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以鞭百草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神农以鞭百草这篇文言文的意思,第1张

1 神农尝百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靠采集打猎获取食物,以维持生命。

为 了叫人们不挨饿,有位叫神农的天神降临到人间,教人类怎样播 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 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

人类跟 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愁挨饿一事。可是, 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

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 好,只能挺到死亡为止。 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 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

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 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 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 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 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 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 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医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 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在一天当中 中毒0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

可是凭着他的强壮 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 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 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 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 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

神农就根据 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 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 治疗便秘,黄莲可以消肿等等。

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 原,也叫药草山。 人类在世界上生活,所患的疾病很多,而神农所发现的草木 有治病功效的不多,他为了治疗更多的疾病,便不停地去品尝更 多的草木。

一次,他在品尝一种攀援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 物时,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以后,没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钻心地 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痛得他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后神 农没有能顶得住,被这种草所毒死。

神农虽然被毒死,却用他的 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

2 神龙尝百草文言文文章

这是一本书不是文章

神农 亦称“神农氏”。①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②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③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④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⑤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神农涧 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唐代吴玉斗诗云:"坎水是从一画生,辟来古涧润温城。……久待两岸藏仙药,认识尚须眼有睛"。温县周围古属怀庆府,盛产的地黄、菊花、牛膝、山药素为上品,世称"四大怀药"。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 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之火德。

铲草兴锄 传说,神农时种庄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后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没办法,人们拿铲子铲草。地晒干了,铲草费力气。有的劲使猛了,铲子也弯了,翻过来扒,化铲着得劲。从此有了锄。

神农氏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了原始社会后期,由渔猎畜牧到农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他,便是以“大德”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是神农氏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为了怀念他,旧时的药铺里,常挂着一幅画像,那是一个浓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树叶、手执草药的人,他就是“神农氏”。

3 传说神农尝百草,《搜神记》说:神农鞭百草

我觉得尝亦可,鞭亦可,若是尝,那么神农就被视作人,人之身亲尝百草,冒险不畏艰险

若是鞭,那么这里神农就被视作神,用一种鞭子能辨百草,说明有神力。

只是传说的记载不同,版本不一,可能有谬误,但也许就是如此。

原文: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译文: 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各种草木,因而全部了解了它们的无毒、有毒、寒热、温凉的性质以及五味所主治的疾病(酸主肝、咸主肾、甘主脾、苦主心、辛主肺),根据这些经验再选种各种谷物。所以天下的百姓叫他“神农”

关于神农尝百草、辨药性的事,古籍中有些记载:

西汉的《史记》实录:“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

东汉的《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 宋代郑樵的《通志》讲:神农尝百药之时,“……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

宋代罗泌《路史》云: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药正三百六十有五。”

4 古文 神农尝百草 的翻译

译文:

(上古)先民有病,但还没有发明医药。神农氏开始尝遍百草的滋味,体察百草寒、温、平、热的药性,辨别百草之间像君、臣、佐、使般的相互关系。曾经一天就遇到了七十种剧毒,他神奇地化解了这些剧毒。于是就用文字记下药性用来治疗百姓的疾病,我国的药医事业从此诞生了。

原文:

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神农氏)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矣。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属于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人物背景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

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

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5 神龙尝百草文言文文章

《神农尝百草》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蠪(这字查了我半天,读lo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1古时候,人们含草喝水[意思是吸草上的露水以及草本身的水分],采食树木的果实,昆虫的肉,当时很多疾病、中毒成灾。由于此,神农氏就开始教导人们播种各种农作物[五谷:指粟(稷)、豆(菽)、黍、麦、稻,这里泛指农作物],亲自堪察土地,(看作物)适合干燥、湿润、肥沃、贫瘠,地势高低(哪一种),品尝各种草的味道,水源的甜与苦,让人们知道该去哪儿。就在那个时候,(神农氏)一天中70种毒。

蠃蠪:蠃,一种蜂;蠪,一种蚂蚁。这里泛指昆虫。

辟就:偏义复词,辟指远离,就指接近。知所辟也就知所就了,所以这里辟就偏就的意思。

小括号括号里的部分,是指原文在语法是省略的词,翻译的时候要有那个意思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晋文公会诸侯于温召襄王且使狩于河阳因使诸侯朝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

