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英文翻译 4 中文解释 5 补虚药的药理作用 5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2 对机体适应性的影响 5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54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5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6 强壮作用: 57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附: 1 古籍中的补益药 1 拼音
bǔ yì yào
2 英文参考tonic
3 英文翻译tonifying and replenishing medicinal
解释:a category of medicinals that replenish the healthy qi and strengthen the body resistance, used for treating deficiency conditions
4 中文解释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增强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或称补益药或补养药。补益即扶正培本。使用补益方药治疗虚证的方法,称为补益法;亦称扶正培本法或扶正培本治则。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虚药亦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补气药(益气药)主要是补益脾气、肺气和心气,用于气虚证;补血药(养血药)能补心、肝血虚、用于血虚证;补阴药(滋阴药)能养阴、滋液、润燥,用于肺、肝、肾、脾、胃阴虚证;补阳药(助阳药)能补助肾阳,用于肾阳虚证。
临床当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而选用相适应的补益药。如气虚症用补气药,血虚症用补血药,阴虚症用补阴药,阳虚症用补阳药。
人系一整体,其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常易导致阳虚;因此,补气药与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更有气血两亏、阴阳俱虚者,则须气血兼顾,或阴阳并补。
补益药不适用于有实邪的症病,因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但在实邪未除而正气已虚的情况下,在祛邪之中,可适当选用补益药,以“扶正祛邪”,达到战胜疾病的目的。
补益药功在扶正,故凡正气不衰者,不可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在用法上,因本类药属气浓味厚之品,若须久服,可作丸、膏剂服用,以利吸收,促使药效缓缓发作;作煎剂时,则宜久煎,利于煎出有效物质。此外,还当照顾脾胃,适当配伍健脾胃的药同用,以免妨碍消化吸收,影响疗效。
补虚药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虚证。不仅用于气血阴阳不足的病证,以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症状,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健康,也可用于病邪未尽,正气已衰的病证,可在法邪的药物中适当配伍补虚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法邪”,从而战胜疾病。
5 补虚药的药理作用补虚药的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
5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补虚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或体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这是补虚药扶正培本的药理作用的基础之一。
①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升高外周白细胞。小鼠接受大剂量抗癌药环磷酞胺所致白细胞减少,党参、白术、熟地、白芍、枸杞子、鹿茸、补骨脂、天冬、女贞子等对此有一定保护作用。此外人参、黄芪、阿胶等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白细胞作用。灵芝亦能明显增加正常人及自细胞减少患者的白细胞。
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人参、刺五加、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羊藿、枸杞子等许多药物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的作用,尤其是补气药,有较明显的效应。131I化血浆蛋白胶体颗粒注入小鼠后,测定其在血液中的廓清速度,来了解巨噬细胞活力,发现党参、黄芪、白术和灵芝等均有增强巨噬细胞活力的作用。党参并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当归或阿魏酸能显著地促进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和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受cAMP及cGMP比例变化的影响,cAMP降低,cGMP升高则巨噬细胞功能降低。黄芪煎剂可使小鼠血浆内cAMP升高, cGMP降低、党参和甘草煎剂可使血浆内cAMP含量升高。说明黄芪,党参及甘草的作用可能与影响体内环核苷酸代谢有关。
此外,黄芪可增加病毒性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促进志愿者白细胞的干扰素诱生能力,抑制细胞RNA代谢。
②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是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防卫功能。
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中药补气方四君子汤、补血方四物汤、补阳方参附汤和补阴方六味地黄丸对细胞免疫和抗体形成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以上四方均可明显提高玫瑰花瓣形成试验、浴血空斑试验值。参附汤的醇提物对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参麦液对细胞免疫有调整作用。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后用DNCB激发,再测两耳垂,其差量反映迟发型超敏反应(DHR)的强度。在致敏同时即开始注入参麦液,可明显减轻DHR。当归补血汤对抗体形成有促进作用,但对玫瑰花瓣形成细胞(RFC)值无明显作用。如与女贞子、补骨脂合用,则明显提高RFC值。上述结果表示女贞子、补骨脂能增强当归补血汤的作用。由此可见,对某些气血不足的病例,单用补气养血疗效不佳时,加温补肾阳或滋阴药,加强益气生血功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人参、黄芪、五味子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党参、白术、茯苓组方治疗银屑病、囊肿性痤疮有较好疗效,可使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诱发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认为上述药物有促进细胞免疫作用。*羊藿、女贞子、苡仁、土茯苓、首乌、沙参组成的免疫2号,对鼻咽癌病人近期淋巴细胞转化率有一定提高作用。
③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人参能改善机体免疫状况,提高γ一球蛋白、IgM含量。正常人 服黄芪后血中IgM、IgE及cAMP显著增加,唾液SIgA显著下降。黄芪多糖对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党参、白术、茯苓(即四君子汤减去甘草)能使血清IgG含量显著上升。枸杞子、女贞子等亦有增强体液免疫作用。
