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绿原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绿原酸的来源 4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附: 1 古籍中的绿原酸 1 拼音

lǜ yuán suān

2 英文参考

Chlorogenic acid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即3咖啡酰奎宁酸,是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之一。

3 绿原酸的来源

绿原酸广泛分布于植物性中药中,如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花蕾、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 M花蕾、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全草、扁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全草、千屈莱Lythrum salicaria L花等多种植物。

4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茵陈的利胆作用,金银花的抗菌作用,苎麻的止血和升高白细胞作用等都与绿原酸有密切关系。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有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及利胆作用。有止血、增高白细胞及抗病毒作用。具有缩短血凝及出血时间的作用。有致敏原的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后在小肠分泌液作用下,可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物质。毒性很小。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及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古籍中的绿原酸 《本经逢原》:[卷一石部]绿青

合酒温服,便卧,涎自口角流出乃愈。不呕吐而功速,故著之。《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本经逢原》:[卷三菜部]落葵

热。时珍云,利大小肠。子仁可作面脂,和白蜜涂,鲜华立现。《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杂病广要》:[脏腑类]膈噎

砂(二钱)雄黄(二钱)乳香(一钱)百草霜(五钱)绿豆黑豆(各四十九粒)上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

《本经逢原》:[卷一石部]曾青

空二青,近世绝罕。《千金》云∶当取昆仑绿代之,即绿青也。《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医学正传》:[卷之三]吞酸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全鹿大补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全鹿大补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全鹿大补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全鹿大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全鹿大补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全鹿大补丸 全鹿大补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quán lù dà bǔ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Quanlu Dabu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27190

23 处方

全鹿干  350g(或鲜全鹿肉 100g) 红参 40g 熟地黄 100g 地黄 80g 山茱萸 80g 枸杞子 60g 菟丝子(炒) 60g 杜仲(炭) 60g 芡实(炒) 60g 黄芪 60g 川芎 50g 山药 50g 女贞子 40g 肉苁蓉(制) 40g 巴戟天(盐制) 40g 白术(炒) 40g 茯苓 40g 补骨脂(盐制) 40g 制何首乌 40g 白芍(酒炒) 40g 当归 40g 莲子(炒) 40g 麦冬 30g 牛膝 30g 陈皮 30g 大青盐 25g 沙苑子 25g 菊花 25g 砂仁 25g 龟板(制) 25g 花椒 25g 酸枣仁(炒) 25g 锁阳 25g 天冬 25g 甘草(制) 15g 五味子 8g 胡芦巴(炒) 10g 小茴香(盐制) 8g 沉香 4g

24 制法

以上三十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35~ 45g 用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 120~ 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苦。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7 功能与主

补血填精,益气固本。用于头眩耳鸣,阳痿不举,神志恍惚,身体 衰弱,气血双亏,崩漏带下。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 6g,大蜜丸一次 1丸,一日 2次。

29 注意

孕妇忌服,有实热者慎用。

2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 10g,水蜜丸每瓶重 6g

211 贮藏

水蜜丸密闭,防潮。大蜜丸密封。 注:如用鲜全鹿肉,煮熟,捣碎,其他药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鹿肉中,混匀, 干燥,粉碎成细粉,其余同用全鹿干的制法。

3 全鹿大补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全鹿大补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血填精,益气固本。用于头眩耳鸣,神志恍惚,身体衰弱,气血双亏。

39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10克

310 全鹿大补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11 禁忌

孕妇禁用。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服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3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全鹿大补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全鹿大补丸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论治(共三条)

大补阴丸、虎潜丸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如滋肾丸、大补丸之类俱可用。《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640年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八虚损门]药方

寒。将而鸡用药拌饭之,六十日则成黑鸡矣。(秘方)全鹿丸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功效不能尽述。人制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补阵

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鉴别 28 检查 29 功能与主治 210 用法与用量 211 规格 212 贮藏 3 二十五味大汤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二十五味大汤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大汤丸 二十五味大汤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èr shí wǔ wèi dà tāng wán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Ershiwuwei Datang Wan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WS3BC014295

