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丛书
丛书又名丛刊、丛刻、汇刻、丛编等,是在一个总的题名之下汇集若干种单独著作的出版物。我国现存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合辑的《儒学警悟》。丛书对保存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古籍由于战祸、灾害或其它原因陆续失传,由于保存在丛书中而得以存世。查找古籍丛书最常用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丛书广录》
《中国丛书综录》的使用方法根据查找的具体要求而定。如要查某一丛书国内哪些图书馆收藏,可通过第一册“总目”查找;如果要查某一图书被收入到哪些丛书中,则先从第三册“索引”入手,转到第二册,了解该书被收入哪些丛书之中后,再通过第一册了解丛书的基本情况和收藏情况。
《 中国丛书综录》是一部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工具书。但该书同样存在一些错误和疏漏。《中国丛书综录补正》(阳海清编撰,蒋孝达校订,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中的错误和疏漏进行了考订和补正,补充著录了丛书的版本、补正了一些丛书的卷数、增补了一些丛书的异名、补充了一些丛书缺漏的子目、增录了一些新版丛书等。书后附有“丛书异名索引”《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刊行),对《中国丛书综录》中漏收或未收的丛书进行了增补,共补充丛书977种。全书分丛书目录和子目索引两部分。书后附“丛书书名索引”和“子目书目索引”。《丛书总目续编》(庄荣芳编,台北德浩书局1974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总目”进行了补充,收录了台湾地区出版的丛书683种,可查找台湾地区1974年前丛书的编纂、收藏情况。
此外,查找古籍丛书,下列工具书也可利用:《四部丛刊书录》(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等。
出自清代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 。
主要意思是: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越谚》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谣谚集的语言文献,会稽(绍兴)范寅辑;越谚》正编分上、中、下3卷,所收资料分为语言、名物、音义3类,每类开头有小序。
下卷附论收编者所写《论雅俗字》、《论堕贫》等关于文字学及越地民情、自然变易等的短论5篇。书后又附有《越谚剩语》两卷,作为正编未刊资料的补充。
扩展资料:
《越谚》上卷语言类,辑录谚语、俗语和民谣。分为述古之谚、警世之谚、借喻之谚等17组。中卷名物类,辑录上天下地、鬼神人物、草木果蔬等的异名,以及关于技术、风俗的词汇,分为天部、地部、神祇等24组。
下卷音义类,辑录方言词语,分为一字六音、两字并音、单辞只义等8组。
《越谚》对所收谚语、民谣、方言词语、事物名称等,大都加有小注,分别标明词语的出典、含义、读音、用法以及有关资料。
越谚》全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方言、谚语,有一语即记一语,对于歌谣,也完全照口头传唱著录,不避土音俗字。因此,保存了越中方言、谣谚的第一手资料。
《越谚》各种版本:
《越谚》是清光绪四年(1878),会稽人范寅撰,为绍兴方言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著录"语言",卷中著录"名物",卷下著录"音义",还有附论。
《越谚》记录的是当时的绍兴方言,记录了不少当时口头流传的,对研究越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很有价值,可以说是一本绍兴方言的"辞海"。
越谚 [普通古籍] : 三卷,剩语二卷 / (清)范寅辑 -- 刻本 -- : 谷应山房, 清光绪8年[1882]
越谚正续集 [普通古籍] : 三卷 / (清)范寅辑 -- 石印本 -- : 浙江绍兴墨润堂, 民国元年[1912]
越谚剩语 [普通古籍] : 二卷 / (清)范寅辑 -- 刻本, 重印 -- : 谷应山房, 清光绪8年[1882] : 北平来薰阁, 民国21年[1932]重印)
越谚 [海外中文图书] / (清)范寅采编 -- 影印本 -- 台北 : 东方文化书局, 1972
越谚 [专著] / (清)范演编撰 -- 影印本 --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
越谚 [普通古籍] : 三卷 / (清)范寅辑 -- 影印本 -- [扬州] :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0
四库未收书辑刊 玖辑 贰册 [专著] / 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编 -- [影印本]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2000
《越谚》点注 [专著] / 侯友兰等点注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6
参考资料:
-越谚
-安之若素
在网络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盛行背后,不少业内同仁都对纸质书的未来产生过思考甚至焦虑。特别是纸质书的“信息承载”、“阅读体验”等功能受到了前者极大的挑战和冲击,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纸质书的“收藏价值”,纷纷将目光和精力集中在这一潜力属性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特此采访了多位出版企业负责人,围绕“如何提升纸质书收藏价值”的话题展开交流,归纳出限量编号、毛边未裁、装帧考究、雕版线装、铅字排印、仿真印艺等提升收藏价值的创意元素,这里面有流行元素,有怀旧情结,也有复古审美。同时,记者还倾听书籍装帧设计师的看法,以及网上旧书店对出版企业的建言。希望能够为意欲在纸质书收藏领域有所作为的出版企业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1 限量编号
为图书进行限量编号,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操作手段。此类技巧在日本的唱片业、游戏业等经常采纳,比如“初回限定盘”就是在发售时为了有更好的收藏价值而特制的一批CD,比“普通盘”要有更多的曲目,或者附送写真、花絮等。这一方式其实非常值得业内借鉴。
2013年10月,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在京举办全球首发式。首发式当天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25个城市的31家书店同步举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介绍,《史记》修订本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第一个成果,首印版限量印制2万套,每套定价590元,均有统一编号。《史记》修订本历时7年完成,最终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处理文字涉及约3700字。关于其学术价值自不必多言。特别是限量编号的设定也极大地吸引了藏书家、爱书家的争相抢购,不少读者更是在网上炫耀着自己的“开箱记”,甚至不乏藏家高价求购编号前100的《史记》修订本。
与《史记》修订本的首印版遭遇热销相似,2013年,《哈扎尔辞典》的中文版时隔多年终于再版,特别是“阴本”的限量问世,对后现代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将其视为收藏的重点品种。塞尔维亚作家米格拉德·帕维奇所著的这部辞典小说,假托1691年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以百科全书的体例,叙述哈扎尔人的历史和传说。该书又分阴阳两版印行,差异极其微小,只有十几行文字不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联系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市场部经理杨铭宇,他透露称,译文社在2013年重版《哈扎尔辞典》阳本之后,加紧进行阴本的限量版制作,直到去年10月底正式面世,“阴本只制作1000本的精装毛边本,而且不再印制了”,其中一个显著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阴本的收藏价值。
关键词2 毛边未裁
几年来,毛边本悄然升温,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毛边本的旺盛时期遥相呼应。特别是不切边的毛边本,考验读者的耐心和时间而言——不裁边就无法阅读,因此出现了边裁边读、先裁后读的不同情况,非常契合有闲阶级的沙龙文化。
正因如此,毛边本也成了当前出版企业采纳最多的一种提升纸质书收藏的形式。中华书局市场部主任翁向红即透露,书局意欲印制1000册《史记》毛边本投放市场。有业内人士谈到,出版社现在多与网络渠道进行毛边本的合作。由电商平台、旧书网站出资制作毛边本的费用,并在印量、折扣等条件上达成协议再进行销售。
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李金凤告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图书都适合做成毛边本”。她介绍说,“孔夫子旧书网在挑选图书时,侧重文史类,以及与文化、读书相关的选题。例如其最近推出的海豚出版社的《出版忆往》,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新知识”背后:近代中国读书人》、《凤兮凤兮叶灵凤》等”。另一方面,毛边本多基于知名作家、学者的著作,名人效应比较明显,“‘新书广场’频道做过的图书,既有鲁迅、胡适、黄裳、董桥等文坛常青树的作品,也有陈子善、扬之水等当代学人的新著”。