 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靡侈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丧失位也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

  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驰道君行之道祈以币玉,君所祈请用币及玉不用牲也祭祀不悬,不作乐也祀以下牲,当用大牢者用少牢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康子出见之。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吾为有司,故拜之。”

 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矣,二者孰贤?”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缕刻而饰之朱纮天子冕之绂旅树而反坫,旅施也树屏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反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好会献酢礼毕反爵于其上山节藻梲,节栭也刻为山云梲梁上楹也画藻文也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言陋小也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而难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逼上。”  冉求曰:“昔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谓知礼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谓祭灶报其功老妇主祭也盛于瓮,尊于瓶,非所柴也。故曰礼也者,由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臧武仲率师与邾人战于狐鲐,遇败焉,师人多丧而无罚,古之道然与?”孔子曰:“凡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国,邑危则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诏则无讨。”诏君之教也有君教则臣无讨

 晋将伐宋,使人觇之,观也宋阳门之介夫死,阳门宋城门也介夫被甲御门者司城子罕哭之哀。觇之反言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悦宋,殆未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子罕有焉,虽非晋国,其天下孰能当之。言虽非晋国使天下有强者犹不能当也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

 楚伐吴,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弃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阳手弓。弃疾曰:“子射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韔韬又及,弃疾谓之,又及,弃疾复谓之,毙二人,每毙一人,辄掩其目,止其御曰:“吾朝不坐,燕不与,亡畀故也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闻之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子路怫然进曰:“人臣之节,当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后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杀人之心而已。”

 孔子在卫,司徒敬之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尽声而退。璩伯玉请曰:“卫鄙俗不习丧礼,烦吾子辱相焉。”孔子许之,掘中溜而浴,室中。溜力救反毁灶而缀,足袭于床,及葬,毁宗而●行也,胡不复有事于此也缀足不欲令僻戾长毁宗庙而出行神位在庙门之外也出于大门,及墓,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谓也,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而东门襄仲卒,壬午犹绎,绎祭之明日又祭也子游见其故,以问孔子曰:“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卿卒不绎。”

 季桓子丧,康子练而无衰,子游问于孔子曰:“既服练,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无衰衣者,不以见宾,何以除焉?”

 邾人以同母异父之昆弟死,将为之服,因颜克而问礼于孔子。子曰:“继父同居者,则异父昆弟,从为之服;不同居,继父且犹不服,况其子乎。”

 齐师侵鲁,公叔务人,昭公之子公为遇人入保,负杖而息。见先避入齐师将入保疲倦加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也保县邑小城也务人泣曰:“使之虽病,谓时徭役任之虽重,谓时赋税君子弗能谋,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则既言之矣,敢不勉乎。”与其邻嬖童汪锜,乘?奔敌死焉,皆殡,鲁人欲勿殇童汪锜,问于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乎?”鲁昭公夫人吴孟子卒,不赴于诸侯,孔子既致仕,而?吊焉,适于季氏,季氏不绖,孔子投绖而不拜。以季氏无故已亦不成礼子游问曰:“礼与?”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则吊者不绖焉,礼也。”

 公父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上下有章。”上谓夫下谓子也章别也哭夫昼哭哭子昼夜哭哭夫与子各有别也

 南宫绦之妻,孔子兄之女,丧其姑而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毋扈扈尔。”从从高扈扈大也扈言丧百无容节也。绦敕高反髽则瓜反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总束发束发垂为饰者齐衰之总八寸也

 子张有父之丧,公明仪相焉,问启颡于孔子。孔子曰:“拜而后启颡,颓乎其顺,启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也。”孔子在卫,卫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也,小子识之。”子贡问曰:“夫子何善尔,其?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返而虞哉。”返葬而祭谓之虞也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识之,我未之能也。”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而变除有期。”

