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山有哪些???<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道教的山有哪些???<急>,第1张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四大名山自东汉开始建观修道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道观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神秘空灵——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

道教四大名山(5张)

境内,方圆400公里,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有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丹江口水库之滨的玄武门(石雕牌坊),坊额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笔"治世玄岳"四字。玄岳门西一公里处,有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的遇真宫,是纪念武当拳的创始者张三丰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殿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重80 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汉代阴长生,唐代吕洞宾,明代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1] 

主要景点

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 [2]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 多平方米。 [3]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4] 

紫金城:紫金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玄岳门: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玉虚宫: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5] 

磨针井: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南岩: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琼台观: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北神道:武当山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山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

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峰南北屏立。 [6] 

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旅游线路将全面建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一条山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武柱峰景区:武柱峰景区位于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一天然真武神石像酷似武当山金顶上的真武大帝像。武柱峰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武柱峰又称大明峰,柱头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亲净乐国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宫(即真武大帝母亲)。距武当天柱峰14公里,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之间端坐着一尊高约80米、宽40米的天然真武神石像,身着道服,五官形备,目光深邃,背依伏龙山,注视武当山金顶,其头顶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发髻,脸庞圆润,鼻梁高高隆起,两手平放两膝之上,打坐在玄武背上修行状惟妙惟肖,酷似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像。在秋高气爽的艳阳照射下,山体直插霄汉,真武座像矗立在陡峭的悬崖上,晶莹光滑,金光灿灿,辉煌夺目。相传,真武在此潜心修行多年,以虔诚和恒心感动了道德天尊,被点化成仙,留下石质人像。

  <<玄朱神人录>>

  作者:夫石

  人物介绍

  (一)北魏篇。

  魏明元帝——拓跋嗣。

  明元帝后——袁织巧,太武帝母。

  魏太武帝——拓跋焘。

  皇后——赫连樱雪,原大夏公主,生有文昭公主拓跋玲。

  武成公主——太武帝亲妹,原嫁与北凉国国君牧犍,一国之后。后诈死,隐居荒宫。

  太子——拓跋晃,后遭废。

  太子妃——闾舒梅。郁久闾氏。

  皇太孙——拓跋浚。太子亲子,十三岁登基,文成帝。

  文昭公主——拓跋玲,太武帝幼女。

  晋王——拓跋伏罗,太武帝二子,越椒房生,太平真君三年受封晋王,太平真君八年死。

  东平王(秦王)——拓跋翰。太武帝三子,为众臣拥护。舒椒房生。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镇抱罕(今甘肃临夏)。

