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如何保存古籍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图书馆是如何保存古籍的?,第1张

从我的个人工作经历来看,对中国古籍保存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纸张和污迹问题,中国古籍纸张经常由于酸化导致发黄变脆,而污迹则分为霉斑、油迹、指迹、墨渍、苍蝇便迹和蚊虫污迹等,污迹影响古籍原貌,同时会随着温度湿度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效应,也严重影响古籍保存。古籍保存时,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因为西方纸张存在一定腐蚀性,特别是民国时的西方纸张,同时在书柜中放置天然樟脑、冰片及灵香草、芸香、檀香等中草药及其制剂防虫,严禁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绝对不能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近代以来,宋、元、明版的书价格都偏高,一部宋版的《孟子集注》价值500金。据《古玩指南》介绍,光绪末年的一般宋版书,每页要50到60银元,那个时候大概10个银元就可以买一亩地。30年代末期,傅增湘曾经过目一部宋版的《孟东野集》,价格是5000银元,他还看过一部《楚辞》,价格是8000银元,傅增湘曾花一万多元买了一部宋代孤本《周易正义》,民国时期一万大洋是天价,相当于几所房子的价钱。我们再与瓷器做个对比,《古玩指南》中指出,雍正的粉彩过枝五寸官窑大盘在民国时期的价格是200块大洋。即使是最贵的谷月轩的京彩瓷杯子,一只也就是500块大洋。

▲《古玩指南》

我们即使不讲学术地位,不谈社会影响,仅就价格、经济角度来谈,古籍善本也是高价位、高层次。现在古籍善本没有达到这个地位,说明古籍善本所蕴藏的经济潜力远远超过瓷器、书画、玉器,因此现在投入古籍善本的收藏是一个良好时机。

▲《古玩指南》

古籍善本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尚属冷门,与瓷器、书画、玉器在受欢迎程度以及价格上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能说明,今天的古籍收藏没有地位,其实古籍收藏蕴含的巨大的价值还远远未被呈现出来。刘建业先生认为,现在这种未热将热的时候,恰恰酝酿了古籍善本收藏大爆发的契机。

问:把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是谁

  答: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在汉朝,非正式传入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续传过来。正式是指国家派使节到西域去迎请,礼请过来最初的两位法师,是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把佛教的法器、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为中国朝野所接受。

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观音菩萨的诞生

佛教在春秋战国时已传入中国证据有三

一, 古代文献,现存古代文献记载佛教秦朝以前传入中国的有:1,《汉法本内转》周世佛法已来说,即公元前十世纪周昭王,周穆王时代。2,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燕赵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有僧人失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到燕都。3,西晋道士王浮造的《老子华佛经》暗示:早在西周中国已知佛教。4,唐代和尚道宣在《感应记》中根据《例子‘仲尼篇子“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人之语断言语孔子深知佛为大圣”,即春秋时代已有佛教传入。5,梁僧佑的《弘明集后序》则声称佛教在西周传入中国。6,    刘宋宗炳的《明佛论》说三代以前已知佛教,认为伯益已知有佛,先秦就建了阿育王寺。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西双版纳发现的傣文史籍《帕萨塔》也成佛陀得道后从缅甸到过西双版纳。以上历史文献记载秦以前佛教已传入我国。从年代看经历了各个朝代时期,从作者身份看有官员,有学者,有出家人,有少数民族。从信仰看有佛教弟子,有道教信徒也有儒教作者对于记载的真实性我们可以怀疑但不应盲目否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记载或认为佛教秦朝以前已进入我国。我个人认为对于记载的真实性是可信的。

二,出土文物1,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莲花豆和妙音鸟。2,郑国古墓出土的莲花豆座。3,九连墩古墓出土的莲花豆座。4,长沙古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贵妇人双手合掌(有人认为是巫婆)。分析(1)莲花是佛教在最初小乘佛教流行时代作为代表佛陀的标记,印度早期佛教遗址蓝毗尼还保存有莲花造像。而妙音鸟印度语成为迦陵频伽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婆罗门教已有此神称为“天”。原始佛教产生后吸收了古典神话中的神和婆罗门的“天”然后再加以改造纳入佛教。因此我们得知妙音鸟造像的出现符合历史事实。( 2 )莲花豆和妙音鸟的造像受个人的认识和制作者的水平影响不可能一样,同样受中印两国风俗文化和民族喜好的不同,同一样的造像中国和印度有所差别是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在现在同一样的造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3)莲花豆和妙音鸟同时出自一座古墓对于属于佛教造像增强了可信度。(4)现有出土文物除新郑莲花豆座不在楚国外其他都出自出国古墓,而新郑春秋战国时正处在楚国的边境上,而郑国曾多次归降过楚国。从以上四点来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四座古墓出土的文物应属佛教文物。