52 对机体适应性的影响补虚药能提高机体的适应性,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 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有人称此作用为“适应原”样作用。人参可使硝酸钴引起的红细胞增多恢复正常,也能使苯肼导致的红细胞减少升高,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玉屏风散及其主药黄芪,以溶血空斑试验为实验指标,在免疫反应偏低时,可使之升高;反应偏高时,反而使之降低,说明玉屏风散或黄芪对PFC免疫反应亦有双向调节作用。生地、玄参、麦冬、龟板具有调整“阴虚”动物模型的核酸合成率的作用,当用于核酸合成率高于正常时能使之降低,用于核酸合成率低于正常时能使之升高。
5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大多数临床虚证的患者,在病理形态上往往可见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睾丸或卵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其他组织细胞也发生萎缩、变性。这是器官、组织机能不全的物质基础。病情较重的虚证可见具有特殊功能的主质细胞变性、萎缩,代之以纤维结缔组。以致整个器官功能不全。人参可通过下丘脑和(或)垂体分泌ACTH,从而增加肾上腺皮质的Camp,通过cAMP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肾上腺内的合成与分泌。刺五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系统也有兴奋作用,对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党参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实验证明,人参、党参皂甙及V提取物的作用部位不是在肾上腺皮质,而是在垂体或垂体以上水平。甘草、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人参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加速大鼠的性成熟过程,或使成熟雌性大鼠的动情期延长。*羊藿、冬虫夏草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补骨脂干粉有极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54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人参对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均有调节作用;人参的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蛋白质、DNA、RNA的生物合成,增高白蛋白及γ球蛋白含量。刺五加能调节血糖,促进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和胆固醇在肝脏中的生物合成。黄芪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对蛋白质代谢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扶正”药物药理作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当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有某些保护作用,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何首乌有降低胆固醇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给小鼠多次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阳虚”模型,动物的肝、脾内核酸含量均降低,加服补阳药附子、肉桂、肉苁蓉及仙灵脾合剂,肝、脾核酸含量则不降低。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给小鼠多次注射,造成“阴虚”模型,用3H一胸腺嘧啶脱氧核昔及3H一尿嘧啶作掺入实验,对照动物肝、脾核酸合成率增加,而给滋阴药生地、麦冬、玄参、龟板合剂的动物,肝、脾核酸合成率降低。当实验第10天,动物肝、脾核酸合成率出现降低,滋阴药则可使其升高。这说明某些助阳药和滋阴药对激素引起的肝、脾核酸代谢障碍有调整作用。又如补阳药(附子、锁阳、*羊藿、菟丝子)能提高DNA和RNA的合成率;滋阴药(麦冬、生地、玄参、龟板)能使细胞内DNA和RNA合成率降至正常。
5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亦有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人参、生脉散、参附汤、黄芪、灵芝、芍药、鹿茸、补骨脂等均有强心作用;人参、党参、黄芪、当归、芍药、鹿茸、*羊藿、补骨脂、麦冬等能扩张冠状血管或外周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人参制剂对 兔下丘脑合并心肌缺血引起的频发性室性早搏为主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改善心肌缺血性心电变化及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黄芪对各种麻醉动物均能使血压下降,同时后肢血管阻力亦下降,并能显著降低冠状血管、脑血管、肠血管阻力。党参对多种动物亦有降压作用,能提高麻醉猫心泵血量而不影响心率,并能增加脑、下肢和内脏血流量及扩张小鼠肠系膜微血管井增加血流量。此外,人参、刺五加、当归、芍药、枸杞子、鹿茸、*羊藿等均有降压作用。上述补虚药对心血管的作用是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药理基础。
56 强壮作用:人参能提高机体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有减轻疲劳的作用,提高思维活动和体力劳动效率。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降低肌肉疲劳。大枣、白术、肉苁蓉等都能增加实验动物体重和增强肌力。六味地黄丸能增加正常动物体重和 体力。
57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表现为红细胞及/或白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在中医辨证上多属血虚、气虚,甚则为阳虚证,用补血、补气、补阳药有一定疗效。现已证明人参、刺五加、党参、黄芪、当归、阿胶、鹿茸等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补虚药中各类药物的作用有共同之处。补虚药通过提高机体免 疫能力,以提高机体抵抗和法除病邪的能力;并能调节和促进核酸、糖、蛋白质、脂质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改善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解毒功能和改善造血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等,这与中医临床用补虚药治疗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的各种虚证是相符的。
古籍中的补益药 《审视瑶函》:[卷二]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补益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有热者滋阴地黄丸
《本草撮要》:[卷一草部]红花少阴经。功专活血消肿。得去风药治六十二种风。得补益药生新血。作胭脂活血解毒。痘疔挑破。以油胭脂敷之
《炮炙大法》:[草部]薯蓣(补益药及脾胃中熟用外科生用切用铜刀紫芝为之使恶甘遂)《炮炙大法》明缪希雍公元1622年
《世医得效方》:[卷第八大方脉杂医科]诸淋下。补骨脂散治因感卑湿致疾,久之阳气衰绝,乳石补益药不效,服此收功。常服,延年益气明目,补益筋骨。
《中国医籍考》:[卷十五]食治1中药基本知识介绍包括什么
中药——又称中草药,是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加工炮制后可直接供给药房配剂使用,或可提供给药厂作为制药原料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等。