  临淮王(燕王)——拓跋谭。太武帝四子,镇守临淮郡,弗椒房生。侍中,参都曹事。

  朝成公主——拓跋雪。太武帝五女。嫁柔然汗吐贺真之子,吐贺吉。

  南安王(吴王)——拓跋余。太武帝六子,参都曹事。闾左昭仪生。

  广阳王(楚王)——拓跋建。太武帝七子,镇广阳,(北京)。

  侍中——宗爱,兼尚书令。与南安王勾结,先害太武帝,后杀南安王,后被擒,车于市。另一身份,秘宗宗主。(北支族长)有子宗博。

  中书令——仲尼道盛,太常,兼太子少傅,国子学学监。为拓跋晖奉旨斩杀,有女仲尼淑香。

  和疋——护国三老之首,另,鬼方神教元老堂大长老。

  兰廷——护国三老之二,另,鬼方神教元老堂二长老。

  薛提——护国三老之三,另,鬼方神教元老堂三长老。

  奚斤——北魏名将,司空,恒农王,太平真君九年冬十月卒,拓跋车之师。

  拓跋车——继奚斤后,北魏又一名将,成武王,驻兵涿州。

  冯崇——平正王,原北燕皇子。

  拓跋真——任城王,拓跋皇族元老。支持太子。

  何里——定州剌史。

  张览——洛阳太守。

  闾仲(郁久闾仲)——洛阳王,太子妃父。

  拓跋晖——宿卫军,中郎将。

  长孙谒候——宿卫军,虎贲中郎将,后拥皇孙,封尚书令。

  苏干(拓略干)——太子宫门大夫,职同郎将。

  拓跋烈——东督中郎将。妻汪云清。妾有紫玉。

  拓跋重——南督中郎将。

  拓跋胡——西督中郎将。

  拓跋雄——北督中郎将。

  杜元宾——镇西将军,镇守丰镇。

  楼东——镇都将军,镇守阳高镇。

  长孙毕——将军,镇守西坪镇。

  冉成——将军,镇守广灵镇。

  司马连——将军,镇守浑源镇。

  素黎保——大将军,镇守怀仁镇。

  石风(唱石兰氏)——将军,镇守武周镇。

  冯开——将军,镇守左云镇。平正王冯崇之子。

  补:赵各——将军,接冯开之职,镇守左云。

  窦胴——接石风之职,镇守武周。

  宗博——宗爱之子,接拓跋烈之职。有妻娇兰。

  田维——御史监太史令。因天火而死。有妻王素珠。

  赫连无——皇后亲卫。原大夏猛将。

  赫连名——皇后亲卫。原大夏猛将。

  潘见(破多罗田氏)——天子四圣之首。‘见圣’。

  苏闻(拔略力氏)——天子四圣之二。‘闻圣’。

  于识(勿忸于什氏)——天子四圣之三。‘识圣’。

  梁智(拔烈兰沐氏)——天子四圣之四。‘智圣’。

  高宾——原太子宫中庶子,仲尼道盛义弟。后投宗爱。

  丘琨——太子宫冗从仆射,居则宿卫,出则骑从。已死。

  刑杰——太子宫太子仆,主车马。

  太叔淳——仲尼道盛府主管。

  陆颍——尚书仆射。

  简贺——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

  曹厄——御史中丞。

  长孙道生——司空,上党王。

  宇文照——原太子宫亲卫。实宗爱之私生子。

  王镇恶——原刘宋‘双虎’之一,后降魏,长安司马。

  拓跋观——长安太守。

  游雅——太子少傅。

  胡方回——中书侍郎。

  郎法佑——殿中将军。

  蒲景秋——冀州剌史。

  沮渠万年——牧犍兄子,张掖王。

  周忸——平南将军,宋子候。后封乐陵王,太尉。后赐死。

  陆丽——南部尚书,童安子,后封平原王,司徒。

  杜遗——广平公,后封王,后赐死。

  闾若文——南安王拓跋余之舅,濮阳公,后封王。

  拓跋仁——永昌王,后赐死。

  长孙敦——长孙谒候堂兄,北平公,后贬,再恢复受爵。

  拓跋崇——建宁王,太武叔弟。

  拓跋丽——建宁王之子,后封济南王,后赐死。

  闾武成——皇孙之母舅,安丰公,后封河间王。

  元寿乐——骠骑大将军,后封太尉,后赐死。掌四督中军。

  羯儿——略阳王,因晃赐死。

  拓跋那——高凉王,因晃赐死。

  赫连樱容——贵人。赫连樱雪二妹。

  赫连樱朱——贵人。赫连樱雪三妹。

  源贺——殿中尚书,西平公,后封王。

  刘尼——东安公,尚书仆射。

  孙一平——太医令。

  蒋孝先——丰镇司马。

  冯朗——原北燕二皇子,秦、雍二州剌史,西城郡公。

  冯冒——冯朗子。

  冯添香——冯朗幼女。皇孙浚后。

  张豹——丰镇南门守将。

  羿后——尚书令,主冶炼刀兵。

  候官——‘天眼阁’阁主,监察诸曹,州镇。

  叔孙无极——主内宫曹,负责宗室内部监察。

  王吟——主外宫曹,负责异族外事。

  寇谦之——北魏国师。著名道士。字辅真,上谷昌平人。南雍州剌史寇赞之弟。北天师道天师。

  (二)主角及其它。

  第一主角。

  元健——拓跋星,‘天地十耳’之末,皇族子弟。

  习有‘六识真气’‘采花大道’‘生命欢歌’‘本能空间’‘色欲界法’……等奇功,在朝廷与江湖武林之间不断谱写传奇人生。

  其他主角。

  赵毒夫——?

  雷小羽——?

  明月友——?

  叶血杀——?

  华伤——?

  宗喜——?

  祖妙坦——?

  谢一一——?

  ……

  (三)武林形势及人物。

  (1)天下篇。指在整个天下都有势力的宗派。

  1。鬼方神教。

  崔浩——北支原族长。(邹氏)北魏三朝重臣,才高震主,后遭秘囚。武林的‘九玄之一’号‘智天子’。

  宗爱——已介绍。秘宗宗主。

  娇兰——崔香儿,崔浩孙女,宗博妻。另,神宗宗主。

  元老堂三老,已介绍。

  李秋菊——原北凉国牧犍之兄嫂,秘宗元老。

  秋太监——慕容望,中常侍。神宗元老。

  秘宗三阴司:申公羊——宗爱管家,号‘阴司账薄’。

  宇文党——杀手,‘阴魂’。

  闾木——杀手,“阴令’。

  周玉锦——秘宗弟子,姻如亲姑,李秋菊之徒。

  淳于钗——秘宗弟子,太子晃宠妃,李秋菊之徒。

  神宗三妙:候池娇——妙香。

  许青芸——妙音。

  朱慧春——妙容。

  姻如——李婷。娇兰女婢,另一身份,‘九州十剑’之一‘剑星’。

  元老堂八法使:暴戎——杀法使。

  吉阳——盗法使。

  夏艳秋——*法使。

  钱鑫光——金光光,财法使。

  杜嫂——色法使。姻如母。

  江牧——名法使。

  母八——食法使。

  晏合——睡法使。

  左、右族卫:左断肠——‘蚀骨九阴’。

  右饮恨——‘灼骨九阳’。

  宗喜——??

  2。祁连天宫。

  玄母——天宫宫主。九玄之一。

  无明王——天宫四大护持之一。‘无明真诀’。

  乾元——天宫四大护持之一。‘乾元真解’。

  道一——天宫四大护持之一。‘三清玄真’。

  普介——天宫四大护持之一。‘普光真法’。

  七仙女:韶师如——?

