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长春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长春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长春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31 长春方的别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长春方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长春方 1 拼音

zhǎng chūn fāng

2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长春方

21 处方

鱼鳔500克(蛤粉炒成珠,极焦)棉花子500克<取仁,去尽油,酒蒸)白莲须250克 金樱子500克(去毛)川石斛250克 沙蒺藜120克 杞子180克 菟丝子120克 五味子120克(炒)

22 制法

将鹿角25千克,锯薄片,河水煮三昼夜,去角取汁熬膏,和药末为丸,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主肾虚精冷。

24 长春方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25 摘录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3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31 长春方的别名

长春丸

32 组成

鱼鳔1斤(蛤粉炒成珠,极焦),棉花子(取净仁)1斤(去油炒,酒蒸),金钗石斛8两,白莲须8两,金樱子(去子毛,净)1斤,菟丝子4两,沙蒺藜4两,枸杞子6两,五味子4两(炒)。

33 主治

肾虚精冷。

34 长春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

35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用鹿角5斤,锯薄片,河水煮3昼夜,去角,取汁熬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长春方 《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

末,用热末茶半盏调服。(《经验秘方》)(按∶刘长春方,绛雪散,治诸心气痛,用朱砂、明矾、金箔。《本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补益

一钟,酱油少许,煮熟,每日切几片,空心好酒下。长春方∶治肾虚精冷之症。鱼鳔(一斤蛤粉炒成珠极焦)棉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炉甘石

收之。频点日用。(《卫生易简方》)烂弦风眼∶刘长春方∶治风眼流泪,烂弦。白炉甘石四两,火童尿淬七次

《普济方·针灸》:[卷十八本草药性异名]本经外草类

。金灯。金灯根谓之石蒜。山姜一名美草。紫金藤山甘草。《普济方·针灸》明·永乐四年朱梓公元1406年

《成方切用》:[卷十一下痈疡门]金银花酒

丧葬习俗是区别中国上古时期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在上古社会,同一时代同一个氏族成员,他们处理死者尸体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的丧葬习俗反映了其主人生前不同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同时,丧葬习俗作为精神层面的反映,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延续性,一旦形成就会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秦人早期丧葬习俗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如徐吉军先生所总结的那样只有屈肢葬和独特的墓葬形式这么简单?通观近年来秦早期考古材料后发现并非如此,其中还有秦人葬俗中的西首葬、屈肢葬与直肢葬并存以及殉人与腰坑关系密切等特征。因此,文章将从秦人墓葬的西首向、屈肢葬与直肢葬、殉人与腰坑三个方面分析早期秦人的丧葬习俗。

一、秦人的西首葬习俗

从已经公布的秦人早期考古资料来看,西首葬是秦人早期最主要的丧葬习俗之一,这不仅可以从秦人早期的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中找到例证,而且还可以在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中找到答案。如毛家坪的秦墓葬俗为:

墓向西北,在270-315之间。……除M7为乱骨葬外,余均为屈肢葬式。屈肢葬有仰身(十九座)、侧身(十座)和俯身(一座)三种,M11仅存下肢,上身不明。根据其踡曲程度可分二式:I式,二十五座,胫骨、腓骨与股骨相叠压,踡曲特甚;II式,六座,胫骨、腓骨与股骨夹角大于60,踡曲较轻。双手多交叉于胸前或顺体下垂。

而甘肃礼县大堡子山M2号大墓的葬俗为:

墓室内设二层台。其中东、北、南三面二层台上殉葬7人,均为直肢葬,都有葬具(有的还是漆棺),多随身葬有小件玉饰。此外,西二层台上有痕迹表明,这里原来也置放有随葬品。葬具为木椁和漆棺,均朽。棺周围残留有金箔片,说明漆棺上原来镶有金箔棺饰。椁室内残存罐、鬲等陶器碎片,以及铜泡、戈、刀等铜器残片。墓主尸骸已朽,据朽痕可知,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墓底部中央设腰坑,内置殉犬1只、玉琮1件。

