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中的宗教典籍,除佛教典籍外还有哪些宗教文献
从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约在五万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他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等。
宗教典籍,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面貌。
敦煌遗书的年代上下跨越近千年,其间,更替变换的10多个朝代的文献都有所保存,成为研究各个朝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主要部分,更是传统文献宝库中所佚缺者,价值尤为珍贵。
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
扩展资料:
《四分律初分》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是敦煌遗书中有明确纪年的早期写卷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本卷抄写于酒泉,后流传到敦煌,最终封存于藏经洞,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见证,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北魏时期的敦煌还成立了一个官方写经机构,它们的尺幅形式、所用纸张、用笔风格、格式规范、卷末题记都基本一致,可视为北魏官方抄经的标准品。
到了隋唐时期,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中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唐咸亨至仪凤年间(670-679),武则天也曾动用官方力量,抄写《妙法莲华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三千部,为亡母杨氏祈福。这批写经书法精严腴润,装帧考究,为唐代写经中的上品。
在宗教典籍中,敦煌遗书也保存了不少关于三阶教、敦煌禅宗和道教典籍,可据以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的面貌。
人民网--艺术收藏--敦煌藏经洞里藏了哪些珍品遗书
大宝积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毗利耶波罗蜜多,其相无量,我今当说,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常作是念,所谓一切众生,皆是病者,何以故,由为三毒,常热恼故,若有众生,生地狱者,亦为如是贪嗔痴等,之所烧恼,如是生傍生者,焰魔世界,人中天上,所有众生,无不为是三毒烧恼,若有众生,成疑见等,诸烦恼者,亦常为于贪嗔痴等,之所烧恼,
——舍利子,是诸众生,具烦恼病,非余良医及胜妙药若涂若傅,能令贪嗔痴等热恼静息,唯除如来无上胜妙大法医王,及证法身菩萨摩诃萨,以大愿力,自严持身,为良药已,乃能除灭一切众生贪嗔痴等诸热恼病——
舍利子,当于尔时,有大疫病,中劫出现,多有众生,遭遇重病,、、以要言之,一切病苦,无不毕集,于时复有无量百千诸医药师,为欲救疗如是病苦,勤加功用,极致疲倦,而众生病,无有愈者
、、、
舍利子,尔时赡部洲内,一切众生,为病逼故,段段割截菩萨之身,或担持去,或就食者,虽被加害,以愿力故,随割随生,无有缺减,舍利子,是诸众生啖食苏摩菩萨肉已,一切病患,悉皆除灭,病既除差
看您学佛是为了什么
首先推荐读一读《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八大人觉经》
如果是为了求福报,求自身健康
推荐阅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果是为了救助亡逝的亲朋
推荐阅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如果自己求将来往生极乐世界
推荐阅读《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果对因果感兴趣,推荐阅读《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等
如果对清净修行感兴趣
推荐阅读《大佛顶 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 首楞严经》
《大般涅槃经》北凉译本40卷
楞严经,是专门讲修行法门的
涅槃经,更多的是讲义理
有缘听闻《妙印法师:成佛之路》
能够更清晰的理解佛法的体系
以及修行法门
这两本书同样作为我国的经典著作,在我国的文坛之上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掌握的多一点,总是有好处的。而在我国的文学史的发展之中,《六祖坛经》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但是在禅宗,佛法里面,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本书中所讲述的佛法禅意是用尽一生也很难完全领悟的。同样的,《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看似是一部讲述神话故事的小说,但是却也有极其深厚的佛法精髓蕴含在其中,唯有细细品味,才能明白。
《六祖坛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白话文的书籍,由惠能大师所说,其弟子法海所记录的。在这本书中,详细的记录了惠能大师一生的佛法的禅意精髓。其中包括:唯心净土思想。指的是在这个时间,只有人们的内心是唯一的净土,因为只有心是可以做到纯洁无瑕的。还有:见性成佛,顿悟见性等佛法的精髓。修习佛法的人,主要在于修心,内心清净,纯洁不被世俗沾染,那么任何一个地方就都是佛门,都是清净之地。
《西游记》的佛法都蕴含于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上,其佛法禅意和《六祖坛经》极为相似。主要就是,只要一心向善,一心向佛,那么不论身处在何地,都会置身于净土之中。取经的道路上,师徒四人的一路的艰难险阻,一路的行善,正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深刻的禅意。禅意是需要悟的,它不会在这本书中直接的写出来。但是一旦领悟出来,就会是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
出 处:元代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扩展资料
本书为编年体。先是有隆兴府石室沙门祖,撰《僧宝正续传》,又撰《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二十八卷,附一卷。始自汉明帝,终于五代。曰隆兴者,作书之时地;曰佛教者,书之内容;曰编年者,书之体制;曰通论者,每条之后,多附以论断也。
其书采摭佛教碑碣及诸大家之文颇备。编纂有法,叙论娴雅,不类俗僧所为,然不甚见称于世,遂为《佛祖通载》所掩袭。
今《通载》前数卷,二十八祖悉抄《景德传灯录》,自汉明帝至五代十余卷,悉抄《隆兴通论》,其所自纂者,仅宋元二代耳。
其抄《通论》,不独史料抄之,即叙论亦抄之。计所抄叙论三十八段,招为石室论者,仅藏本卷五及卷十一等三段,其中有有立论主体者,如〈五代叙〉云“予尝以唐新旧本纪参校,粗见文忠师仰春秋纪事褒贬之妙,因采数十端着新唐史本纪略例一篇。及得五代史,阅其自发述作之意,与予亦颇合。”
此所谓予,祖自谓也,今抄之于《通载》,而不招为叙,则所谓予者,念常自谓乎?念常亦尝着《新唐史本纪略例》乎?“作奏虽工,宜去葛x”,此《笑林》之所以为笑也。而卷首凡例,并未明言本书叙论悉采《通论》。又五代以后,汉明帝以前,不复见一叙论,不啻表暴其除抄袭外,不能自撰一论也。
至其自纂一部分,体例亦多可议。《通论》编年,悉依“正史”本纪之法,《通载》则改之,只以甲子二字标题,而不尽着年号及年数,每条起始,多以“某月”或“是岁”等字冠之。欲知其事在何年,辄翻数叶或十数叶而未得其确数,此本书之大病也。
又《通论》所采诸家之文,如《牟子理惑》三十七篇,采二十篇,已觉繁冗。《通载》于卷首载八思巴《彰所知论》,于金代载李屏山《鸣道集》,于元代载《至元辨伪录》,连篇累牍,不知所裁。凡此诸书,在当时皆有单行本也。
又如《元遗山集》〈紫微观记〉,撰于金亡以后,时遗山年四十七八,今乃系于泰和四年,时遗山年才十五。又瀛国公学佛法于土番,在至元二十五年,见《元史》十四〈世祖纪〉,时瀛国年十八,今乃系于至元十四年,时瀛国才七岁,此失之移前者也。
-佛祖历代通载
最早产生的天台宗,由智颉在天台山创建。此宗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所以又称法华宗。《法华经》又称《妙法莲华经》,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据以立说。智颉为《法华经》作《法华玄义》20卷、《法华文句》20卷两部注疏,又根据《法华经》的思想撰写了《摩诃止观》,提出了“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天台宗的基本学说。
本文2023-08-08 20:10: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