  宣静——?

  丁萱——?

  ?五妙男:戈不平——?

  林传——?

  江洋——?

  明月友——??

  岳寒——?

  元老高手:胖老头——??

  大红姑——?

  3。魔狱。

  厉霸天——魔狱狱主。‘血阎王’。九玄之一。

  怜香儿——魔狱双艳之一。

  惜玉儿——魔狱双艳之一。

  叶血杀——??

  4。聚神殿。

  终无虚——聚神殿殿主。‘乾神’九玄之一。

  八大神:铁岳——兑神,?

  散香使:孙一凡——??

  5。隐世居。

  ——?

  ——?

  6。陶源阁。

  ——?

  ——?

  7。??

  (2)东北篇。

  A,各族:——?

  ——?

  B,帮派及组合:——?

  ——?

  (3)蒙古草原和漠北篇。

  A——草原各族:1。——?

  2。——?

  3。——?

  B——帮派及组合:1阴山欢迷谷:缪遥仙——欢迷谷谷主。

  缪凤之——欢迷谷少谷主。

  四妃八帅,略——?

  2大漠狼沙州:——?

  ——?

  3草原聚鬼湖:——?

  ——?

  4极北寒天阁:——?

  ——?

  5镇北帮:奚千里——镇北帮帮主。‘镇北刀’。

  穆天寿——镇北帮流沙堂主。

  于四——流沙堂弟子。

  6——?

  (4)西域篇。

  A——各族:——?

  ——?

  B——帮派,组合,世家。

  1祁连天宫。

  已介绍。

  2金城雷府:雷德胜——雷氏老宗主。前秦雷弱儿之后。

  雷小羽——??

  ——?

  ——?

  3贺兰五雄:——?

  ——?

  ——?

  (5)秦岭,蜀,益二州篇。

  1魔狱。

  已介绍。

  2巫山三妖姑。

  毒婆姑——?

  *心姑——?

  金蛇姑——?

  3氐族。

  ——?

  4羌族。

  ——?

  5峨眉山天仙宗。

  彭仙人——天仙宗宗主。

  ——?

  (6)关中篇。

  六大宗:1,韦氏。

  韦昌——韦氏宗主。

  韦岚玉——韦氏少宗主。韦昌之子。

  韦岚兰——韦昌之女。

  韦岚香——韦昌之女。

  韦全——韦岚玉世叔。

  韦大,韦二——韦氏高手。

  2裴氏。

  ——?

  ——?

  3柳氏。

  ——?

  ——?

  4薛氏。

  ——?

  ——?

  5杨氏。

  ——?

  ——?

  6杜氏。

  ——?

  ——?

  (7)山西篇。

  1北天师道派。

  辟阳真人——?

  2五台大寨盟。

  ——?

  3太岳三尊。

  王陶——日尊。

  郭道——月尊。

  韩洪——星尊。

  郭芸——郭道之女。

  4吕梁剑派。

  ——?

  ——?

  5三剑宗。

  芦芽山星流剑宗。

  ——?

  云中山玄天剑宗。

  ——?

  系舟山青云剑宗。

  ——?

  6中条雪花宫。

  ——?

  ——?

  7。排子帮。

  ——?

  (8)河北,山东,南北太行篇。

  前记

  公元449年,刘宋元嘉27年。秋。

  江都建康城北西山。

  深夜,皓月当空,繁星闪耀。山顶一座院落,一的面目清秀的青年当院而立,身前摆了一张杉木方桌,桌上一张尺大的图纸,旁边一册卷书,还有曲尺,规矩等物,青年手持一竹筒样的东西,遥观天象,绘测星图。

  口中喃喃轻语,“咦,…群星明亮,怎么独不见北斗紫微?…天狼星也消逝不见……”

  正在疑虑,更是惊诧不已,犹不相信眼见天星异相。只见北方群星忽闪灭,天狼星位现出数颗新星,新星行迹诡异,泛出赤,青,黄,蓝各色,交相闪耀。原本隐而不现的天狼星突跃而出,泛出幽黑星芒。五色星芒,激烈斗气直冲南方。

  “黑色!!…这这怎么可能!…我祖家几代观测天星,已有百年遍阅古籍也从未听闻有星现黑芒,夜幕黑暗方可托群星皎月银光。这天狼星忽现异象,妖星,暴星,萤星,惑星,更是群起而出?!莫非天下又将大乱不成!星芒斗气直欺南方,两朝又要开战吗?唉!天下百姓又要历经浩劫,生灵涂炭了!想我祖冲之一介布衣,不理朝政,观天文,理术数,即使得闻天机又如何挽救得了天下苍生啊!”

  一时间,竟神失呆立,面容寂落。忧伤不平。良久,方才在桌上观星扎上记录起来。

  记录已毕,又遥观天象。天狼星芒尤烈,只是又现出一颗新星,星小而光芒柔和明亮。竟是颗扶主抑邪的平星!邪星交相攻而避之。眨眼工夫,群星黯然失色,异芒交替闪烁夜空。

  祖冲之尤为平星出现而庆幸,却惊见平星暴起银芒,片刻竟成流慧划破天宇,直落北际,祖冲之又惊又骇,莫是天机难测,天下百姓终是浩劫难逃吗?