西墓道长382、宽45-55米,总体亦呈斜坡状,但有8个沟槽状的台阶。在深125米的层面填土中埋葬12个殉人,均为屈肢葬,头向有的朝东,有的朝西。分为生殉和杀殉两种,前者作痛苦挣扎状,后者有的头部有洞,姿势规整。多为青少年。有3个殉人各随葬玉玦1件。填土中还有殉犬1只。M3号大墓北侧二层台已被盗扰。墓室内漆棺、木椁及墓主已朽。墓主仰身直肢,头向西,胸、颈部位残留有大量散乱的琥珀珠。腰坑内有殉犬1只、玉琮1件。西墓道呈台阶状,长415、宽82米。填土中埋殉人7名。

除毛家坪遗址和大堡子山遗址外,在关中西部已经发掘的秦人早期墓葬中,西首葬成为主要葬俗。如宝鸡市谭家村遗址发现的13座春秋秦墓中,除3座为南北向外,其余10座“均东西向,方向在270”。据统计,在关中已经发现的秦墓中,西首葬约占了80%以上,不仅中小型墓葬如此,大型墓葬也有这个特征。可见西首葬是秦人早期最主要的丧葬习俗之一,在这种习俗背后,蕴藏着秦人早期的宗教观念与文化背景。

西首葬在秦墓中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这代表了秦人社会对生死方向的基本观念。正如石兴邦先生所言:

埋葬的方向,在原始人的意识里,有着一定的意义。半坡人埋葬的头像,基本上是向西的,应该是在一定的信仰的支配下形成的。现在的后进部族在埋葬死人的方向问题上,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信仰:一种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原来的(或传说中的)老家去,因此,头就朝着老家的方向。……第二种信仰认为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域界,人死后,就到那里去生活,因此,埋葬死者时头就朝着这另一世界所在的方向。……第三种信仰,例如尼尔兰人,他们把人从生到死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人死后就随着太阳落下,因此,在埋葬时,背朝东,面向西。

由于秦人是来自东方的民族,是随着周文化的向外扩张到达西垂之地的,其文化内涵除具有周文化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浓厚的商文化特征。而秦人最早的活动区域是在甘肃牛头河流域的清水、渭河上游的甘谷和西汉水流域的西河、礼县地区。这些地区的早期秦人墓向朝西,显然不是指向其祖先起源地,而是因其宗教信仰所致。

秦人是东夷九族中的风夷、阳夷相结合的阳鸟图腾部族,这个部族对阳鸟崇拜的实质就是部落群体对始祖神和保护神的敬畏,对始祖神、保护神降福赐佑的企盼,对农、牧业生产获丰收的渴望。[8]嬴秦部族,源自于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的部族,后来西迁关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阳鸟西迁故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以能到达的地域为四至。《尚书·爻典》中出现的“旸谷”、“明都”、“昧谷”和“幽都”就是立足于中原部落联盟所在地而确定的四个祭日、测日点,也就是古籍中所称的“四极”,其实也是那时华夏民族的势力范围所能达到的四至。由于旸谷的“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昧谷“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卷一《尧典》。西方为昧谷,即日入之谷,日落之处,一个未知的西方世界。于是将其比作幽冥之地,是西方太阳神的归宿之处。这与西部民族的太阳神话中将太阳西沉之处看成是灵魂归宿地的原始信仰是一致的。居住在今天四川平武县的白马藏人,“人死后……用绳曲捆双膝,并使头屈至膝间成胎儿状,置于左角之桌上,面朝西方”,其意义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的”,“葬时……面西侧卧,腿略屈,作睡觉状。”关于白马藏人的族属问题,当地许多人认为自己不是藏族,而是氐族。近现代川西北的氐羌族追根溯源是与古代甘青地区的氐羌族有着渊源关系的,因此白马藏人屈肢葬和面向西的葬俗以及对这种葬俗的解释,对我们理解甘青地区古代文化乃至于秦文化的西向墓与屈肢葬有一定参考意义。正是因为西方是日落的地方,人也随着太阳走,所以秦人在葬时需要面向西而葬。

