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分哪四库,都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3收藏

四库全书分哪四库,都叫什么,第1张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公元1867年7月21日(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夜晚,戒备森严的两江总督府。

曾国藩正在和赵烈文闲聊当今的社会局势。曾国藩说起京师的局势,心中忧虑不已。赵烈文当着曾国藩这位大清重臣的面,口无遮拦,语出惊人的告诉总督大人,清王朝最多只有50年的寿命了,而且精确的预言了大清崩溃的全过程,首先是朝廷崩塌,接着是地方督抚手握重权各自为政,陷入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境地。曾国藩听了他的话,痛苦的说,我日夜盼望着早死,不忍心看到这一天。赵烈文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这么精准的判断局势?为什么敢当着大清两江总督的面直言“大清要亡!”

两江总督曾国藩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幕府,而赵烈文就是幕府中的幕僚,而且是最受曾国藩信任的幕僚。其实,在汉唐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的官员就有了建立幕府的习惯,比如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就是节度使的幕府出身。到了清代,这个行业更加的发扬光大而且几乎被一个地方的人所垄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绍兴师爷”!

不过,曾国藩的幕府和满清所有的督抚重臣的幕府都不一样,首先是大, 达到了三四百人左右,一般的督抚幕府也就是十多人而已。二是人才济济。人才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江南七省,上到督抚重臣,下到州府官员,很多都有在曾国藩幕府中担任幕僚的经历。

曾国藩的幕府大,是因为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满清八旗和绿营早腐朽的不堪一击,被太平天国揭露了本质。无奈的满清只能依靠地方汉人大员组织团练来维持统治,比如曾国藩,自咸丰十年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来,已经身兼五大钦差大臣的岗位,管理江西,江苏,安徽和浙江四省军事。当然需要大量的军政人才的辅助。

曾国藩幕府人才多,是因为曾国藩掌握了一门奇术,相面术!不要误会,这里的相术不是封建迷信用来骗人的那一套骗术,而是积曾国藩一生与人打交道的经验而衍生出来的对人才的选择和判断的方法。曾国藩甚至还写了一本奇书,叫做《冰鉴》!

第一,察言观色:曾国藩在《冰鉴》中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意思是说,一个人精气神,全部体现在眼睛上。一个人机敏干练还是愚昧木讷,是精气饱满还是颓废迷茫,都体现在眼睛是明亮有神还是昏暗浑浊上。所以曾国藩看人,最喜欢别人的眼睛,挑选幕僚,也是这个方法。

第二,量材录用:曾国藩在《冰鉴》中说,真正的大才是天然生成的,这样的大才可遇而不可求,所以选人用人要注意选用中等左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最多也最好培养。每次有人来投效,曾国藩都会细细考校观察,胆小谨慎的,让他办理粮饷,文采优良的,让他办理公文,学问渊博的,让他整理古籍珍本。基本上都能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幕僚也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出良好的贡献。

第三,亦师亦友,注重人才的培养。曾国藩不管多忙,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幕僚谈话,一方面听取他们的工作心得,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经验对他们进行点拨,同时给幕僚开出书单,让他们去阅读,自己也经常向幕僚谈读书心得和人生经验,甚至还定期举行考试,对幕僚的功课进行考校,曾国藩把自己的幕府办成了一所学校,他自己既是领导也是老师。

曾国藩虽然是封建官僚,却十分的开明,在他的两江总督府,什么都可以说,言论的风气十分开放,而赵烈文就是所有幕僚中最受曾国藩信任,最有才华的幕僚,经过曾国藩身边长期的熏陶,他才能对时局的判断如此准确,才敢如此在曾国藩这个大清的两江总督,朝廷重臣面前直言“大清要亡”。

所以,曾国藩的幕府中才会人才济济,光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就47人,其中督抚大员33人。即便是到了光绪年间,全国八名督抚大员,出自曾国藩的幕府的,就有5人。这一切,都离不开曾国藩的识人,用人,培养人。

青简、韦编、青编

古代没有纸时,把字写在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就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

芸帙、芸编、芸签

有了纸以后,人们为了防止虫对书的咬噬,常在书里放“芸香”,后人便用“芸帙”“芸编”“芸签”等代称书籍。

缥缃、缃帙、缃缥、缥帙

“缥”是青白色丝织物,“缃”是浅**的丝织物,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作书籍的封皮、封套,“缥缃”等遂成为古代书籍的代称。

坟典、坟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有时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而“坟典”“坟籍”则常用作古代典籍的代称。

二酉

代指丰富的藏书。“二酉“原系湖南境内的大酉山、小酉山。相传小酉山石穴中藏书千卷,乃是秦人留下之物,后则用以代指丰富的藏书。

学术观点

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

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

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