 孟献子禫悬而不乐,可御而处内。子游问于孔子曰:“若是则过礼也?”孔子曰:“献子可谓加于人一等矣。”  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又复也言其可以歌不复久也逾月则其善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伤哉贫也,生而无以供养,死则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也,斯为之孝乎。敛手足形,旋葬而无椁,旋便称其财,为之礼,贫何伤乎。”

 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嬴博地名也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吴之习於礼者也,?而观其葬焉。”其歛,以时服而已;随冬夏之服无所加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盟器之赠。既葬,其封广轮揜坎,其高可时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则无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

 子游问丧之具。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恶于齐?”恶何齐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苟亡矣,则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之寝,朋友吾哭之寝门之外,所知吾哭之诸野,今于野则已疏,于寖则已重,夫由赐也而见我吾哭于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汝拜之。知伯高而来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张往吊焉,未至,冉求在卫,摄束帛乘马而以将之。孔子闻之曰:“异哉!徒使我不成礼于伯高者,是冉求也。”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

 伯鱼之丧母也,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也?”门人曰:“鲤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礼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卫公使其大夫求婚于季氏,桓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同姓为宗,有合族之义,故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君有食族人之礼虽亲尽不异之族食多少也虽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鲁卫之先虽寡兄弟,今已绝远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礼也,夫上治祖祢以尊尊之,下治子孙以亲亲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有若问于孔子曰:“国君之于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虽国君之尊,犹百姓不废其亲,所以崇爱也。虽以族人之亲,而不敢戚君,所以谦也。”戚亲也尊敬君不敢如其亲也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干楯弗与共天下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兵常不离于身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兵而陪其后。”

 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有司当吏职也孔子曰:“夏后氏之丧,三年既殡,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致事还政于君也子哭之无时之哭大夫三月而葬三月而卒哭士既葬而卒哭也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伯禽有母之丧东方有戎为不义伯禽为方伯以不得不诛之公以三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记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焉。凡君之于世子,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齿于学之谓也,世子齿于学,则国人观之。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臣在,则礼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三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则礼然,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君子与臣之位,所以尊君而亲亲也。在学,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后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师有父道成生人者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一谓天子也元善太子也世子之谓。’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而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于宽也大也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居处言语饮食衎尔于丧所,则称其服而已。”“敢问伯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言如礼文意当言姑姊妹而已姊上长姑自也

 子夏问于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于三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三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疮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于我乎馆,客死无所殡矣。’夫子曰,于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馆人使若有之恶有之,恶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孔子食于季氏,食祭,主人不辞不食,亦不饮而餐,子夏问曰:“礼也?”孔子曰:“非礼也,从主人也。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食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辞曰:‘疏食不敢以伤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礼,客不敢尽礼,主人尽礼,则客不敢不尽礼也。”

 子夏问曰:“官于大夫,既升于公,而反为之服,礼与?”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之为公臣,曰:‘所以游僻者,可人也。’公许,管仲卒,桓公使为之官于大夫者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

 子贡问居父母丧。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情,戚容称服。”曰:“请问居兄弟之丧。”孔子曰:“则存乎书筴已。”

 子贡问于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于圹,周人反哭而吊于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丧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于斯为甚,故吊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悫,吾从周。殷人既练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从殷。”戚犹促也

 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异称乎?”孔子曰:“父母之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达于礼者也。”

 子游问曰:“诸侯之世子,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鲁孝公少丧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丧之。有司曰:‘礼,国君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示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丧慈母,练冠以燕居。’谓庶子王为其母也遂练以丧慈母。丧慈母如母,始则鲁孝公之为也。”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贡曰:“子所问何哉?”子路曰:“止,吾将为子问之。”遂趋而进曰:“练而杖,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子谓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无所不知也,子问,非也,礼,居是邦则不非其大夫。”

 叔孙母叔之母死,既小歛,举尸者出户,武孙从之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发。子路叹之,孔子曰:“是礼也。”子路问曰:“将小歛则变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孔子曰:“由,汝问非也。君子不举人以质士。”质犹正也齐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驳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记者乃举人避害之愻以辞而谓大夫士丧父母有异亦怪也