24 处方

红花 180g 诃子 150g 毛诃子 75g 余甘子(去核) 100g 藏木香 60g 木香 50g 波棱瓜子 25g 渣驯膏 40g 石榴子 70g 豆蔻 25g 木瓜 60g 猪血粉 60g 甘青青兰 50g 骨碎补 60g 芫荽 50g 獐牙菜 50g 兔耳草 40g 秦艽花 40g 榜嘎 50g 角茴香 35g 紫菀花 40g 乌奴龙胆 45g 绿绒蒿 50g 水柏枝 50g 巴夏嘎 40g

25 制法

以上二十五味,除渣驯膏外,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渣驯膏 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微,味苦。

27 鉴别

取本品细粉 5g,加乙醇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氯仿5ml溶 解,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骨碎补,木香对照药材各0 5g,同法制成 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分别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 一含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甲醇(9:1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硫酸试液,电热风吹至斑点清晰(或置105 ℃烘约5分钟至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

2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9 功能与主治

调和龙、赤巴、培根,开胃,愈溃疡,止血。用于久病不愈的身 倦体重,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鼻衄。

210 用法与用量

一次2~3丸,一日3次。

211 规格

每丸重0 5g。

212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二十五味大汤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二十五味大汤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调和龙、赤巴、培根,开胃。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体重,食欲不振,月经过多。

39 规格

每丸重

05克

310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用法用量

一次2~3丸,一日3次。

311 禁忌

孕妇禁用;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3.患有消化性溃疡病人,出现胃脘痛应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大汤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威灵仙、人参、防风、何首乌、蔓荆子各一两,苦参、五味子、木香各五钱,脑麝少许,为末,用麻黄煎膏和捣,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人参麻黄阿胶半夏曲五味子粟壳甘草(各八分)桑白皮(钱半)水二钟,姜三片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二]妇人

气不足寒壅相交痰唾稠粘咳嗽不已人参阿胶(各一两)五味子紫菀(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食后含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二钱)水二盏煎八分服。第六十七、栀子干姜汤医以丸药下之者,身热不去。栀子(七枚)干姜(三钱)水二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辞典》:莱菔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áiFú别名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萝卜(孟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本草图经》),土酥(《蔬食谱》),葖子(《癸辛杂识》),萝白(《广州植物志》)。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厚,肉质、大小、色泽、形状不一。茎租壮,具纵纹及沟,有分枝,多少有白霜。根生叶丛生,成琴形羽状分裂,长达30厘米,疏生祖毛;茎下部叶琴形羽状分裂,长12~24厘米,顶端裂片最大,先端钝,两侧裂片4~6对,沿叶轴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卵形,愈向下裂片愈小,先端锐,边缘钝齿状或牙齿状;茎上部的叶渐小,叶片矩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浅锯齿或近于全缘;基部具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萼片4,线状长椭圆形,绿色,外面带淡紫色;花瓣4,倒卵状楔形,具长爪,白色,淡紫色或粉红色3雄蕊4强;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长角果圆柱形,肉质,在种子处稍向内缢缩,先端具较长的尖喙。种子呈卵圆形而微扁,直径约3毫米,红褐色。花期3~6月。果期5~8月。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化学成份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还测得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和多种氨基酸。鲜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维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含锰041毫克%,硼约7毫克%(干重)。又含莱菔甙。药理作用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有血清时,活力降低一半;亦能抗真菌。莱菔根中的酸性物质对小鼠皮下注射3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皆无毒性,对兔皮下注射1克/公斤仅有轻微、短暂之毒性反应。另据报

详见百科词条:莱菔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25:27 共323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白癜风为病名。为局限性的皮肤色素脱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又名白驳风。多因风湿搏于肌肤,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本病发无定处,初起皮肤出现边缘清楚,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片,可以单发,亦可泛发。周围皮色较深,斑内毛发亦变白,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经过缓慢,偶有自行消退者。多见于青壮年,亦可发于儿童及老年人。治宜祛风胜湿、活血理气。可服乌蛇散、浮萍丸或白驳丸。外用海螵蛸、密陀僧、硫黄各等分共研细末,以鲜姜片蘸药末外搽,或用补骨脂酊外搽。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的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是一影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女性外 亦可发生,青年妇女居多。

