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书籍中的句子 史记中的著名句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史记书籍中的句子 史记中的著名句子,第1张

司马迁自述他的《史记》的内容是: 。(原文中句子回答是哪一句)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通

求《史记》的读书笔记,前面要有几个句子然后是读后

《史记》这本书不但是中国文学史第一本传通史,而是司马迁走南闯北,呕心沥血完成的旷世巨作。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那敢于和君主斗智斗勇的苏秦。苏秦原先穷困,所有人都嘲,最后,他却凭着自己的毅力与勇气,用那三寸不烂之,让燕王将整个国家托付给他。

联系活,再想一想我,我虽然有足够的勇气,可是,我的毅力,在吗我不知如何判断,便想起了往事。以前,我总是一件事没做完,去做另一件事:有一次,正在做作业,可不知怎么了,我很想看书!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书了起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

我应该一件事做完,做另一件事,不能半途而,把每一件事做得完快速,还要保质保量。才能进步更快,超越自我。不

双子座和哪个能再一起??

光看太阳星座是不准的,一共10大行星星座,太阳主外,月亮主内,金星主情,如果男生,水星也要看,还有行星聚众,以及各个行星所在的相位,相互影响,所以有的太阳座似乎合也能很幸福,很可能是其他和谐。要拿两人的星盘进行盘才行的,当然,

史记中的一段话,介绍了几个人物。是哪一段?

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怀楚,放逐义帝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下,五年卒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乡村旅游 口号 乡村旅游经典口号 下一篇:春天的诗句作文 描写春天的诗句作文

史书有多少是后人瞎编的?譬如史记里面的各种本纪里的对话是司马迁编的还是有人记录下来的? 50分

有些是古籍,司马迁抄的,有些甚至是口头传说司马光整理记录下

《史记》中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其人,则不为其友。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有一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众人皆醉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人以言

千羊皮,不如一狐之

日者列传:不为喜,去不为恨。

李将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越王勾践世:蜚(飞)鸟尽,良藏;狡兔死,走狗烹

仁者爱万物,而智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陈涉世家:燕雀安鸿鹄之志哉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人固有一死,或于山,或轻于鸿毛。

管晏列传: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荣辱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中关于修身治世的句子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士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项庄剑,意在沛公。(《史记·羽本记》)评论(3) | 燕雀安知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赞美史记的句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望采纳。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乡村旅游 口号 乡村旅游经典口号 下一篇:春天的诗句作文 描写春天的诗句作文

1 虞美人古诗词文言知识归纳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2 求夏目漱石《虞美人草》中文版

(一)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

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

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

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

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 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

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

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

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 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

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镰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但镜子后来因歇斯底里而企图自杀,平静的家庭生活也染上了阴影。

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 他更专注于写作。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

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 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

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 植物-虞美人 学名Papaver rhoeas L 别名丽春花、赛牡丹、小种**花、蝴蝶满园春。

科属**科(Papaveraceae),**属 原产欧、亚大陆温带,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如今虞美人在我国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

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 生态习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

虞美人株高40~60cm,分枝细弱,被短硬毛。全株被开展的粗毛,有乳。

3 夏目漱石的

日本**《虞美人草》是根据作家夏目漱石(186715—1916129)写于1907年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同父异母兄妹间的畸恋。

出身于官宦之家的藤尾就像是日本古画中袅袅婷婷的美人,看似气质如兰的她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可怕而炽烈的情感,她不合适宜的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兄长钦武,而且还放任自己沉溺于这种 的感情深渊中。

在大学读书的钦武是个气质非常好的年轻人,性格沉静、内敛。他同样也沉浸在这种畸恋所带来的痛苦中,为了摆脱这种悖离社会论理道德的爱,当在英国大使馆任外交官的父亲突然自杀身亡后,他决定跟随父亲的朋友到中国去做事。这一理性的抉择令藤尾很痛苦,她无以发泄自己的幽怨之情,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段非常感人的表演,藤尾貌似平静地走进哥哥的房间,将书柜里的书拿出向窗口走去,钦武忙问:

“干什么?”