 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玙璠歛,赠以珠玉。孔子初为中都宰,闻之历级而救焉,历级遽登阶不聚足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于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于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兆奸为奸之兆成也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友卫齐豹,见宗鲁于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僭不信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将死以事周子,而归死于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死。琴张闻宗鲁死,将?吊之。孔子曰:“齐豹之盗,孟絷之贼也,汝何吊焉?君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病于回,回邪也不以利放而病于邪也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盖揜不犯非礼,汝何吊焉?”琴张乃止。  郕人子革卒,哭之呼灭。旧说以灭子蒲名人少名灭者又哭名其父不近人情疑以孤穷自谓亡灭也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

 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声,敬姜戒之曰:“吾闻好外者士死之,好内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言欲留不改嫁供奉先人之祀请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挥涕不哭流涕以手挥之拊犹抚也膺谓胸也无哀容,无加服,有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孔子闻之曰:“女智无若妇,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妇智矣,剖情损礼,欲以明其子为令德也。”  子路与子羔仕于卫,卫有蒯聩之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墓而不坟。孔子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堂者矣,堂形四方若高者又见若坊者矣,坊形杀杀平上而长又见履夏屋者矣,又见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门人后。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对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弹琴不成声,十日过禫而成笙歌。”孔子大祥二十五月禫故十日逾月而歌也

 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私于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絰,亦欲与?。”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吾之何谓也?”孔子曰:“己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孔子衰服阳虎之言犯礼故孔子答之以示不非其言者也

 颜回死,鲁定公吊焉,使人访于孔子。孔子对曰:“凡在封内,皆臣子也,礼,君吊其臣,升自东阶,向尸而哭,其恩赐之,施不有?也。”?苏乱反?计也又竹器也

 原思言于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也。”子游问于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为也。凡为盟器者,知丧道也。夫子始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子罕问于孔子曰:“始死之设重也,何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缀连也殷人作主而连其重悬诸庙也周人彻重焉。周人作主彻重就所倚处而治请问丧朝。”丧将葬朝于庙而后行焉子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者,庙而后行。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

 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路马常所乘马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焉。”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公西赤问于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则葬之以士礼,老而政仕者,死则从其列。”  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问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拾伯邑考,伯邑考文王之长子也言文王亦立子而不立孙也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立其弟衍。”子游以闻诸孔子,子曰:“否,周制立孙。”

 孔子之母既葬,将立葬焉,曰:“古者不祔葬,为不忍先死者之复见也。诗云:‘死则同穴。’自周公已来祔葬矣。故卫人之祔也,离之,有以闻焉;鲁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从鲁。”遂合葬于防曰:“吾闻之有备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谓笾之无缘而瓦不成膝,膝镔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簨?可以悬钟磬也。簨先尹反。?其举反其曰盟器,神明之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不殆而用殉也。”杀人以从死谓之殉  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刍灵,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偶亦人也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

 颜渊之丧既祥,颜路馈祥肉于孔子。孔子自出而受之,入弹琴以散情,而后乃食之。孔子尝奉荐而进,尝秋祭也其亲也悫,悫亲之奉荐也慈质也其行也趋,趋以数。言少威仪已祭,子贡问曰:“夫子之言祭也,济济漆漆焉,威仪容止今夫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昏而奠,终日不足,继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其为不敬也大矣。”他日,子路与焉,室事交于户,堂事当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彻。孔子闻之曰:“孰为士也而不知礼。”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存阴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存阴汤 1 拼音

cún yīn tāng

2 处方

熟地2两,茯苓1两,山药1两,车前子5钱,白术2两,甘草2钱,泽泻2钱。

3 功能主治

急救肾阴。主口渴饮水,忽然大泻,一日或十余行,或数十行,昼夜之间,泻至数百次,完谷不化,直下无留。

4 存阴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辨证录》卷七

古籍中的存阴汤 《辨证录》:[卷之七]大泻门(九则)

若此方既能止泻,而阴阳两不相伤之为得哉。此症用存阴汤亦效。熟地(二两)山药茯苓(各一两)车前子(五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因平时嗜欲不节,施泄太多所致,宜补精元,兼用静工存养,无令妄动,候阳精充实,根据时而合,一举而成矣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及诸般血气,艾汤下。此方通治山乡素不服药之人,存乎善用耳。风寒暑湿邪愆,藿香正气预防。不换金正气

