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古籍善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3收藏

《本草纲目》古籍善本,第1张

草部

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赤箭(天麻) 术(白术) 狗脊

苍术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羊霍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黄连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茈胡(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升麻 苦参 白鲜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石蒜 白茅 龙胆

细辛 徐长卿 白薇

白前 锦地罗 檀香

锁阳 铁线草 当归

芎穷 蘼芜 蛇床

蛇床 藁本 白芷

芍药 牡丹 木香

甘松香 杜若 高良姜

郁金 姜黄 补骨脂

荜茏 益智子 缩砂密

白豆蔻 豆蔻 蓬莪茂

荆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零陵 兰草 马兰

香薷 假苏 薄荷

水苏 菊 野菊

淹闾 艾 茵陈蒿

青蒿 白蒿 茺蔚(益母

夏枯草 刘寄奴草 旋夏花

青葙 鸡冠 红蓝花

番红花 燕脂 大蓟、小蓟

续断 漏卢 苎麻

苘麻 大青 小青

胡芦巴 蠡实 恶实

呆耳 无名精 希莶

箬 芦 甘蕉

蓑荷 灯心草 木贼

麻黄 地黄 牛膝

紫菀 麦门冬 萱草

淡竹叶 鸭跖草 葵

蜀葵 龙葵 酸浆

蜀羊泉 败酱 款冬花

鼠曲草 款冬花 决明

地肤 瞿麦 王不留行

葶苈 车前 马鞭草

蛇含 鳢肠 连翘

蒴翟 蓝 蓝淀

青黛 甘蓝 蓼

水蓼 马蓼 荭草

虎杖 匾蓄 蒺藜

谷精草 海金沙 半边莲

紫花地丁 见肿消 大黄

商陆 狼毒 防葵

狼牙 闾茹 大戟

甘遂 续随子 莨菪

蓖麻 蜀漆 藜芦

附子 天雄 侧子

酸模 菖蒲 菰

水萍 苹 萍蓬草

水藻 海藻 昆布

石斛 骨碎补 石韦

景天 虎耳草 石胡荽

螺旋草 酢浆草 地锦

陟厘 昨叶何草 土马

卷柏 石松 马勃

及己 漏篮子 乌头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半夏 蚤休 鬼臼

射干 玉簪 凤仙

坐拿草 曼陀罗花 羊踯躅

芫花 莽草 茵芋

石龙芮 钩吻 菟丝子

覆盆子 使君子 木鳖子

番木鳖 马兜铃 盍藤子

预知子 牵牛子 旋花

紫葳 营实墙蘼 月季花

栝楼 王瓜 葛

天门冬 百部 何首乌

萆解 菝葜 土茯苓

白蔹 山豆根 黄药子

白药子 威灵仙 茜草

防己 通草 通脱木

钩藤 白英 乌蔹莓

律草 络石 木莲

忍冬 藤类概述 泽泻

羊蹄

木部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火部

糟 烧酒 醋

酱 饴糖 蘖米

红曲 神曲 曲

蒸饼 豆腐 大豆豉

刀豆 扁豆 豇豆

蚕豆 豌豆 绿豆

赤小豆 黄大豆 大豆黄卷

大豆 阿芙蓉 罂子粟

薏苡仁 稗 参子

粟 粱 玉蜀黍

蜀黍 黍 稷

籼 粳 稻

荞麦 雀麦 大麦

小麦 大麻 胡麻

果部

慈姑 乌芋 芡实

芰实- 莲藕- 石蜜-

沙糖- 甘蔗- 猕猴桃-

婴奥- 葡萄- 西瓜-

甜瓜 茗- 盐麸子-

吴茱萸 毕澄茄- 胡椒-

蜀椒- 秦椒- 枳-

马槟榔- 无花果- 波罗蜜-

椰子- 槟榔- 海松子-

榧实- 橄槛- 龙眼-

荔枝- 槲实- 橡实-

阿月浑子- 榛子- 胡桃-

银杏- 樱桃- 杨梅-

枇杷- 枸橼- 柚-

橙- 柑- 橘-

安石榴- 柿- 林檎-

山楂- 榲柏- 楂子-

木瓜- 梨- 枣-

栗- 桃- 榔梅-

梅- 巴旦杏- 杏-

李-

鳞部

青鱼 鲤鱼 鱼子

鳔 海马 虾

乌贼鱼 黄颡鱼 鳅鱼

鳝鱼 鳗鲡鱼 鳢鱼

金鱼 鳜鱼 鲫鱼

鲥鱼 石首鱼 水蛇

乌蛇 白花蛇 蚺蛇

蛇蜕 蛤蚧 守宫

石龙子 鲮鲤 鳄鱼

吊 龙

兽部

猕猴 猬 鼠

水獭 兔 湍

猫 灵猫 麝

麋 鹿 羚羊

熊 野猪 犀

象 豹 虎

狗宝 鮓答 牛黄

黄明胶 阿胶 驼

驴 马 牛

羊 狗 豕

禽部

鹗 鹰 鹊

乌鸦 斑鸠 寒号虫

伏翼 雀 鸽

雉 鸡 凫

鹜 鹅 鹈鹕

虫部

蛔虫 蛞蝓 蜗牛

蚯蚓 蜈蚣 蝌蚪

蛙 蛤蟆 蟾蜍

蜚虻 蜚蠊 蔗虫

鼠妇 衣鱼 萤火

蝼蛄 天牛 蜣螂

蝉蜕 蚱蝉 蛴螬

蛆 水蛭 蝎

壁钱 蜘蛛 地胆

葛上亭长 芫青 斑蝥

樗鸡 九香虫 原蚕

蚕 螳螂桑螵蛸 虫白蜡

艺翁 露蜂房 土蜂

蜜蜂 蜜蜡 蜂蜜

  陈皮,菊花,山楂都属于草药类,大麦属于粮食类。

 1、陈皮茶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作用。

 2、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清凉饮料,把大麦炒制成焦黄,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大麦茶是将大麦炒制后再经过沸煮而得,有一股浓浓麦香,喝大麦茶能开胃,助消化,有减肥的作用,此外还有清署解烦的功效。

 3、菊花茶是使用菊花为原料制成而成的花草茶。菊花茶经过鲜花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制作而成。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4、山楂茶是一款养生茶。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强心的作用。