成品药的剂型:丸、散、膏、丹、片、药酒等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疏散肌表,促使发汗——解表药:麻黄、桂枝、薄荷引起腹泻,润肠通便——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清解里热——清热药:石膏、栀子、丹皮芳香辟浊,化湿醒脾——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通利水道,渗除水湿——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祛除风湿之邪——祛风湿药:独活、五加皮温里祛寒——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镇静安神——安神药:朱砂、磁石、牡蛎调理气血——理气(血)药:橘皮、木香、丹参奸运脾胃,促进化——消导药:山楂、鸡内金、麦牙化痰止咳——止咳药:半夏、苏子、贝母补虚扶正——补虚药:人参、党参、鹿茸部分常用中成药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
2中药常识中哪些药材“先煎哪些药材后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 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 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 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 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 30,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 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 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 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度才能发挥效用。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 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 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人锅。
3中医药知识
呵呵,不要动不动就啃经典了。看中医古籍不似看文学作品。还需有深厚医学根底。
本人自命不凡,略作点自己的理解:锁阳,功能是:补阴助阳,善补阴血。能补阴血以助阳而治阴血亏虚所致之阳痿、尿血、腰膝酸冷、神经衰弱等。又能补阴血而通大便,用治阴血虚弱所致之便秘(多见于老年人)。
宜忌:1、《本草从新》:1、泄泻,好理解,本是通便,当然不好用于泄泻。2:"阳易举而精不固者" 从句子意思看,应该是早泄:阳易举(阳痿是阴痿不举),而精不固:从字面就可知其义。
2、《得配本草》:"火盛便秘"好理解,锁阳性温。“精不固,阳道易举”与前面解释同。
4中药知识
蝉花不是蝉蜕。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这限制了大量使用。蝉花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抗肿瘤、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神奇的古老中药。人工培养的蝉花含甘露醇218%、多糖2173%,氨基酸1976%,虫草素0005%,腺苷005%,这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但砷、汞、铅等有毒重金属没有检出,这比天然冬虫夏草安全。因此,蝉花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同样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绵陈也不是陈皮。绵陈是祛湿中药,能利胆、护肝、解毒、抗菌,如《本草正义》说它“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还可治黄疸、湿温、暑湿。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只要不违背 十八反 十九畏 就没事的
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宫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胃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症因脉治》卷一:温胃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直指》卷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千金》卷十六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6 《白喉全生集》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7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各家论述 8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各家论述 10 《理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1 《诚书》卷六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2 《嵩崖尊生》卷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3 《幼科直言》卷五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4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45 各家论述 15 《会约》卷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喉证指南》卷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7 《会约》卷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主治 175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76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温胃汤 1 拼音
wēn wèi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胃汤21 处方
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22 制法上九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温服。
25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3 《症因脉治》卷一:温胃汤31 处方
厚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耆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32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脉沉弦。
33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34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4 《直指》卷十七 41 方名
温胃汤
42 组成熟附子1两,当归1两,厚朴(制)1两,人参1两,橘红1两,半夏曲1两,生白姜1两,甘草(炙)1两,川椒(去合口者)3分。
43 主治冷则气聚,胀满不下食。
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45 制备方法上锉散。
5 《千金》卷十六 51 方名温胃汤
52 组成附子1两,当归1两,厚朴1两,人参1两,橘皮1两,芍药1两,甘草1两,干姜5分,蜀椒3合。
53 主治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咳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6 《白喉全生集》 61 方名温胃汤
62 组成条参5钱,银花3钱,法夏(姜汁炒)3钱,僵蚕(姜汁炒)3钱,炮姜(炒)1钱半,白芍1钱半,制附片3钱,陈皮1钱,粉草1钱。