白癜风是上种色素代谢异常的常见皮肤病,无明显诱因,西医认为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及精神等因素有关。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也无理想的办法。

白癜风相当于中医白癜、白驳风。如《诸病源候论》白癜记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示》白驳风记载:“白驳风生面颈间,风邪相搏白点斑,甚至遍身无痛痒,治宜消风涂脂痊。”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很早,《五十二病方》中已有治疗“白处”的记载,并有二则方剂。隋唐时代的《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始称“白癜”、“白癜风”或“白疙”,并指出其病机为“风邪博于皮肤,血气不和”。在治法上,则以祛风为主。后世医家及医籍中还有“白驳风”之名,对本病观察、描述更为详细,治疗大致从风、湿、热几个方面人手,主张“施治宜早”(《医宗金鉴》)。

现代中医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报道始于50年代初。但50~60年代有关资料不多,且大多是个案。至70年代,报道量稍有增加,内容亦较以前更为深入细致,多为多病例的集中观察,甚至有上千例的大样本病例文献。治疗方法以单方或复方中药制剂较多;如补骨脂酊、野茴香注射液、白蒺藜子丸、制斑素(为补骨脂提取物)、香豆素类中药浸出液等,且往往是内外综合治疗'70年代后期,在病因病机和治法上的认识不囿于前人旧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气滞血瘀和肝肾不足是本病的两大主要病机,运用活血祛瘀和滋补肝肾治疗本病,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980年代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文献量骤增,约为前30年的4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中药内服、外搽之外,还有不少针灸内容,如体针、耳针、隔药灸、艾条熏灸、穴位埋植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气功、推拿、食疗等方面的报道。至1991年底为止,已报道的文献总数为102篇,积累的病例总数近9千例,有效率一般在90%左右,若是病程短的散发型患者,则有效率可更高一些。目前,各地中医界对白癜风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治疗逐渐趋向于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日光照射、针灸及西药等在内的综合疗法。此外,考虑到本病易发生暴晒伤,故主张在行日光浴时宜避免烈日。

虽然用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目前还存在着治愈率低和疗程长的问题。机理研究尚未很好地开展,药理研究主要重单味药,而对复方的研究则较少。今后若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则可望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详见百科词条:白癜风 [ 最后修订于2016/1/10 18:29:37 共147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泽漆泽漆HerbaEuphorbiaeHelioscopiae(英)SunEuphorbiaHerb别名五朵云、猫儿眼草、奶浆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L的全草。植物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含乳汁。茎基部分枝,带紫红色。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3cm,宽07~1cm,先端微凹,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锯齿,无柄。茎顶有5片轮生的叶状苞;总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有5伞梗,每伞梗生3个小伞梗,每小伞梗又第3回分为2叉;杯状聚伞花序钟形,总苞顶端4裂,裂间腺体4,肾形;子房3室,花柱3。蒴果无毛。种子卵形,表面在凸起的网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沟边、路旁、田野。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区。采制4~5月开花时采收,晒干。化学成分含泽漆皂甙(phasin)、槲皮素3,5二半乳糖甙(tithymalin)、βdihydrofucosterol)、泽漆醇(heliscopiol)、西酸及苹果酸钙。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功能主治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泽漆中毒泽漆又名漆草、五风草、癣草、灯台草、马虎眼、五点草、乳浆草、泽茎、漆茎等。属利水消肿药。为大蓟科大蓟属植物泽漆的茎叶全草。含有泽漆新苷、槲皮素、金丝桃苷、没食子酸、琥珀酸及其他成分。主要药理作用有祛痰,止咳,降温,抗菌,兴奋小肠,抗肿瘤。 不良反应机制其内含有的泽漆皂甙、丁酸、泽漆醇等,有强烈的 性,接触皮肤能引起炎症,产生明显的皮肤黏膜肿胀、溃烂等损害。大量内服能引起消化道黏膜肿胀及充血,严重时呼吸麻痹,昏迷。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血压下降,严重时脱水引起休克。漆泽的乳状汁液含有 性的树脂,接触皮肤可使

详见百科词条:泽漆 [ 最后修订于2015/3/17 13:30:13 共9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