布衣书局负责人胡同在介绍与出版社合作毛边本的情况时,补充说:“常见的毛边本是留边不切,似半成品状态,几年前可以大行其道,现在已经基本淘汰出收藏群体的第一选择梯队,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刻意制作的毛边本,以精装毛边本为代表,多是加大精装封面,另外印制护封,以求完美”。
至于合作形式,北京启真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经理李嘉慧表示,该公司策划的也斯的《城与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版)的毛边本和精装本全部委托给布衣书局销售,改装的费用全部由布衣书局承担,定价就是改装费用加图书原有定价,并不额外溢价销售。
关键词3 装帧考究
图书的精装设计考究,是提升其收藏价值的一大主因。有业内的藏家和读者提到,董桥的许多作品印装精美,收藏价值不菲,某些版本甚至被炒到上万元的价格。提到海豚版的《董桥七十》,仅选用真皮这一细节,就看得出讲究二字,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说,“海豚版真皮毛边本,定价500元,做了近200册。所用蒙古产小牛皮,系从生产皮包材料处采购,牛的腹部、腋窝处皮子多皱褶,还有疤痕,拍卖一百本,是一本本挑出来的。‘零零一号’拍到5200元,有人说是托儿在‘牵驴’,绝对没有,确有高人买去。”
龚容作为《哈扎尔辞典》一书的编辑,她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介绍,阴本的装帧设计正是出于其个人的审美趣味,“我偏爱国外的珍藏本,因此希望尝试竹节、烫金、嵌宝石等工艺”。凡此种种的精装设计在国内的图书中确实很罕见。据了解,不少购买过《哈扎尔辞典》阳本的读者,正是因为看到了“阴本”的装帧颇具匠心进而希望求购它。来自豆瓣网的读者“介末花花”交流心得时说:《哈扎尔辞典》阴本加装了硬壳函套,不仅文字和图案庄重大气,连函套封底的价签都独具创意。把书从中抽出来,一触手即明显的皮革面料,再加上视觉效果强烈的烫金、烫银工艺,扉页和内页里则采用了烫电化铝工艺”。该书的另一值得称道之处就是书脊设计,“其采用了国外皮面经典书籍常用的竹节式设计,一道道凸起的横棱排列在一方方烫金图案之间。与阳本相比,阴本富于伊斯兰拜占庭风格的前后环衬,它所附的彩色版人物关系简略图拉页、斯基拉师爷练刀示意图、《马背上的哈扎尔武士图》等,无不令人惊喜。”
确实如此,一些图书将原设计的平装通行本改为精装本,容易获得读者和藏家的关注。胡同举例说,“比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的《张充和诗书画选》,就系布衣书局与出版社议定改装为精装本及精装毛边本,面世后广受欢迎”。
关键词4 雕版线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在参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雕版博物馆时,见识了不少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实物。经馆长姜寻介绍,他们开始用“雕版线装”的形式制作中国当代名人词诗集也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初步选定的十种书已经完成了一半,都通过正规的渠道对外发行。其希望“雕版线装”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的确,“雕版线装”极富传统韵味,深受藏家与读者的厚爱。以广陵书社为例,其常年致力于保持雕版线装的文化特色,出版了大量极富传统韵味的雕版古籍,出版风格在业内独树一帜。据广陵书社介绍,其首先是利用扬州丰富的古籍版片资源,精心挑选,刷印部分雕版图书,“譬如历年刷印的重要典籍有《李翰林集》、《楚辞集注》、《古逸丛书》、《四明丛书》、《杜陵诗史》、《彊村丛书》、《饮虹簃所刻曲》、《扬州丛刻》,以及“暖红室汇刻传奇”之《西厢记》、《桃花扇》、《四声猿》、《红拂记》、《临川四梦》等”。在新雕新印典籍方面,该社历时近二十年时间,将清代乾嘉学派重要学者焦循的稿本《里堂道听录》雕版印刷成书,全书四十册,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雕刻出版的规模最大的图书之一。近年来,广陵书社成立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培养雕版技艺传人,出版雕版印刷图书。正在规划出版“扬州雕版印刷丛书”,主要是精选中华核心典籍,采用宋元善本为摹本,影刻成书。目前,其正在刻印传世木刻水印精品《十竹斋笺谱》,以及影宋本《孝经》、《陶渊明集》等。预计三到五年内完成十部新书的刻印。
此外,为了保护雕版印刷术,1958年,江苏省扬州市成立了广陵古籍刻印社,承担起了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重任。目前,广陵古籍刻印社保存着国内唯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从写样上板、雕刻到刷印、装订等共有20余道工序。广陵古籍刻印社目前有60余名员工,制作的书籍主要为私人订制的礼品、收藏品、已发行书籍的再加工,还有特殊装帧需求的书籍的制作。广陵古籍刻印社制作的雕版印刷线装书还曾经作为国礼,赠给法国、日本等国。
关键词5 铅字排印
铅排又叫“热排”,“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字排版,以版印刷”,熔铅的温度高达350摄氏度以上,铅字又重并脏,还有铅毒。不过,很多读者和同仁对铅排本的图书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嗜好。甚至出现了收藏和求购“活字”的小众群体,这一怀旧现象或许值得关注。
在进行如何提升纸质书收藏价值的采访过程中,中华书局总编室主任尹涛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透露,此前中华书局出版的《沈曾植集校注》和《绎史》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出版的最后的铅排本,这也无形中增添了两套书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中华书局很早便使用了激光排版等新技术。不过,上述两套书从作者交稿到编辑出版由于种种原因历时较长。其间,铅排、铅印工艺还未淘汰;后来,国家有关部门才下达命令淘汰铅排、铅印工艺,文件发布时,《绎史》已经编排好,《沈曾植集校注》只剩下收尾工作,全部废掉重排实在可惜,这两套书实际上是赶在印刷厂设备淘汰之前抢印出来的。和这两套铅排本相比,中华书局的另外几部大部头著作如《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全唐文补编》等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印刷厂设备的淘汰,已经完成了70%排校工作的上述书籍不得不改成激光照排。辑校《全唐诗补编》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也曾撰文提到了与“最后的铅排书失之交臂”的遗憾。正是因为技术的日新月异,铅印本淡出业内,这也更加凸显了其收藏价值。
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的一位名为“鸿村”的读者提到,中华书局出的《国史旧闻》(全四册)也颇具收藏价值。第一册因是原三联书店“文革”前版,重印时只能用“影印”;第二、三册是原中华书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版,纸型还在,因此用“铅印”;第四册为此次新排,因而是“电脑照排”。一部书中就有“影印”、“铅印”、“电脑照排”三种方式,在中国印刷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个例了。
关键词6 仿真印艺
前不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在亚马逊日本网站见到有读者高价求购泡坂妻夫的推理小说《生者と死者―酩探侦ヨギガンジーの透视术》(新潮社版)。这本小说的装订非常奇特,最初的状态,一些书页没有裁开,读起来是短篇小说,书页裁开后,还原成长篇的推理小说。这种独特的阅读趣味恐怕也只有纸质书可以带来。在上述案例中,一种简单的印制技艺结合作者的奇思妙想,即为图书的增添许多价值。如果采用一些高级的印艺,譬如业内一些单位对书画作品进行“仿真”,无论收藏效果还是经济效益都格外显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林军举例说,其出版的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的《孙晓云书小楷老子(道德经)》定价48元,销量1万5千册,因为采用了高品质的印制技艺,而备受读者青睐。孙晓云介绍说,“我曾经花了20多天时间,每天深夜10点到凌晨2点,挥毫不辍,终于书成长765厘米、高235厘米的小楷长卷《老子(道德经)》,原作曾多次在北京、南京等地展出,中国美术馆曾想收藏,也有不少私人藏家想买。但用出版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或许才是更好的方式。”据了解,该产品保留了原作的长卷形式,采用原尺寸仿真精印,既可以作为精品册页翻阅,又可以剪裁装框作为艺术装饰,还可以供人研习《道德经》,“不少大专院校的学生还买回去作为临帖”。