63 主治白喉,寒邪入里,白见于关内,成点成块,或满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内淡红微肿,时痛时止,舌苔白厚,不思饮食,目眩倦卧,或手足逆冷,腹痛欲吐。
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71 方名温胃汤
72 组成肉桂1钱(夏月减半),厚朴1钱,陈皮1钱,香附1钱,当归1钱半,川芎1钱,车前子1钱,枳壳1钱半,黑姜5分,桃仁1钱,半夏1钱,砂仁5分,生芝麻1钱,炒米50粒。
73 功效和胃温中顺气。
74 主治孕妇临产,胃气虚寒,或冬月去衣太早, 受寒,或胎上通心,气逆而忽然呕吐者。
75 各家论述临产呕吐,其故有三,胃气虚者,以温中和胃为主;外犯寒者,以散寒温胃为主;有寒邪而伤饮食者,以消食温经为主。临产之前呕吐频作,是胎上通心,以致气逆而吐,尤当顺气温胃。是方以朴、香、半、陈消食和中,温经顺气;桂、姜行血;枳壳宽肠;桃仁破滞;车前利窍;芎、归助血。气顺血行,胎易产,呕自止也。
8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81 方名温胃汤
82 组成干姜(炮)1钱半,附子(炮)1钱2分半,半夏曲1钱2分半,厚朴1钱2分半,人参1钱2分半,陈皮1钱2分半,甘草(炙)1钱2分半,当归1钱2分半,川椒(炒)1钱。
83 主治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8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85 制备方法上锉1贴。
9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91 方名温胃汤
92 组成厚朴、陈皮、半夏、豆蔻、羌活、防风、香附、藿香、干姜、神曲、山楂、生姜、砂仁。
93 主治产后呕吐。
94 各家论述妇人产后,胃气风冷,饮食停积不化,发为呕吐。治宜外散风冷,内消食积。是方以羌活、干姜祛风散寒;朴、陈、夏、蔻、藿、附、乌、砂温中行气,消磨积滞;曲楂祛胸中宿食。冷气除,食积去,则胃安,呕吐止。
10 《理瀹》 101 方名温胃汤
102 组成附子(炮)1钱,姜厚朴1钱,半夏1钱,陈皮1钱,当归1钱,川椒1钱。
103 主治脾胃虚寒,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
10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炒熨。
11 《诚书》卷六 111 方名温胃汤
112 组成藿香、苍术(炒)、陈皮、青皮、干姜、厚朴(炒)、桔梗、防风、木通。
113 主治感寒唇青。
11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上水煎,温服。
12 《嵩崖尊生》卷九 121 方名温胃汤
122 组成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炮姜、半夏、生姜。
123 主治寒湿,呕清水。
1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3 《幼科直言》卷五 131 方名温胃汤
132 组成丁香少许,木香、陈皮、甘草、当归、白茯苓、白术(炒)、干姜。
133 主治小儿胃寒,痛不即止,唇白面青,四肢厥冷。
13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4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141 方名温胃汤
142 组成干姜1钱半(炒),厚朴8钱(制),白豆蔻1钱(去壳,炒,研),益智1钱半(炒),姜黄1钱,甘草5分,人参8分,陈皮1钱半,砂仁1钱半(炒)。
143 主治胃脘痛,脉弦细者。
1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145 各家论述胃虚寒滞,中气不能运化,故浊阴窒塞,胃脘作痛不止。白蔻宽胸快膈,厚朴散滞祛寒,干姜暖胃逐冷,陈皮利气和中,人参补胃虚,砂仁醒脾气,甘草缓中和胃,益智补火生土,姜黄调气以解寒滞。使滞化气调,则寒邪外解,而胃气融和,安有作痛之患。此温中散寒之剂,为胃虚寒滞作痛之专方。
15 《会约》卷四 151 方名温胃汤
152 组成山药(炒)3钱,扁豆(炒,研)3钱,甘草(炙)1钱半,茯苓1钱半,白术2钱,干姜(炒)12钱,吴茱萸8分(开水泡用),补骨脂(炒)1钱半,肉豆蔻(去油)1钱3分。
153 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及下利清谷。
1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55 加减如阳虚寒甚者,加附子12钱;如腹痛者,加木香34分;如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木香(煨)3分;如肝邪侮脾者,加肉桂12钱。
16 《喉证指南》卷四 161 方名温胃汤
162 组成附子、当归、厚朴、党参、橘皮、芍药、甘草、干姜、蜀椒、白术、半夏。
163 主治脾胃虚寒,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1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7 《会约》卷八 171 方名温胃汤
172 组成人参2钱,白术2钱,扁豆(炒)2钱,茯苓1钱,甘草(炙)8分,砂仁(炒)5分,淮药(炒)2钱,当归1钱半(泄者不用),藿香6分,陈皮7分,干姜(炒)12钱,生姜8分,莲肉(炒)2钱,红枣3枚。
173 功效温补。
174 主治饮食伤脾,或吐或泻,或困倦多汗,六脉豁大无神,此大虚之候。及病去后,阳气未舒,阴翳作滞,不思饮食者。
175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176 加减如泄甚者,加肉豆蔻(面煨)12钱;阳虚下脱不固者,加附子2钱,乌梅2个;腹痛者,加白芍(酒炒)1钱半;如气滞腹痛者,加木香、白芥子之属。
古籍中的温胃汤 《症因脉治》:[卷一胃脘痛论]外感胃脘痛分寒热二条。寒痛者,先用五积散,兼散外寒;后用温胃汤,以温内寒。热痛者,先用神术平胃散,以清外热,
《证治汇补》:[卷之六腹胁门]心痛心痛。痰用导痰汤。食用保和丸。热用清中汤。寒用温胃汤。气用调气汤。血用手拈散。悸用妙香散。虫用万应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中汤治同前。即前治中汤加丁香、去半夏。《良方》温胃汤治忧思结聚,脾肺气凝,元阳受损,大肠与胃气不平
《先哲医话》:[卷上]荻野台洲实也,宜生姜泻心汤、大半夏汤。自中焦膨胀者,宜温胃汤类。自下焦胀起者,宜壮原汤加木鳖子。此病以手鼓
《白喉全生集》:白喉寒证渐重治法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归脾合剂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61 相对密度 362 pH值 363 其他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312 版本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贮藏 5 归脾合剂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52 药品名称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成份 55 性状 56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 57 归脾合剂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事项 59 归脾合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0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归脾合剂 归脾合剂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guī pí hé jì
2 国家基本药物与归脾合剂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424 35 归脾合剂 合剂 10ml 支 16 中成药部分 425 35 归脾合剂 合剂 100ml 瓶 135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归脾合剂药典标准 31 品名归脾合剂
Guipi Heji
32 处方党参68g、炒白术136g、炙黄芪68g、炙甘草34g、茯苓136g、制远志136g、炒酸枣仁68g、龙眼肉136g、当归136g、木香34g、大枣(去核)34g、生姜17g
