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山·包山禅寺有哪些交通方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6收藏

洞庭西山·包山禅寺有哪些交通方式,第1张

洞庭西山·包山禅寺交通指南:苏州火车站西侧91路可到达,或从吴中汽车站乘坐53路也可到达。

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据史志资料记载,该寺初创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肃宗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寺院亦经历了多次兴废。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寺院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10月23日正式开光。

清顺治年间,包山寺住持山晓和尚,应诏进京主持董鄂妃丧礼的佛寺活动,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得赐御笔“敬佛”二字,成为镇寺之宝,现在石公山上御墨亭中的“敬佛”碑,即为光绪年间依真临摩而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苏州图书馆的四十多箱珍贵古籍被日寇所夺,将其移藏于包山寺满月阁,住持闻达上人不畏艰险,历时八年,终使文物得以保全,受到了民国江苏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嘉奖。寺中源于明万历年间的木刻方册本大藏经,世称万历藏、嘉兴藏、径山藏,是目前最为完整且国内仅存的两部之一,十分珍贵,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包山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相传全盛时有僧房1048间,宋代王_在《包山禅院记略》中称,“兹院自六朝之后为胜地”,“大丛林,庇千僧”。清末时,僧人分为六房,由下而上依次为静善堂、拈花堂、禅堂、大云堂、下西房、上西房,统称为显庆禅林,其中大云堂部分为主寺。寺院建筑除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云堂外,还有空翠阁、嫩桂阁、祖师殿、香证阁、凝香塔院、闻经山房等。历代文人到包山寺并留下诗作的很多,如皮日休、陆龟蒙、范成大、王宠、沈德潜、叶圣陶、田汉、周瘦鹃等。自清末到解放初,包山寺住持依次为太虚、大休、闻达、云谷。寺中原先题额、对联很多,最有名的除“敬佛”御笔外,为清末石湖名家余觉所书的大云堂联:“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包山寺被毁后,仍然有许多信徒到遗址进香。1994年太湖大桥通车后,包山寺重修工作开始筹备。1995年7月,成立了包山禅寺修复筹建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包山禅寺题写了寺名和大雄宝殿匾额。1995年10月15日,包山寺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西山镇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投资,苏州香山古建集团公司设计施工。首期工程主要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围墙、部分附房、道路等,共征地70亩,总投资一千万元。1997年5月,首期工程主体建筑竣工落成,二期工程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佛像、厢房、牌坊、藏经楼、大云堂、玉佛殿、祖师殿、御碑亭、钟楼、鼓楼、各种器具及配套设施、停车场、道路等,总投资亦近千万元。1999年10月23日,包山寺举行佛像开光盛典,贯澈法师任方丈,寺内有僧人40余名。重建后的包山禅寺山门前为香花桥一座,下为山溪。山门正中供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化身)。天王殿中间供弥勒菩萨的真身阿逸多,背面为韦驮菩萨,两侧供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正中供横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左右胁侍为伽叶尊者、阿难尊者;横三世佛背面为海岛观音,供观音菩萨、善财童子、龙女及二十诸天;两侧为十八罗汉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藏经楼(满月阁)位于大殿后,其西侧为御碑亭。玉佛殿位于大殿西南侧,内供汉白玉释迦牟尼。祖师殿位于玉佛殿南,内供达摩祖师。

古人初探茶酒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使得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从而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酒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茶酒,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记载,但那时茶酒仅仅是米酒浸茶,而并非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交融结合。

茶酒的文化史篇

800余年前北宋大学士苏轼留翰墨遗珍、古籍引注,记载了以茶酿酒的创想。苏轼将创想中的“茶酒”以“七齐”“八必”做为茶酒酿制之法,添“酒礼”、“酒德”之说,丰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内涵。苏轼定论:“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

米芾《过白鹤居》题壁七言绝句:“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夜饮论酿》“望高山兮,日沐浴春芽兮。望高山兮,秋风又发茗兮。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望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乐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

冯仝(元代画家)绘元朝初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冯仝应邀悦其事以画笔,将婺州诸文士沸茶酿酒逸事留图卷中。

沈周(明朝画家)写诗记录温州知府文林效仿苏轼酿酒而未能如愿的轶事,从子文衡山绘“家翁沸茶酿酒图”传于后世。清人郑板桥居扬州时,也曾似想完成苏轼梦想以茶酿酒。画家金冬心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袁枚《赋茶酒歌》“一别吴郡思