秦墓西首葬的传统被汉帝陵所继承,因此《汉书·郊祀志》说:“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张晏注释道:“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阳谷。日没于西,故曰墓。墓,濛谷也。”颜师古注曰“此说非也。灵总言凡神明以东北为居,西方为冢墓之所,故立庙于渭阳也。”卷二十五《郊祀志》上就是说,由于秦汉人认为西方是太阳的坟墓,所以坟墓需要面朝西方,所以汉人在渭水北岸为祖先建立陵墓。可见秦人墓葬的西首葬习俗是与其太阳崇拜的宗教习俗密切相关的。自从非子为周王牧马于西秦之后,随着秦人在关陇地区的开拓,秦人也将东夷文化中的太阳崇拜带入此地,因此秦人沿袭着“日落归西,人亦随着太阳走”的阳鸟崇拜的习俗,将西方作为自己死后的归宿与向往之地,这是秦人普遍认同的一种关于生死的宗教信仰观念。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31 五福化毒丹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37 摘录 4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方之五福化毒丹 41 组成 42 制法 4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寿世保元》卷八方之五福化毒丹 51 组成 52 制法 5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55 运用 6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 61 五福化毒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制备方法 64 功能主治 65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66 附注 7 《明医指掌》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71 组成 72 主治 7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加减 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五福化毒丹 91 组成 92 功效 93 主治 94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五福化毒丹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04 加减 105 制备方法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五福化毒丹 111 组成 112 功效主治 11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用药禁忌 12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五福化毒丹 121 组成 122 功效主治 12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25 用药禁忌 13 《饲鹤亭集方》之五福化毒丹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五福化毒丹 141 组成 142 功效主治 14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福化毒丹 1 拼音

wǔ fú huà dú dān

2 概述

五福化毒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三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31 五福化毒丹的别名

青黛丸、化毒丸

32 处方

炒桔梗、玄参各六两,青黛、牙硝、人参各二两,茯苓(去皮)五两,炒甘草一两半,麝香半钱,金箔、银箔各八片[1]。

桔梗(微炒)玄参(洗、焙)各180克 青黛(研)牙消(枯)人参(去芦)各60克 茯苓(去皮)150克 甘草(炒)45克 银箔8片(为衣)麝香(研)15克 金箔8片(为衣)

33 制法

前八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二丸,金、银箔为衣[1]。

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为丸,每30克作12丸。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每两作十二圆。

3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语烦渴,头面身体多生疮疖[1]。

功在清膈凉血。小儿热毒内蕴,口舌生疮,常患疮疖。(匿虫)鼻疳疮,热疳肌肉黄瘦,雀日夜不见物。胎敛疮。小儿热极,皮肤火热,红晕成片,游走状如火丹。

35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疱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鸡翎扫在口内;热疳肌肉黄瘦,夜盲雀目,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1]。

每1岁儿,1丸分4服,用薄荷水送下;及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1丸,用鸡翎扫在口内;热疳肌肉黄瘦,雀目夜不见物,食后、临卧用陈粟米泔水化下。

36 附注

青黛丸(《世医得效方》卷十一)、化毒丸(《普济方》卷三六四)。

37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4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方之五福化毒丹 41 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各半两,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炙甘草、甜硝各三钱,青黛一钱半[1]。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1]

4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后开水化下[1]。

44 功能主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心经热,舌厚唇燥,不能吮乳[1]。

5 《寿世保元》卷八方之五福化毒丹 51 组成

犀角三钱,桔梗一两,生地黄(米泔浸)、赤茯苓(去皮)、炒牛蒡子各五钱,粉甘草、朴硝各三钱,连翘、玄参各六钱,青黛二钱[1]。

5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大[1]