33 制法以上十二味,白术、木香和当归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当归药渣用5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白术和木香的药渣与其余党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混匀,即得。
34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至棕黑色的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35 鉴别(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05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40ml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30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自“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丙酮(02:8: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2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黄芪甲苷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
36 检查 361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8(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A)。
362 pH值应为35~5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G)。
363 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3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25ml,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首次轻轻振摇),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25ml分3次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和2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1ml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15μg。
38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3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310 规格(1)每支装10ml (2)每瓶装100ml (3)每瓶装120ml
311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3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Guipi Heji
42 标准编号WS3B152293
43 处方党参 68g 白术(炒) 136g 黄芪(蜜炙) 68g 甘草(蜜炙) 34g 茯苓 136g 远志(制) 136g 酸枣仁 68g 龙眼肉 136g 当归 136g 木香 34g 大枣(去核) 34g 生姜 17g
44 制法以上十二味,白术、木得香和当归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当归渣照流浸 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5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 醇;白术、木香渣与其余党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 与上述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适量,放冷,加入上述挥发 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45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46 检查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
47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 头晕,肢倦乏力,食欲有振,崩漏便血。
4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 次;用时摇匀。
49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5 归脾合剂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中药
52 药品名称归脾合剂
53 药品汉语拼音Guipi Heji
54 成份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生姜
55 性状归脾合剂为红棕色至棕黑色的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56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57 归脾合剂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58 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归脾合剂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
6对归脾合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归脾合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归脾合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归脾合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9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0 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归脾合剂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淋通。小肠闭塞。五苓散加人参、甘草。名春泽汤。最为合剂。老人气虚下陷成淋者。补中益气加木通、泽泻。以升
《类证治裁》:[卷之二]汗症论治,必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川附,或用归脾汤。如便燥自汗,热不退,属阴血,六味地黄汤加生脉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汗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证。小柴胡、逍遥散。皆合剂也。及乎挟风邪痰湿之类。亦多有之。至如头汗。或为
《妇科玉尺》:[卷五崩漏]治崩漏病方芩黄连黄柏山栀生地(各一钱)此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合剂也。备金散治血崩不止。香附(四两)归尾(两二钱)
《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咳嗽目录 1 拼音 2 开胃健脾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开胃健脾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开胃健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开胃健脾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开胃健脾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开胃健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开胃健脾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开胃健脾丸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用药禁忌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之开胃健脾丸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开胃健脾丸 开胃健脾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kāi wèi jiàn pí wán