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李渔“清狂赵居士,梦酒似茶浆”,叙说南宋金石家赵绪成煮茶酿酒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北宋苏轼整理引注,到清乾隆年间,在文士、画家中广现沸茶酿酒的逸事。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 “茶酒”文化史篇。

洞庭西山·包山禅寺属于苏州古镇村落的著名景点。

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据史志资料记载,该寺初创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肃宗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寺院亦经历了多次兴废。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寺院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10月23日正式开光。

清顺治年间,包山寺住持山晓和尚,应诏进京主持董鄂妃丧礼的佛寺活动,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得赐御笔“敬佛”二字,成为镇寺之宝,现在石公山上御墨亭中的“敬佛”碑,即为光绪年间依真临摩而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苏州图书馆的四十多箱珍贵古籍被日寇所夺,将其移藏于包山寺满月阁,住持闻达上人不畏艰险,历时八年,终使文物得以保全,受到了民国江苏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嘉奖。寺中源于明万历年间的木刻方册本大藏经,世称万历藏、嘉兴藏、径山藏,是目前最为完整且国内仅存的两部之一,十分珍贵,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包山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相传全盛时有僧房1048间,宋代王_在《包山禅院记略》中称,“兹院自六朝之后为胜地”,“大丛林,庇千僧”。清末时,僧人分为六房,由下而上依次为静善堂、拈花堂、禅堂、大云堂、下西房、上西房,统称为显庆禅林,其中大云堂部分为主寺。寺院建筑除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云堂外,还有空翠阁、嫩桂阁、祖师殿、香证阁、凝香塔院、闻经山房等。历代文人到包山寺并留下诗作的很多,如皮日休、陆龟蒙、范成大、王宠、沈德潜、叶圣陶、田汉、周瘦鹃等。自清末到解放初,包山寺住持依次为太虚、大休、闻达、云谷。寺中原先题额、对联很多,最有名的除“敬佛”御笔外,为清末石湖名家余觉所书的大云堂联:“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包山寺被毁后,仍然有许多信徒到遗址进香。1994年太湖大桥通车后,包山寺重修工作开始筹备。1995年7月,成立了包山禅寺修复筹建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包山禅寺题写了寺名和大雄宝殿匾额。1995年10月15日,包山寺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西山镇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投资,苏州香山古建集团公司设计施工。首期工程主要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围墙、部分附房、道路等,共征地70亩,总投资一千万元。1997年5月,首期工程主体建筑竣工落成,二期工程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佛像、厢房、牌坊、藏经楼、大云堂、玉佛殿、祖师殿、御碑亭、钟楼、鼓楼、各种器具及配套设施、停车场、道路等,总投资亦近千万元。1999年10月23日,包山寺举行佛像开光盛典,贯澈法师任方丈,寺内有僧人40余名。重建后的包山禅寺山门前为香花桥一座,下为山溪。山门正中供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化身)。天王殿中间供弥勒菩萨的真身阿逸多,背面为韦驮菩萨,两侧供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正中供横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左右胁侍为伽叶尊者、阿难尊者;横三世佛背面为海岛观音,供观音菩萨、善财童子、龙女及二十诸天;两侧为十八罗汉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藏经楼(满月阁)位于大殿后,其西侧为御碑亭。玉佛殿位于大殿西南侧,内供汉白玉释迦牟尼。祖师殿位于玉佛殿南,内供达摩祖师。

我国古代技术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志怪故事的古籍,主要包括山川、地理、医药、祭祀、巫医等民俗中的地理知识。这本书保存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神话和寓言,夸父的《一天天》、《精卫填海》等。而且还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的参考。,其中矿物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文献。

中国古代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补天女神、巫山神女、夸父追日等。神话是一种民间文学。古人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鬼神故事和被神化的英雄传说。它的出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

《山海经》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山海经》的地理内涵最重要。它有规律地、有条理地、准确地从各个角度记录了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从山川河流到鸟兽,甚至连名胜古迹和矿藏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这本书的前五卷都有详细的记载,按方位区分。

《山海经》也是一部科技史。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科学家的创造和发明,也记录了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也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和已经达到的科技水平。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是“余不敢言也”,鲁迅认为是“巫士方士之书”。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的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山海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