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都有哪些?(正规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中医典籍都有哪些?(正规书籍),第1张

十星的中医典籍:

《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九星的中医典籍:

《温病条辨》,《内外伤辨惑论》,《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温热论》,《景岳全书》,《正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正体类要》,《张氏医通》

八星中医书籍:

《旧德堂医案》,《伤寒来苏集》,《临证指南》,《医学衷中参西录》,《陆氏三世医验》,《寓意草》,《丹溪心法》,《冯氏锦囊》,《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医宗必读》,《杂兵源流犀烛》,《证治汇补》,《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宣明论方》,《医学心悟》

注意看一下图中两册中医书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在均出自基内,且内中都有电子书的中医书籍可看

点评一下这些中医书籍:

《温病条辨》《温热论》

有人说现在人没多少温病,所以条辨不重要,其实只是医生没研究过温病,不觉得该用而已。比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汤,加减复脉汤,加减木防己汤也都常用,关键在于会不会用,想不想得到。

《景岳全书》

我极爱读景岳全书,景岳因杂症谟偏于补阴而被诟病,其实景岳哪里算偏,如《医贯》,《杂症会心录》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纲辨证,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视补虚,教人少开大方,我毫不讳言,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正续名医类案》

读一读这种综合性的医案,可以学到各家所长,因此这本书尤其重要,我更爱读续一些。

《脾胃论》,《兰室秘藏》

李东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议论神,配伍神。对内经阴虚的发挥,及对脾胃的论述,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开千古不传之秘,我也这样认为。

《内外伤辨惑论》

用我自己的一个医案来表述我的观点吧。

余挚友某,畴昔自诉头痛,咽痒,腹胀,失眠。余诊之,脉沉而弱,曰:此气也。以四七汤合七气汤加槟榔,大腹皮。七日服用不过四剂,而气顺咽清,头痛大减。余询其仅服四剂之故,其曰:七日以来大醉三次,是以未饮。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正体类要》等

薛立斋是中医历史上的关键角色,他讲的方剂,每个方贡献,我都恨不能背下来,对药物的理解也是巅峰水平。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医案,其实也备受诟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会对薛一男子,一妇人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发起抨击。但即便如此,薛氏医案的详实,和通过补虚治疗大病的思路也可称震古烁今,就看你能不能识证了。

《张氏医通》

张璐是明末清初极耀眼的大家,同时代的傅青主,吕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逊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张璐,医通极厚,极能扩宽思路,而且百家理论无不摘录,足称王道。所以这种书更要反复看,反复抄。明清医家但凡不刚愎自用,能够尽得百家之长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视。

《冯氏锦囊》

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儿科妇科,这本书讲的也很全面,甚至冯兆张被尊为儿科大师。锦囊中的药性讲的也极好,而且没有那么多装的色彩,八星群书,锦囊第一,足称完备。

《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温病有多重要,这两本就有多重要,甘寒养阴,轻可去实,重视津液等等。四明称伤寒论全书都在提醒医生要重视津液,王孟英用详实,丰富的医案告诫我们温病学的不可或缺,与薛立斋作摘要异曲同工,不过读这本书不能走入误区。医生不能撇开莫须有的门路之见,妄学医。

《医宗必读》

这本书算是指路明灯,但凡李中梓写的,都非常经典,无论医论,脉学,还是药理,内科,都极有过人之处,我连个尤其也写不出来,足见这本书之经典。最可惜的是,必读中的内科太少了,真的意犹未尽。另外,用这本书学伤寒也蛮不错。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九子疮的病因病机 41 气滞痰凝 42 阴虚火旺 43 气血两虚 5 九子疮的症状 6 九子疮的诊断 61 初期 62 中期 63 后期 64 辅助检查 7 需要与九子疮鉴别的疾病 8 九子疮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气滞痰凝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方药治疗 8114 针灸治疗 812 阴虚火旺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方药治疗 8124 针灸治疗 813 气血两虚 8131 症状 8132 辨证分析 8133 方药治疗 8134 针灸治疗 814 肺肾阴虚 82 外治法 83 针灸治疗 831 体针 832 火针 833 挑治法 834 割治法 835 瘢痕灸 84 抗痨治疗 9 九子疮患者日常保健 10 医案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九子疮的穴位 2 治疗九子疮的方剂 3 治疗九子疮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九子疮 1 拼音

jiǔ zǐ chuāng

2 英文参考

scrof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ervical scrof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denosis scrofulosa [朗道汉英字典]

crewels [朗道汉英字典]

king’s evil [朗道汉英字典]

lymphoid tuberculosis [朗道汉英字典]

scrofula [朗道汉英字典]

struma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九子疮为病名,即瘰疬[1]。

瘰疬(cervical scrofula)为病名[2][3]。是指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窦道为主要表现的痨病[4]。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瘰疬俗称瘰子颈、老鼠疮[2]。又名鼠瘘、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1]。小的为瘰,大的为疬[1]。又因其所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命名各异,如生于颈前属阳明经者,名为痰疬;生于颈项两侧属少阳经者,名为气疬;生于腋下连及胸胁者,名为马刀侠瘿等[5]。瘰疬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结于颈项而发病,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5]。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

