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第1张

1、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2、中国的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都是元代传入欧洲的。 3、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空前昌盛,中外贸易往来异常频繁。东南沿海的昆山、庆元、温州、福州、泉州、广州等都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如昆山的刘家港有“万国码头”之称。市舶司是主管对外贸易的机构。 4、

古代传统文化非常值得研究,元代戏曲和明代戏曲也是相当不错的一种文学文化,我也研究戏曲差不多四五看了,平时也收集整理了不少古代戏曲古籍,这些戏曲古籍可是花费了我不少代价才收集这行齐全的,目前来说我还没看到比此更全面的戏曲古籍

这里不得不说,也不得不感谢  “古籍阁” 海量的戏曲古籍收藏,

中国古代戏曲书籍目录:

《孤本元明杂剧(1-32册) 王季烈辑,上海涵芬楼印行》

《明清抄本孤本戏曲丛刊》

《善本戏曲丛刊》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2   增定南九宫曲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3  南词新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5  新订十二律京腔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1  风月锦囊》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3  乐府南音》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4  赛微歌集》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6  玄雪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7  南音三籁》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8  醉怡情》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9  乐府歌舞台》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10  千家合锦万家合锦》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1  2缀白裘新集》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2  审音鉴古录》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3  彩笔情辞》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4  太霞新奏》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5  万花小曲》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6  丝弦小曲》

《善本戏曲丛刊  第06辑  01  北词广正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6辑  02  纳书楹曲谱》

《古典戏曲典籍》

《中原音韵(元 )》

《中州音韵辑要(乾隆音韵辑要本)》

《元人杂剧辑逸》

《元代戏曲选注》

《元散曲一百首》

《元散曲选注》

《元明散曲选》

《元明清散曲选》

《元曲选·[明]》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

《元曲选校注·[明]》

《全元散曲[详细书签]》

《全明散曲(第1-5卷)》

《南柯梦记汤显祖著》

《善本戏曲丛刊万壑清音(一、二)》

《善本戏曲丛刊乐府南音》

《善本戏曲丛刊审音鉴古录(一、二)》

《孔尚任:小忽雷传奇》

《庚子国变弹词》

《戴敦邦聊斋人物谱签名本》

《散曲集《林石逸兴》(明)》

《文史英华12·散曲卷》

《新发现康海散曲集《沜东乐府后录》校笺(上)》

《明清传奇选》

《明清传奇选刊党人碑》

《明清传奇选刊》

《明清传奇选刊双忠记》

《明清传奇选刊》

《明清传奇选刊燕子笺翡翠园》

《明清传奇选刊红梨记+西楼记》

《明清传奇选刊连环记+金印记》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凌蒙初西厢记五剧》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录鬼簿》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王伯良古本西厢记校注》

《桃花扇 越剧》

《桃花扇万有文库版》

《桃花扇王季思校注(横版)》

《桃花扇王季思校注(竖版)》

《桃花扇注 梁启超 下》

《梁启超批注本桃花扇》

《梁启超 桃花扇注 上》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钱南扬校注)》

《汤显祖全集 第1册》

《汤显祖全集 第2册》

《汤显祖全集 第3册》

《汤显祖全集 第4册》

《牡丹亭徐朔方校注(横版)》

《牡丹亭徐朔方校注(竖版)》

《琵琶记高明商务印书馆1937》

《白雪遗音》

《白雪遗音续选》

《白雪遗音选 西谛编》

《纳书楹曲谱+纳书楹四梦全谱(一)》

《纳书楹曲谱+纳书楹四梦全谱(二)》

《聊斋俚曲选[清]蒲松龄关德栋校注》

《西厢记-插图版》

《西厢记横版》

《西厢记》

《路工:明代歌曲选》

《重冈已隔红尘断-元散曲合集》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金圣叹点评西厢记》

《元本琵琶记校注》

《集评校注西厢记_王季思校注》

《古本戏曲丛刊》

《任风子岳阳楼青衫泪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单刀会救风尘玉镜台望江亭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004金锁记》

《古本戏曲丛刊目录》

《墙头马上渑池会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朱砂担货郎旦敬德不伏老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梅香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汉宫秋马致远北京图书馆古本戏曲丛刊1954》