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场企划部主管张家珍介绍说,该社的《四欧宝笈》仿真本定价1万元,限量发售500套,销量约400套。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四欧宝笈》每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此高品质的仿真本同样具备收藏价值。据该社市场部企划经理张家珍介绍,“该仿真本内页采用六色胶印印刷,色彩还原精准;印刷精度达到300DPI的‘视网膜级别’,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网点;纸张经过多次试印筛选,最后选择了与原件纸质最为接近的进口纯木浆纸,不仅几无反光,而且也保证了成品的寿命;为了追求完美细节表现,针对原作内页中部分使用金粉书写批注的特点,此次还特意使用了有凹凸感的丝网印刷技术印刷金字,不仅在颜色和光泽度上接近原作,而且还在触觉上逼真还原了金粉书写的立体感”。不仅如此,为提升收藏价值,出版社在装帧形式上也力争还原原作。四册宝笈均同原样使用经折装,纯手工装裱,上下封面面板用激光蚀刻木板裱依照原件复制的织锦,边框手工上漆;四册一匣,书匣使用本色金丝楠木仿吴湖帆“四欧宝笈”原楠木书匣制作。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行居集-(清)彭绍升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4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7
人物志译注-柏原译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人物志-(魏)刘邵撰-(北魏)刘昞注 任继愈断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9
十三经注疏(全四十册)- - -中华书局-195712
十三经注疏校记-孙诒让撰-雪克辑点-齐鲁书社-19839
习学记言序目(全二册)-(宋)叶适撰- -中华书局-197710
大众白话易经-秦磊编撰- -三秦出版社-19916
大同书-(清)康有为撰-周振甫、方渊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8 19599
大学.中庸.论语-(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大易辑说-(元)王申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 -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33
大戴礼记校补-(清)孙诒让撰-雪克点校-齐鲁书社-19881
仁学-(清)谭嗣同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11
六十四卦经解-(清)朱骏声撰- -古籍出版社-19586
劝学篇.劝学篇书后-(清)张之洞等撰-冯天瑜、肖川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7
太玄经(诸子百家丛书)-(汉)扬雄撰-范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太玄校释-(汉)扬雄撰-郑万耕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诸子百家丛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孔记集解(十三经清入注疏)-(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2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撰- -中华书局-19589
孔子集语.文中子中说-孙星衍辑-王通撰 阮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孔子家语(诸子百家从书)-(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孔子家语疏证-(清)陈士珂辑- -上海书店影印-19871
无何集-(清)熊伯龙撰- -中华书局-19799
王弼集校释(全二册)-(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8
王廷相集(理学丛书)(全四册)-(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99
长兴学记-康有为撰-陈汉才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3
东莱博议-(宋)吕祖谦撰- -岳麓书社-198810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东西均-(明)方以智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1
乐育堂语录-(清)黄裳讲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北溪字义(理学丛书)-(宋)陈淳撰-熊国祯、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838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撰- -中华书局-19561
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l991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汉)魏伯阳撰-(清)仇兆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叶适集(全三册)- -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12
四书读本(全二册)-王缁尘讲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6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岳麓书社-19853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62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陈戍国标点-岳麓书社-19876
四书集注(全二册)- - -中华书局-19578
四书集注(大学、中庸、上论、下论、上孟、下孟)- - -上海沈鹤记书局-1951
四书今译-夏延章等译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9
四书评-(明)李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
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
四书全译-张以文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 -岳麓书社-19917
四书五经(全三册)-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注- -上海书店-19871
四书章句集注(孔子文化大全)-(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87
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10
四书章句集注(一函六册)-(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95
四存编-(清)颜元撰-王星贤标点-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519599
札记今注今译(全二册)-王梦鸥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5
正蒙注译-喻博文注译-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4
汉上易传-(宋)朱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白虎通德论(诸子百家丛书)-(汉)班固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白话菜根谭-(明)洪自诚撰-多人校释-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6
白话论语- - -天津市古籍书店-19903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011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1
白话注解四书(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普及丛书)-杨春霖、郗政民主编-郗政民校勘-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3
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 -岳麓书社-19882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16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06
礼记-陈澔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礼记集说(全二册)-(元)陈澔撰- -巴蜀书社-19893
礼记集说(三函二十四册)-(清)郑元庆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610
礼记正义校勘记(全二册)-潘宗周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10
仲氏易-(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伊川易传.易翼传-(宋)程颐、郑汝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关学编(理学丛书)-(明)冯从吾撰-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9
