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期间,之前的文化典籍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期间,之前的文化典籍是怎么保留下来的?,第1张

民间私藏、官方保存。人们意识中的“焚书坑儒”是烧光一切的书籍,坑杀所有的文人。但是实际上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靠的并不是所谓的暴虐残杀,而是头脑。秦始皇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做出把所有的文人、所有的书籍都坑杀焚烧完的举动。能做出这种蠢事,这种彻底毁灭一个文明的人,也无法统一全国,因为他的脑子有问题。秦始皇焚烧的其实是那些招摇撞骗的书,坑杀的其实是那些术士。

秦始皇之前,中国这个大陆是处于分割状态的,各个国家内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习惯和文化,这种文化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关于这一点秦始皇看得非常的透彻。在那个时候,民众非常的愚昧无知迷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站在龙椅上往下一看,左边是整天神神叨叨喊着玉皇大帝万岁的人,右边是整天念经喊着西方极乐的人,后边是一群整天神神秘秘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玩什么巫神之类的人,前面是所谓的信奉妖魔鬼怪的人。总之,全国这里、那里都是各种不同的文化,大家都固执己见,且深信不疑,这样子的天下如何被统治?

秦始皇求长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其实秦始皇并不反对封建迷信文化,但是他反对一切试图分割他的天下的东西。这个天下可以迷信,但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信仰,否则人们在精神上就不同意,那这个国家迟早要分崩离析。因此秦始皇就把民间那些宣扬封建迷信鬼神之说的书籍全部给焚毁了,把那些宣扬鬼神的人给坑杀了。

可,秦始皇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仙,老百姓把一本书埋在地下或者干脆举族迁进了深山老林里,那么这些“典籍”就被保存下来了,到了合适的机会,再重见天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确实有很多文化果实被焚烧一尽。

兢可以分成16个字。

兢读作jīng,本意是小心,谨慎,也是象形字,金文字形,象二人头顶重物形。头上戴着重物,故常戒惕小心。 

古籍解释:

子集下儿字部。兢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12〔古文〕𠓆《唐韵》《集韵》《韵会》𠀤居陵切,音矜。《说文》竞也。《徐曰》竞,强也。一曰敬也。

又《尔雅·释训》兢兢,戒也。《玉篇》戒愼也。《书·臯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注》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前汉·外戚传》唯婚姻为兢兢。《注》戒惧也。又《正韵》不自安貌。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人凌兢。《注》师古曰:寒凉战栗处。又《韵会》通作矜。《文选·韦孟诗》矜矜先王。《注》戒也。又《集韵》巨兴切,音殑。兢兢,坚彊貌。

组词解释:

兢兢jīng jīng] 小心谨慎貌。兢业[jīng yè] 谨慎戒惧。兢惧[jīng jù] 戒慎恐惧;惶恐。战兢[zhàn jīng] 畏惧戒慎貌。恐惧发抖。兢慎[jīng shèn] 小心谨慎。战兢兢[zhàn jīng jīng] 因恐惧而发抖。兢惕[jīng tì] 戒惧。谦兢[qiān jīng] 谦虚谨慎。

1 形容“无限大”的词语有哪些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源源不断

1、包罗万象

拼音:bāo luó wàn xiàng

释义: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2、琳琅满目

拼音:lín láng mǎn mù

释义: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3、美不胜收

拼音:měi bù shèng shōu

释义: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目不暇接

拼音:mù bù xiá jiē

释义: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5、无奇不有

拼音:wú qí bù yǒu

释义: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6、无穷无尽

拼音:wú qióng wú jìn

释义: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7、无所不包

拼音:wú suǒ bù bāo

释义: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8、五花八门

拼音:wǔ huā bā mén

释义: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9、眼花缭乱

拼音:yǎn huā liáo luàn

释义: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10、源源不断

拼音:yuán yuán bù duàn

释义:形容接连不断。

2 求墨子论证无穷的原文

《墨经》中的无限思想 《墨子》中“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四篇含有很多逻辑和科学的内容,合称为《墨经》(或谓《墨经》更含“大取”和“小取”二篇)。

它也是中国古代关于无限思想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对其中的无限思想作一比较全面、系统的讨论,以教于方家。

无穷大的思想 “经上”云:“宇,弥异所也”[1],用“宇”字表示整个空间;又云:“久,弥异时也”[1],用“久”字来表示整个的时间。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简单限定。