《医述》:[卷十六·方药备考方论]伤寒方论

重在表证。故青龙加减,麻黄可去;柴胡加减,柴胡独存。盖小青龙重在半里之水,小柴胡重在半表之热也。○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词谓“诗余”,起中晚唐,历五代,到宋时达到极致高峰,入元而衰,直到清朝才出现中兴景象。纳兰性德——被王国维认为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以其“哀感顽艳”(陈其年语)的词风“直追李后主”(梁启超语)、“直越晏小山而上”(顾贞观语),华丽地绽放于清初的词坛,当时就得到了“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的赞誉。

纳兰有词作三百余首,集中收录在《饮水词》中——名从“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五灯会元》里道明禅师答庐行者语中来,颇有炎凉之意。按说,纳兰的父亲明珠权倾朝野,他也是康熙的宠信近侍,可为什么他的词作中多呈愁肠、泪眼、伤心、憔悴之语?什么原因使他一直浸*于浓重的伤感情怀中?哪怕只是一首描写初恋情态的《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纳兰这首初恋情词极为精巧雅致,细细读来如观仕女图般,字虽简练,情却绵密,可与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比。另有一首《浣溪纱》:“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写的也是初恋情态。少女默默无语,纤手轻捻裙带,潜藏心底的深情却已一泄无遗。只是结果如何呢?“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短暂的幸福感后,其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突出了。

这首《如梦令》最令人咀嚼思索的,莫如那个“冷”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境修饰语词,而是在创作中词人心绪最真实贴切的写照。那首《浣溪纱》中虽没有这样的字眼出现,但是细品意味,那一种冷澹凄清的内蕴也绝非难以体会得到的。纳兰以爱情词胜,在他许多佳句名作中,“冷”的意味也自始贯连,非是仅见: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梦江南》)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歌,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寒柳》)

只有一首《画堂春》,与纳兰一贯的词风不同,情感最为激烈: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似相忘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可只从他化骆宾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之意反其道而用,便也能感受到激情背后丝丝的“冷”。纳兰词中这一“冷”的意蕴非是无由,更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又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与他个人色彩浓厚的悲剧心灵密不可分。悲剧是有价值的事物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下毁灭和失败。纳兰的悲剧心灵来源于残酷的现实压抑和心中美好愿望的冲突,以及最终的绝望。浸润于浓重的悲剧意识中的玲珑心灵,使得“哀感顽艳”之篇不绝如缕。而如要体察纳兰的真实内心,一首《咏笼莺》或有几分帮助: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这首诗以笼中的黄莺自喻,哀怜身世。黄莺儿栖息于翠幕中,无法自由歌唱、翱翔在春风里,反不如燕子能自在安居,上得了云天,远征万里。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清初康熙朝的宰相。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路青云扶摇直上,可谓“朝夕纶扉,以身系天下之大望”(《清史稿·本传》)。纳兰的一生,都处于明珠势力不断上升的时期,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于康熙十一年间中顺天乡试举人,由于寒疾告殿,四年后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侍卫。纳兰熟读经史,文武兼备,少年得志,在旁人看来,他直属于“天子用嘉”,可对他而言,侍卫这个职位就象囚着黄莺的笼子般,本想“一腔热血吞鲸矶”,可是却只能“鲛螭长捧御书闲”。

偏偏又恨他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

纳兰初入仕途时正遇上三藩之乱,他欲请命上战场杀敌,但君、父均不允许,当他看到“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墟落断炊烟,津梁绝行舟”时,油然产生了一个宏愿,在《金缕曲》中他是这样写的:“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这是何等的豪放!堪与苏东坡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较高下。

然而这种豪气却始终没有兑现在亲历亲为的实践中。纳兰只有把这一气吞山河的胸怀消磨在仕途官场上,偶露峥嵘,便只在出塞之作,“夜深千帐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几处,纵换得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的赞誉,也难抒心中积郁的块垒。

