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筋断了如何食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手筋断了如何食补,第1张

一1板栗 功效:具有养胃健脾、补肾止血、强筋活血的功效。板栗的营养价值很高,板栗中含淀粉62%-70%,含蛋白质57107%;含脂肪2%-74%,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

2核桃: 功效: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强筋健骨,通润血脉,润肌乌发,固牙齿,补虚劳。 主治:核桃肉治下焦虚寒,肾气虚弱,小便频数,四肢无力,腰腿疼,筋骨痛,虚劳喘嗽,螃蟹色鲜味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有10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含量较多,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螃蟹 功效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滋肝阴的功效。 对于瘀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根据古籍记载,螃蟹适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伤筋断骨的治疗。此外,油漆过敏或因漆中毒而生疮,可将活蟹捣汁敷用。 蟹黄含大量激素,适当摄取可增强生殖能力。 猪肉:滋阴润燥。治热病伤筋、消渴赢瘦。 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虚损赢瘦、消渴。 马肉: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

4葡萄 功效:滋阴生津,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主治心烦口渴,肝炎,贫血,痢疾,骨结核,跌打损伤,风湿痛,血小板减少。

5木瓜 功效:平肝和胃,祛湿舒筋但不可多食,会损害牙齿。

二。食疗菜谱:

1 来源 中药秘方园 原料 鲜牛肉150克,枸杞20克,大米100克,姜末适量。 做法 鲜牛肉150克(剁成肉末),枸杞20克,与大米100克同煮粥。粥熟时加适量姜末,熟后加油盐调味食用。 功效 有健脾强胃、补中益气、强筋健骨功效,适用于病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虚浮肿、营养不良。

2强筋健骨食疗方-千斤拔红枣鸡脚汤 〖 来 源 〗: 民间药膳方 〖 原 料 〗: 鸡脚6只,千斤拔100克,花生仁(连衣)100克,红枣10枚(去核),椿根藤60克。 〖 做 法 〗: 千斤拔、棒根藤洗净切碎,鸡脚用开水烫过,去膜及爪甲,洗净。将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再加入上等鱼露及味精调味即可,饮汤吃鸡脚肉红枣与花生仁。每天1料。 〖 功 效 〗: 强筋健骨。还适用于风湿痹证日久、肝肾俱虚之下肢酸软;或产后气血两亏之下肢痿软无力;或中风后遗之步履困难、双膝酸软乏力者

三禁忌饮食:

1柠檬:味极酸,易伤筋损齿,不宜食之过多

2醋:功效消肿益血,去瘀生新,消食健胃。 说明醋有多种,一般以米醋或陈醋为佳。但食醋后要随时嗽口,以免损坏牙齿,多食会伤筋损齿。烹调醋不能用铜器具,因为醋能溶解

3 杨梅:多食令人发热、长疮、生痰、伤筋损齿。故此不宜多服

这些是从药理上来说;常理上讲:

吃些胶元蛋白多的食物,骨头汤、猪皮冻、猪蹄子、肘子,少运动多静养。

喝骨头老火汤,田七10克+骨头煲汤

冬季是养生的好时机,而对于女性来说,冬季饮食养生尤为重要。那么女性冬季该如何进行饮食养生下面我整理了相关的资料,一起了解吧!

 女性冬季饮食养生原则

1、积极养肾

生活或者是工作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女性朋友们肾气不足,因为肾气是帮助体表的黑色素代谢,所以体表肌肤多黑色暗沉一定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补充肾气来让肌肤更加的娇嫩。

中医认为,补肾便要健脾。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肾,就像黑芝麻糊、桂圆等,也可以用何首乌或者淮山去煲鸡汤。如果有脾气虚的问题也可加进一点党参、黄芪、陈皮等。

2、补气养虚

女人秋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补气,气虚的女性,一般表现为疲倦乏力、面色灰白、食欲不振,脉虚弱无力。而且平时即使只是坐着没有运动,总会觉得喘不过气。

3、合理补血

秋冬季节女性朋友们很容易因为外界的气温或是饮食不注意造成气血不足。主要表现为面色暗黄,舌苔发白,容易头晕疲倦。

可以食用一些有保健的天然食品,如黑豆、发菜、金针菜、龙眼肉等。也可以喝将当归、川芎、芍药、生地一起煎服熬成的四物汤来达到滋补的目的,同时配合上乌鸡一起熬制会更好。大枣及枸杞也是补血的好东西。