这七种农作物都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在我国都有广泛的种植。其中水稻、大麦、高粱(有争议)、大豆这四种作物的起源地是我国。

水稻: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亚洲稻和非洲稻两种。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稻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

小麦:小麦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地中海东岸的新月沃土地区。

大麦:我国是世界上栽培大麦最早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是大麦的发源地。

玉米: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地区是玉米的发源地。

高梁:高梁的起源地目前上未定论。中国高梁又名蜀黍、秫秫、芦粟、茭子等。关于它的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和印度传入;二说有中国原产。

大豆: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它起源地是中国。

马铃薯:南美洲秘鲁是马铃薯的发源地。

一、形态特征不同

1、大麦

一年生,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7-20毫米,扁平。穗状花序长3-8厘米(芒除外),径约15厘米,小穗稠密,每节着生三枚发育的小穗。

2、小麦

果实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征:淀粉粒主为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复粒少数,由2~4或多分粒组成。

3、黑麦

叶鞘常无毛或被白粉;叶舌长约15毫米,顶具细裂齿;叶片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下面平滑,上面边缘粗糙。

4、燕麦

小穗含1-2小花;小穗轴近于无毛或疏生短毛,不易断落;第一外稃背部无毛,基盘仅具少数短毛或近于无毛,无芒,或仅背部有1较直的芒,第二外稃无毛,通常无芒。

二、生长环境不同

1、大麦

我国南北各地栽培。

2、小麦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中部 。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3、黑麦

北欧、北非是黑麦的主要产区,如德国、波兰、俄罗斯、土耳其、埃及等国都有相当大的种植面积,在中国黑麦零星分布在云南、贵州、内蒙、甘肃、新疆等高寒或干旱地区。

4、燕麦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种植燕麦的省区,主要为内河北、蒙古、山西,其次是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及四川、云南、贵州山区。

三、价值不同

1、大麦

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

2、小麦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可做面食。

3、黑麦

草质柔嫩,适口性好,是牛、羊、兔、猪、鹅、鱼等喜食牧草,采食率达100%。

4、燕麦

在我国古代,燕麦不仅作为一种耐饥抗寒食品,也作为一种药物,汉古籍中记载燕麦可用于产妇催乳及治疗婴儿营养不良和人的年老体衰等症。中医认为,燕麦味甘性平,能治虚汗。燕麦被称为一种医食同疗、药食兼用的作物。

-大麦

-小麦

-黑麦

-燕麦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大麦芽的别名 5 来源 6 性味归经 7 功能主治 8 大麦芽的用法用量 9 化学成分 10 大麦芽的药理作用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麦芽 1 拼音

dà mài yá

2 英文参考

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大麦芽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汇言》。即《本草纲目》记载的麦芽之别名[1]。

4 大麦芽的别名

麦蘗、大麦芽[2]

5 来源

大麦的颖果经发芽制成[2]。

6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胃经。[2]

7 功能主治

消食化积,回乳[2]。

1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吞酸[2]。

2治断乳时乳汁郁积、 胀痛。煎服:9~15g(回乳炒用60~120g)[2]。

3治急、慢性肝炎胁痛、厌食[2]。

8 大麦芽的用法用量

生品研粉制成糖浆服[2]。

9 化学成分

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脂酶,朊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另含大麦芽堿(Hordenine),甜菜堿,胆堿,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D、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含抗霉菌有效成分大麦芽胍堿(Hordatine)A、B及其葡萄糖苷[2]。

10 药理作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