“经下”进而讨论了时空有穷无穷的问题,其第63条云: 经:宇进无近,说在敷[2]。经说:宇○伛不可偏举,宇也。

进行者,先敷近,后敷远[3]。 其第64条云: 经:行修以久,说在先后[2]。

经说:行者○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

久,有穷无穷[4]。 敷,分布履步之谓[2];偏,遍也,伛谓区域[5]。

第64条,用远近来说明距离(“修”),用先后来说明时间;认为经过一定的距离必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含有以运动联系时间和空间的思想。

“久,有穷无穷”,明确肯定了时间既是有限(一段)又是无限(整个时间)的。 “久”既然无穷,那么“宇”是不是也无穷呢?。

梁启超认为第63条是说“空间远近的观念不过是相对的,其实无所谓近远也。立乎后至之处,则强指前至者为近耳,故曰‘宇进无近’”[6]。

他断定“无近”就是“无所谓远近”是没有根据的;而《墨经》本身也未暗示“立乎后至之处”来“强指先至者”,相反倒是说“先敷近,后敷远”;若依梁氏把第64条的“行者……必先近而后远”放在第63条之末,则更显梁说之不合理。我们认为这条如谭戒甫[5]、方孝博[7]所说,是讲空间无限的问题。

“经”的意思是“宇”无穷无尽,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尽头;既然如此,“宇”中的不同区域也就多到不能遍举了。 《墨经》不仅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无限,并隐含有运动无限的思想;而且用一个长度单位来界定无穷大。

“经上”第41条云: 经:穷,或有前不容尺也[1]。经说: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8]。

此条注家的解释众说纷纭。我们认为[9]钱宝琮的解释最为精当:“用尺来度量路程,如果量到前面只剩不到一尺的余地,那末, 这路程是‘有穷’的。

如果继续量前面总是长于一尺,那末,这路程是‘无穷’的”[10]。这可以用符号转化为下述的命题: 设A为一射线或其上一段,R= 一尺;那么,1)如果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得A—nR

这里1)相当于所谓“阿基米德公理”----“对于任意的两个正实数a、b,必定存在 一个自然数n,使得na>b”[11]的逆命题。据徐克明新近的考证[12],“经说”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靠前编定;阿基米德公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原本》卷Ⅹ命题Ⅰ的知识都在欧多克索(或译作攸多克索,Eudoxus,约前4世纪上、中叶)时代已经具备[13],二者时代大致同时。

这个命题与阿基米德公理从不同侧面讨论问题。后者留有古希腊由于对无穷的问题发生了困惑而极力避免使用这个概念的古典传统的烙印,尽管阿氏后来使用了不可分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仍要用穷竭法来证明他的结论[13]。

前者用一个度量单位来界定有穷与无穷,具有明显的数学意义,这是中国古代对无穷大的一个成功定义,它着眼于在承认无穷大概念的前提下揭示其本质,达到了中国古代对无穷大认识的高峰。 无穷小的思想 “经上”第61条云: 经: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14]。

经说:端,是无同也[15]。 “端”即点,自陈澧首倡其说[16],几无疑义。

然具体理解和文字校勘存在分歧。王引之谓“序”乃“厚”之形讹[14],伍非百[17]、梁启超[18]、钱宝琮[19]、高亨[20]、牟钟鉴[21]等从之,他们认为“无厚”就是没有大小、广狭、厚薄。

陈澧则认为“序”字不误[16],范耕研[22]、谭戒甫[23]、鲁大东[24]、陈孟麟[25]、史墨卿[26]、方孝博[27]等从之,而释义稍异。在坚持“序”字不误的一类观点中,一种看法认为“无序”即无与为次序,因“最前”本身即指次序而言[28],故此说难以自圆;另一种认为“序”与“绪”通假,绪即余,“无序”即“无余”,也就是分割到最后没有育剩余,此亦难通。

此条“端”即最后之剩余,安得谓“无余”哉?而况此条并未言及分割呢。还有的说“无序”就是“无分”,然不见训诂上的根据。

梅荣照曾提出“序”字乃“度”之误[29],后来又承认“仍需进一步验证,因为《墨经》中未曾使用过‘无度’这个词”[28],不过《墨子》中倒有所见,但与梅氏的期望相反,“无度”不是说量度为零,而是没有限度,其它古籍中也时有此词,而或为此义,或指没有法度、不合规矩。可见改“序”为“度”的确缺乏根据。

关于“序”为“厚”的形讹之说,有些人提出两条疑问,一是今本晋鲁胜《墨辩注叙》[30]有“无序之辩”一语,此可作为“序”不误的证据[31];二是“无厚”虽然没有厚度但可能有长度或宽度,“无厚”可以是线或者面。对于第一点,牟钟鉴认为作为鲁胜所列先秦四大辩题之一的“无序”之辩,在现存先秦文献中却“毫无。

