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总写将军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可三尺为一米,难道他们都两米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古书中总写将军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可三尺为一米,难道他们都两米多?,第1张

古书中总写将军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可三尺为一米,难道他们都两米多

商--1尺合今1695厘米。

楚(战国)--1尺合今227厘米。

秦--1尺合今23厘米。

汉、晋--一尺合今24厘米。

隋--1尺合今2951厘米。

唐--1尺合今31厘米。

宋、元-:一尺合今3072厘米。

明--1尺合今311厘米。

清(和现在一样)--1尺合今32厘米。

3尺=1米;

1尺 = 10寸;一寸=10分.

1尺=333厘米;1寸=33厘米。

被诸葛亮称真将军也的是?

被诸葛亮称真将军也的是赵云。

建兴六年(228年)赵云随军攻关中,分兵拒首真主力,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就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当诸葛亮见赵云、邓芝退回时不折一人一骑。轴重等器亦无遗失,遂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发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诸葛亮听后赞口,“真将军也!”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阪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諡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諡赵云为顺平侯。

三国中被诸葛亮称赞《真将军也》是谁

建兴六年(228年)赵云随军攻关中,分兵拒首真主力,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就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当诸葛亮见赵云、邓芝退回时不折一人一骑.轴重等器亦无遗失,遂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发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诸葛亮听后赞口.“真将军也!”

玄德与孔明亲赴桂阳。云迎接入城,推赵范于阶下。孔明问之,范备言以嫂许嫁之事。孔明谓云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云曰:“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云吾:“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玄德曰:“子龙真丈夫也!”遂释赵范,仍令为桂阳太守,重赏赵云。

却说孔明回到汉中,计点军士,只少赵云、邓芝,心中甚忧;乃令关兴、张苞,各引一军接应。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赵云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孔明急扶起,执手而言曰:“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告曰:“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孔明曰:“真将军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云辞曰:“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乃倍加钦敬。

在古文里身高八尺是不是等于两米四

不是的,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1尺约合现在的2333CM。身长八尺即为185cm。

关羽身长9尺,即为209CM,可见武圣还是很有海拔哦··

诸葛亮说谁是真将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赵云是真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赵云随军攻关中,分兵拒首真主力,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就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当诸葛亮见赵云、邓芝退回时不折一人一骑.轴重等器亦无遗失,遂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发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诸葛亮听后赞口.“真将军也!”

诸葛亮为什么称 赵云 为“真将军也”?

1、原因 建兴六年(228年)赵云随军攻关中,分兵拒首真主力,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就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当诸葛亮见赵云、邓芝退回时不折一人一骑.轴重等器亦无遗失,遂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发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诸葛亮听后赞口.“真将军也!”典出《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2、人物简介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諡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諡赵云为顺平侯。

被诸葛亮封为平北将军是谁

蜀国平北将军为马岱

诸葛亮穿多少尺的鞋?

按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三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4CM,换算成现代的身高也有184CM,如果他长的不是异形脚的话,我想42或43的最适合不过了。

诸葛亮让哪八位将军去守护八阵图

东跨古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南去,聚石成八行,行相距二丈。这就是八阵图,也就是说八阵图是由一堆堆的石头堆成的,没有人守护~

守护八阵图的人是龙腾鞭薛将军;夜磷刀千将军;悲鸣琴李将军;天灵针韩将军;乌金弓鱼将军;紫薇剑不知道是谁;黄金戟焦将军:孔明扇诸葛日照

苏秦,

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准确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记·燕世家》载:“(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始来见。”根据《帛书》,这一记述有误。《帛书二十二》说:齐宋攻魏,楚围翁(雍)是(氏),秦败屈丐。”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假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是20岁左右,则推算他大概生于前332年前后。《史记》有《苏秦列传》记载其约死于公元前32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纵横家书》,其中有十一篇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古籍,记载其死于公元前284年。经过不少学者的考订,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齐宣王、齐闵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确定他应该死于公元前284年

苏秦出身寒门,却少有大志。据传他随鬼谷子学游说术,“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史记》)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遭受到很多困难、挫折,只得回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暗地嘲笑他说:东周人的风俗,都治理家里的产业,致力于工商,谋取十分之一二的盈利,他却丢掉根本而去从事耍舌头,还不应贫困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于是发愤读书,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留下了‘锥刺股’的千古佳话,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

苏秦学有所成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是时,齐秦二强心怀包宇天下,兼并六国之志;而弱国之间,彼此明争暗斗,不难被各个击破。苏秦力主合纵,即联合几个弱国共同对付强国,为此,他首先来到比较弱小的燕国。

时值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四方贤士之时,“苏子闻之,由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氏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落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说苑·君道))此苏子就是苏秦,苏秦归燕在燕昭王师事郭隗三年之后,即前308年。

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齐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

苏秦合纵五国攻秦:秦相魏冉来到齐国致送“东帝”称号和约定联合伐赵之后,苏秦从燕到齐,见齐闵王于章华宫南门,齐王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这样“两帝立,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齐取消帝号可以使得“天下爱齐而憎秦”,因而主张取消帝号,“倍(背)约摈秦”,“以其间举宋”(《齐策四》、《田世家》)。这个建议很得齐王的赞许,于是就邀约赵王和齐王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会见,约定“攻秦去帝”,并由苏秦参与其事(《战国纵横家书》四)。这是赵国存亡的紧急时刻,苏秦这样联合齐、赵二强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因此苏秦一时声势显赫,赵和齐先后都封苏秦为武安君,任以为相。《苏秦列传》称苏秦约六国合纵,并相六国,出于后世策士的夸张,但是当五国合纵攻秦时,同时兼有齐、赵、燕三国之相,并同封为武安君,当是事实。苏秦这样推翻秦齐连横而攻灭赵国的计划,发动齐、赵联合五国而合纵攻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挽救赵国,还是为了将来实现燕联合秦、赵攻破齐国的“大事”。因为在这样秦、齐、赵三强鼎立而斗争的形势下,必须要造成秦、赵两强合纵攻齐的局势,才有可能把齐攻破。如果出现秦齐两强连横攻赵的局势,一旦赵被攻灭,齐的国力将更强大,必然造成对燕十分不利的结果。

公元前二八八年十二月齐宣布废除帝号,次年五国军队就开始会合而前进攻秦了。五国因宋地而矛盾重重,致使这次合纵攻秦不欢而散,秦在五国合纵进攻的形势下,也宣布废除帝号,与五国讲和,把前所夺得的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济源南)、高平(今济源西南向城)归还给魏,把垩分、先俞归还给赵(《赵世家》。为五国合纵攻齐留下伏笔。

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说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三晋第处冲要,又是角逐智勇之地,故顺时言变,鼓舌游说的谋臣策士便应运而生。在中原逐鹿之际,权术捭阖的纵横家们驰骋其间。

到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为定局,故凡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如《战国策》就把秦和六国对立起来,并总以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

苏秦死后,其书信被辗转传录,成为纵横家的重要教材之一。而纵横家直至汉代初年,还是一门“显学”。由此可见,苏秦对于那个时代,尤其对于其身后的纵横家们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简介-中国历史人物)

诸葛亮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关汉卿: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马致远:《太和正音谱》《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