文献为重点并兼顾其他学科文献收藏体系,图书馆现有各类藏书829498册。其中图书馆藏书695221 册,院系资料室藏书134277册。另外还有电子图书123000册,中文报刊1300多种,数据库11个。馆藏中医线装古籍非常丰富,藏书共计4万多册,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在中原地区各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医药古籍4万多册,新旧期刊累计1712种,有四套大型医学数据库,可为读者提供借书、阅览、检索、复印等服务。 图书馆共有正式职工35人,其中返聘人员1人,职工专业结构是:图书馆学专业6人,占17%,其他专业27人,占77%。学历结构:其中研究生1人,在职研究生4人,本科毕业13人,大专毕业9人,大专以上共27人,占77%。职称结构:副高级职称4人,占85%,中级职称18人,占51%。
图书馆设有十个阅览室:中医、西医、外文、参考、社科、中医古籍、期刊现刊、期刊过刊、电子阅览室、自习室等阅览室。794个阅览座位。图书馆分设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技术部、信息、办公室七个部门。
淄博市图书馆地址: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437号。
淄博市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是一座体现淄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品位的地标性建筑,于2010年10月奠基,2011年开始土建施工,2013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位于市文化中心D组团。
新馆地上建筑共五层:一层包括总服务台、多功能报告厅、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采编中心、少儿活动室、低幼阅览室、视障阅览室、读者休息区等;二层为文学借阅室、综合借阅室、少儿借阅室及自习室等;三层是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处、过报过刊库、基本书库等;四层有地方文献阅览室、参考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国学阅览室)、古籍书库、尼山书院、视听文献室、多媒体培训室等;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域。新馆宽阔开放的建筑格局、安静平和的外观设计突出了适宜读书、学习、研究的氛围。建筑内部布置温馨、时尚,且灵活的空间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扩充和调整;外观主要以玻璃体结构呈现,为内部提供清晰的视野和充足的采光,体现出高效、节能、便捷、环保的设计理念。
新馆服务设施全面更新,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在业务管理与服务中采用Interlib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与RFID相关设备相结合,实现了自助办证、自动查询、自助借还服务;采用大型电子触摸屏报刊阅读系统、电子图书借阅机等现代化设备;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移动图书馆使读者享受到零时差、零距离公共文化服务。
新馆全年开放,试运行期间首批开放的部室包括:文学借阅室、综合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和总服务台7个窗口。开馆时间:周一13:30至17:30,周二至周日9:00至17:30,中午不闭馆;自习室开放时间:9:00至20:30。读者证分为成人证、少儿证和家庭证。
本文2023-08-08 18:20: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