刘子集校-(梁)刘勰撰-林其锬、陈凤金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
刘子校注(四川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丛刊之二)-(北齐)刘昼撰- -巴蜀书社-19884
吕祖全书-(唐)吕岩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朱舜水集(全二册)- -朱谦之整理-中华书局-19818
朱子家训-朱柏庐原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3
朱子语类(全八册)-(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3
论语话解-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l9907
论语集辑(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中华书局-19908
论语今译-毛子水译-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2
论语今译-唐满先译注- -江西人br> 癯霭嫔-198212
论语名句选译-周越等编撰-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
论语浅解(中国古代文化要览小丛书)-钱逊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10
论语疏证-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19553
论语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841
论语注疏.孝经注疏(附校勘记)-(魏)何晏等注-(唐)李世民注(宋)邢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8619623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中华书局-19589
论语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903
论衡-(汉)王充撰-陈蒲清点校-岳麓书社-19918
论衡-(汉)王充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9
论衡(诸子百家丛书)-(汉)王充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论衡集解-刘盼遂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7 19599
论衡举正-孙人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四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黄晖撰- -中华书局-19902
论衡校释(吴检斋遗书)-吴承仕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
论衡注释(全四册)-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 -中华书局-197910
两汉三国学案-(清)唐晏撰-关东民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伯牙琴-(宋)邓牧撰-张岂之、刘厚祜标点-中华书局-19599
何心隐集-(明)何心隐撰-容肇祖整理-中华书局-19609
初潭集(全二册)-(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412
吴廷翰集-(明)吴廷翰撰-容肇祖点校-中华书局-19842
困知记-(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1
困知记(理学丛书)-(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08
宋元学案(全四册)-(清)黄宗羲原撰-全祖望补修 陈金生、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宋本周易注疏(全二册)-(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康)孔颖达等撰-中华书局影印-19888
张居正集(第一册)-张舜徽主编-吴量恺等校注-荆楚书社-19879
张三丰全集-(明)张三丰撰-方春阳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12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
张载集-(北宋)张载撰- -中华书局-19788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12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李觏集-(宋)李觏撰-王国轩点校-中华书局-19818
李卫公问对浅说(中国古代兵法通俗读物)- -吴如嵩、王显巨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5
李卫公问对校注- -吴如嵩、王显臣校注-中华书局-19836
杨氏易传-(宋)杨简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评析本白话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本书编委会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
近思录集注-(清)江永注- -上海书店影印-1987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1
陈亮集(全二册)-(宋)陈亮撰-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8
陈确集(全三册)-(清)陈确撰- -中华书局-19794
陈献章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7
周礼.仪礼.礼记- -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897
周礼今注今译-林尹注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2
周礼正义(全十四册)-(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中华书局-198712
周易-(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周易稗疏.易图明辨(四库易学丛刊)-(清)王夫之、胡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本义-(宋)朱熹注-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王昭洲点校-三秦出版社-19898
周易本义.书经集传-(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94
周易补注-陈树楷撰-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12
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
周易传义附录-(宋)董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大传今注-高亨撰- -齐鲁书社-19798
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撰- -齐鲁书社-19866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上海书店-1991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中华书局-19578
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高亨撰- -中华书局-19843
周易会通-(元)董真卿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陈德述整理-巴蜀书社-19915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集解-李鼎祚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6
周易集解(全二册)-孙星衍编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宋)俞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注-(明)来知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
周易窥余-(宋)郑刚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秘义-黎子耀撰-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8
周易浅述(全四册)(四库全书选辑)-(清)陈梦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周易全译(中国历代名撰全译丛书)-徐子宏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撰- -中华书局-19805
