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上名人书店这些文艺范本是什么?
如今,网络名人中的事情以捂耳的方式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网上名人书店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扬州网上名人书店有哪些呢?互相了解一下。
扬州网上名人书店有哪些?
猫的天空城堡
被称为概念书店的猫的天空之城连锁书店,为虹桥广场商圈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这家书店的设计很洋气。书籍按照旅游、艺术、绘本、文学等不常见的类别摆放在书架上。在一些进店的顾客眼里,他们的主要经营项目就是卖商店自己设计的明信片,给买这些明信片的人寄明信片到未来,卖饮料和甜点。
钟书阁
中书阁一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2016年,这家最美的书店落户羊城。中舒阁秉承“一店一设计”的理念。中墅阁位于扬州,在设计中融入了扬州的桥和运河元素。如今,钟已经成为扬州的标志之一。
边程书店
一家民营书店的经营,注入了经营者的情怀和心血。边程书店的名字取自沈从文的小说,书店充满了艺术气息。十年间,《边城书屋》历经四次搬迁,如今坐落在一条古老而文艺的街道——皮市街。现在书店的老板会修复古籍,做线装书,收集旧物件放在店里。
扬州网上名人书店:这些文艺故事是什么?
漂浮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意图。《沈清赋》写《浮生六记》,沉浸在妻子、少女的故事中。云娘葬在扬州西门外的金龟山。名为《生活的故事》的书店,注定有着浓浓的古典气息。书店里陈旧的红木柜子和留声机,凸显了它们的老派魅力。你可以在生命之书中阅读和拍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拍照地点。浮生经常举办文化分享会,在那里可以买到一些周边产品和各种版本的《浮生六记》。
前卫图书馆
位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附近的先锋书店,2013年更名为先锋咖啡书店,图书数量也有所减少,腾出空间放咖啡和甜品。咖啡和书很配。店主以一种执着,展现了他的人文理想。在先锋书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国作家来这里开读者见面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读者和作者近距离交流,特别温暖。
扬州古籍书店
扬州古籍书店位于天宁寺斜对面,简单的牌匾,三层。在扬州,有了这家书店,扬州可以称得上是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的地方。希望书友们可以来扬州看看。
城市书房
当很多人已经入睡,扬州24小时书房的灯还亮着,书房里摆满了书。扬州不止一个24小时自习室。有机会安静的坐一天,看书,给大脑充电。
宋城书店
宋城书屋,宋代风格的书屋,隐居于宋嘉城西门瓮城。走进去,你会觉得书香扑鼻,木质书架。
这就是扬州网上名人书店要和大家分享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一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 天一阁的藏书柜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设 天一阁外观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建阁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三、 1949——1993年 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
《文渊阁书目》是登记性书目。杨士奇整理图书时,是将七千二百九十七部图书,进行分类,然后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为二十个字号,装进五十只大书橱中,编目就是逐字逐橱登记。
号和橱之下,才按图书的内容划分类别,而后依类登录图书。
天字五橱,收藏明朝御制御定文集等书。
地字四橱,收易、诗、礼、周礼、春秋、仪礼、礼记等书。
玄字一橱,收礼书、乐书、诸经总类等书。
黄字三橱。收四书、性理、经济(附奏议)等书。
宇字六橱,收史部之书。
宙字二橱,收史附、史杂之书。
洪字一橱,收子部之书。
荒字一橱,收子杂、杂附之书。
日字三橱,收文集之书。
月字二橱,收诗词之书。
盈字六橱,收类书之书。
昃字一橱,收韵书及姓氏之书。
辰字二橱,收法帖、画谱等书。
宿字一橱,收政书、刑书、兵法、算法之书。
列字二橱,收阴阳、医书、农圃等书。
张字一橱,收道书。
寒字二橱,收佛书。
来字一橱,收古今志书。
署字三橱,收旧志。
往字三橱,收新志。
以上二十字号五十橱。共7297号,即7297种书。达43200册,估计在十万卷以上。
《文渊阁书目》分类在整理图书时即已确定。由于杨士奇周详考虑,分类很是齐全。其所分国朝、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礼书、乐书、诸经总类、四书、性理(附实录、传、年谱等)、经济、史、史附、史杂、子书、子杂、杂附、文集、诗词、类书、韵书、姓氏、法帖、画谱(诸画谱)、政书、刑书、兵法、算法、阴阳、医书、农圃、道书、佛书、古今志(杂志附)、旧志、心志等四十类目,可满足各种需求。并且它不恪守四部法成规,开创了有明一代分类的新风气。还有,其某些类目的设置还有可取之处,如将礼书、乐书与“周礼”、“仪礼”分开,比较合乎实际;将地方志析为“古今志”、“旧志”、“新志”,在志书大量涌现的情况下,也有利于读者检索。因此,其分类体系,还可作为编制古籍书目的借鉴。
因此该书考订功用不可忽视。因为其编写之时,明内阁藏书尚完整,所收元朝旧藏,有价值的宋、元刻本和抄本颇多,另外,还有不少明初典籍。然而,明嘉靖以后,文渊阁藏书大批流失,若干珍本秘册无可再见。所以,其就成为考订宋、元、明初散失之书的重要资料。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对勘《永乐大典》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文渊阁书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深有感触地评介其价值说:“惟籍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
《文渊阁书目》原不分卷。传世之本,各家以意厘定,《四库全书》本分为四卷,《读画斋丛书》本,按《千字文》二十字号为卷数,分为二十卷。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有十四卷本。今流传较广的为《丛书集成初编》本,该本源出读画斋本。
本文2023-08-09 03:21: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