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降火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0收藏

滋阴降火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滋阴降火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滋阴降火方 1 拼音

zī yīn jiàng huǒ fāng

2 处方

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元,元参15克,丹皮9克,石斛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锦灯笼9克,花粉15克,黄芪9克,金莲花12克,马蔺子9克。

3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主脾肾阴虚,虚火上炎。

4 滋阴降火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

赵炳南方

古籍中的滋阴降火方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虚损]论外备用方

五三)劫劳散(妇一二四)三才封髓丹(寒一六六滋阴降火方)麦门冬汤(寒四五气热血焦)大补地黄丸(寒一

《凌临灵方》:金破无声

,喉痹声嗄,所谓金破则无声也,脉形弦数,治宜滋阴降火。方见咳嗽门史姓方,去苏子、梨膏,加射干、金果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治法

,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热证类]口糜龈烂出血

酿成此证总非轻。甘露饮二地二冬味并嘉,枳甘石斛合枇杷,滋阴降火功偏大,仙露名方世共夸。《医学摘粹》

《奇方类编》:[卷上痰嗽门]久嗽痰火

目录 1 拼音 2 《温病条辨》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玉竹麦门冬汤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玉竹麦门冬汤 1 拼音

yù zhú mài mén dōng tāng

2 《温病条辨》卷二 21 组成

玉竹3钱,麦冬3钱,沙参2钱,生甘草1钱。

22 主治

燥伤胃阴。

23 玉竹麦门冬汤的用法用量

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24 加减

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古籍中的玉竹麦门冬汤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秋燥

一○○、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五汁饮(方法并见前)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玉竹(三

《医学妙谛》:[卷上杂症]咳嗽章

六一散温化燥伤胃阴玉竹沙参甘草梨汁桑叶扁豆蔗浆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粳米胆火犯肺(解木郁之火)

《类证治裁》:[卷之二]咳嗽论治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风温化燥呛咳,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加玉竹、沙参、杏仁、贝母。火热嗽,喉哑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四]咳嗽门

党参桂枝款冬花炮姜麦冬半夏阿胶蛤壳此方炙甘草合麦门冬汤。病由寒伏肺底,致成咳嗽,日久伤及精气,故于滋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咳嗽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辘轳转关外障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辘轳转关外障 1 拼音

lù lú zhuǎn guān wài zhàng

2 注解

辘轳转关外障 病证名。系指眼吊起,睛瞳难以回转的病证。本病的病因,《秘传眼科龙木论》认为:“肝脏热极,风毒入脑”所致。可参见目偏视条。

治疗辘轳转关外障的方剂 麦门冬汤

卷一○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血灌瞳人,昏涩疼痛。辘轳转关外障。用法用量:泻肝散(《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更多治疗辘轳转关外障的方剂

古籍中的辘轳转关外障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外障眼

风热作劳劬。各医拱手无方救。堪叹长年暗室居。辘轳转关外障。此眼初患之时。皆因膈中壅毒。肝脏热极。风热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目赤

桑白皮泻肺。麦门冬汤治血灌瞳神,昏涩疼痛,及辘轳转关外障。麦门冬(去心,焙)大黄(炒)黄芩(去黑心)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药方

,大有神效。麦门冬汤治血贯瞳人,疼痛昏涩,及辘轳转关外障。麦门冬(去心)细辛枯黄芩(酒洗)桔梗玄参(

《疡医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外障门主论

流血,俱已溃损,不治之证,只可消肿定痛而已。辘轳转关外障按此证皆因肝脏风热邪毒,兼以原患疮毒,余毒未

《普济方》:[卷七十七眼目门]目血灌瞳仁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沙参麦冬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沙参麦冬汤 1 拼音

shā shēn mài dōng tāng

2 处方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3 功能主治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4 沙参麦冬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5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一

古籍中的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秋燥

饮方(见前)五六、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表证类]燥证

冬、生地、丹皮。肺热甚,加黄芩。渴加天花粉。沙参麦冬汤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甘草(一钱)桑叶(二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表证类]燥证

荷杏菊翘桑,苇根桔梗兼甘草,内热驱除是妙方。沙参麦冬汤(证附)咳嗽原因燥热侵,治宜桑叶合沙参,麦甘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和解法

又如加减甘露饮(樊师验方)之用茵陈、芩、枳,沙参麦冬汤(王孟英验方)之重用冬瓜皮、子之类,皆能清理

《内经药瀹》:[卷五]六化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五噎的穴位 2 治疗五噎的方剂 3 治疗五噎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五噎 1 拼音

wǔ yē

2 注解

五噎为病证名[1]。

1五噎指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证[1]。见《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

2从病因上分,又有因气滞、血瘀、火炎、痰凝、食积五者所致噎者[1]。《证治汇补》卷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

参见噎、噎膈:

噎为病名[2]。五噎的总称[2]。《医说》卷五:“噎病亦有五种: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

噎膈为病名[2]。见《严氏济生方》卷二。《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2]。《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2]。又名膈噎、噎、膈、膈气[2]。1指食人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2]。《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2指饮食不得下,大便秘结者[2]。《医学入门》卷五:“饮食不下而大便不通,名膈噎。”3亦指反胃[2]。《丹溪心法》卷三:“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本病有虚实之分[2]。《金匮翼》卷三:“噎膈之病,有虚有实。实者或痰或血,附着胃脘,与气相搏,翳膜外裹,或复吐出,膈气暂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则润养,实则疏瀹,不可不辨也。”因忧思而气结生痰,交阻胸膈所致者,治宜解郁化痰,可用五膈宽中散,香砂宽中丸,启膈散等方[2]。因酒色过度,肾阴亏损所致者,治宜滋补肾阴,可用六味地黄丸[2]。因阴虚火旺,瘀热交阻所致者,治宜养阴清火,活血化瘀,可用通幽汤,滋血润肠丸[2]。因津液枯槁所致者,宜生津益胃,可用麦门冬汤[2]。因脾气亏损所致者,治宜益气健脾,可用补气运脾丸,噎膈证古分五噎、五膈及外感噎膈,内伤噎膈[2]。根据病情不同,又有隔食、格气、梅核膈等[2]。

3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