周易述-(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周易玩辞-(宋)项安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消息(一函十册)-(清)纪磊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陆德明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周易注疏(一函六册)(古逸丛书三编)- - -中华书局影印-1986
周易要义(山左名贤遗书)-(清)宋书升撰-张雪庵校点-齐鲁书社-19886
周易爻变义蕴-(元)陈应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义海摄要-(宋)李衡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译注-黄寿棋、张善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
周易正文(一函六册)(嘉业堂丛书)-(唐)孔颖达等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27
周易正义(附校勘记)-(魏)王弼、魏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周敦颐集-(宋)周敦颐撰-陈克明点校-中华书局-1991
呻吟语.菜根谭-(明)吕坤撰-(明)洪自诚撰-岳麓书社-19912
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清)江藩撰-钟哲整理-中华书局-198311
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曹聚仁记录-巴蜀书社-19877
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79
孟子通译-陈器之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孟子选讲-刘鄂培编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孟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战国)孟柯撰-刘聿鑫、刘晓东译注-巴蜀书社-198810
孟子注疏(附校勘记)-(汉)赵岐注-(宋)孙囗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孟子译注(全二册)-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601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何文光整理-中华书局-196112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孟子正义(人二册)-(清)焦循撰- -中华书局-195710
孟子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10
孟子-(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孟子今译- -刘方元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8
学记今译-顾树森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
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
学记释义-刘震编撰-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
学记注译评-张应宗、张守基撰-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2
学记译述-傅任敢撰- -新知识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新1版-195712 19629
学易笔谈(附三种)-(清)杭世骏撰- -天津古籍书店-198812
尚书引义-(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撰-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明儒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黄宗羲撰-中国书店影印-199010
明道编-(明)黄绾撰-刘厚祜、张岂之标点-中华书局-19599
明儒学案(全二册)-(清)黄宗羲撰-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198510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易汉学易例-(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经释疑-沈子复撰- -学苑出版社-199012
易林注-(汉)焦延寿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12
易小传.周易通解(一函七册)-(宋)沈该、(清)卞斌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论语注(一函三册)-(清)钟麟等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易数钩隐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图通变.易筮通变-(宋)刘牧撰 (元)张理撰 (宋)雷思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易图明辩-(清)胡渭撰-王易等整理-巴蜀书社-1991
易学启蒙-(宋)朱熹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9
易原.复斋易说-(宋)程大昌、赵彦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纂言.易纂言外翼-(元)吴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法言义疏-()汪荣宝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6
法言义疏(全二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汪荣宝撰-陈仲天点校-中华书局-19873
经法(马王堆汉墓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文物出版社-19765
经解入门-江藩编注-方国瑜校点-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906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912
经学通论-(清)皮锡瑞撰- -中华书局-195410
经学系传谱-(清)赵灿撰-杨永昌、马继祖标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7
诚斋易传-(宋)杨万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述学(附:校勘记,遗文抄)(全二册)-(清)汪中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思辨录辑要(一函六册)-(明)陆世仪撰-(清)张伯行辑-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
思问录.俟解-(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07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1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春秋繁露(全三册)(大字本)-(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中华书局-19759
胡宏集(理学丛书)-(宋)胡宏撰-吴仁华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荀子-(战国)荀况撰-(唐)杨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战国)荀况撰(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9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古籍出版社-195611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中华书局-19831
荀子简注-(战国)荀况撰-章诗同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
荀子新注-(战国)荀况撰-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中华书局-19792
荀子诂译-(战国)荀况撰-杨柳桥撰-齐鲁书社-19852
訄书-章炳麟撰-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
退溪书节要-(朝鲜)李滉撰-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适可斋记言-(清)马建忠撰-张岂之、刘厚祜点校-中华书局-19604
原本周易本义 朱文公易说-(宋)朱熹撰-朱鉴编- -
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章锡琛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7