5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薄荷煎汤化下[1]。

54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八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缝出血,口臭颊热,咽痛烦躁不宁,及痘疹余毒未解,或头面身体多生疮疖[1]。

55 运用

若兼惊加朱砂为衣[1]。

6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 61 五福化毒丹的别名

五福化毒丸

62 组成

玄参、桔梗、赤茯苓各二两,人参、朱砂各三钱,黄连、龙胆草、青黛、牙硝各一两,甘草五钱,冰片五分,金箔二十张[1]。

63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芡实大[1]。

64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蕴积胎毒,以及诸疮瘾疹,伤风癍症,口舌生疮,痰涎壅盛,谵语烦躁,夜睡不宁者[1]。

65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薄荷、灯心煎汤化下;疱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秽,以生地黄汁或竹叶、灯心煎汤化下[1]。

66 附注

五福化毒丸(《鳞爪集》卷下)。

7 《明医指掌》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71 组成

玄参3两,桔梗3两,甘草7钱,牙消5钱,青黛1两,人参7钱,茯苓1两半(一方加黄连1两炒)。

72 主治

《明医指掌》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胎中受热,大小便不利,丹毒疮疡,赤疹赤目,重舌木舌,口疮。

7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下;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臭气,生地黄汁化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朱砂为衣。

8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 81 组成

玄参、尖生、花粉、僵蚕、桔梗、瓜蒌、甘草、天冬、麦冬。

82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麻症正期,胎热目闭。颊赤喉痹,毒丹红肿。

83 加减

便闭,加大黄。

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五福化毒丹 91 组成

桔梗50两,生地50两,赤芍50两,牛蒡子(炒)50两,玄参(去芦)60两,连翘60两,甘草60两,芒消5两,青黛20两,黄连5两。

92 功效

清热解毒。

93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蕴积热毒,多生疮疖,口舌生疮,烦躁不安。

94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日3次,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每82两细粉兑犀角(粉)2两。再研细混和均匀,炼蜜为大丸,重1钱。

10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五福化毒丹 101 组成

犀角5钱,桔梗(去芦)5钱,生地黄(酒洗)5钱,赤茯苓(去皮)5钱,牛蒡子(微炒)5钱,朴消6钱,连翘6钱,玄参(黑者)6钱,粉草6钱,青黛2钱(研极细)。

102 主治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10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104 加减

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五福化毒丹 111 组成

生地2两,连翘(去心)2两,桔梗2两,元参(去芦)2两,赤芍5钱,甘草5钱,黄连5钱,胆草3钱,青黛5钱,芒消3钱,银花1两,炒牛蒡子2两(上药共为细粉),犀角粉1钱5分。

112 功效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五福化毒丹功在清实热,解毒。主治小儿热毒实火,口舌生疮,牙根出血,颈颊赤肿,周身常生疮疖,疹后余毒不净。

11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1至2岁每次服1丸,周岁以内酌减,白开水化下。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1钱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115 用药禁忌

疹后泻痢忌服。

12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五福化毒丹 121 组成

黄连5钱,黄芩7钱,生大黄1两,银花1两,生甘草5钱。

122 功效主治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五福化毒丹功在清热化毒。主治婴儿胎火胎毒;肠胃热毒,疮疖痈肿。

12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婴儿每日1丸,分2次开水化下;小儿每日2次,每次1丸,开水化下;成人每日3次,每次1丸,开水化下。

124 制备方法

各取净末和匀,用白蜜3两,炼熟为丸,分做100粒,每粒约干重5分。

125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13 《饲鹤亭集方》之五福化毒丹 131 组成

犀角1两,元参1两,薄荷1两,桔梗1两,银花1两,大黄1两,青黛1两,甘草1两,川连5钱。

132 主治

《饲鹤亭集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胎毒积热,头面生疮,咽喉肿痛,余毒上攻,口出臭涎。