  立刻伏身在星图上记绘其星行迹,推测计算,划出其星迹经纬。

  “啊!!!”

  祖冲之颜色巨变,心惊笔落,墨滴立时污染星图。

  它竟是直冲神洲而来!!

  “嘭嘭…嘭嘭…”

  急碎的敲门声忽然打破了表面的宁静。

  祖冲之闻声又惊又喜,想到了来客的身份。

  打开木门,只见门外立了一位三十余岁的壮年和尚,面容矍奇,身形枯瘦,衣着一袭破旧的僧袍。

  “果然是你,宝志大师,你可是因天象而来。”

  祖冲之忙请来僧进来。

  宝志和尚闻言苦笑道:“天机已现,和尚坐不住了。”

  两人相视无语,行至屋内,分宾主落坐。

  佛教,西汉末由印度通过西域传入我国。主要教义是四谛,八正道,轮回,因缘,色与空,空与有。讲求因果循环,劝人为善。其时,受教者众,兴盛之极。

  宝志和尚,俗家姓余,江东人氏。幼时出家,佛法精湛,且习有高深莫测的佛门武功,是不世出的高手。平日也善观天文,与祖冲之在西山比邻而居,相交莫逆,时常讲经识星,纵论古今。

  宝志和尚微睁双目,射出精芒,一闪而逝,正容道:“祖贤弟,想来你也看到了,今夜星相异变。紫微不见,邪星齐现,可知天下又将兵戈四起,苍生蒙难了。尤其宋室内乱已初现端倪,太子刘勋凶残暴桀,二皇子刘浚野心勃勃,听闻三皇子刘骏在江洲亦暗自招兵买马,静待时机,吾皇文帝在位已近三十年年老智衰。又经刘湛,范哗,谢灵运之变,想来天命不久。祖贤弟氏族世代在朝为官,可想见之。”

  祖冲之初闻颌首,继而疑问道:“大师,你言与我见同,但不知大师对平星初现即化流慧有何高见。而且,据我推测,此星直冲我九洲而来。预其可将两岁临撞,天劫已起。大祸临头。唉!大师又可闻见过那星现黑芒又是何缘故?”

  宝志一震,骇然莫名道“天劫!?……平星…星现黑芒?那,那是…”

  祖冲之惊道,“大师不曾见吗?适才,天狼星旁妖,萤,暴,惑群起,后又现平星,但平星初现就化为流慧,我正惊惑不解,大师就到了。”

  “天狼?……”宝志紧皱双眉,突立地而起。急道;“走,走,出去再看,我适才只见南方紫微消隐,就急忙赶了过来,倒没注意到北方,想来天下真要大乱了,其祸之烈……”

  祖冲之一愣,站了起来,心道:“我只惊见北方群星,紫微不现到是见了,却被北方异星所吸引,难道南方也出异象?”

  两人忐忑不安,惊虑重重,步入屋外,当院临空望去。

  宝志和尚见那北方天狼,邪星异象。口中恐道,“星现黑芒!!!星现黑芒!果然!…这,这……”

  祖冲之细观南部群星,果见帝星隐没,四颗邪星齐耀,尤其是近帝星之位的赤色暴星尤烈,芒蔽群星。

  统观天宇,八颗邪星当空,群星无光,天狼星黑芒闪见,与皓月争辉。那平星渺渺可见。看的两人心情沉重,愁云漫布。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才可挽救苍生,消弭此人间浩劫。

  回到屋中坐下,宝志沉声道:“此等星芒异象,从末听闻,但祸多过福,定矣!想你我二人可算是当朝天文大家,遑论其他。唉!自晋元帝南迁以来,北方五胡乱华,战成不断,雄起雄灭,历经十六国,近百年。刘宋继晋兴朝也不过仍是偏安一隅,无力北伐。想贤弟之祖祖逖闻鸡起,中流击楫,何等英雄气慨!最后也落的忧愤病故。现今朝廷积弱。文帝又害死名将檀道济,朝中再无可抗北魏之将,谢氏也渐不能支,大半隐故乡园了。再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禳志,以鲜卑一部兴国。十几年前,更是败然,灭夏,燕,北凉三国,一统北方。国力雄厚,久有南侵之心,今年北征,明年怕要南来了。”

  祖冲之默然低首道:“我父在朝也听闻有此议论,北魏已经在加紧训练,调兵遣将,重兵屯于边境。朝中众臣人心惶惶,大多贪安怕战。只有军中重臣,好大喜功,整日夸耀军威。士族门阀高枕其位,食君禄,,思已私,拉权结党,内斗不休,更有阉宦之流祸害最毒。文帝只顾享乐,哪知百姓疾苦。”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恶有报,因果循环,只悲天下百姓何辜,天机难测,竟责皓民于血难。…吾辈僧人正当广普佛法,广渡众生,愿能化戾气为祥合,也不枉我佛教化。”

  宝志双手合什,一片祥合之态。祖冲之立时感到宝志身上散出一股浩然之气,柔和纯正,人也仿佛化身为佛,具大智慧,大念力,使人心生善念,几欲顶礼朝拜。不由的惊讶道:“大师,这是何奇功?”