晁错集注释-(汉)晁错撰-《晁错集》注释组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撰-刘公纯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12
盐铁论-(汉)桓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
盐铁论-(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盐铁论(诸子百家丛书)-(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0
盐铁论读本-(汉)桓宽撰-郭沫若校订-科学出版社-19576
盐铁论简注-马非百注释- -中华书局-198410
盐铁论校注-(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4
盐铁论校注(全二册)(增订本)-(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12
盐铁论要释-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 中华书局新1版-19571219639
盐铁论札记-王佩诤编撰- -商务印书馆-19586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04
读四书大全说(全二册)-(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读易会通-丁寿昌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贾谊集-(汉)贾谊撰-上海人民出版社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康南海政史文选-沈茂骏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1
康有为早期遗稿述评-黄明同、吴熙钊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5
康子内外篇(外六篇)(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8
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四库易学丛刊)-(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梁启超选集-梁启超撰-李华兴、吴嘉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 -中华书局-195410
清懦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徐世昌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09
清儒学案(全八十册)-徐世昌编- -中国书店-1959
章太炎全集(三)-章炳麟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847
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5912
船山师友记-罗正钧纂- -岳麓书社-19829
船山全书(第九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97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第八册四书训义下)-(明)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1
船山全书(第一、二、十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812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清)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08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杜守华、吴晓明佼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1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毛毳、宗君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4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张风点校-三秦出版社-19886
菜根谭(白话注释)-(明)洪应明撰-郗政民注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3
菜根谭(处世修养篇)-(明)洪应明撰-汪乾初校-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4
菜根谭(新编)-(明)洪应明原撰-张熙江整理编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1
菜根谭注释-(明)洪应明撰-王同策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9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梅伯春注释-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4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袁庭栋校注-巴蜀书社-19891
黄书.噩梦-(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御纂周易折中-(清)李光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御纂周易折中(一函十册)-(清)李光地撰- -学术期刊出版社影印-19888
景宋本礼记正义(四函廿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
温公易说.横渠易说-(宋)司马光、张载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613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1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51
焚书.续焚书(古典名撰普及文库)-(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08
焦氏易材注-尚秉和注- -中国书店影印-19907
焦氏易诂(一函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6
童溪易传-(宋)王宋传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新定三礼图(全二册)-(宋)聂崇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6
新论-(汉)桓谭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
新序今注今译-卢元骏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
新学伪经考-(清)康有为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3 19599
新语.潜夫论-(汉)陆贾撰-(汉)王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新语.潜夫论(诸子百家丛书)-(汉)陆贾、王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王利器撰- -中华书局-19868
潜夫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
潜夫论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794
潜夫论笺校证(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证-中华书局-19859
潜书-(清)唐甄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潜书注-(清)唐甄撰-《潜书》注释组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9
戴东原集(附年谱一卷,札记一卷)(全六册)-(清)戴震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稷下钩沉-张秉楠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
颜氏学记-(清)戴望撰-刘公纯标点-中华书局-195812
颜元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清)颜元撰-王星贤等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薛瑄全集-(明)薛瑄撰-孙玄常等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8
戴震集-(清)戴震撰-汤志钧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
戴震全集(第一册)-(清)戴震撰-戴震研究会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
戴震文集-(清)戴震撰-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91
戴震文集- -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8012
