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汉字简史8000年:从贾湖刻符到黄帝书、鸟虫书、二简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你不知道的汉字简史8000年:从贾湖刻符到黄帝书、鸟虫书、二简字,第1张

良渚人在建造大型水坝 随着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中华文明正式进入上下5000年序列。良渚遗址已经发现大约800多个「 ”刻画符号”,正在研究解读中,能不能认定文字还需时日。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中国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骨文。几十万片甲骨和上千个单字,赫赫文采让人不能忽视。由于夏朝没有发现大量成体系的文字,因此西方人不承认是信史!但是,从古书和田野考古发掘里,都发现了很多早于商朝的文字或「 ”符号”,可以断定夏朝或之前有文字的可能性很大!今天,我们就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了解一下汉字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走进汉字的世界 01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 ”原始文字”,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专家解读为是个「 ”目”字。初步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画。从材质和符号的形态来看,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的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似乎可以证明,甲骨文的创造也是有源头的! 贾湖遗址刻画符号 除了刻画符号,贾湖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骨笛,有些骨笛至今还能演奏,这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 ”文采斐然”了! 贾湖骨笛 放大看一下这个中国最早的「 ”文字”: 目字? 02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量刻画符号。分布在几百件器物,甚至很多碎片上都有刻画符号。在其中的两块石钺上,有6个规整的刻画符号,与另一块石钺上的刻画符号基本一致,说明这6个刻符有一定的规范和体系,应该是具备早期文字的性质。 良渚陶罐上的刻画符号 这是分布在陶器碎片上的符号,看起来非常规整,已经具备了「 ”文字”性质: 良渚原始文字 引人注目的一块出土石钺,上面分布有6个规整的符号: 成一行排列的原始文字 石钺的反面: 背面的文字 还有下面这段「 ”文字”,是不是很明显在表达某种意思呢? 这也是一行字 除了刻画在陶器上的,良渚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器,玉器上也有很多刻画符号。是不是文字也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良渚玉器上的刻画符号 03 仰韶文化出土的刻画符号,距今约5000-7000年。 仰韶文化刻画符号 04 大汶口刻画符号,距今约60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 放大之后的几个刻画符号: 标志性的几个符号 05 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 ”文”字扁壶,距今约4500-4000年: 文字扁壶 另外两个符号: 尺寸 06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村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个陶盆,在陶盆底部发现了11个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文字起源多元性的争论,看看这些「 ”符号”,是不是具有强烈的「 ”文字表达”意味? 有谁能解读这段「 ”文字”? 丁公遗址距今约2200年。 肯定在表达某种意思 07 以上是考古发掘中出现一部分刻画符号或「 ”原始文字”。史书对上古有无文字的记载持两个观点:一,三皇五帝时候没有文字,用的是结绳记事。 古印第安人结绳记事 二,三皇五帝时候有文字,创造者是仓颉。仓颉创造了文字,鬼夜哭,天雨粟,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目前这两种观点都很难推翻,三皇五帝时候大约距今约5000-4000年,由以上「 ”符号”可以看出,就算不能与「 ”三皇五帝”时期逐一对应,也能旁证「 ”三皇五帝”时期有文字的可能性!这是古书上记载的仓颉书,又称为「 ”黄帝书”: 黄帝书 08 关于夏朝的「 ”文字”。 夏朝是中国古籍里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古书上所谓的「 ”信史”,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大规模成系列的文字,只是出土了一些这个时间段内的「 ”刻画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 另外还有《古法帖》里的「 ”夏禹书”,可以做个参考: 夏禹书 还有民间「 ”传说”里的《岣嵝碑》,据说上面是夏朝文字,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原碑矗立于湖南衡阳岣嵝峰,故名「 ”岣嵝碑”。待至南宋时期,文人何致游历岣嵝峰,拓下文字,照刻于岳麓山北峰。上面的文字据说是蝌蚪文。岣嵝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誉为中华民族三大瑰宝: 岣嵝碑 09 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约3800多年。商朝文明有文字、青铜器,有众多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型城市遗址,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上公认,没有任何问题。 甲骨文 10 甲骨文以后,中国汉字发展就进入纯熟阶段了。