《窦娥冤裴度还带单鞭夺槊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荐福寺陈抟高卧踏雪寻梅黄粱梦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陈母教子梧桐雨东墙记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风云会博望烧屯马陵道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宋元至明中期海外移民大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政治原因:在当时,中国社会及政治制度的矛盾和不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和战乱,尤其是南宋在抵御外族侵略时的战乱更加激烈,许多人把家族财富转化为船只,通过远洋航行来逃离。

2 经济原因: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缓慢,税收重负、战乱频繁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许多人在国内经济困境下无法谋求生计,寻找离家更远的财富和机会。

3 文化原因:在宋元时期,文化交流达到了历史高峰,受到士人新儒家的影响,一些人产生了出走国境寻找新的年轻之心和理想的念头。

4 种族原因:部分民族在当时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压力和限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天地和更自由的空间,也选择了移民海外。

综上所述,这些原因综合作用,促成了宋元至明朝中期中国海外移民的潮流。一些移民到达了新的世界,带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技术和商业习惯,形成了对当地社会的深刻影响,为海外华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后,当时的元朝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最富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帝国的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元朝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非常重视,恢复了南宋时期被辽、金、西夏等国堵塞多年的中西通道,使得元与南海、西域等国的贸易十分繁荣。

元朝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商业较唐宋时期有很大发展,出现大都,杭州,泉州等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平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元朝时的海外贸易范围也很广,最远到达了非洲和地中海东部。

马克-波罗来华,写成 《马克-波罗行纪》(2分)

元朝海外贸易很广,最远到达非洲和地中海的东部。(2分)

  人最初也是想要把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纳入到他们的统治版图之内。但元朝人对东南亚地区的扩张遇到了困难。> > 1257年,忽必 烈征服云南各部后,蒙将兀良合台便遣使至安南“谕降”。使者被安南国扣留。1258年初,兀良合台率军侵入安南,这一次蒙古人取得了胜利,达到了预想的战 略目的。兀良合台占领了安南京城升龙(今河内),9天后撤回。即位后,封安南国主为“安南国王”,允其三年一贡,并派驻达鲁花赤。1267年和 1277年,忽必烈两次遣使安南,以国君亲朝、质子、上户籍、出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六事责成。> > 但由于忽必烈不断地对外扩张,繁 重的赋税与军役激起了安南人的反抗。1284年,忽必烈遣军借道安南侵略占城,并要求安南提供军饷,被安南拒绝,于是元军对安南再次用兵。结果因不适应当 地气候环境,死伤众多,狼狈败回。1287年,忽必烈再发大军征讨安南。依旧陷入安南的游击战和雨季的泥沼中,仍以失败告终。无论是从军事实力,还是从物 质资源上看,安南都不具备与元朝抗衡的能力。安南能在两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东南亚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对元人不利,以及元军将领在战争中指挥失当。 安南王陈日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些,所以不想再起战端。他第二次击败元军后,立即派使者前往元朝,归还了所有俘虏,并进金人代替自己赎罪。可忽必烈不甘心 失败,打算在1293年再次出兵安南。1294年忽必烈逝世,成宗铁穆耳即位后采取“守成”政策,停止了征讨安南,战争才算告一段落。> >占城国在安南的南边,1280年占城国国主就派遣使者到元廷称臣纳贡了。1281年,忽必烈封占城国国主为“占城国王”,同时在占城设占城行省,以作为 对外扩张的据点。而在1283年底,忽必烈以占城扣留元朝出使海外的使者、“既降复叛”为理由,派兵对占城进行讨伐。但由于安南拒绝借道的原因,1284 年征占城的元军奉命北攻安南,讨伐占城的战役就此结束。元成宗后,安南王遣使与元朝通好,占城也多次进贡方物,所以,东南亚局势基本稳定。> > 元代时,安南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安南国内儒学兴起,儒士在政治上的地位提高。在这一时期,安南也开始崇信佛教,元代杂剧也传入安南,对安南歌剧艺术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市舶司  市舶司

