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广州旧书市场哪里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请问广州旧书市场哪里有?,第1张

分类: 娱乐休闲 >> 收藏

解析:

广州市:海珠路集邮市场内有些旧书摊

『闲闲书话』 [旧书交流]广州旧书店地图050615

作者:gzyikee 提交日期:2005-6-15 20:49:00

按:以下内容根据“闲闲书话』 [旧书交流]请问广州哪里有旧书店?”和本人实际探访整理。

1、广州市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天河广州购书中心1楼。(不可讲价)

2、广州市新华书店古旧门市:东川路东山书城4楼。(不可讲价)

3、文津阁:中大西门文化街(学而优旁边)。

4、两脚书橱:石牌东天马通讯城三楼和石牌购物中心二楼。

5、东川路口东山美术馆三楼电梯口旧书店。

6、宝山书屋:长寿西路132号。(未经核实)

7、文昌南路名酒交易市场对面的古玩城内有10来家古旧书店(离上下九的广州酒家很近)。(未经核实)

8、66路车在多宝路站下车往多宝路方向路边藏身于一家废品收购站里的旧书店(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附近)。(未经核实)

9、纵原邮币卡交易中心(海珠中路288号穗安楼)三楼,二楼也有几间较小的旧书档口,一楼侧楼梯口也有一间;周六上午9点开始有散摊。

10、晓港西往泰沙路,中山图书馆背后某地下书店。(未经核实)

11、华工东侧门对出华农正门一家很小的旧书店。(未经核实)tianya/new/publicforum/contentidWriter=0&Key=0&strItem=books&idArticle=62961&flag=1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奇人,他不热衷于考取功名,而是将毕生精力都献身于地理考察事业。这在古代来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也正是因为他的选择,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精神。

首先是爱国精神。徐霞客的爱国精神不是为了祖国而去和外敌战斗,他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他能够将自己的毕生都现身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探究之中。他没有走科举考试出仕这条传统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比较艰难的探访祖国河山之路,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

其次是科学精神。徐霞客在自己探究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对于自己在古籍上看到的很多知识进行了验证,了解到了很多知识是存在错误的,于是他对此进行了纠正。正式因为他坚持自己证实,同时又敢于向传统经典发起挑战,人们才了解了很多真实的地理知识,这是他科学精神的体现。

最后是实践精神。这一点从徐霞客长期从事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实践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而徐霞客是拥有丰富实践的,所以他对于祖国地理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徐霞客游记》可以说就是自己实践精神的体现。出游三十几年,形成自己的实践游记,徐霞客的实践精神由此表现的更加丰富。

