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第1张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胃风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局方》卷六 31 方名 32 胃风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37 制备方法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4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庄氏家传》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卫生家宝》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脾胃论》卷下 61 方名 62 胃风汤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66 加减 67 制备方法 68 附注 7 《便览》卷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胃风汤 1 拼音

wèi fēng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胃风汤

21 处方

白术、川芎、人参(去芦)、白芍药、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22 炮制

上为粗耒。

23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呜,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2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馀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小儿量力减之。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局方》卷六 31 方名

胃风汤

32 胃风汤的别名

胃风煎

33 组成

白术、芎、人参(去芦)、白芍药、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34 功效

补血活血,益胃气。

35 主治

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疒丂)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小儿风水,小便涩,饮食不进。形肿如腹,四肢皆满,状若水晶。

36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大盏,加粟米100余粒,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稍热服。

3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8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厥阴药也。胃风者,胃虚而风邪乘之也。风属肝木,能克脾土,故用参、术、茯苓以补脾气而益卫;当归、川芎以养肝血而调荣;芍药泻肝而能和脾;肉桂散风而能平木,故能住泄泻而疗风湿也。又曰白术、茯苓能壮脾而除湿,川芎、肉桂能入血而驱风。

39 附注

胃风煎(《医级》卷八)。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人参胃风汤”。

4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庄氏家传》 41 方名

胃风汤

42 组成

人参(去芦)、官桂(去皮)、白术、川芎、天麻(肥白者)、大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43 主治

小儿风冷入肠胃,腹痛泄泻。

4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入粟米煎7分,去滓温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卫生家宝》 51 方名

胃风汤

52 组成

川芎1两,白术1两,人参5钱,白茯苓5钱,五味子1两,诃子3个(湿纸裹,煨),诃黎勒3个(湿纸裹,煨),槟榔2个,官桂5钱(去皮),川干姜5钱(油涂炙),陈皮1两(去白),薏苡仁1两(微炒),神曲5钱,麦糵5钱,甘草5钱(炙),附子1个(去皮,炮制,去尖,切作片)。

53 主治

脾胃久冷,心胁胀满,腹胀肠鸣,不思饮食。

5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加大枣1个,煎7分,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脾胃论》卷下 61 方名

胃风汤

62 胃风汤的别名

胃风饮

63 组成

蔓荆子1分,干生姜2分,草豆蔻3分,黄柏3分,羌活3分,柴胡3分,藁本3分,麻黄5分(不去节),当归身1钱,苍术1钱,葛根1钱,香白芷1钱2分,炙甘草1钱5分,升麻2钱,枣4枚。

64 主治

虚风证。能食麻木,牙关紧搐,目内蠕瞤,胃中有风,独面肿。

65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热服。

66 加减

中风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宜去麻黄,而用根节。

67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2服。

68 附注

胃风饮(《赤水玄珠》卷十四)。

7 《便览》卷二 71 方名

胃风汤

72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川芎、芍药、当归、羌活、防风、黍米。

73 主治

风入肠胃作痢,或赤或白,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脉虚,色如陈腐将危者。

74 胃风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2钟,煎服。

古籍中的胃风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滞下

熟艾汤、五苓散,可选而用之。若风痢下血太过,宜用胃风汤加木香、黑豆煎服。若夏秋之间,下痢或赤或白,或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中风门

烦热疼痛。加酒黄柏。厥冷拘急。加熟附子。升麻胃风汤治胃风能食。手足麻瞀。目面肿。升麻当归白芷葛根(各

《普济方》:[卷二百七泄痢门]总论

皆能令人泄泻。如伤于风其脉必浮,下必带血,当以胃风汤驱散之。如寒气所伤,脉必沉细,腹肚切痛,下必青

《杂病广要》:[诸血病]大便血

下清血,或风湿入肠胃,下如豆汁,或下瘀血,并宜胃风汤、胶艾汤。泻血或淡或浊,或鲜或瘀,亦宜胃风汤,

《医门法律》:[卷三中风门]中风门方

目录 1 拼音 2 《中国医学大辞典》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养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养胃健脾丸 1 拼音

yǎng wèi jiàn pí wán

2 《中国医学大辞典》 21 方名

养胃健脾丸

22 组成

人参2两,神曲(炒焦)2两,白术2两,山楂肉(炒焦)2两,莲肉2两,茯苓2两,陈皮1两,甘草(炙)1两,法半夏1两,麦芽(炒焦)1两,枳实1两,广木香1两,泽泻1两,豆蔻5钱。

23 主治

脾胃虚弱,饮食恶心,胸膈饱闷,食不消化,大便泄泻,四肢无力,饮食不甘。及多酒伤脾,或作呕吐吞酸,口舌苦干,一切脾胃等证。

24 养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熟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养胃健脾丸 《景岳全书》:[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脾胃]论外备用方

养胃进食丸(和八九)人参散(和二百六十虚寒)大健脾丸(和八五)藿香正气散(和二十寒滞)安脾散(热六

《医方集解》:[消导之剂第十六]健脾丸

痞消导本方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脾丸∶治脾虚食少。本方去山楂、麦芽、陈血充芍麦芽,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论外备用方

参养胃汤(和二三四和胃)启脾丸(和八六行滞)大健脾丸(和八五)小半夏茯苓汤(和九痰痞)嘉禾散(和百

《奇方类编》:[卷下疮毒门]又内消散

曲二钱,共为末,作六服,淡盐汤下。如全消,常服健脾丸。尚未全愈,成老痞,再用∶糯米一升(炒黄),砂

《医学传灯》:[卷上]脾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