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主要是反映实际情况,抓拍,平视角度较多”。求您给出结论的出处,哪本书或论文上有?
1940年,美国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Dor other lange,1895-1965年)为英文“纪实摄影”概念确定了理论意涵。观点:纪实摄影反映当下,为将来作影像实证。纪实摄影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记录人的活动;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习俗等;揭示影响人类行为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广泛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参与。
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 e Am Rlein)在《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
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无论是好是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摘自网络
摄影流派有
1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流行于20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2印象派摄影
189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3写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4自然主义摄影
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爱好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5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6新即物主义摄影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20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例如,摄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摄的火车头的回转轴就是用近摄手法,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的状态,由于画面摒弃了其他细部因而给予观众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
7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8抽象摄影
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9堪的派摄影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法国著名的“堪的”派摄影家亨利·卡笛尔·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因而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堪的”派中的摄影家,就其美学思想和创作倾向而言,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他们都崇尚人性世态的表现,且大部分都从事于新闻摄影工作,但有的为自然主义者,有的为写实主义者。
10“达达派”摄影
“达达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达达”,原为法国儿童语言中“小马”或“玩具马”的不连贯语汇。因为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
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有较明确、完整的艺术豆腐和纲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窥见。
11主观主义摄影
主观主义摄影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所以又称作“战后派”。
它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其创始人是德国摄影家奥特·斯坦内特。他认为,“摄影是本来具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宽阔领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作用。但目前却成了一种机械的写实主义”。于是提出了“摄影艺术主观化的艺术主张。极力主张摄影艺术的终极应该是提示摄影家自身的某些朦胧意念和表现不可言传的内心状态和下意识活动。”主观摄影就是人格化、个性化的摄影。这便是该流派的艺术纲领。主观摄影的艺术家们极度强调自己的创造个性,蔑视一切已有艺术法则和审美标准。该派理论家公开表示,“主观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试验性的图像艺术,而是一种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创造性艺术。”“我们可以任意使用技术手段去创造照片。”
世界摄影大师经典作品如下:
1、《胜利之吻》:胜利之吻也称作胜利日之吻、世纪之吻,是指在当地时间1945年8月14日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一幕亲吻。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
一位水兵在时代广场的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女护士,这一瞬间被《生活》杂志的摄影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来,成为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从此以后,每年8月14日都有数百对男女在时代广场重现“胜利日之吻”,以纪念战结束。
2、《饥饿的苏丹》:饥饿的苏丹 ( The Starving Sudan ) 又名欺凌的苏丹,是摄影师凯文卡特的作品,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凭借该作品作者赢得九四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该张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几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回面。
3、《阿富汗少女》: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夫·麦判瑞,一位人道主义者,1978年开始自由摄影生涯,在战争煤发前的阿富汗,凭着过人的蛋气拍摄了许多珍责照片。
其中一幅《阿富汗少女》作品,1985年登上美国《国家地理》封面而赢得荣誉。岂料当年一个5分钟的作品,无高间却成为生命中的一部份。
4、《市政厅之吻》:《市政厅之吻》也称作《市政厅前的吻》、《市政厅外的吻》、《巴黎市政厅前的吻》。由著名摄影师罗贝尔·杜瓦诺(RoberDoisneau)拍摄,摄于1950年,原版相片的持有者就是照片的女主人公弗朗索瓦兹·波尔内。
原版照片上还盖有罗伯特 杜瓦斯诺的亲手签章,估价大概在15万到2万欧元之间。而人们更津津乐道于照片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传奇。
5、《奥马伊拉的痛苦》:我们通过这组照片,已经看出了拍摄者内心的痛楚,福尼尔的这种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显示了记者的高尚品德,他没有追求猎奇而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婴年在第2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
他的这组彩色照片《奥马伊拉的痛苦》获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这位甜美的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神情的这张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而福尼尔在拍摄这组照片时,才是他正式拿照相机采访的第三年。
6、《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孩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7、《被打捞的小猫》:《被打捞的小猫》主要进述的并不是一银小猫靓汤8周大的猫咪呼噜噜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么了,它围者着面汤银打转,直到一头载了进去被主人捞出后还不好意思的笑了。
尼埃普斯,法国发明家,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国人尼埃普斯于1827年拍摄出来的,但是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者却是法国的达盖尔。尼埃普斯,是未被大众关注的摄影术发明者,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在那个时期,摄影的产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们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就已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於摄影术,但当时阻碍摄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将影像保留下来的方法仍然没有被发明。1825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委托法国光学仪器商人查尔斯·塞福尔(Charles Chevalier)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制作光学镜片。并于1827年(有说1826年)将其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拍摄和记录下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家里拍摄完成,通过其阁楼上的窗户拍摄,曝光时间超过8小时。
另外最有成就的摄影师应该是“布列松”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百度了解一下他。
本文2023-08-09 03:49: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