参考资料:
文中的“悉如外人”究竟应如何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据沈蘅仲《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所说,主要有以下4种说法:
一、从秦到东晋已600年,桃源中人的衣着不会跟外边人一样。可能原文有误,“悉如外人”当为“悉异外人”或“有异外人”。
二、“悉如外人”乃是“如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三、“外人”特指桃源外的秦时人。
四、“外人”即桃源以外的人。
现行中学课本采用第四种说法,将“外人”理解为“外面的人”。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理解不合情理。其理由与上述第一种说法相同,即认为桃花源里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面隔绝了将近600年之久,他们的耕作方式和穿着打扮,不可能同外面的人全都一样,而应该是差别很大。因此,“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不能理解为“外面的人”,而应理解为“外国人”。
这可以算作第五种说法。
这种说法,不仅教师中有,在某些今译今注本中,也时有所见。例如辛正《新编古代名家散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外人:外地人,外国人。”
我们认为,“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只能作“外面的人”解,指桃花源以外的人,别的解释都是不正确的。在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外人”只作 “外面的人”解,不作“外国人”解。《汉语大词典》“外人”的第三个义项即为“外面的人”。第二个义项是:“古代指本诸侯国以外的人……近世指外国人。” 可见作“外国人”解,是后起义。用后代才产生的意义去解释古代的词语,是阅读和注释文言文的大忌。
在《桃花源记》里,“外人”共出现3次。其他两次的“外人”作“外面的人”解,是毫无疑义的,此句中的“外人”当然也不能例外。此句的“其中”指桃花源中,那么与之对应的“外人”,只能是指桃花源外的人。
人们之所以对此产生疑问,认为这样理解不合情理,而将“外人”理解为“外国人”,或“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或“桃源外的秦时人”,甚至怀疑此句原文有误,其根源在于对此句的句法结构和“悉”字的用法缺乏正确的了解。
先谈结构。此句的主语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谓语。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渊明集》将此句译为“往来耕种的男男女女穿衣着鞋和外面的人一样”,便是将这句话的句法结构弄错了———将“往来种作”看成“男女”的定语,而将“男女衣着”当成“悉如外人”单一的主语了。上引一、三两种说法也是只将“男女衣着”当成主语。
再说“悉”字。“悉”同本篇“咸来问讯”的“咸”一样,是个表统括的范围副词,相当于“皆”或“都”。中华书局《实用大字典》:“悉,皆也。”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句里,“悉”字所统括的———亦即它的语义指向,是“往来种作”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等于说 “皆如外人”。意思是说,“往来种作”和“男女衣着”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同外面的人相仿。
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初中文言文精解》(合订本)将此句译为:“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样。”这样翻译,显然与作者的原意不合。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其中往来种作如外人”,另一层意思是“其中男女衣着如外人”———这便是作者的原意。将这两层意思用一句话来表达,便成了“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由此可见,只有将两件事情合在一起说的时候,这个“悉”字才用得着。它的作用,仅仅是表示统括,只能理解为“都”,不能理解为“完全”。“悉如外人”,不能理解为“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样”。人们正是由于将此句理解为“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样”,才对此句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的;人们之所以认为“外人”不应释为“外面的人”,而应另作他解,也是以这种理解为前提的。
根据此句的结构和“悉”字的用法,我们认为此句可以译为:“这里面,(人们)往来耕种(和)男女穿着,都同外面的人相仿。”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原文中的“男女衣着”,是从服制方面说的,不是指具体的穿着打扮。要是指具体的穿着打扮,不仅同外面的人不一样,即使是桃源中人,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在《桃花源诗》中说:“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制”与“法”是同义词互用,“衣裳无新制”,等于“衣裳犹古法”。 “衣”指上衣;“裳”指下裳,即下裙。上衣下裳,便是古代服制的主要标志之一。古代无论男女,都是上面穿衣,下面着裳的。所谓“衣裳无新制”,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在服制上没有什么改变。这对我们理解“男女衣着”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之所以要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有其深刻的用意的。
明代著名文评家袁宏道在《桃花源记》的评语中说:
“开朗”一段(指“豁然开朗”以下至“并怡然自乐”),是说萧野气象,即在人间,故曰“悉如外人”。(详见明代刘士《古今文致·桃花源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
由此可见,“悉如外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作者是借此点明桃花源并非仙境,而在人间。只有将桃花源定位于人间,内外两个社会才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作品厌恶乱世,向往安乐社会的主题思想。而所谓“人间”,当然不是指“外国”或“另外一个世界”,而是指桃花源外的现实社会。
在北宋时期毕A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经过历朝历代的努力不断发展,活字原料又有扩展,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印刷品日益丰富。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地改变着面貌。在这一过程中,扬州对传统印刷术的传承独具特色。
王祯是元代初期农学家,他结合北宋时期毕A试验过的木活字经验,在安徽旌德招请工匠刻制木活字,最后刻成30000多个。
1298年,王祯用木活字将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试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印了100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的方志。
王祯创制的木活字,被他记录在所著的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中,书中记载了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由于在原有印刷的拣字工序中,几万个活字一字排开,工人穿梭取字很不方便。于是他设计出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王祯用轻质木材做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3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
字盘为圆盘状,分为若干格。下有立轴支承,立轴固定在底座上。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
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则转动字盘,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逐个还原在格内。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元初重臣和著名理学家姚枢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
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A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A原有技术。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时期传统技术。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年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