2 开胃健脾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开胃健脾丸
Kaiwei Jianpi Wan
22 处方白术200g、党参120g、茯苓160g、木香60g、黄连60g、六神曲(炒)80g、陈皮80g、砂仁80g、炒麦芽80g、山楂80g、山药80g、煨肉豆蔻80g、炙甘草60g
23 制法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苦。
2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表皮细胞纵列,常有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炒麦芽)。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山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
(2)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3)取本品5g,研细,加水30ml与盐酸3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两个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4)取本品5g,研细,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低温挥散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木香烃内酯对照品适量,分别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用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取本品5g,研细,加甲醇25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取本品5g,研细,加乙酸乙酯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橙皮苷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80μg)。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陈皮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14mg。
28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2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210 规格每10丸重1g
211 贮藏密封。
2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开胃健脾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Kaiwei Jianpi Wan
32 标准编号WS3B090291
33 处方白术 200g 党参 120g 茯苓 160g 木香 60g 黄连 60g 六神曲(炒) 80g 陈皮 80g 砂仁 80g 麦芽(炒) 80g 山楂 80g 山药 80g 肉豆蔻(煨) 80g 甘草(蜜炙) 60g
34 制法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40~ 50g与 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35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苦。
36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 中。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纤维束 鲜**,壁稍厚,纹孔明显。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表皮细胞纵 列,常有 1个长细胞与 2个短细胞相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草酸钙针晶束存在 于粘液细胞中,长80~ 240μm。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及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 形,直径约 125μm。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37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38 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食不良,食欲不振,嗳气舌酸。
3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6~ 9g,一日 2次。
310 规格每10粒重 1g
311 贮藏密闭,防潮。
4 开胃健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中药
42 药品名称开胃健脾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
49 规格每10粒重1克
410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411 禁忌孕妇忌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有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干。
3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开胃健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开胃健脾丸 51 组成白术(炒)320两,厚朴(炙)160两,橘皮160两,枳实160两。
52 功效《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开胃健脾丸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饮食之功效。
53 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开胃健脾丸主治脾胃不和,胃口不开,饮食无味,呕吐恶心。
54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开胃健脾丸 61 组成党参6两,茯苓6两,广陈皮3两,法夏4两,白术8两,砂仁2两,广木香6钱,甘草4两,建莲4两,大枣6两,干姜2两,桔梗3两,淮毛皮5两。
62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开胃健脾丸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63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丸每服2钱半),幼童减半,用开水送下,早晚各服1次。
6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65 用药禁忌感冒忌服。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之开胃健脾丸 71 组成粉沙参3两,青皮2两,甘草2两,茯苓3两,泽泻3两,枳实2两,法夏3两,广木香3两,白术3两,砂仁2两,神曲4两,炮干姜5钱,猪芩3两,草蔻仁2两,麦芽2两,橘皮2两。
72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之开胃健脾丸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思,食物无味,胸满腹胀,呕吐恶心,食后返胀,泄痢不止。
73 开胃健脾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至4钱。