“你不是不要这个家了吗?这些书还留着干什么?扔掉它们。”藤尾美丽的脸上充满了怨恨。

钦武见状连忙上去从后面抱住妹妹和她夺书,藤尾在哥哥的怀抱中使劲的扭动着,书陆续落在地上,钦武突然难以自己地紧紧抱住了藤尾,脸上流露出痛楚而迷惘的神情,而藤尾则痴迷地将头倚在了哥哥的肩上。这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凄美而又悲哀,男女之间的恋情的是那么的美好,是不应该受到压抑的,但是这种类似被弗洛伊德称之为“伊赖克特拉情结”却不应该任其发展,它是那么的不道德,就像艳丽而又脆弱的虞美人草。使人在谴责中又深感遗憾,因为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是那么的讨人喜爱。

其实藤尾也不是没有在这种可怕的恋情中挣扎过,就在钦武离家的那天,她看似平静的去琴师家学琴,一路走去清秀的脸上带着一种凄清的微笑,她坐在琴师家的檐廊下默默注视着飘洒的雨丝,最后仍然无法遏制自己内心的 冒着大雨赶回了家。

钦武的几位同学和朋友都赶来给他送行,藤尾若无其事的走进钦武的房间,几缕被雨水打湿的秀发紧贴在脸颊上,她由衷地对哥哥说:

“我终于回到了这个家,真好啊!我知道我离不开这个家,哥哥也离不开的。”

“我今天就走。”钦武极力淡漠地说,并且看都不看妹妹一眼。

藤尾用蕴含着泪水的眼睛紧盯着哥哥,最终她还是隐忍着拿出父亲遗下的金表意味深长地送给钦武并请他好好保存。

钦武紧捏着金表,他很明白这只金表的含义,父亲曾对幼年的藤尾说过等她长大后可以将此表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如果钦武接受了妹妹的金表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离去毫无意义了。于是他狠狠将金表地甩到地上,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意愿,藤尾拾起被摔裂的金表对哥哥悲切地说:

“你不应该这样做的。”然后小跑着回到自己房间。

屋内的人都沉默着。蓦地钦武像是醒悟到什么似的朝妹妹的房间跑去,只见打开的金表遗弃在地上,藤尾则蜷伏在梳妆台前。深感不妙的钦武一把抱起妹妹才发现她已吃下了暗藏在金表夹层的毒药,他充满悔恨地大声喊着妹妹,藤尾则幸福地对哥哥说:

“这次你永远也忘不了我了。”她带着满足的微笑闭上了眼睛,一个灿如朝花的少女转瞬凋谢了。

藤尾任由自己不正常地爱恋如同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失去了理性之光,当她无法驾驭自己和哥哥时,便试图用一种惨烈的孤注一掷地方式来达到了自己的目地。这种自幼就存在的不正常的恋情使她的人格遭到了扭曲,也使她始终无法摆脱自己深陷其中的畸恋,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后,濒临绝望的藤尾没有倏然反悟,找回自我,反而任由这种充满危险的感情象巨浪般吞嗜了自己,这无比惨烈的情死令人观后全身血液为之沸腾、为之冰冷!生命是不该为这种畸恋而毫无意义的消逝。

4 浪淘沙 赋虞美人草整首诗的意思

参考这个,不难理解 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 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8、舜盖二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5 虞美人草的典故

姜夔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2]。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3]。

化石那解语[4],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5],翻愁不相顾[6]。

思想感情

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作品注释

[1]虞美人草:**科草本植物名,初夏开花,花朵艳丽。旧时传说虞美人草听人唱《虞美人曲》便枝叶摇动,仿佛应拍起舞。

[2]“夜阑”二句:夜已深沉,项王高唱哀歌与虞姬诀别,军帐中一时充满悲凉气氛。夜 阑:夜深。玉帐:张 膗《云谷杂记》:“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 不可犯,犹玉帐然。”(见《说郛》三十)杜甫诗《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玉帐兮弓 射虏营。”

[3]“江东”二句:江东辽阔,还是大有可为,而大王意气不振,自取殒灭,致我含悲而 死,被抛撇在荒野之中。江东:指长江东岸地区。项王当时从垓下突围至乌江(在安徽省和 县入长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而死。蓬蒿:代指荒草、杂草。

[4]化石:湖北武昌山有望夫石。《幽明录》:“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 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5]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指项羽的坐骑。项羽《虞兮》歌有“时不利兮骓不逝”之句 。

[6]翻:意同“反”。顾:看顾。

刘邦整整比项羽大24岁,这24岁白活了吗?这24岁,刘邦当过土匪,当过亭长,还和秦朝的通缉犯有过来往,“黑白”两道都沾,这样一个人,政治上很老练,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楚汉战争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政治上不能犯错,如果犯了政治上的错误,就导致这个集团带来一个致命的伤害,这是我们要记住的第一点启示。“楚汉战争”带给我们第二个启示是,项羽失败的原因——军事。项羽是个军事家,打仗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在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项羽打的也是痛快淋漓。乌江自刎之前,身边只剩了28个人,28个人后面追兵是5000,28个人对5000怎么打?项羽首先把他的28个人分成四路,一路七个人,同时从山上冲下来,对方就不得不分兵作战。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一个路是项羽,27个人到山下又汇合成三处。项羽提出三个目标:斩将、易旗、夺对方的军旗,最后,项羽都实现了。

