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第1张

古人写字常出现形近字相混的情况,尤其是在做偏旁的时候一些字形非常接近的字常常混用不相区别,比如土与士,字形上只有笔画长短的区别,但在书写中这种区别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常见古籍中土与士都写成一个字形。比如上面所列的社、吉就是如此。

但是字形相混就会出现一些识别的问题,而且没有区别特征就会造成文字的混乱。所以文字在演变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个区别特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古籍中有些以土作偏旁的字就多了一个点画(如上图的“社”),作为区别特徵。但有些区别特征并没有保留,只存在于手写文字中,在刻本和印刷体字完全找不到。

杨与扬不仅是木、扌相混,这两个字所从的“昜”与形近的“易”也有混用的情况,而且混用例子可以追溯到秦代。“易”字在秦简中就常见写作“昜”的情况。

知道了上面的文字相混现象,如果再见到汉代扬雄写作杨雄就不用在奇怪了。而且依此规律总结一些形近字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用字现象,大家可以尝试探索下去。不过古代以手抄为主,所以容易出现形近字形在手抄过程中出现互相讹混的情况。

《曹全碑》中的“杨”字,可以清楚的看到右侧所从是“易”而非“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昜、易作偏旁时相混的例子。

而现在,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字形互相讹混的情况可能会减少,但带来的是“网吧”写成“王八”一类的同音替代别字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重视规范字形,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字书,而我们今天应该重视规范字音,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假借字。

1、他那残缺不全的肢体,怎么承受得了一般人都承受不起的压力。

2、这尊新出土的青铜大钟,看上去虽已残缺破旧,斑驳陆离,却是—件稀世珍品。

3、这本书中间有点儿残缺。

4、占战乱时期,国家图书馆的许多古籍都被弄得残缺不全了。

5、这本书没用多长时间就残缺不全了。

6、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资料,我丢失很多,已经残缺不全了。

7、这部古书,已经残缺不全了。

残缺的意思是阴暗的那部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阴暗面的。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概述来源1)

古籍查询有多种。大体分两种:

其一、古籍书内容查询;其二、古籍发行版本查询

前一种雨落忧伤03说过但不很详细,查询书的内容可以找古籍查询网即可,这类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古籍全录、汉典古籍、中华古籍网等有鉴于此,《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录》乃决意编成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分类书目,设定它在体例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术类别为纲,以出书时间为纬,做到纲举目张,时序井然。在此之前,国务院古籍小组也曾主持编纂过几种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它们要么所收的图书较少,要么体例尚欠周密,都难以和这次要为新中国五十年的古籍整理图书编制总书目的构想相比拟。

后一种可以在各大图书馆网上数据图书查询得知古籍版本信息,全国各地省市都有自己的网上古籍查询系统,自己搜下就知道,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等;再就是比较专业的关于古籍版本鉴别、介绍,学习交流的网站

一、我们要拜访的网站是藤井永观文库,但是它的正式名字叫ARC书籍阅览系统,可查到五千五百以上的古籍,有些是唐装,有些是和装,即使和装的,也有很多根本就是汉文的。可分类查询,比如绘本、黑本、艳本、汉诗等等,不知道黑本指哪类书。

二、藤井永观文库的古籍书不能下载成PDF书文件,你除了能一页一页在网上观赏,还可以一张一张作为保存进自己的电脑,但这要花多大的功夫啊,这里就要教你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并最终还原成一本大的PDF书文件,这也是本篇的主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