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很少出现在古代书画卷轴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为什么“猫”很少出现在古代书画卷轴中?,第1张

各大博物馆留存的书画、卷轴不少,题材可谓丰富多姿,有龙、凤、麒麟、马、牛、鸟、狗等等等等,但你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关于猫题材的花鸟画的确非常少,为什么呢?

古代书画分类很细,魏晋时开始主要以人物画、故事化为主,主角统统都是人,会捎带描写到器物、房屋、服饰等,是为教化众民所作,一般很少出现动物题材。到隋唐之际,马、牛等题材开始出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含义,是代表朝臣辛苦济世,老骥伏枥或歌颂君王武德雄风的,都有特定的含义。山水画基本上形成在五代到北宋之间,一直就不以表现动物为主,没出现猫就很正常;到北宋、南宋时,社会经济大发展,人们有钱了,甚至史籍中已经出现了市场贩卖猫粮的记录,这个时候猫主题画才正式开始出现。

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古代猫被人类驯化的时间较晚(目前发现最早距今4000多年前),而且受到人们重视程度远不如狗、熊等动物。在文献里最早的关于最早的明确的养猫的记录,在南朝的顾野王笔下:“似虎而小,人家蓄养令捕鼠”。

不过从《庄子》等文献也可看出先秦时代已经有人开始养猫,但明显猫的地位在当时是不如狗的。因为现在考古发现古代中国人养猫的不多,但是养狗的很多,如当时的贵族墓葬里面,常见椁室之下有腰坑,里面最常见的殉葬的动物就是殉狗,目前还极少发现腰坑里有殉猫的,这自然与狗在当时社会生活里较高的地位有关。狗因为能看家护院、打猎卫护主人而受到贵族喜爱,在死后也伴随在身边,而猫就没有这种殊荣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六朝以前人们更多地使用狗来捕捉老鼠,这样的话猫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先秦直到秦汉时期人们的观念。先秦时代流行的俗语、寓言故事里有关狗的很多,如“狡兔死,走狗烹”、“鸡鸣狗盗”等,而关于猫的则是几乎找不出来。可以找到的人们对猫的描写是这样的,“卑身而伏,以候敖者;|西跳梁,不避高下”。还是非常凶猛敏捷的模样,远远不是今天猫奴们怀里温柔萌萌哒的吃猫粮长大的小猫。换句话说,古代的猫处在一个半驯化的阶段,越早的猫野性越大,难以驾驭。此外在《山海经》里还谈到许多怪兽时都喜欢用它们外形长得像狸(一种野猫),能御凶来突出这些生物的特点。毫无疑问正是凶猛而非呆萌、可爱的印象在古人心中占据了主流意识。

在唐代以前养猫也并不普遍,只是少数人豢养,因而在唐代以前的绘画、文集里极少见到猫的踪影。真正猫的普及是在宋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从侧面正说明了在当时上层养猫的一种风潮。陆游就是宋代最爱猫的猫奴,还专门写了很多诗来写他是如何玩猫的,比如下面这首写出他十分怜爱猫的神态:这首诗大家最熟悉的末尾几句,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是,即使它已经孕育出来,为啥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太多呢?

因为精品作品大量的流失海外,国内的存世量太少,普通文物收藏爱好者自然是难得一见。猫的神韵不好把握,就如同花牛、画马一样,也是有特定的名家,绝大多数职业画家一般不会涉足,而是多集中在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大流派,题材生僻冷淡是另一个原因。

说白了:倒不是完全没有,就是存世量太少,我们很难看见。

中国人画动物是讲究寓意的,不会胡来。宋代《宣和画谱》中记载过:“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马和牛是最为常见的古代绘画动物,他们代表任重道远和天地和谐;狗代表忠诚勤勉,羊则寓意温文尔雅,善良祥瑞。

猫呢?猫的谐音是“耄”,就是老年人高寿的意思,猫出现在绘画上,往往和牡丹相伴,牡丹代表富贵,猫代表长寿,也就是“福寿绵长”之意,多用在为老人家祝寿的场合上,用途相对较窄。

再说,在古代绘画中,文人画一直是被关注和追捧的主流,而老人则垂垂老矣,年近暮年,又有多少人愿意热捧呢?