  宝志散去气劲,摇首道:“此乃微末之技,只用来行走防身,比之佛法无边,相差以道计了。以武技来论,也比不上祖家的‘晨阳真气’。”

  祖冲之脸一红,道:“祖上传下奇功绝学,因我天赋不足,习之有害,加之我兴不在此,竟半丝不懂。”

  宝志微笑道:“贤弟何出此言,你天资聪颖,学究无极,当世定可成大器,且术有专攻,心志一致,才有大成。反观愚兄,武不第一,佛法浅修,半伦不类,事事浅尝辄止,怕是要一世无成矣。贤弟,习武虽讲求天赋缘法,但普通人习之亦可强健身体,充沛精力。若兄没看错,贤弟的‘晨阳真气’已有小成,只因你常子时观星,阴有余而阳不足,恐与‘晨阳真气’不符,才进境迟缓。”

  祖冲之点点头,“我父亲也这么说,只可惜我祖家日渐式微,只留下武功册籍,练者无几了。大师,明日我将功册拿来给你。”

  宝志含笑道:“贤弟有心,兄先谢了。久闻‘晨阳真气’纯而正大,真气犹如清晨初阳,阴中孕阳,博大精深,是道家的上乘功法。但与我佛门武学有近有岐,我拿来无用,除非散功重修。还有句话,‘晨阳真气’虽属道家功法,但终是战场上杀伐而创。与我佛佛旨相驳,况且神功奇学,应赠有缘,兄与此功无缘,望弟谅之。”

  祖冲之心胸宽厚,并不因拒而怨,问道:“大师,念后有何打算,想来大乱将至。大师必有所行。”宝志起立道:“贤弟所料不差,愚兄有意北行,一则探险魏之虚实,气数,为百姓申诉乞福。二则留学生待北方,等弟所言平星化流撞地之事,望能不致成大祸。三则欲寻一故人后裔。我少时与‘智天子’崔浩先生一遇,蒙其教诲甚多。可惜崔先生学究天人,功高造化,终因魏史一案,为魏帝不容,惨遭灭门之祸,牵涉甚广。我想崔先生智深似海,定是留有后着。希望寻到其传人,或可解此天象异变之秘。”

  祖冲之问道:“大师,我亦久仰崔先生以文才武功助魏统北,魏史一案,终其根本是才高遭忌,但不知崔先生对天文也有涉猎吗?”

  宝志油然道:“”我的天文知识多半就是崔先生所教。想当年,崔先生南游之际,我曾十日相随,多聆传教,情同恩师。只是自己年幼,不能北往。阿弥陀佛是谓缘法了。贤弟,你胸怀奇才,只可惜身逢乱世,兄有一赠言,或可令你免此大劫。就是’莫理世间苦,只研心中学。’必能大成。”

  祖冲之闻言,不由的伤感起来,几欲垂泪。与宝志大师相交经年,时逢两面三刀变乱世,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怆然道:“大师,弟敬会了,望大师保重。”

  迟疑一下,复道:“大师,莫若你我寻一陶公所写‘桃花源’避世隐居如何。”

  宝志从容道:“兄乃佛门弟子,正是逢劫而来,我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望弟好自为之,兄走了。”

  祖冲之眼前一花,佛光昙现,已经失去了宝志的身影。耳边尤闻一名佛偈:‘八苦八道因轮回,色空有无缘如来。’

  公元450年。

  魏宋因争河南而交恶。刘宋文帝先发制人,调节器集兵将,以王玄漠为帅北征,兵逼滑台,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魏太武帝初闻宋师大举,顾语左右道,‘马今未肥,天时尚热,我若速出,末必有功。倘敌来不止,不如退避阴山,延至冬初,便无忧了。’及滑台被围,已值暮秋,魏主即命太子拓跋晃屯兵漠南,防御柔然,更令六皇子吴王拓跋佘留守都城,后亲自引兵南救滑台。先大败王玄漠,后五十万魏军分数路南侵,一路势如破竹,无人可阻。尤其长安太守王镇恶不战而降,更是使宋朝廷震动,大感恐慌。

  王镇恶原是刘宋名将,与檀道济并称双虎。檀道济为文帝所害后,王镇恶早有叛心,趁机献了长安。

  刘宋因准备不足,忙调兵重新布防固守。直到夏秋交季,魏军才在寿阳,洛涧一带被阻。宋文帝松了一口气,以为北胡相来不善久持,尤其不惯江南水土,抢掠一番自然退去,再派大军追袭,断其粮草,定可击溃魏军,重占失地。

  两军各有攻守,至初冬时,寒风冷冽,宋兵见魏军久战不退,又感天寒难耐,握不住刀兵。魏帝正待此良机,发起狂攻,连破宋阵,直打到江北瓜步,逼临建康。

  宋文帝在建康登城北望,叹而慨然道,“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的话,岂会让胡骑横行到这个地步。”大是后悔当日自毁长城的愚蠢行为。多亏各路勤王之师相继到来,止住了魏军的攻击。