三,传说,从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看我国有很多寺院都传说是始建于春秋或战国时期,如陕西扶风法门寺,浙江湖州栖贤寺,河南平顶山香山寺等。这些寺院的传说固然不可全信但也值得我们详细考察后再作结论。

从以上三点我个人认为佛教在春秋初战国末通过商人或者其他途径传入到了我国并在我国民间得到认可生存,尤其在楚国更是得到了发展。但因战乱,文化差别,信仰认识不同,统治者的不认可和当时宗教的排斥等等诸多原因造成她只能在民间艰难的生存。从春秋战国到东汉的漫长岁月里佛教只能在民间生存而且还一直是“非法的”,一直到东汉佛缘成熟更是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认可才得到了“准入证”。所以佛教应是在春秋战国时已传入我国民间,东汉汉明帝才正式“引进”佛教  !

平顶山香山寺应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地理位置,从前面论证来看基本可以肯定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佛教传入我国民间。香山当时归属于楚国,出土的文物恰巧不是出在楚国就是出自离香山百里远的郑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民间后香山近水楼台佛法先得。

二,从清代以前碑文和地方志看:香山寺现存碑文记载春秋时建寺的有1宋元符三年《大悲观音证道史话碑》2,明正德六年《重修香山普门禅寺记》3,隆庆五年《重修香山禅林记》。地方志记载香山寺始建于春秋的有1,明正德《汝州志》2,明万历《汝州志》3清道光《汝州志》。这些碑刻和地方志都言香山寺始建于春秋。在“白马驮经”普遍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还敢直言寺院始建于春秋时对他的真实性应该思考论证不应盲目否定。

综合春秋战国时佛教可能已传入我国,言香山自春秋战国时已建有寺院或精舍是有各方面条件和证据支持的。

观音菩萨就是楚国三公主妙善并在香山得道

证据有三

一 文献记载,从宋以来关于观音菩萨得道版本不一记述烦杂但记述的内容人物,情节,结局都和现存香山寺北宋太师蔡京书丹的《大悲观音证道史话碑》记载的内容大致一样。都是讲三皇姑自幼好佛,抗婚出嫁,历经劫难,献手眼救父,最后终成正果,这样一个观音菩萨得道成佛的经过得到了历朝历代官,僧,民的认可。

二 碑文地方志古籍记载,香山寺的碑刻记载观音菩萨在香山得道的有: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碑,宋《大悲观音证道史话碑》碑,宋《香山大悲成道转》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明《重修香山禅林记》碑,明《钦赐香山禅院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明《重修伽蓝殿记》碑,清《重修香山大悲观音大士塔碑记记》,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清《重修香山寺碑记》等。地方志记载观音菩萨在香山得道的有:明天顺《大明统一名胜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明正德《汝州志》,明万历《汝州志》,,清道光《汝州志》,清乾隆《宝丰县志》,清嘉靖《宝丰县志》,清道光《宝丰县志》。书籍有宋祖锈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正觉《云岩大悲》,宋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元代元好问的《东梁略记,梁县香山寺记》元《古今图书集成》,元《增订广舆记》,明觉琏《妙善不招驸马成佛无疑》,兴源堂刊本《观音济渡本愿真经》,清曼佗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清本《观音菩萨颂》等等。这些资料从时间看最早为宋,从作者身份看有皇帝钦赐,有公主,有宰相,有状元,有各级官员,有高僧。从级别看有国家的有省府县及佛教经书和民间文人的杂记剧本等。这些年代不一,作者不一,级别不一的资料都言“香山乃妙庄之女妙善得道圣地”或言“香山乃大悲观音菩萨证道之所”

三,佛教内部的肯定与否定。佛教提起观音菩萨承认其是三皇姑妙善得到成佛。但对在香山得道怀疑认为应在普陀山。承认是妙庄王的女儿而不敢肯定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公主。究其原因我认为1,受汉代“白马驮经”的影响对于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佛教不敢肯定。2,以《南海观音全传》等讲述观音菩萨书籍的作者把观音菩萨得道圣地从香山移到了浙江普陀山。3,香山不具备普陀山的天时地利人和,普陀山是名列四大名山的海天佛国而香山只是中原上的一座小山。可以说种种原因造成了人们只知普陀山而不晓香山。事实应该是:香山是观音菩萨得道圣地,普陀山则是菩萨显圣仙山。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1,春秋战国时已有佛教传入楚国,2,香山寺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3,楚国三公主妙善就是在香山得道后被人们奉为大悲观世音菩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