周朝由于青铜器更发达,为了表功记事,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因此我们现在称周朝的文字之为「 ”金文”,金文是对甲骨文的继承和极大发展。 金文大多可在青铜器上,故名 很多青铜器上都出现了「 ”长篇大论”,可以看出文字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与普及,字体也越来越趋向于「 ”圆润”: 金文 11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是在甲骨文、金文、蝌蚪文的基础上出现的变体。不同的邦国文字虽然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春秋各诸侯国的文字 由以上看出,秦国和齐国文字规整,另外5个国家文字趋向于简化。 春秋列国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 ”鸟虫书”。字体优美,变化多端,看起来有「 ”鸟”和「 ”虫”的形体。又称为「 ”蝌蚪文”。其实所谓的「 ”鸟虫书”、「 ”蝌蚪文”,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 ”美术字体”。「 ”鸟虫书”是宫廷常用的美术字体,”「 ”蝌蚪文”是民间常用的美术字体: 鸟虫书 不同诸侯国的「 ”美术体”基本保持一致,都体现出修长柔韧的美感: 各国不同的鸟虫书 秦始皇的「 ”传国玉玺”用的就是「 ”鸟虫体”: 传国玉玺 12 秦朝统一全国文字。快速的社会发展让文字也不断变化,金文发展成更容易书写的大篆,大篆又发展成更规整的小篆,小篆又发展成更加容易书写的隶书。 秦朝文字的发展 这是刻于秦穆公时期的石鼓文,大篆,中 宝之一: 石鼓文 李斯撰写的碑文,小篆: 李斯大篆 更加便于书写,先秦时代简册上的文字,早期的隶书: 先秦隶书 13 汉朝。汉隶的代表作,《曹全碑》: 汉代《曹全碑》 14 隋唐时期文字发展更加适用于书写。抑扬顿挫的隶书逐渐向楷书转变。这可以看出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趋向于「 ”横平竖直”,不再像以前的字体一样,有很多圆润转折飘逸的比划。而是渐渐变为「 ”方块字”,更加规整,更加适合于辨认,也更简洁。众多楷书大家迭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后代的文字书写创立了至高标准: 褚遂良书法 这时候「 ”书法”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艺术。随着汉字书写的更加便捷、迅速,行书和草书这两种新字体出现。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创立的,草书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的创立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 ”连笔”,就今儿出现了行书和草书: 欧阳询书法 张旭的草书: 张旭草书 15 宋体字。 宋体字是伴随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新字体。是在唐代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宋体字”基本特征是横细竖粗,末笔有装饰性的「 ”钝角”,点钩撇捺的最后都有尖角,更加富有装饰性。宋代文化发达,印刷术大量采用「 ”宋体字”印刷书籍等文化作品,成为宋代应用最广泛的字体,并一直影响到元明清、民国和现在。早期宋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仿宋体”,是楷书的规整化,后来的宋体完全变为印刷体,更多是应用在印刷书籍上。 宋体字 宋代的印刷体,也是我们现在印刷书籍常用的宋体字: 印刷体宋体字 16 汉字经过上下5000年甚至800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和汉语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和纯熟。与世界上大部分拼音文字不一样,汉字是唯的一表意文字,是我们的祖先真正根植于这块古老的土地,通过观察天地自然变化运行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始终在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了改革。变复杂的「 ”繁体字”为简化字。推广后效果十分好。后来「 ”简化字”被新加坡全盘采纳。 简化汉字与繁体字的对比 汉字的简化并非一帆风顺,1956年简化后的汉字曾经再次进行简化, 称为「 ”二简字”,二简字比简化字更简单,事实证明这一简化字是不成功的,失去了汉字的结构美,后来放弃。 不成功的二简字 甚至还有更过分的改革方案,干脆放弃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汉语拼音化行不通 事实证明,任何企图改变中国汉字古老文化传承的尝试,都是行不通的! 现代汉字的作用正越来越大 现在的汉字,是联合国5种常用语言文字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简化字。汉字热和汉语热在全球长盛不衰。完全可以想象,古老而新生的汉字,正越来越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汉字,在中国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少数民族为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期间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中国定为国家规范用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平,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

现代中文汉字大致分成繁体中文与简化字两个体系。前者主要用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而后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非中文体系中,日本和韩国各自制定了官方的汉字使用规范,而在越南、朝鲜和蒙古国,汉字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共有六种传说:

  一、文字始于结绳说

  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解放前,我国西南边陲云南还有结绳记事的情况存在。显然,结绳还不是文字,它并没有记录语言。

  二、文字来源于契刻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棵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

  三、文字始于八卦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文字便从不便衡(横)。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从而后成‘水’,|¦|必从而后成‘火’,¦¦¦必从而后成‘<<<(川)’。”按郑樵的说法,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辩证法因素。科学和迷信,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有的时候,二者会奇妙地纠缠在一起,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乾,天; ¦¦¦,坤,地; ¦¦|,震,雷; ||¦,巽,风;

  ¦|¦,坎,水; |¦|,离,火; |¦¦,艮,山; ¦||,兑,泽。

  四、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汉代,仓颉被神话。《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氢、氧、氟、氮、钨、硅”等字,就是近代才产生的。

  五、汉字神赐的“河图洛书”说

  文字是上帝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后世宣扬的文字神赐说,则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六、汉字的“起一成文”说

  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古籍就是汉字

现在的汉字都是从古籍汉字中一步一步演化过来的,汉字演变的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蚊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中华文化博大精神!

文字很可能起源于很久以前的黄帝时代,文字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人由野蛮步入了文明时代。然而中国文字起源于何时,是谁发明的是谁传播的我们都不知道,所以这是一道难解的谜题。根据传说认为是仓颉创造了文字。那么仓颉是皇帝的史官,因而中国文字应当是起源于黄帝那个时代。《韩非》中写道:古者仓颉之作书,自环者谓之北,背北者谓之公。《吕氏春秋》等古籍中也有仓颉造字的相关文献记载。

但是有些人却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叫仓颉的人,这个仓颉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仓颉是个不存在的人,然而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汉字那就是甲骨文了,商夏代虽说是没有文字出现,而且到了现代是否存在商夏代的文字都是一个未知数,那就更不用说比商夏代还要久远的黄帝所在的那个时代了。但是也有人用商代文字水平来推断文字的发展,到了现在中国文字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因为就拿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已把中国文字起源的时间大大往前推移了许多。

在远古的那个叫人好奇的新石器时代以及半坡等考古地点发现的文字有100多个,一共50多个大种类,以及与甲骨文中的写法和图像都很像或者说是写法相同。那么半坡遗址距现在大约几千年了,根据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仓颉造字这个神话也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当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文字的发展很难归功于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还不知道谁的功劳最大,那么仓颉也可能在文字发展中起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才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特色。

这就是我们国家文字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文字发展的博大精深,这也从侧面看出中国的文字发展历史悠久,对文字的研究有着比较深的见解。

  汉字的出现,可以 出三千多年的夏商时期。那时侯的甲骨文,已经能够完整地纪录语言,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此后,汉字有不断的文字体系。此后,汉字有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计有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署,草书。

  汉字具有的独特性的表量性,这是世界各国文字所绝无仅有的,主要表现在:1象形:字的形体与字的所指的事物的形象相像。如山,日,田,井等2指事:这可以说是加工后的象形字,其字义也与其字形有关。诸如末,本,刃等。3会意:字义和字的各个部分组成有关,这又不同于象形和指示,主要是合字体,如休,歪,森,林等。4形声:这类字都是合字体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洞,铜,筒,桐等。

  三千多年来,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都是用繁体字纪录的,繁体字可以说在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上表现出卓越的功勋。但是,随时看代的发展,繁体字的缺点越来越突显,主要是:1难读:繁体字有很多相近的字,这类字稍不注意就容易读错。2难写:繁体字笔画繁多,书写费时又费力,着实把人急吐血不可。3难记:汉字一共有6万之多,常用汉字也有两三千字,就是现在记它仍很困难,而繁体字笔画繁多,这不是“雪上加霜”了吗?

  所以为了便利书写与认记,汉字以“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减少异体字数目和减少字的笔画数。1955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及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公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和简化了2238个繁体字,这“一废一简”,再去使用汉字自然方便多了。

  当然,适当认识繁体字也是没有坏处的。在古籍整理、文物博览等方面仍要用繁体字。况且,在今天的台湾、香港、澳门仍在保留着繁体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