仕途又顺利么?严绳孙在《通志堂遗稿序》中说纳兰“惴惴有临履之忧”,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尚且如此,足见那是如何的“日暮风沙恶”了。

纳兰所处的时代,是那个社会的繁华之花即将凋零前的最后盛大绽放,虽是烈火烹油,但终不免面临“开到荼蘼花事了”的局面。明珠“是一个善于弄权的官僚,他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婪无比”(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前言》),起初依附索额图起家,一旦羽翼丰满,便培植势力,与索朋党倾轧。康熙是一个高明的帝王,他对臣子的控制可谓如鱼得水,对朝廷上的党争既控制,又依赖双方互相制约,在局面上制造着均势。因此,明珠势力上升,不仅没有给儿子带来便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兰的发展。纳兰于康熙二十一年被赴梭龙进行侦察,竟就是他九年侍卫生涯中,唯一的一件独立进行的实际工作,可任务圆满完成后,他又被束之高阁了。这样,他怎能不怅然地去吟“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诗人最是敏感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纳兰个人政治上难抒抱负,又加上善感的心灵,由时代所造的、仿佛就是命运般的悲剧性阴影密布生活诸多方面。他有一首《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晏几道有词“昨夜梦魂无捡拘,又逐扬花过谢桥”,纳兰将小山词化为己用。在一个风雨萧萧的夜晚,他被无端的愁绪缠绕着,坐立不安,灯花已经剪尽,一宵也即将过去,可是纳兰却不知自己因何而寂寞,因何而空虚。这不仅是他个人思想上的苦闷,一整个时代的阴影就是他心中无法排遣的忧郁,它笼去了他头顶灿烂的阳光。

纳兰根本不知出路在何方。

他想在佛道中寻求解脱。

他自号楞伽山人,他希望自己能“曾染戒香俗念”(《浪淘沙》)。他许多词中,出现了佛家典故。但象他这样的贵胄子弟,真的能剃了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么?他纵然也做过“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的出世梦,但,除了诗词中,他还有什么地方真能过上这种美好恬静的生活么?

纳兰有机会得近天颜,身侍金阶,但无法一展身手建功立业。在他仕宦生涯中只有两类活动,要不是殿前宿卫,就是随驾出巡。无论哪种活动,他都是一个陪同而已。他和汉族文人顾贞观、朱彝尊、陈惟崧等往来,也有曾营救吴兆骞并发付他的后事的义举,在当时的满汉关系中,书写了难得的友谊之篇章。可对于这些比他大上二十多岁的潦倒文人们来说,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一片赤子真诚的背后,不是在发泄心中的郁闷,有几人真正了解他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下的寂寞?他也说:“冷冷长夜,谁是知音者?”他死后顾贞观在祭文中以无比痛惜的口气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酹;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纳兰有一首《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漻。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生命的一大部分完全迷失在苦闷中。

只有在爱情中寻找更显难得的真诚。

事实上,无论顾贞观的“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还是陈其年的“哀感顽艳”,这些评论大多针对的是纳兰的爱情词而发的。纳兰性德一生的情爱生活始终不谐,发妻卢氏是两广尚书的女儿,这桩婚姻显然颇有政治意味,他们过了几年美好生活,卢氏便夭亡了,此后续娶宫氏。曾和江南才女沈宛有段恋情,又遭“满汉禁婚”棒打鸳鸯。

清人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蒋瑞藻《小说考证》引《海沤闲话》)学者中同意这个说法的不在少数。苏雪林在《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研究》中,开枝散蔓,指出这个女子是纳兰的“中表或姨表姐妹”,证据是纳兰的《昭君怨》和《柳絮》两词。可以想见,如果前面《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这样的初恋情词如真有本事可寻的话,自初恋始,纳兰的情感历程就一直交织着“玫瑰色和灰色”(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这样来形容概括)。

纵然那个初恋很有点“小说家言”的意味,是真是假无法判断,发妻的早逝无疑使这个多情的男子鬓染零星了。他与卢氏几年短暂的婚姻让他深陷迷情。无论春风夏月,花开花谢,卢氏梨花般的身影总是时刻跃出脑海,映入眼帘,挥之不去。