4、温经散寒

肤色苍白没有质感,经常呈出铁青但是却无血色,出现这型别问题目的女性要多注意饮食,因为面色铁青通常是因为平常吃太多凉性食物,特别是夏天爱待在空调房等而引起所谓的宫寒体质。

要调宫寒必须先温经散寒,这样才可以改善虚寒体质,最后使肤色红润后自然衬出面板的白皙,这一项也是女人冬季养生小常识中的重点。宫寒食补可以采取肉桂、柎子、乌头、细辛等煎服,如果平时太忙,可以直接饮用热的生姜红糖水,可以帮助你散去体内寒气,达到调宫的目的,改善好气色。

 冬季养生食物排行榜

第一肉:墨鱼

关于吃肉,民间一直有"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说法。墨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 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秋天吃墨鱼,对女性尤其滋补。

墨鱼具有益血补肾、健胃理气的功效,秋吃墨鱼能养阴生津。

最佳吃法:红烧、爆炒、熘、炖、凉拌,做汤均可,但为防秋燥,墨鱼做汤是比较合适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属于养阴生津的食物,一起吃还能起到蛋白互补的作用。

第一饮:黄酒

"菊花开,饮黄酒"。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是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全面的饮料酒,含有18种氨基酸,这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少见的。黄酒还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无法比拟的。

黄酒的功能根基深厚。中医认为,黄酒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面板、散溼气等治疗作用。

最佳饮用方法:黄酒温饮,暖胃驱寒。黄酒的传统饮法是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以35℃-45℃为佳。在黄酒烫热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最好搭配:乌梅。秋季讲究饮食以"收"为主,搭配乌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第一补: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也认为,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著吃,营养损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单独吃山药,可以和枸杞搭配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

第一菜:莲藕

冬季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莲藕,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下的"当家菜"。

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

第一粥:百合粥

冬季由于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们常会口鼻干燥、渴欲不止、面板干燥,甚至出现肺燥咳嗽。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为冬季食用之上品。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食用的方法很多,可当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这些都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也可煮粥吃,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冰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和红枣共煮成羹,可补益安神。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患者。

第一水果:梨

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不同种类的梨性寒程度也不完全一样,如我们常吃的天津鸭梨、香梨和贡梨寒性差不多,而皮粗的沙梨和进口的啤梨,则寒性更大一些。

最佳吃法: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生梨和熟梨的功效就不一样。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痛风病、风溼病及关节炎有防治功效,同时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第一坚果:花生

秋冬季节果实丰收,这其中,最具明星气质的当属有"长寿果"之称的花生。"常吃花生能",花生仁中含蛋白质高达26%左右,相当于小麦的两倍,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含脂肪达4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面板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著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古籍认为,花生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

最好搭配:红枣。搭配红枣,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

总记得小时候的饭桌上,长辈们告诉我“吃鸡心补心、吃鸡肝补肝、吃翅膀以后会梳头……”可是我从小到大吃了数不清的鸡翅膀,对于梳头这事依旧笨拙。

长大后我了解到长辈们口中的“吃啥补啥”其实来源于古老的中医食疗理论,规范的说法应该是“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 ”。

《本草纲目》 总结道:“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 这说的正是“以脏补脏”,是以动物的五脏六腑作为食补的原料,对应人体的相应器官。

另一方面, “以形补形”是用外形特征 相通 来选择食补对象 。比如核桃补脑,考虑的是核桃的形状;黑芝麻乌发,考虑的则是颜色。

现代营养学没有“吃啥补啥”,讲究的是食物营养素搭配 。如果用营养学的眼光来分析几种常见的“吃啥补啥”,到底哪些还能站得住脚:

动物肝脏的优点在于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铁。可以补铁、防治贫血。维生素A对视力有好处,这倒是和中医所说的“ 肝能明目” 相符。