  宋文帝适时派出中侍郎田奇出使魏军,见魏主求和。魏太武帝素闻宋文帝长女东阳公主秀美绝伦,与田奇道,让宋文帝将东阳公主嫁与他的皇孙,才准议和。

  田奇回朝后,在太和殿面禀文帝。文帝震怒,暗道我女嫁他孙,岂不说我是其儿辈。但朝中大臣却有意依此求和。素与东阳公主亲昵的太子刘勋愤起大骂。最后大司马刘通出谋,使一美艳宫女假扮公主送去。

  魏帝其实早见无法直破建康,宋军更从各地开始反攻,怕久战失陷于此。见田奇送来‘公主’,金银锦缎,也软化下来,答应议和。‘公主’却被他*虐一番后,收入后宫。

  回朝途经江北盱眙,闻盱眙富庶,粮草甚丰,就挥师攻打。不想盱眙城守沈璞,极富智谋,又勇武善战,使魏军伤亡惨重。魏帝自南侵以来,还末吃过大亏,却连败在这不知名的沈璞手里,心中切齿,但宋军大兵追至,不敢久留,狠攻不果后,慌忙北返。

  公元451年,初春。

  江南江北寒风仍然冷沥,这场大战历经一年,战火遍布大江两岸。所经之处,处处残垣断壁,处处衰号声声。狼烟吹过,现出一座座被抢掠一空破败的村庄。流离失所的平民被冻死,锇死无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魏军所到之处,如同盗匪,大批财富被抢掠挟走,青壮平民死伤不计其数,更强掠几万年青女子,扒光衣裤,赤身裸体随在军后,每攻占一城,就纵容大军尽情*辱以庆祝。

  惨绝人寰的浩劫降临神州,将中原九州变成人间炼狱。

  呵呵 喜欢网络文学啊 慢慢品读吧。(^__^) 嘻嘻……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我最爱的说行天下

一般来说,两种说法都不采纳。

但是,两种说法都有,同父异母认同度更高些。

炎帝与黄帝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炎帝生母为羌族之女,名曰“女登”。故以从母得姓之俗而姓姜,名榆罔,按其后世封官“缙云”为氏,其生前为有熊部落方国行政领袖。其时,部落及部落方国行政领袖沿袭氏族社会旧制,其职称曰“后”,后世以为“帝”、“后”都是君主之称,故以炎帝生前在龙门山焚林垦荒之功,以火色之“赤”称曰“赤帝”,此如《周书》之载。也有以烈火炎上之性,而谓之“炎帝”。

由于西汉末年以来将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时代名称“神农”与五帝时期的具体历史人物名“炎帝”捏合为一,以倡“炎帝神农氏”之妄说,因而,对炎帝史事、阪泉之战、阪泉地名所在等,都产生了大量的错误解释。对此,我们有必要分别进行清理、辨析,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炎帝非神农。神农,同“有巢”、“燧人”、“伏牺”一样,是先秦史家追述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史中,依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在生产生活上所出现的不同历史特点而命称的时代划分名称,而非具体的历史人名。“神农”之所指,是继“伏牺”之后,社会生产全面发展到以农耕经济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时期,在时间上它相当于距今八千年以来到五千年左右的历史阶段,也即轩辕黄帝肇造国家制度之前的历史阶段。当然,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其社会发展进步,都不是一刀齐,在不同的地域,其进步总是存在着快慢之分的。就中国历史上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言,按现在考古发现的历史证据表明,桑干河流域进入农耕生产时期,在距今一万两千年左右;若以全国各地普遍进入农耕生产的时间而计,是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故,《尸子》云:“神农氏七十世”。七十世者,也只是一个约略性的估计年代。《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曰:“神农十七世”。《尸子》成书在前,《吕氏春秋》撰写在后,此或误抄“七十”为“十七”所致,或以为言以“七十世”而太久而改之。《礼记·曲礼》孔颖达疏引三国时谯周之语,则又是一种说法,言“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今人读此,或者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古人谈及“神农”,会是一人一个说法呢?其实这也本不奇怪。对于人们知之不详的原始社会历史,有一些探讨性的说法,也并不稀奇。就像现在,言及古史分期,社会发展史研究者,常用“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之词以作历史分期;古人类学家用“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作分期;考古学家则用“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为分期。具体到各个学者、各种著作的认识又不尽一致。这对于研究而言是很正常的。现在,依考古发现的大量证据而言,《尸子》所言的“神农氏”历史时期有“七十世”之久,应该说,大体上是比较正确的。古人习以三十年为一个世代,七十世相当于两千多年,换言之,《尸子》之说是将距今七千多年到黄帝肇造国家制度之前的这一段历史作为“神农氏”历史时期,应该说,这是比较接近于客观历史实际的正确的说法。

“神农”是历史时代名,而非具体的历史人名。对于这一点,中国产生最早的古籍《山海经》也是一证。《山海经》保存的上古史料是最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址、历史人物葬处、山川、河流、湖泊、古代的物产、飞禽走兽、都有记载,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对于古代具体的历史人物,如黄帝、炎帝、蚩尤、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都有记载,它就是没有“有巢”、“燧人”、“伏牺”、“神农”这样的历史时代名称。由此可见,编造“炎帝神农氏”这样不伦不类的名称,是多么的荒唐!