说起来,画猫的名家也不少,如南宋的李迪,绘有《狸奴小影图》、《狸奴蜻蜓图》、《秋葵山石图》;靳清绘制有《双猫图》;毛益有《蜀葵游猫图》;许迪有《葵花狮猫图》;佚名画家还有北宋的《富贵花狸图》、《冬日婴戏图》、《戏猫图》、《狸奴图》、《狸奴婴戏图》等,明清以来作品就更多了,余不一一。

但总体来说,比起遛鸟、养鱼、盆景、养狗,养猫在中国古代始终是一个极为小众的爱好,圈子也很有限。大多数的猫奴们都是文人、太监和一些宫女,因此故宫里的猫也格外讨人喜欢。翻遍《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有送鹦鹉的、八哥的,有玩蛐蛐的、斗鸡的,但猫都是踪迹全无,可见在古人心目里猫是一个比较神秘难以捉摸的生灵,故而也就敬而远之。如陆游、八大山人一样爱猫养猫的猫奴们就终究成为少数,自然也就难以在字画古籍中更多露面了。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知识百科,也可输入“星月”“南红”“紫檀”“蜜蜡”“绿松”等关键字直接获取精华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热文精选

这种纸是 篆刻复写纸(转印纸)

篆刻复写纸的由来

篆刻复写纸其实是采用野生藤本树皮经精制而成的,其绵韧性和永久性在现今纸品中绝无仅有。由于这种纸的制造工艺复杂,掌握此手艺的匠人又非常少,所以已经在国内中断多年。随着篆刻艺术学习热潮的到来,在众多老匠人的指导以及新造纸艺人的努力下,篆刻复写纸得以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篆刻复写纸的用途

篆刻复写纸不仅可以用于印稿的摹写上印,还是拓碑,字画古籍修补的上选之纸。二至三层经复合裱实后近似于宋楮,书写绘画效果十分理想,可得宋元丹青三昧,老一辈画家如谢稚枊、程十发等于此深有心得。

篆刻复写纸适合于哪些人使用

1、篆刻爱好者用于临摹作品、水印上石及钤盖印章;

2、字画古籍修复专业人士用于书画古籍的修复;

3、书画爱好者用于书写和绘画;

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破四旧没有伟大意义,有的只是消极意义:破四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造成的极大的冲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的文物散落民间,而很多祖传的器物常常是皇家旧藏,极富历史价值。

甚至可能是国家的顶级文物,但在破四旧的时候,人们为了防止抄家时被查出而受牵连,亲手毁掉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永远地消失了,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扩展资料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来文革《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

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但如何破 “四旧”,中央没有说明。1966年8月19日凌晨,“破四旧”开始。

“破四旧”是指“文化大革命”初期,以大中学生红卫兵为主力的,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相标榜的运动,是伴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而席卷中国大地的。

答案:D

琴棋书画属于艺术的四大类,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可区分四大部类。鸟兽虫鱼与江河湖海也都有四类。

纠错

A兵强马壮提到的是兵马两项,闭关自守指封闭关口,数量不对应B项悲欢离合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分为四种生活方式,漂泊流浪指生活没有着落,到处漂泊,属于一种生活方式,二中数量不对应。C项衣帽鞋袜属于四种穿戴工具,冰清玉洁是形容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二者数量不对应。

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文献修复师队伍,配备了专业的文献修复工具和先进的文献修复设备,可提供古籍、档案、经书、字画、手稿、报纸、地图、拓片等纸质文献的修复服务。在对破损文献进行手工修补、装裱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修旧如旧,宁浅勿深,宁薄勿厚”,选取的修复方案具有“可逆性”。公司的文献修复服务得到多位资深文献修复专家的认可。公司曾多次承接国家级、省级图书馆、档案馆古籍、档案、字画等纸质文献的修复项目,受到了用户及社会媒体的统一关注和好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