《薛氏医案·瘰疬》:“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

《河间六书·瘰疬》:“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九子疮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4]。

4 九子疮的病因病机

九子疮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结于颈、项、腑、胯之间[1]。

九子疮多因体虚气郁、痰浊邪毒结聚经络所致[2]。

九子疮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日久痰湿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渐成虚损。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亏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聚成核。

九子疮多因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结于颈项而发病。日久结核溃烂,气血两虚,正虚邪恋[5]。

41 气滞痰凝

肝郁伤脾,脾不运湿,痰浊内生,阻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腋下遂成瘰疬[5]。

42 阴虚火旺

肝郁化火,久则下烁肾阴,或素体肺肾阴亏,均可导致阴虚火旺,痰火日增,搏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腋下[5]。

43 气血两虚

若久病不愈,渐致结核溃烂,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正虚邪恋,难以祛腐生肌,致窦道经年不愈[5]。

5 九子疮的症状

九子疮多发于颈项及耳的前后,圆核累累如串珠[2]。临床见圆核三、五枚串生,位于一侧颈项及耳后,甚至连及胸腋[2]。

初生如豆,数目不等,不红不痛无热,渐大如李增大串生,坚硬但可推动[2]。

后期微觉疼痛,结块粘连,推之难移[2]。

将溃时皮色紫红,溃后流出脓汁,稀薄而夹有败絮样物,收口缓慢,常此愈彼溃,久难收口而形成瘘道[2]。

6 九子疮的诊断

九子疮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及腋窝等处者。

61 初期

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较硬,无疼痛,推之活动,不热不痛,肤似正常。可延及数日不溃。一般无全身症状。

62 中期

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结块亦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若液化成脓时,皮肤微红,或紫暗发亮,扪之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部分患者有低热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63 后期

液化成脓的结块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液稀薄,或夹有败絮样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疮口皮色紫暗,久不收敛,可以形成窦道。此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或出现盗汗、咳嗽、潮热等症:如脓水转稠,肉芽转成鲜红色,表示将收口愈合。

64 辅助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红细胞沉降可增快。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

7 需要与九子疮鉴别的疾病

失荣: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口腔、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移;溃破之后如石榴样,血水淋漓;常伴头痛、鼻衄。

8 九子疮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1]。后期以滋补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等[1]。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1]。

811 气滞痰凝

瘰疬·气滞痰凝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气滞痰凝,以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11 症状

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多见于瘰疬初期(结节期)。肿块坚实,全身症状不明显,苔薄腻,脉弦滑[5]。

8112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痰热内生,随经络循至颈部,痰凝气结而成结块;病在初期,尚未化热,故皮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情志不畅,肝郁及脾,脾失健运,蕴湿生痰,阻于少阳、阳明经脉,聚而成块,故肿块坚实。此时正气未虚,邪势尚轻,故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5]

8113 方药治疗

治法: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8114 针灸治疗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5]。

选穴: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肩井、天井、章门、丰隆、肘尖、阿是穴[5]。

随证配穴:若结核发于颈项两侧及腋下者,加翳风、足临泣。若结核发于颌下、项前者,加臂臑、大迎。若伴有胸胁胀痛者,加阳陵泉。伴脘痞纳呆者,加中脘、足三里。[5]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或加灸。

方义:取手少阳经合穴天井,以疏通三焦经气,开郁散结,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肩井可疏通少阳经气,以达行气散结化痰之功。章门为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的交会穴,又为脾的募穴,既能疏泄肝胆经气,又能化痰散结而消瘰疬,故《针灸甲乙经》载有:“章门主治马刀肿瘘”。丰隆能运湿化痰散结。肘尖是经外奇穴,为少阳经所过,用灸法可化痰通络,《疮疡经验全书》载有“肘尖治瘰疬已成未成,已溃未溃”,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5]