7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古籍中的开胃健脾丸 《医方集解》:[消导之剂第十六]健脾丸痞消导本方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脾丸∶治脾虚食少。本方去山楂、麦芽、陈血充芍麦芽,
《奇方类编》:[卷下疮毒门]又内消散曲二钱,共为末,作六服,淡盐汤下。如全消,常服健脾丸。尚未全愈,成老痞,再用∶糯米一升(炒黄),砂
《景岳全书》:[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脾胃]论外备用方养胃进食丸(和八九)人参散(和二百六十虚寒)大健脾丸(和八五)藿香正气散(和二十寒滞)安脾散(热六
《医学传灯》:[卷上]脾胃。且增其病。不可不察也。平日调理丸药。宜用滋阴健脾丸。盖肾主藏精。其所以生精生血者。全赖饮食生化。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噎膈]论治(共七条)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3 归脾片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归脾片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归脾片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归脾片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归脾片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归脾片 归脾片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guī pí pià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Guipi Pian
22 标准编号WS3B267597
23 处方党参 80g 白术(炒) 160g 黄芪(蜜炙) 80g 甘草(蜜炙)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生姜 20g
24 制法以上十二味,党参、茯苓和甘草粉碎,取细粉 220g,其余备用。当归、 白术和木香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当归药渣与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 法(附录Ⅰ O),用蒸馏后的药液配成50%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 回收乙醇。白术、木香药渣与其余远志等五味与党参、茯苓、甘草的剩余部分加水 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漉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党 参等细粉,拌匀,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片;味甘、微苦。
26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D)。
27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眼多梦,头 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2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29 规格每片重0 45g
210 贮藏密封。
四川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归脾片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中药
32 药品名称归脾片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39 规格每片重
045克
310 归脾片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归脾片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归脾片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补遗方一百五十七末,醋调搽患上。归脾汤白术茯神黄枣仁龙眼肉(各一钱)木香人参甘草(炙,各五分)姜一片,水煎,食远服。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辨经色损,阳气大陷之证,当速用甘温,如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四味回阳饮、补中益气汤之类,单救脾土,则陷者
《丹溪心法》:[卷四]健忘六十二参木香(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定志丸治心气不定,恍惚多忘。远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五旬以后经证黄当归白芍川芎吴茱萸(滚水泡)人参(各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归脾汤人参黄(蜜炙)白术(蜜炙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产门不闭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
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这里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对烹调中的香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前两期关于香料的文章进行深入整理。
1八角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
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
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
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
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
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
其性温,味辛。
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使用小百科
①八角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②炖肉时,肉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④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八角性温,味甘辛。
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特别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现亮晶晶的东西,那种八角是硫磺熏干的,一种结晶体。
自然干八角颜色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纯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经过硫磺熏制上颜色,所以本站建议八角做菜前用开水煮3-5分钟,去掉苦味,去掉硫磺,还能增加香味。
2白豆蔻
白豆蔻又称白扣,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
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
常与砂仁同用。
古籍典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罗国,呼为多骨。
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
烹饪指导
①白豆蔻忌见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湿呕吐者
本文2023-08-08 19:17: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