正因为“神农”是历史时代名,而非具体的历史人名,所以,在先秦众多古籍中,都有着明确的区分。这就是,谈到“神农”称“世”,说到黄帝、唐尧、虞舜等用“时”。例如:《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春秋时,齐桓公已成霸业,欲效帝王行封禅,管仲情知封禅做大,对桓公不利,直理以劝,桓公又不会听从,就灵机一动,将虙羲、神农等一些历史时代名临时“拉”来以充古帝王,编造“受命”、见“祥瑞”方能行封禅,以难桓公。即使如此,也未将神农与炎帝合而为一。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管子·封禅》)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行文述事须分上下长幼而不可以乱言。古史黄帝、炎帝并提,总是黄帝在前而炎帝在后,从来未有黄、炎颠倒而作“炎黄”者。因何?黄帝为兄,炎帝为弟,此其一;黄帝姓姬,为少典之嫡出。炎帝姓姜,在少典为之庶生。此其二;黄、炎在有熊虽同为军、政首领,然涿鹿之战后,炎帝争权欲分裂有熊,是为不德,因有阪泉三战之败。此其三;黄帝此后东西南北“以战去战”一统神州,建立文明的国家之制后,虽仍使炎帝主政于南方,但实际上受封“缙云”之职,已为臣属而不为“帝”。此其四;对于肇造国家文明之制,施行文明教化,发展科技,如统一文字、发展医学理论、制定法律、音律、历法等各方面,炎帝的贡献都远难与黄帝相比。此其五。因此,中国历朝历代举行国家祭典,都是将黄帝列入大典的五年“禘”、三年“袷”之中,上配五天神,下陪历代帝王之祖而享祭。炎帝则无此殊荣,他只是在一年四季的郊祀之中,配南方天神赤帝赤熛怒、四象中朱雀一象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星神、火神而享祭。唯其如此,古人黄、炎联述,从来都作“黄炎”而从不称“炎黄”,只在刘歆、班固、皇甫谧等人的笔下,才有了颠倒的“炎黄”之辞。谓于不信,请观史实: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贾逵注:“少典,黄帝、炎帝之先”;

虞翻、唐固注:“少典,黄帝、炎帝之父”;

《国语·周语》:“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韦昭注:“鲧,黄帝之后也。共工,炎帝之后也”;

《左传·昭公一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此文所载乃郯子之不详历史的荒唐语,我们引此,是因其祖述“黄、炎”尚有长幼之序而未乱;

《吕氏春秋·荡兵》:“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新书·益壤》:“黄帝者,炎帝之兄也”

炎帝非“神农”。炎帝是具体的历史人物,神农是一个历史时代名称。这个问题举凡认真研究历史的古今学者认识都是一致的。因此,罗琨就说:“在先秦文献中,凡黄帝连言的炎帝或炎,均置于黄帝或黄之后”;“神农一语最早见于晚周,主要用于表示一个历史时代……神农氏时代包括了从原始农业的发明到取得初步发展的漫长历史,它的上限甚至可延伸到农业前夕。”(罗琨:《‘炎黄’、‘黄炎’与黄帝陵》,载《炎黄文化研究》1994年一期)

那么,所谓“炎帝神农氏”这种不伦不类的称谓,又是怎么造出来,而又讹传至今的呢?此中,有三个不懂历史而强述史的人物,这里不能不提他们的大名:

第一名,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之子刘歆。

刘向幼年就受到了汉武帝迷信鬼神、言及黄白之术杂书的影响,这些书是刘向之父治淮南王狱时得到的。宣帝时又欲仿效汉武,刘向言“黄金易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刘向本名)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前汉书·刘向传》)。只是,由于刘向之兄赎其罪,才留得一条性命。刘歆,是刘向诸子中最喜读书的一个,然其自幼所接触到的皆为不少家传方士所编的杂谈鬼神之类怪诞书。刘歆因读之更钻,常会提出一些连刘向也回答不出来的怪问题。王莽靠神鬼之说,图谶之谋,篡夺西汉帝位,就靠得是刘歆的谋划,因而被王莽封为“国师”(《前汉书·刘歆传》)。刘歆先为王莽谋,做了个“假皇帝”,进而又靠造图谶“赤帝行玺某传子黄帝金策书”的所谓“铜匮”天书,“言王莽为真天子”(《前汉书·王莽传》)。刘歆的这种编造,就把赤帝(炎帝)说成是黄帝的父亲了,刘歆为了更进一步拍王莽的马屁,就进而索性将炎帝与神农氏合户造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 “炎帝神农氏”之称。

第二名,是后汉的班固。

班彪、班固父子二人,原非史官世家,其述史是欲借以美化汉代帝王而获得政治好处。故班固曾因“私改国史”而下狱。此后,其弟班超上奏明帝说明班家的述史意图,明帝取其所述之史稿以验,读后很高兴,这才任班固为兰台令史,让其述史的。

