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第1张

那当然雷同了,司马迁之后的史书大部分都是参照《史记》的。《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宋朝人,从宋朝开始,读书人就开始只“敢”整理编绘前朝著作,明清时期咬文嚼字穿凿附会的文字冤案使得这一风气达到鼎盛

如果单纯只是想知道历史的话,建议你再看多一遍史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现代,古今史书没有比《史记》更出名的。

如果是想知道史记上没有记载的,可以去看班固的《汉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誉为“四史”,你都可以去看。还有各个朝代的史册

我的话还看了《东周列国志》《新反经》等“野味”,

强烈推荐《新反经》哦,它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阐述了一个又一个让我获益良多的思想,观点新颖,就古书来说,我还没看过比它更能启发人的灵性的,整个感觉就是“醍醐灌顶”。现在一直珍藏著~~~~~~

《东周列国志》的话,故事性很强(是一本长篇小说O(∩_∩)O哈哈~),个人感觉比《聊斋》好看,虽然聊斋比较出名

前面的同志们已经回答得挺好了,既然是同好,姑妄答之,就算是交流吧。

1、关于历史中的史料和事实。资治通鉴中的汉史部分绝大部分来自于史记和汉书。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是现在的人再来编通鉴这样的大书时,也不可避免。因为史记和汉书已经做得足够的好了,重新现写没有必要,效果肯定也不会好。通鉴里头史料价值最好的是唐史。这和编者的水平很有关系。另外,通鉴覆盖的时间很长,但是与二十四史相比,还是挺短。像楼上介绍的“记事至五代,北宋史可读《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史可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 ”很支持楼上的这种观点。另外,明史和清史稿,对于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不得不读。因为明清是中国的末法之世,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何以堕落至今天的天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经常有十几万规模的骑兵,而明末清初时,明朝方面居然基本上没有骑兵,骑兵的质量还不及满清的新兴的比较粗放的骑兵。明朝与汉朝相差近两千年,人口经济是汉时的不知多少倍,最后到这般田地,为什么?很值得思考。因此,明史和汉史对于现代,更加有历史意义。建议在读完史记和通鉴后精读。

2、对史实很熟悉之后,可以选择多读一些史论的书。像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不知你看的通鉴中是否有胡三省的注。胡注里头有很多观点还是很独到的。另外,像王夫之,有专门的《读通鉴论》,四分之一通鉴后吧。很值得一读。另外,除了臣光曰之外,司马光也引了很多别人的评论,像扬子法言,基本也是一部史论,还有裴子野,其书我还未读,但从引的论来看,也是很有见地之人,可以找找他们的书看。

3、关于兵法和政治、外交的书籍。通鉴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政治和外交。因此,像胡翼林的读史兵略,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和通鉴及其他历史,都有莫大的关系,也推荐一读。像国语、战国策之类的,更应该读。

4、史志中有很多志、书之类的,基本上是涉及经济、财政、人口之学。因此,有十通之书可以一读。其中最值得一读的是杜佑的通典。我认为必读。毛主席当时在贵州时得知一地主有一套三通,费尽很多手段才要到了手里,一生都引以为至宝。

5、历史的魂,是诸子百家学说,可以多读诸子百家。

6、读史的目的是为了鉴今。如果史学水平达到了一定,就可以开始研究研究近代史,研究研究当代的事情。

胡乱说了一通,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看了看楼主的补充,值得鼓励啊!不过看书不建议看打印本的。书上的空白处可以自已做批,容易保存,重读之时,还可以重新印证斟酌以前的想法,极有益!像岳麓书社和中华书局的书都很便宜,像史记二十多,通鉴一百多,汉书也就五十块钱吧!不过如果打印不花钱,又当别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