纳兰也有描写爱情欢乐的篇章,如《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等,但他成就最大、最使人荡气回肠、伤情动感的要数他的悼亡之作,如前所举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临江仙·寒柳》等。《临江仙·寒柳》这篇在张秉戊先生的注本中,虽编在“咏物”篇中,但早有毛泽东“悼亡”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明了意旨。又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确实篇催人泪下:

此恨何以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开篇五个字,便给人一种绵绵无尽的愁思。在凄凉的思绪笼罩下,还有恼人的细雨,点滴在这暮春时节——既是葬花时分,也是他的爱妻香消玉殒之时。纳兰不愿意承认妻子死了,他希望妻子只是睡了,睡了三年。孤独的词人希望妻子“是梦久应醒矣”,转眼间尘世的污浊和无聊又袭人而来,不禁意气寂灭,反觉即便妻子真的醒来,也“不及夜台尘土隔”。上阕五十七个字实写了亡妻忌日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纳兰他伤感身世遭遇的感慨。下阕笔触极为细腻,刻画了一个饮尽别后泪的痴情人儿。爱人虽逝,可是“望庐思其人,入室想其历”,由生想到死,由今世念及来生,“终宵转侧”,难以入眠,只有期盼来生两人重结知己。

情或可通生死,所以在重阳前三日夜,可怜的词人终于梦见了爱妻“素妆淡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这几句见于《沁园春》的序言。未读其诗,见序已经怅然。两人梦中相见,妻子叮咛丈夫的话太多了,沉浸在与爱妻相逢的悲喜交加中的纳兰无心多记,足见他思念的苦。他也只有在回忆中获取一些安慰,想想当日与妻子“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观日斜”,这在当时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片段,被沁心彻骨的记忆一丝丝地抽出,怎不教人“不敢卒读”?

纳兰在人生最后一段时日里,感情生活再次遭受打击。他和沈宛由顾贞观搭桥牵线,彼此情投意合,过了一段“欹角枕,掩红窗”的甜蜜生活,但好景不长,因满汉之别,而不得不分手。按张草纫先生的笺注,纳兰于康熙二十三年十月随康熙巡视无锡,返京后与沈宛相见,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去世,当中只有短短几月,可见与沈宛的分手应是他撒手人寰的一个原因。

纳兰一生非常短暂,只有三十一个春秋,他有诗说“予生未三十,忧愁过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已吹断”,在他的爱情词中触目皆是伤痛,一股激情还在燃烧的同时就已经将燃尽后“冷”的遗迹展露无遗,只以他爱情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得和谐来解释,则“不见舆薪”。纳兰一切创作中,汹涌着一股悲剧的潜流,只能说,他独特的悲剧式人生是唯一的源泉。纳兰受生活的限制,作品题材比较狭窄,也很难说有多高的思想境界,他只得一个“真”字,把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写得真切感人,同时又少了那种矜才使气、堆砌辞藻的习气,以独特的白描手法,令一个“悲”字淋漓尽致。

在他人生的晚期,写有一首《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里,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下阕首句是李商隐的“此情已自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在纳兰处,十一年来入世生涯不过零丁一梦,还有什么惘然呢?若还未曾大澈大悟,也该知道梦终有醒时了吧。

所以说,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不管是悼亡还是怀人,无不浸透了他辛酸的泪,他怀念的,悼亡的不仅是他的恋人,他的妻子,也是他梦中和幻想中美好无争的桃花源,是他忧郁的流逝的青春的写照,是他冲不破的藩篱,割不断的羁绊,是他对遮盖在蓝天的乌云的喟叹,也是他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叹息和对自己一生荣华富贵却无力做住的悔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是他伤感无奈一生的结晶,是他唯一的宣泄处。在那个要为“三不朽”奋斗终生的社会里,自谓“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性德,爱情词是他最后一道抵御世俗的脆弱防线。

纳兰性德爱情词的艺术特色及成因

作者: 王升云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清初成就卓著的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称他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对纳兰性德评价也颇高,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共计347首,其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爱情词。纳兰爱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爱情词在纳兰词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饮水词笺注》为研究蓝本,分析纳兰爱情词的特色与形成原因。