无论古今,凡以述史而媚上,为美化当权者服务,就必然要歪曲历史。而此前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史事的司马迁,已将西汉历史完整地记载到了汉武帝之末,班氏父子欲美化汉代帝王,就必与司马迁对着干:说司马迁述史“是非颇缪于圣人”,其述史“甚多疏略,或有抵啎”(班固:《前汉书·司马迁传·评语》),其父甚至连司马迁蒙难受刑,也用来做幸灾乐祸的诅咒,言之为“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后汉书·班彪传》)司马迁述史,对汉武帝抨击最烈者,莫过于武帝听信方士公孙卿胡编黄帝成仙不死,因而劳民伤财大兴封禅一十三载,最后振兵释旅途中在涿鹿祭轩辕黄帝陵于桥山,却看到了黄帝冢,这使武帝极为尴尬。于是,班固述史,一是将桥山笔移至陕北阳周县南;二是篡改武帝元封元年冬十月振兵释旅的行军路线;三是凡武帝巡幸经过涿鹿县者一律不载,实在避不过者,就用“独鹿”之名以代;四是开列一个与其所述西汉历史没有丝毫关系的所谓《古今人表》,并自注以“炎帝神农氏”、“炎帝妃生黄帝”之类的胡话;五是在《律历志》中塞入一个歪曲古史系统的所谓《世经》。如此,“炎帝神农氏”这个荒怪不经的提法,就以“正史”的形式流播于后世。

第三名,就是皇甫谧。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后在其叔母苦劝之下,始学便“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晋书·皇甫谧传》),不久因患风痹疾而改学医。二十尚不学,中途又改行。读书杂乱,而不知分析,以著述为务,必示人以博学。如此必走东拼西凑、杂相连缀、不足者兼以附会的道路了。然黄帝史事久远,历史上除司马迁有一个简略之述外,就很少有有系统的史料传世了。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杂相连缀更加附会的《帝王世纪》就被世人当“宝贝”,其错误乃至荒唐之说广为转述、流传也就不足为怪了!不信,我们可以以他对炎帝之述为例: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

上面这短短的四十七个字,就是杂揉了《国语·晋语》所载晋大夫司空季子的附会,《前汉书·古今人表》及《律历志·世经》的胡诌,《孝经钩命决》的编造而为其文。如此的《帝王世纪》还能有多少靠得住的东西?

炎帝初娶妻于今山西地方之羌女,生女曰“女娃”。由于部落方国行政首领负责农业生产、天文观察等事,经常在熊耳、龙门、空桑诸山活动。当其在空桑之山(今山西省五台山)巡视天文观察之际,其爱女思父而独自离家东行欲见炎帝,行至今山西大同地方,落入“大同古湖”尚未完全退尽的泽水之中,溺水而亡。炎帝因痛失爱女而悲,除命称今山西浑源西南的一条水为“怿女之水”外,其在与黄帝分治南北之时,于河南、山东两地所筑屯兵之邑都命称为“空桑”,以寄托其对爱女的哀思。

炎帝在蚩尤叛乱之初,能以国为重,从太昊之地北上少昊筑邑监视,但由于不敌蚩尤而败回涿鹿不了解黄帝因使骄兵之计,不放他进入轩辕之丘,而在围困蚩尤之际救其到阪泉屯兵以作战防止蚩尤西逃的侧翼之旅的原因,就心生异心,待黄帝战胜蚩尤的喘息未定之际,突然向黄帝发起争权之战,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阪泉之战”。当黄帝不得已三战将其打败之后,炎帝仍不肯与黄帝和解。黄帝四面征战,一统华夏以后,就封炎帝为“缙云”之官,与其重新分治南北,使其重新主政于南方。至此以后,炎帝虽重视发展农业,精心治理南方,并娶赤水之女听訞为妻,生儿育女,与西南各族和谐相处,但却至死也末与黄帝往来。因此而死葬于湖南。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而言,原始社会由氏族家长制走向部落时期,其产生的“帝、后”双头领导体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过渡型政治制度。在进入文明时代之际,其掌握军事领导大权的“帝”取代行政领袖之“后”,成为文明国家制度中的第一代君主,本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炎帝在中华大地统一之前,虽曾是有熊部落方国行政领袖,他对有熊的振兴有功,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南方开发,也曾经做出过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其在思想上不能够作到“与时偕行”,不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发动与黄帝争权位为实质的“阪泉之战”。

所以,论对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贡献,炎帝是不能与黄帝相提并论的。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山西周边自驾游好玩的地方有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五台山、雁门关和恒山。

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与中越边界的德天瀑布、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同为中国三大瀑布。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

2、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像一只乌龟,所以人们又叫它“龟城”。平遥古城有着城墙一般厚重、内敛的性格,远处不时响起的亦喜亦悲的唢呐声,还有青灰瓦砾上残留的积雪散发出的古城独有的气息。

3、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的风光宝地。

4、雁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5、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张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祝你旅途愉快!

5A级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4A级景区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

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