不过动物肝脏的作用并没办法对应到人体肝脏上,想治疗脂肪肝、肝炎等问题,靠吃动物肝脏是无效的。

肝脏的高胆固醇 ,不容易消化,对肝不好的人来说,这只会加重肝脏负担。

肝脏是动物的解毒器官,不宜长期大量吃 。购买食用时应小心,如果有未完全代谢的毒素藏在肝脏中,更容易影响 健康 。

动物血含有丰富的铁,这些铁大部分都是血红蛋白铁,人体吸收率高。而且吸收时不会被食物中的其他物质干扰。

比起含铁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吃动物血补铁效果更好。

所以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动物血确实是补血佳品 。

但贫血的原因可不单只有缺铁一种。 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也会发生贫血。

对于不是由于缺铁引起的贫血,以血补血就失效了。

动物脑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确实比较高。

而且动物脑富含磷脂,有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醇磷脂等成分。

磷脂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的作用,符合“以脑补脑”。

但糟糕的是, 动物脑中胆固醇含量很高。 不少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问题,不适合吃如此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饮食中一定要避开动物脑。 健康 人群也不能多吃。

鱼脑除了磷脂,还含有对大脑有益的DHA。 DHA 被称为脑黄金,可见它对大脑的作用。

但是鱼脑也不适合多吃,一方面胆固醇高,另一方面可能有 重金属风险

农药、工业废水可能让鱼类生活的河道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会在鱼的身体尤其是脑部富集,含量升高,将污染放大。

“以骨补骨”可以解读为:喝骨头汤补钙。

这个说法已经被辟谣多次。

骨头含钙量高,但是用骨头熬汤,只能有 很少量的钙溶进汤中

因为动物骨头中的钙是以羟磷灰石形式存在,这种形式非常稳定,熬汤的温度无法让它分解成钙离子溶到汤水中。

骨头汤中一般含有较多油脂,长期大量食用,补钙效果不明显,却容易摄入较多脂肪。

中医古籍中是用 猪油、羊脂这类来外敷 ,滋润皮肤。油脂确实有防皲裂、滋养皮肤的作用。

但现代人认为的“以皮养皮”是以 食物胶原蛋白来养皮肤

胶原蛋白在人体皮肤中是个类似“水库”的存在,不断为皮肤提供水分,让皮肤光滑饱满。

随着人年龄增长,胶原蛋白生成速度赶不上流失速度。人们就想通过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来进行补充,比如猪蹄、猪皮。可这种做法并不靠谱。

胶原蛋白到了体内,不会直接被吸收利用于皮肤上。

它需要我们的消化系统将它转化为氨基酸 ,再重新组合成体内需要的各种蛋白。所以它们最后能不能再合成胶原蛋白去支援皮肤,真的很难说。

而且胶原蛋白因为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 并不是优质蛋白 在人体内的吸收率比较低。

鱼眼睛中确实含有丰富的营养,钙、铁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ω-3脂肪酸对大脑、视力有益处,不过鱼肉中也有, 并非一定要吃鱼眼睛来补充

核桃的果仁就像大脑的缩微版本,形状类似,连褶皱也像极了大脑皮层。

核桃中富含α-亚麻酸,它能够在人体内转变为DHA ,前面提到动物脑中也含有这个成分,对大脑发育、加强记忆力有好处。

核桃等坚果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对大脑有益,还对心血管有好处。

但是坚果 油脂含量高 ,不宜过多食用,可以每天吃10克左右。

切开的胡萝卜很像眼睛。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

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一种视杆细胞,它控制着人眼在弱光下的视力。

视杆细胞的构成和维生素A分不开,所以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A,在暗光下的视力就会很差。

胡萝卜补眼睛是有道理的,但针对的主要是夜盲症,对近视眼、白内障未必有效果。

有的人觉得胡萝卜好,就拼命吃,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橙**的β-胡萝卜素, 就会让人的皮肤变黄 。停食后会慢慢恢复。

黑芝麻的黑和人体黑色素根本是两回事。

黑芝麻的黑是一种黄酮类物质,无法帮助产生黑色素。对减少白头发没用。

但是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能够对毛囊有保护作用,促进毛发生长。这点来说对头发还是有好处的。

“以脏补脏”并非全无道理,用动物的身体部分来补充人对应的部分,大家的营养素一般比较相似。只是这种简单的相似未必能让人体直接利用,没有考虑到吸收的问题。

另外,忽略了动物内脏的高胆固醇,污染等因素,多吃不利于 健康 。

“以形补形”也有一些合理性,但是这些营养素并非这几种食物特有,而且仅仅靠单一的营养素也无法真正起到食补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均衡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才是最好的食补。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