纳兰爱情词的艺术特色

冯金伯辑《词苑萃编》云:“顾梁汾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陈其年(陈维崧)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爱情词是纳兰词的精髓部分,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一、思想内容丰富多彩

纳兰爱情词较重视创作内容。它既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如妻子卢氏,也有朦胧的爱情,如《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既有甜蜜的回忆,如“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浣溪沙》),“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眼儿媚》),也有失恋的忧伤,如《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少年游》“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还有痛心疾首的懊悔如“而今才道当时错”(《采桑子》)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写给妻子卢氏的作品。作者既有思慕之作如《浣溪沙》,也有怀念悼念之词,如《青衫湿遍·悼亡沁园春·代悼亡》、《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等。而悼亡之作在纳兰爱情词中占据主要的内容,它不仅数量上为历代诗人之冠,其旖旎悲切,催人泪下,也是文学史上罕见,这也成为纳兰爱情词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潘岳《悼亡诗》三首为滥觞,之后,元稹《遣悲怀》、李商隐的《锦瑟》、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等,这些词虽都属悼亡名篇,但总和不及纳兰悼亡词多,而且纳兰悼亡词情真意切、回肠荡气也有后来居上之势。

作品源自生活,笃实真挚的感情,是纳兰悼亡之作酸楚悲凉、哀音绝响的思想基础。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可以说是“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统一。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带有民歌的情趣等特色。但与李煜的爱情词比较,它又有自己的特色。纳兰爱情词比李煜词所表达的爱情信念坚定、纯洁。词人不管身在何处,总拂不去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尤其是当妻子卢氏去世之后,词人“心比秋莲苦”(《蝶恋花》),悼亡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此外,因李煜与纳兰的地位不同,因而李煜词表现一种无节制的发泄,纳兰则以其纤美柔善之品质而使其词表现为过分的矜持与柔顺的承受。

词人多角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眷恋。纳兰爱情词中还有一类是借爱情题材寄托矛盾痛苦的心情。如《好事近》)“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秋水·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这是由于旧传统伦理道德中,男女关系与君臣关系有相似之处。写美人香草的爱情小词也包含了一种引人产生弦外之意的潜能。纳兰虽然抨击现实黑暗作品少,但他词中却往往流露出郁愤不满之气。谭献《复堂词话》云:“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式,所谓别有怀抱者也”。纳兰爱情词作中有些作品没有写明写作对象,如《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游丝断续东风弱”等,这为当今的研究者揣摩作者的原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近代对其爱情词的研究远远不及对纳兰词总体研究的原因之一。

需说明一点的是:纳兰爱情词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对象的多样性,并不是说他对爱情不专意。因为:第一,纳兰出生在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在封建社会,三妻四妾是正常现象。其二,纳兰爱情词在写作上有时间的差异性。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所表达的爱情是专一的、健康的,如怀念卢氏的悼亡词即可说明这一点。

二、运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意象

纳兰爱情词借具体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感情,如诗中多次运用“梨花”、“回廊”等来寄托他的感情。纳兰借“梨花”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表达出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他凄凉与哀怨的思绪。纳兰爱情词中多处明写梨花,如“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昭君怨》),“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鬓云松令》)。“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秋千索》),“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唐多令·雨夜》),“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在纳兰悼亡词《青衫湿遍·悼亡》上阕“……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沁园春·代悼亡》“归来也,趋星前月底,魂在梨花”。梨花姣洁,是洁白的象征,也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词人着墨较多的具象。如《长恨歌》也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句。

梨花而外,纳兰爱情词也多次提到“回廊”。如《减字木兰花》)“……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摄人心魂的一瞬,“回廊”成了词人萦怀终生、咏叹不已的圣地。《青衫湿遍·悼亡》)“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浪淘沙》“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虞美人》“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绮”。诗人对“回廊”念念不忘,“生怕芳尊满,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金缕曲》),悼亡词也一再提到“回廊”:“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红窗月》)。踪迹犹可寻,无处无遗恨。“回廊”是词人与夫人卢氏爱恋时偷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