  他非常能打,走到最后,他逃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划了一个船让他渡江,他本来是要渡江的,那个乌江亭长跟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足以王也”,结果项羽听了这个话以后就笑了,项羽最后笑着说了这么一句话“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就是说,即使是江东的老百姓还拥护我,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这说明项羽是有荣辱观的,刘邦没有荣辱观,项羽有荣辱观,他觉得我带8000子弟兵渡江而袭,竟无一人生还,我一个人活着回来,这是耻辱,我宁可自杀,不能承受这个耻辱。

  项羽和刘邦曾在荥阳打仗,最后项羽提出一个办法,就是“刘邦你要有胆量,你出来,咱俩单挑,一对一地打。别咱俩打仗,让天下老百姓跟着我们一块受罪”。刘邦说了一句话,“吾宁斗智不斗力”,我只和你斗智,我不和你斗力,因为项羽力气很大。《史记》中记载项羽力能“扛鼎”,楚汉战争中,也就是这个时期,力能“扛鼎”的就两个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的八皇子刘长。那刘邦要跟项羽打,我估计项羽抓住他就能把他摔成肉饼。他那么大的力量,刘邦绝对打不过他。再说,刘邦跟他打的时候,刘邦又是50出头了,项羽才30岁,抓个50岁的老头往那一摔,那不知道什么样子了。

  项羽临死之前还是有荣辱观的,他最后怎么办呢?他说,这匹马跟着我这么多年,我不愿意杀他,送给你。把那个千里马送给了那个亭长,然后反过来下马,步行作战,又一个人杀了上百汉兵。最后,看见一个人,叫吕马童,曾是他的部下,后来背叛他投降刘邦,现在追杀项羽了。项羽说,“我听说刘邦拿一万金来悬赏我的头,我做个人情,把人头送给你了。”然后他就自杀了,吕马童果真去把项羽的头砍了下来。

项羽在最后死的时候,“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中国历史上,历来是成王败寇,没有人承认,失败的人是英雄,但是中国历史上,唯独承认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所以,项羽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但是,项羽这个人在军事上尽管很能打,但也存在一个大错误——战略错误。就是他只顾着跟刘邦打,刘邦到哪他跟到哪,他就死贴着刘邦打,根本不去管那个韩信在北方折腾。一个集团可以犯错误,但是这个集团犯的错误绝对不能是战略上的错误,否则,这个集团注定要失败的。所以,项羽最后的失败与他战略上犯的错误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个原因——性格。一个集团之所以最后走向毁灭,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集团的老总有关,老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团的命运,换句话说,这个集团的领袖不能出错。而项羽作为这个集团的领袖,他性格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项羽开始走得太顺利了,24岁起兵,在项梁手下做副统帅。24岁就是副统帅,27岁就成了“西楚霸王”,其实,等于27岁当了国家主席。

按照宪法,27岁的项羽绝对不能当的,结果他当了,27岁太年轻,尽管项羽很优秀,但27岁的小伙子,再聪明有多大的阅历呢?战神,军神,你的政治阅历不够,主政必然会犯错误。项羽在分封诸侯王的时候,犯了一系列错误。这都和他的性格有关,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项羽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呢?项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必然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比如说,韩信是这个时期另一个军事天才,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做过官,多次向项羽提过建议,项羽听了吗?一次都没有听。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干了多年,项羽竟然没有发现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曾经问他手下的大臣,“你们说说,为什么我能打败项羽?为什么我能当皇帝?”大臣们七嘴八舌说了一堆,刘邦说, “都不对,最重要的是,天下有三个杰出人才,一个是韩信,一个是萧何,一个是张良,这三杰都为我所用,所以我打败了项羽。”

这三杰中其中一杰,是刘邦军事上最依靠的人。所以,从“楚汉战争”中得到的第三个启示就是,一个集团,特别是集团的领袖、老总,如果要让这个集团发展壮大,一定要修养,提倡一种性格的修养。因为人都有善恶两面,如果你不加以限制,过度膨胀。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这个集团在战略上会犯错误。所以,项羽带给我们的又一条启示,就是性格的修养,性格的修养非常重要。项羽的吃亏,在于他刚愎自用,他刚愎自用原因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相信自己太有才了;第二,少年得志。由于他早年走得太顺,所以他对自己过于自信,对自己过于自信的人是不相信别人的。他不会发现他手下的人才,所以他手下的人才一个一个流失了。

“楚汉战争”虽然过去了2000多年,但是“楚汉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第一政治不能幼稚,第二战略不能犯错误,第三性格要加强修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