13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13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14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五福化毒丹 141 组成

生地黄5两(焙),熟地黄(焙)5两,元参3两,天门冬(去心)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甘草(炙)2两,甜消2两,青黛1两半。

142 功效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五福化毒丹功在凉心膈。主治疮疹余毒上攻口齿,躁烦咽干,口舌生疮,及蕴积毒热,惊惕狂躁。胎毒,及痘后头面生疮,眼目肿痛。

14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或1丸,食后水化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后研入消、黛,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15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 151 组成

生地黄5两,天门冬2两,玄参3两,甘草1两,硼砂5两,青黛5钱,麦门冬2两。

152 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惊热,一切胎毒,口舌生疮肿胀,木舌重舌,牙根肿。

153 五福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灯心汤化下。

154 制备方法

  四柱又称八字,生辰八字,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家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四柱预测又称“批八字”、“测八字”、“八字算命”,也叫四柱推命。依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吉凶祸福。

  四柱预测是我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是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大浪淘沙和历史无数预测学家不断努力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古今中外大量实践证明:四柱预测不仅具有独特神奇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而且有着极其深奥的科学理论和极为宝贵的使用价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流传至今,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因此,四柱预测学是科学,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本质上看,这话是对的,但必须以预知自己命运如何为前提。若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只是一句空话,是自欺欺人。我们预测的本质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是教人趋吉避凶的一门学科。

  四柱推命这类算命方法之所以又称星命术,是因为它是由古代占星术演变而来。古人认为天地是对应的。地域九州的分配同星象是对应的,芸芸众生同星象是对应的。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在天上也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应。太阳代表阳、月亮代表阴,这样阴阳五行学说同星象学结合到一起。人的命运由星象的五行之气左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星象五行之气,所以命运不同。四柱推命是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四时五方、十二宫、星宿神煞等几部分及其他们之间关系所构成

  八字(四柱)预测基本是以这些理论为主要根据的,除本站的介绍之外,另外可参考《渊海子平》等古籍知识及实践中的部分知识,有些可能已经得到验证,有些还需进一步验证,愿我们各位爱好者在预测中继续求证,以求去伪存真,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八字论命之术,在中国发展上千年,深得人心;其理论汗牛充栋,众说纷纭。为方便命理爱好者学习,今删繁就简,提纲携领地介绍一翻,以使初学者轻松入门,略见一斑。

《辞典》:银箔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YínBó别名银薄(《药性论》)。来源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原形态自然银,又名:生银(《开宝本草》)。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或六方晶体,惟不多见。通常多成粒状、块状、鳞片状,有时亦成网状、丝状及树枝状等产出。颜色银白,表面常变为棕红黑或灰黑色。条痕银白色,或光亮之铅灰色。光泽金属状。不透明。断口锯齿状。硬度25~3。比重101~111。富延展性。有良好的传热及导电性。银在空气中不受氧化,然遇臭氧则生氧化银之薄层;易受硫化氢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银;不溶于盐酸,能溶于硝酸及热硫酸而生硝酸银及硫酸银。产于热液矿脉内。矿脉氧化带也有存在。性味《海药本草》:"大寒,无毒。"归经入心、肝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治惊痫,癫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①《药性论》:"主定志,去惊痫、小儿癫疾狂走之病。"②《海药本草》:"主坚筋骨,镇心明目,风热癫疾,并入薄于丸、散服之。"③《本草蒙筌》:"除谵语恍惚不睡,止热狂惊悸发痫,定志养神,镇心明目,安五藏,并用服之,功胜紫雪。"④《本草述》:"主治与金箔不远,同能平肝。"⑤《本草再新》:"舒肝气,定心志,滋肾水,行经络,利关节,破积消疽,治小儿惊痫、痘疮诸毒。"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附方①治心虚惊悸,或因忧虑神气不安:茯神(去木)、人参、甘草(炙,锉)、龙齿各一两半,升麻、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银薄二百片,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米饮下,早晚食后服。(《圣济总录》镇心丸)②