  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时对外开放,外商来货贸易,广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国家在此设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节度使兼任。其职掌检查进出船舶蕃货、征榷、贸易诸事,五代时废止。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徽宗崇宁元年七月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罢闽、浙市舶司,职归转运司。元同宋制,世祖时,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武宗至大时(公元1308—1310年)罢。仁宗弛禁,改立泉州、广州、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明代于沿海各处置市舶提举司,掌海外各国朝贡市易之事。嘉靖后,仅留广东一处。清初实行关闭政策,对外通商口岸仅限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弛禁,开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四口贸易。乾隆时仅留广州一口通商。鸦片战争后,设税务司、总税务司管理海关诸事,大权落入洋人之手。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通过海路对外贸易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它上承唐、宋,下接明、清。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元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海外交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元初,统治者采取了某些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积极措施,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元朝疆域跨欧、亚二洲,对外交通空前发达。海外交通也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无论是航海技术、航行规模、所到达的地域范围等各个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唐,宋时期。元代,东南沿海的对外交通贸易港口比前代更加繁忙,地点也有所增加。 元政府对海外贸易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有效地控制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人,官方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管理制度,主要有市舶制度,朝贡制度以及官方参与海外贸易的官本船制度。元政府试图通过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将海外贸易纳入其封建统治轨道。 市舶制度是元代官方管理海外贸易的基本制度。是对店、来以来市舶管理体制的继承和完善。市舶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市舶司。市的司设在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港口.负责组织、管理中外商旅的进出口贸易,兼任某些外事接待任务。市舶制度的核心是“市舶则法”。市舶则法又叫“市舶抽分杂禁”,它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抽分(税)的规则;二是经营许可证——公验、公凭的申报,审批及管理手续章程;三是对违禁出口物品的查堵和奖罚规定。此外,市舶法则还包括了一些诸如保护中外商人的合法权益;转运发卖舶货;优恤舶商等等方面规定。 朝贡贸易古来有之,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官方对外经济联系形式,它肩负政治外交和商品交换的双重职能。元代由于国力强盛.所以朝资贸易也一度非常兴盛。为了加强管理,元政府陆续颁行了一些有关接待贡使、转运贡品、回赐犒赏等各个环节相适应的朝贡贸易制度。 官本船贸易制度是元代官方控制和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 也是元代海外贸易制度的最大特色。为了使官方攫取更大的海外贸易利益,统治者并不满足于仅仅靠市舶抽分(税)和坐收海外“贡品”,而是由政府直接插足海外贸易经营,官本船之制使应运而生。官本部制度的内核来源于“斡脱”的官本商办精神。官本船贸易制度规定,官方预付资金。提供船只,招招商人承包经营。其所获之利润,按照官七民三的比例分成 在元代前、中期,官本部贸易制度凭借政府雄厚财力,并佐之以行政强迫命令,得以大规模推行,成为主要海外贸易形式。 受官方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元代海外贸易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元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元代海外贸易相应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 年)到二十一年(1884年)。由于元政府采取了不少鼓励海外贸易和扶植海商的做法,如开诚布公地招徕外商;用低息贷款资助“海舶市诸番者”。废除宋末的重税等等,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使元初的海外贸易在经历了宋末的短暂衰退以后,逐渐得到复兴。第二个时期,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元朝 对全国统治的进一步巩固,统治者急欲海加经济剥削,初期采取的某些温和,“让利”政策纷纷收回,代之以严厉的官方控制经济的政策。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官本部制度占了主导地位。随着官本船制度的出现,以及“海禁”的施行。海外贸易几乎被官方控制和垄断。在这一时期内,私人海外贸易经常遭到禁止。以官本船贸易为主要特色的,包括各种形式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海外贸易非常盛行。同时,由于办政策的作用,东南沿海形成了以大官僚地主为中心的海商集团。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元政府在这一时期两次颁布“市舶则法”。第三个时明,从至治三年(1323年)到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出于各方面的原因, 如官吏侵渔,民商反抗。以及通货膨胀等等,元政府被迫停止实行官本船制度,听任民间海南自主经营,于是,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主流是私人经营。元代私人海外贸易在经历了中期的压制、排挤曲折发展以后,终于冲破政府的樊篱,释放出巨人的能量。元代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经营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独资,合伙和合股三种。海外贸易商的队伍构成也十分庞杂,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商民,旁及三教九流,五湖四海之人,他们按照资本构成和技术分工结成了一定的相互关系。元代海南队伍的中坚是中、小海商,他们是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的真正动力。 商贸往来,互通有无;舟航所至,天涯咫尺。元代海外贸易为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均产生了有益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元代海外贸易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封建商品经济的范围,带来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任何重大变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