以上就是徐霞客身上能够体现出来的三种精神,这三种精神对于做科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 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 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 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 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 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 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 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 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 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 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 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 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 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 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 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 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 挥。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 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 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 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zi niao和chan niao:找不到这两个字,分别是上面图中的C3和D1。古人认为这两种怪鸟极端不祥,是亡国之兆。传说前者长有蓝色的羽毛、后者长有**的羽毛,因此也称为“青鴍”和“黄鷔”,两只怪鸟都是人面鸟身。它们也被称为“应祸”,据说常常二只一起飞翔,凡是飞越的国家或者停留的国家都会灭亡。 鴸(zhu):也称为“#124;鴸”(zhi/chi zhu),人面鸟身,有的传说中称这种鸟的脚就是人的手。据说鴸会危害士人和君子,它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有很多士人被流放。据称,这种鸟的原名是“丹鸟 鴸”,来自尧帝的儿子“丹朱”之名,丹朱为人恶劣,加上当时并没有父权子继的习惯,所以没有得到继承权,丹朱的怨恨化为这种怪鸟、希望通过迫害士人打倒扰乱政纲的目的。 脩 蛇: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脩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一听就是胡说八道,洞庭湖附近产大象吗?)。由于脩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脩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脩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有关后羿杀脩蛇的传说,和上帖中提到的凿齿类似,可能脩蛇是指被华夏族击败的少数民族,只是在传说中被妖魔化而已。 烛 阴: 又称为烛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人面龙身的神,据说其身体通红、长达千里。烛阴居住在中原北部的钟山,在山上俯瞰世间。它的两只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一只代表 太阳、一只代表月亮,烛阴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那么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用饮食,很少呼吸,古人认为烛阴的吹气会 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这个神明显来自古代对气象的自然崇拜。 鵕(jun):原名“鼓”,是烛阴之子,和父亲一样是人面龙身之神(也有说法称其人面马身、长有蓝色羽毛)。传说鼓生性阴险,和另一名叫做“钦 丕鸟”的神一起谋杀了名叫“葆江”的神。由于犯了天条,两个都被处死。鼓的怨恨转世成为叫做“鵕”的怪鸟,外形象枭、脚为红色、身体**、头部白色,鸣叫的声音象天鹅。鵕的出现预示着旱灾的发生。 传说“钦 丕鸟”的怨恨变成了怪鸟“大鹗”,详见后述。 相 柳: 也作“相繇”,是共工的手下。传说相柳是长有九个人头的巨蛇,所到之处皆被他吃的一干二净,并且将土地化为沼泽,这种沼泽的水有毒、无法饮用,因此相柳所 到之地都变为无人区,连动物也不能生存。在共工被禹消灭之后,相柳继续危害人间,禹数次将它击败,但是相柳的血却污染了土地,使庄稼不能生长。 相柳的传说象征着大禹治水工作的反复性和水灾给古代人带来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给古人带来的种种幻觉 大 鹗:传说由于和“鼓”合作谋杀“葆江”,恶神“钦 丕鸟”被处死,他的怨恨转生成为怪鸟“大鹗”,它的外形象鹫,身体上有黑色斑点、额头白色、喙为红色、爪子象虎爪、叫声象鸭子。大鹗是战乱之兆。 太 岁:中国古代星相学中一颗星的名字,实际上是指木星。古人迷信大岁是代表地上人君(皇帝)的星,在天上则代表天帝,中国古代的天文官员时刻注意大岁在天空中的方位,因为据说如果作出不利于大岁的行为将引来大祸,比如在大岁的方位兴建土木。 大 风:传说中协助蚩尤的“风伯”也就是风神,利用云和黑气掩护蚩尤的魑魅魍魉军团。也有传说称大风是名为“大凤”的怪鸟,它的羽毛扇动引起暴风。黄帝遂命令后羿讨伐大风,后羿用箭射中了大风并且将其俘获。大风也是被华夏族征服的南方民族被妖魔化后的形象。 担 生:传说中引起水害的巨蛇。据说有一位书生小时候捉到一条小蛇,将它养大,蛇长大了之后书生就背着它走,因此得名“担生”。但是由于蛇越来越大,书生也背不动它了,因此就将它放生到河南的沼泽地中。过了40多年,大蛇变成了巨蛇,在沼泽附近吞食行人。这时候书生已经老了,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来到沼泽探访。巨蛇果然出来袭击,于是书生就叫:“担生!”,巨蛇听见之后就垂下头离开了。 县城里的人听说之后,就把书生逮捕,要将他处死。担生听见书生在牢房中叹气,于是当晚,整个县城都陷入湖底,只有关押书生的牢房留在地面上。 在这个故事里,蛇吃人是为了维生,人却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人;蛇尚且重情义,人却自私无能,究竟谁是恶魔呢? 猗 即(yi ji):传说中招来火灾的怪鸟。 九 婴:传说中一条名为“凶水”的河川之神,长有九个头,被后羿杀死。 犰 狳:蝗灾之兆。据说这种幻兽外形象兔子,但是长有鸟喙和蛇尾,它的出现预示着大蝗灾。 人面鴞:旱魃之兆。据说人面鴞外形象枭,但长有人脸、狗尾和象猿猴的身体。 封 豨:传说中在南方楚地作乱的大猪,武器无法穿透它坚硬的外皮,最后被后羿捕获

"合纵、连横"的学说是战国时期一种主要的学说,合纵符合六国的利益,反对合纵符合秦国的利益。

周朝封立了大量的封国,使他们通过拜会、探访增进相互交往,用酒宴招待他们,以增进欢乐友好,实行会盟而增进团结联合,就是希望他们共同协作、共保国家。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是韩、魏、赵三国的基础,他们在形式上相互依托,表里间相互依赖。韩、魏、赵三国进攻齐、楚是自断根基,而齐、楚征战韩、魏、赵三国则是自撤屏障。可那有自己拆毁屏障以讨好敌人,还说敌人将爱惜我而不会攻击我。做人也一样,一定珍惜自己身边现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有人攻击你,别人就先替你挡了,则你就会很省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基础做保护伞,那做人做事就要付出比别人大一倍或几倍的辛苦。

苏秦合纵 苏秦可以说动六国,但是偏偏秦国不买他的账,合纵使他有机会报复秦国。据说(据有一说)苏秦和老同学张仪彼此呼应,利用7国之间的矛盾,达到两人分别掌管七国权力,在7国呼风唤雨,而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

苏秦为什么对燕特别袒护呢?

因为苏秦先仕于燕,他是从燕国出道,虽然掌六国相印,毕竟六国各怀鬼胎,不能全依靠。苏秦的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有关苏秦的事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等书。《史记》说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后出游数岁,一无所获而归。遭到家人的讥笑。于是他发愤用功,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和赵肃侯,但都未成功。接着又到燕国去见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赵、韩、魏、齐、楚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因得罪易王而亡齐,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使人刺之。他在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可用叛齐之罪名而处车裂之刑,这样做以便于找出刺杀我的凶手。苏秦死后,其弟苏代、苏厉也到处游说而“名显诸侯”。

司马迁在写《苏秦传》时,发现不少有关苏秦的记载不可信,有张冠李戴之误。但他在处理苏秦的事迹时,特别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错误。如他把苏秦最初游说赵、燕等国定在赵肃侯、燕文侯时,将其卒年定在张仪之前。经过不少学者的考订,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齐闵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当是苏秦作品或后人所记有关他的事迹的汇集,其中似也包括苏代、苏厉的一些游说之辞。《苏子》是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氏弟兄的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很多,流传也最广。汉以后该书已亡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纵横家书》,其中有十一篇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这十三篇是现在了解苏秦事迹的重要新材料。

张仪连横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主张,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

在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令尹家看张仪穷,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求见楚怀王。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