812 阴虚火旺

瘰疬·阴虚火旺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21 症状

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潮热、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多见于瘰疬中期(脓肿期)。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伴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5]。

8122 辨证分析

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与虚火互结而成结块;阴虚火旺,则潮热;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火伤肺络,故咳嗽,痰中带血丝;虚火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肝郁日久化火,未得及时治疗,灼伤肾阴;或素患肺痨,肺肾阴虚,均可导致阴虚火旺,虚火煎液成痰,痰火搏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颌下等处,致结核日趋增大。湿痰属阴,其性粘滞,与虚火相搏,则结核皮色暗红而与皮肤粘连。阴虚火旺,虚热内蒸,迫液外泄,故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5]

8123 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8124 针灸治疗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散结[5]。

选穴: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天井、少海、三阴交、太溪、百劳[5]。

随证配穴:若伴有潮热盗汗者,加阴郄、膏肓。兼见咳嗽者,加列缺、肺俞。[5]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5]。

方义:三阴交、太溪用补法以滋阴降火,乃“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天井用泻法,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瘰。百劳为经外奇穴,少海为手少阴经穴,均用平补平泻法,能补虚降火除烦,止盗汗而化痰浊,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5]

813 气血两虚

瘰疬·气血两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31 症状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多见于瘰疬后期(破溃期)。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5]

8132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不能酿化为脓,故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头晕;脾失健运,则胃纳不香,精神疲乏;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瘰疬久延,局部溃烂,脓水淋漓,久不愈合。此时邪毒已衰,正气已耗,气无所主,血无所生,阴阳俱虚,故虽疮破脓出,但脓出清稀,且夹有败絮样物。久病气血亏耗,形体失养,神气不充,故消瘦神疲。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均为气血两虚之象。[5]

8133 方药治疗

治法:益气养血。

香贝养营汤加减。

8134 针灸治疗

治法:补气养血[5]。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足三里、三阴交、膏肓、百劳、气海、膈俞[5]。

随证配穴:伴虚热者,加陶道、太溪[5]。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或加灸[5]。

方义:足三里、三阴交,以加强气血生化之源。膏肓、百劳可疗诸病百虚。膈俞为血会,配气海补气血两虚。加灸气海、膏肓可振奋元气,扶正祛邪,祛腐生肌。[5]

814 肺肾阴虚

瘰疬·肺肾阴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肾阴虚,以结核累累成团块,移动性差,久则皮色转暗红,成脓溃破,脓稀薄,形成窦道,伴身体羸瘦,咳嗽痰红,潮热盗汗,口干颧红,遗精、经闭,舌质红,光亮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2 外治法

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1]。

初期局部结块处可敷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中期外敷冲和膏,如脓成未熟可用千捶膏。若脓已熟宜切开排脓,创口宜大。

后期用七三丹或八二丹掺于药棉纳入溃口,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如肉芽红活,脓腐已尽时,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药线,也可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

拔核疗法:适用于肿核较小,不能内消。体质尚好者。用白降丹少许掺于太乙膏上,盖贴于结块处,每3天1次,结核小的7天左右脱落,大的10天左右可将结块拔去。待结核脱落后,可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因所用药物有很大 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对结块较大而深在的,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或年老体弱的,均不宜使用本法。

8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其中火针与灸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火针针刺不宜太深,《针灸大成》有“切勿太深、恐伤经络”的记载,应慎之[2]。

对已化脓者,局部不宜直接针刺;对已破溃者,应配合外敷药物;久不收口者,局部配合温和灸,有利疮口收敛[2][2]。

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劳[2]。

831 体针

取天井、百劳、肘尖等穴为主,瘰疬局部用隔蒜灸[2]。颈部瘰疬者加臂膈透曲池、手三里;耳项部瘰疬者加翳风、支沟、足临泣;腋下瘰疬者加肩井、少海、阳辅[2]。

直接刺入肿大的结块,配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 。对已成脓的不宜应用。

832 火针

方一:火针加热后自结核正中刺入核心,每核1针,隔2~3日1次[2]。

方二: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按火针操作方法,每次选2~4穴,采用速刺疾出方法,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5]

方三:取病灶局部,肿块结节型者,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结节肿块的上、中、下各刺1针,快刺疾出,刺入核心或基底部;肿块已化脓未溃者,用粗柄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已溃破者,在破口周边05cm处用火针浅围刺;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用相应长的火针直刺管腔。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5]