详见百科词条:银箔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08:41 共9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三六七 31 组成 32 主治 3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鸡峰》卷二十五 41 组成 42 功效 4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医学心悟》卷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远志膏 远志膏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yuǎn zhì gāo

2 《古今医鉴》卷二 21 组成

远志不拘多少。

22 主治

中风,舌不能言。

2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鸡子清调敷天突、咽喉、前心3处。

24 制备方法

上用甘草水泡,不去骨,为末。

3 《普济方》卷三六七 31 组成

羚羊角、羌活、防风、朱砂、白附、天麻、蝎梢、麝香、牛黄、独活、金箔、茯苓、远志(去心)、僵蚕(炒)、蝉退、人参各等分。

32 主治

小儿中风失音,腰背项直。

3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煎薄荷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

4 《鸡峰》卷二十五 41 组成

远志半两,干防风半两。

42 功效

解乌头、天麻、附子毒。

4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食后、临卧服弹子大1粒,含化。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饴糖半斤,同熬成膏,滤去滓。

5 《医学心悟》卷六 51 组成

远志肉23两(去心)。

52 主治

一切痈疽肿毒,初起之时。

5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敷患处,用油纸隔布扎定。越1宿,其毒立消,屡试屡验。

54 制备方法

清酒煮烂,捣为泥。

古籍中的远志膏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痈毒门]银花甘草汤

膝二钱,孕妇忌加牛膝凡肿毒初起,急服此方,外敷远志膏(见卷十一痈毒诸方),一切恶毒,无不立消。但宜

《济世神验良方》:中风门

入姜汁、竹沥、童便服。头痛加蔓荆、细辛、白芷。远志膏治中风不能言。远志三两,甘草(水泡不去骨)。为

《疡医大全》:[卷七]论内消法

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远志膏,或金黄如意散、铁箍散,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

《外科十法》:[外科十法]内消法一

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以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实时消散。若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补录单方膏

别名十味没药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处方没药乳香川芎川椒芍药当归红花桃仁血竭各30克自然铜12克(火煅七次)制法上药为末,用黄蜡120克熔化,入前末,速搅匀,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或血逆血晕,或瘀血内停,肚腹作痛,胸膈胀闷。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化服。摘录《正体类要》卷下《传信适用方》卷三方名没药丸组成大川乌(生)2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苏木(锉,炒)2两,木鳖仁2两,五灵脂(炒)2两,羌活2两,独活2两,穿山甲(蛤粉炒脆)2两,没药1两,乳香(别研)1两。功效活经络,生肌肉。主治发背。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御药院方》卷一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地龙(去土)2钱半,生犀(镑)2钱半,人参(去芦头)2钱半,羚羊角(镑)2钱半,朱砂(水飞)2钱半,龙脑2钱半,麝香2钱半,天麻1两,川乌头(炮裂)半两,白花蛇(酒浸,取肉)2钱半。主治中风,手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以温酒或温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金箔为衣。《卫生总微》卷十七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1两,泽兰叶1两,香白芷1两,骨碎补1两,草乌(去皮尖)1两,破故纸(炒)1两,败龟(夹酥黄)1两,虎骨(涂酥,炙黄)1两,续断1两,白头翁(去芦)1两,乌金石1两,自然铜(烧赤,醋淬过7次)2两。主治扑坠损伤,骨节疼痛,或已可而有时发作,痛不可忍,时发赤肿。用法用量每服35丸,以生姜温酒送下;筋骨损者,用虎骨散贴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醋磨浓墨为衣。《普济方》卷三十八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半两,五灵脂3两,川乌头1两4钱(炒令黑焦色),大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主治冷气及酒毒泻血,泄泻,腰腿重;及大便血似肠风者。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空心食前以艾叶汤送下

详见百科词条:没药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47:46 共447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