3 代表无穷大的成语

奥妙无穷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谈比》:“但文章一事,涉及意识形态,奥妙无穷,千变万化,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要想比出个结果,使观众心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变化无穷 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变幻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4 无穷大的定义

首先必须清楚,无穷大是针对函数而言的,高数的具体定义如下:设函数F(x)在X。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就是定义域的一个子集,可以是长度一定的,也可以是无限远的)。如果任意给定一个正数M(不管他有多大),总存在正数A,只要X适合不等式0A),对应的函数值总满足│F(X)│>M,则称函数F(X)在X趋近于X。是是无穷大的。 简单的说,函数的无穷大,就是不管你任给一个多大的正数,函数总能取到比你给的还要大的数。

至于楼主所说的问题,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O这是无庸质疑的,当然就包括乘以无穷大的特例。楼主存在的疑问就是你把O当成了无穷小,在高数学习求极限时就会讲到,O可以看成是无穷小。

那楼主应该是想问无穷大乘以无穷小的问题了。无穷的和无穷小都是有阶数的,有一阶无穷大(无穷小),二阶无穷大(无穷小)。所以他们乘积的极限不能确定。打个比方,X和X2(平方),当X在定义域上趋近∞大时,X和X2的数值都是无穷大,但很明显X2要比X增长的速度要快,所以X2是比X高阶的无穷大,对于无穷小一样,X分之一与X2分之一在X趋近∞就是不同阶的无穷小,很明显X2分之一要减小得快些。

比如对1/X乘以X2 在X趋近∞区极限,很明显就是X(无穷大),如果是1/X2乘以X 在X趋近∞区极限,很明显就是1/X(无穷小)

楼主不要急嘛,先把高考熬过去了,大学里面这是基础的基础。

革的五笔怎么打

革的五笔输入法这么打:革AFJ

解析:

革字的五笔字根拆分如下:

廿A,下面部分F,末笔竖的上下结构识别码J。

被的五笔怎么拆分

五笔:PUHC

读音:[bèi][pī]

部首:衤

释义:[bèi]

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

2盖,遮覆:~覆。泽~后世。

3遭遇,遭受:~灾。~难。

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辞退了。

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pī]

古同“披”,覆盖。

颜的五笔怎么打

颜五笔:UTEM

基本信息:

拼音:yán

部首:页,四角码:01282,仓颉:yhmbo

86五笔:utem,98五笔:utem,郑码:SUPG

统一码:989C,总笔画数:15

基本解释:

1、面容,脸色,脸面:容颜。

2、色彩:颜料。

3、姓。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_颜[tiǎnyán]

表现出惭愧的脸色。

2、红颜[hóngyán]

指美女。

3、开颜[kāiyán]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4、汗颜[hànyán]

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

5、赧颜[nǎnyán]

因害羞而脸红。

七的五笔怎么打

七的五笔:AGN

七,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七"本义为切断,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

字源演变

七,指事字。在一横中间加一竖划,表示将某物从中切断。"七"字在甲骨文中作"七",而"十"字在甲骨文中作"十",二者本不会相混。后来"十"字中的一点变为短横,"七"字则写作长横短竖之形,二者固然有所区别,但还是很易混淆,所以战国时出现一种将"七"字的竖画弯曲,写作"七"来加以区别的异体,小篆认同了这种写法并将之规范化。虽则汉代仍存在作长横短竖结构的"七"字异体,但到楷书中就只剩下与"十"有明显不同的"七"字了。

七的本义为切断。《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_出也。"丁山《数名古谊》:"七古通作'十'者,_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则七即切字。""自借为七数专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为切断专字。"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按阴阳学说,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故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俗称"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称为"满七"。

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_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亲吉切。文一。

说文解字注

七,_之正也。

易用九不用七。亦用变不用正也。然则凡筮阳不变者当为七。但《左传》、《国语》未之见。

从一。微_从中_出也。

谓。亲吉切。十二部。

凡七之属皆从七。

康熙字典

《唐韵》亲吉切。《集韵》《韵会》《正韵》戚悉切,音_。少阳数也。《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_出也。《书舜典》:在_玑玉衡,以齐七政。注:七政,日月五星也。《诗唐风》:岂曰无衣七兮。注:侯伯七命,车服皆以七为节。

又词家以七名篇,虽八首,问对凡七。七者,问对之别名,始枚_七发,后傅毅七激,崔_七依,曹植七启,张协七命,继之凡十馀家。

又三七,药名。《本草纲目》:言叶左三右四,故名。一说本名山_。

又姓。明七希贤。

又人名。《续仙传》:殷七七,名文祥。苏轼诗: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正字通》:或通作_漆。柒。

灵枢和素问。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