833 挑治法

方一:在肩胛下角以下的背部脊柱两侧寻找小米粒大,略高于皮肤的红色小点或压痛点,用粗针挑破并挑出皮下纤维样物的根[2]。隔3~5日1次[2]。

方二:先在肩胛下方、脊柱两旁找寻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的即为结核点)进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进行挑治。

方三:取正坐位,从胸6~9旁开15寸的区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局麻,用手术刀横向切开皮肤约05cm,再用消毒三棱针于切口处将白色纤维逐一挑断,直至脂肪处。术毕缝合切口,涂上碘酒,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间休1周。本法适用于结节期,皮肤有炎症者禁用。[2]

834 割治法

选膈俞、肝俞两穴,消毒后在局麻下用手术刀切开穴位表皮1~2厘米长,取出皮下脂肪少许,术毕缝合[2]。每周1次,每次1对穴[2]。

835 瘢痕灸

取瘰疬穴(定位:以患者中指末端至肘横纹长度为标准,从长强穴沿脊柱正中线向上量至标准长度的端点,再作垂直于该线的水平线,其长度以患者的口角间距为准,水平线左右等距,其端点即是瘰疬穴),按瘢痕灸法程序操作。用黄豆粒大小的艾炷5~10壮直接灸,灸后用硼酸软膏外敷,以防感染。每灸1次需间休2个月。[5]

84 抗痨治疗

进行正规抗痨治疗,持续1年左右。可口服异烟肼1~2年,或配合肌注链霉素1~2月。

9 九子疮患者日常保健

1.保持精神愉快,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适当增加营养,忌食辛辣 性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10 医案

例1.己巳岁,尚书王西翁乃爱,颈项患核肿痛,药不愈,召予问其故。曰颈项之疾,自有各经原络井俞会合之处。取其原穴以刺之,后果随针而愈,更灸数壮,永不见发。大抵颈项乃横肉之地,经脉会聚之所,凡有核肿,非吉兆也,若不究其根,以灸刺之,则流窜之势理所必致矣。患者慎之。(针灸大成)

例2.张××,男,17岁。左颈项瘰疬急性发作,引起高热,肿块直径15cm。白细胞计数13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85。患者神清烦闷,两脉弦滑,苔薄白。脉证合参为少阳风热与厥阴郁火互结而成。治疗:取手足少阳之会穴翳风、肩井,用泻法久留针,以疏风热而散郁火;再取经验穴百劳温针灸法,以散结通络。治疗8次,肿块软化并明显缩小,经2个疗程(每疗程针灸12次)治疗,肿块完全消失告愈。(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

11

1 关于形容中医的诗句

2 关于中医医术的诗句

关于形容中医的诗句 1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2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3描写中医的诗词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4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关于中医医术的诗句 1 描写医术的诗词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2 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3 赞美医术的古诗

仁义礼信圣人行,

者乎焉哉儒家经。

无仕杏坛称国手,

敌疾黄齑消百病。

神奇宏论龙廷惊,

医术超群世人敬。

谢却功名身外物,

云间诗酒剑侠影。

————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

悬壶济世医苍生,

妙手回春解疾疼。

沿用至今四疗法,

望闻问切好传承。

————神医扁鹊

病入膏肓气息咽,五湖四海访名贤;岳阳楼下遇神医,沉疴顿愈享晚年。

4 一首关于中医的诗

十八反药歌

本草言明十八反,遂一从头说与君,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煎药,一见黎芦便杀人。白芨白启?并半夏瓜蒌子贝母五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咏,逢之一反症如神大戈。芜花并海藻甘遂已上反甘草若还吐虫用翻肠寻常犯之都不好。蜜葛莫与葱根见,石决明休见云母,黎芦莫与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死。

妊娠禁服歌(服之下胎)

蛭班水银及庶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巴豆牛夕意以兴蜈蚣山棱代赫芫花射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通草野麦干姜桃仁通朱砂乾漆蟹甲瓜地瞻茅根都不中,十九畏歌服之而相争。流黄原是火之

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蜜陀参,巴豆性烈最为常,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甚选,人参又忌五灵脂。宫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要精微。

5 形容医术 诗句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白话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西汉·历代黄老医家《黄帝内经》

白话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3、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宋人撰,不著撰人《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白话译文:只要是医生,凡是有人请求,不管有多远都一定要去救人。

4、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白话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5、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

——明·龚信《古今医鉴》

白话译文:救人一命,将人救活,这个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这样的医生,才应该流芳百世,为世人知晓。

搜狗百科-备急千金要方

搜狗百科-黄帝内经

搜狗百科-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搜狗百科-医学入门

搜狗百科-古今医鉴

6 描写中医的诗词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