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万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清代磁版印刷术创造者徐志定,于1718年制成陶活字,印《周易说略》。他将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用以排版印书,采用的仍然是毕A用过的方法。
清代画家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A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历经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翟金生又印了许多书。
后来的研究者在泾县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这些活字有大小5种型号。翟金生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A的发明泥活字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万至200万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古代传统印刷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这之中,扬州对传统印刷术的传承独具特色。
扬州剪纸传承人张秀芳,扬州玉雕传承人江春源、顾永骏,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张宇、赵如柏,他们是扬州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其中著名的是扬州雕版印刷“杭集刻字坊”第三代传人陈义时。
杭集镇,是扬州最为著名的雕版印刷之乡,早在清光绪年间,陈义时的爷爷陈开良即开办了杭集镇最大规模的刻字作坊,当时的娴熟艺人达30人之多。
后来,陈义时的父亲陈正春再接拳刀,接刻了《四明丛书》、《扬州丛刻》、《暖红室》等扬州历史上一批著名的古籍,再次将陈家“杭集刻字坊”的牌子做响。
陈义时从13岁时起正式跟父亲学习雕版刻字。当时陈家在杭集开刻字作坊,陈父则是远近闻名的雕版师。他们家曾修补了《四明丛书》、《扬州丛刻》、《暖红室》等著名的古籍。
陈父在弥留之际,把陈义时叫到床边,叮嘱他:“一定要将祖传的雕版绝技传下去。”陈义时含泪允诺。
陈义时后来来到了广陵古籍刻印社,专门进行雕版刻字。一盏台灯、一只时钟、一桌一椅、一把刻刀、一把铲凿,这就是陈义时工作的全部。经他的巧手刻补,许多古籍重现生机。
陈义时一生都和雕版打交道。在刀刻的一笔一画中,他感受到了我国文字艺术的无穷魅力。
作为一位我国当代雕版大师,也是全国唯一一位雕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陈义时有信心让这朵“广陵奇葩”绽放于文化百花园中。
清代著名考据大家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
唐
括地志
李泰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
唐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下册)
唐
郡国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十道四蕃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唐
贞元十道录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仅存16行
宋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元丰九域志》,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丰九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新定九域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宋
太平寰宇记
乐史
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补全本(全9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9-470册(有阙文)
《太平寰宇记补阙》六卷,《续修四库全书》第585册
宋
舆地广记
欧阳忞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上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宋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选楼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选楼本(上中下册)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影印道光文选楼本(全8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583册
宋
方舆胜览
祝穆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中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元
元一统志
孛兰肸
金毓黻辑《辽海丛书》本,1936年
《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第47册
新文丰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26册
赵万里增辑本,中华书局1966年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明
寰宇通衢
官修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寰宇通志
陈循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明
大明一统志
李贤
《天下一统志》,万历间万寿堂刻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台湾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顺五年司礼监本
明
大明一统名胜志
曹学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170册
明
皇明一统纪要
顾充
早稻田大学藏万历元年原版
明
皇舆考
张天复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7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广舆记
陆应阳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册
明
方舆胜略
程百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明
广志绎
王士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明
郡县释名
郭子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167册
明
目营小辑
陆化熙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册
明
寰宇分合志
徐枢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册
清
康熙大清一统志
蒋廷锡等
有电子版
清
乾隆大清一统志
和珅等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4-483册
清
嘉庆大清一统志
穆彰阿等
《四部丛刊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98-612册
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清
肇域志
顾炎武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上海古籍2004年
清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四部丛刊三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清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续修四库全书》第595-597册
中华书局2005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全12册)
清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洪亮吉
光绪5年授经堂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613-624册
清
方舆考证
许鸿磐
民国华鉴阁本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线装本
清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钱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清
历代地理沿革图
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本文2023-08-04 01:29: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