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天书之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柞水天书之谜,第1张

在我国众多的史书地志中,记载着北宋期间寇准在溶洞景区一山的溶洞中得到天书而回朝复命,之后这个山就叫天书山。

天书山,是一个山奇洞美的名胜地。在我国众多的名山行列里,天书山的名字虽然算不得十分显赫,但也颇为响亮。

来到溶洞景区北部,一座高山突兀眼前,她不似仙女般秀丽,也异于低矮的山岗,她莽莽苍苍,粗犷魁梧,象是伟岸丈夫,更象是一头大得无与伦比的翡翠巨狮,气宇轩昂地雄踞在溶洞景区的北端。她,就是天书山。

天书山,最早的名字叫仙桃山。《后唐书》载,“石瓮西山,严谷幽峻,高峰斜耸,形似仙桃”。游人站在天佛洞口观望,仙桃清晰而逼真,确是名不虚传。

后汉时期,仙桃山被我国 历史 上一起重大事件所波及,被更名乾佑山。据五代十国有关资料记载,公元948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登基定年号“乾佑”,吴越国王钱弘叔也于同年登基定年号“乾佑”。双方因年号之争,而发兵决雌雄于仙桃山下的石瓮,因天降大雨,河水陡涨,兵将不能交战,双方又企图从仙桃山南北两麓登极,但因山高坡陡不少兵将随暴雨滑下,交战又不能成行,双方只好偃旗息鼓,各自收兵作罢。

这场战火为什么会自燃自息呢?传说当时玉皇大帝驾云巡游到这里,但见车辚辚,马萧萧,尘埃滚滚,杀气腾腾,预感到一场恶战将要在这里发生了。玉皇不忍人间血流成河,便降云落在仙桃山的峰顶,央请龙王降雨暴洪,才使这场厮杀得以避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玉皇的功德,把仙桃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玉皇顶,并在峰尖建起了玉皇殿。同时,人们庆幸两个乾佑帝王未及交战。都以为是仙桃山立下的汗马功劳,故而以两个君主的年号冠其山——乾佑山。自此以后山下的柞水河也更名为乾佑河,山下的安业县也于公元949年更名为乾佑县,现今柞水县的城关镇名为乾佑镇,其来历概源于此。

北宋时期,乾佑山又被 历史 上一起重大事件所纠葛,被更名为天书山。《贾志》载“宋真宗天禧乙未三年春三月,永兴军寇准得天书于乾佑山”。

到了清代,修《商州志》时对天书一事有争论,篡志者还到天书山进行考察,只见其山一洞有“天书洞”断碑残存。到了民国期间重修县志时,竟断言“相传,不足论也”,把天书一事说得似是而非。

《莱公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辽进攻时任宰相,反对王钦若南迁的主张,力主抵抗,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起为相,天禧四年,因乾佑山天书之故,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由此可见,天书一事宁可信其真,不可信其无。

何谓天书?实际上是指封建时代帝王的诏书。不论 历史 真伪如何,也不论天书有无迷信色彩,溶洞景区的天书山自北宋天禧三年即公元1019年就叫到今天,谁也否认不了的 历史 事实。

天书山,是溶洞景区观景最好的地方之一。登临其上,眼界开阔,心胸坦荡,江山如画,尽收眼底。尤以清晨望云台山日出,或雾中眺石瓮烟雨最具特色,就象欣赏别具匠心的国画,令人赞叹不已。若遇河潦水涨,于山上听涛,则水涌石激,声若雷轰,更能领略天书山与石瓮名字的缘由。

为什么“易经”被人们称为“天书”,它包括哪几项

它包括组成宇宙基本元素的五种物质即金木水火

土的五行还有在天垂象在地成形的

八种象形征兆即干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八种基本形象

树被人们称为什么练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被人称为神么怎么做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李自被人们称为什么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巖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什么犬被人们称为“地包天”

拳师犬,一般都是地包天

还有卡斯罗

英国斗牛犬

都有地包天的特征

苏轼被人们称为什么

苏轼被人们称为:东坡居士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别名:苏子瞻、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四大家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噪声被人们称为什么

城市新公害

张謇被人们称为什么?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希望帮到你!!

杜甫被人们称为什么

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中华民族的根在“河洛”。正是有鉴于此,额在叙述阳宅风水之前,就很有必要先来个“认祖归宗”,把阳宅风水之根基—河洛与八卦做些简要介绍。在上一篇中,额简要叙述了“大游年歌诀”这个看阳宅风水的要诀,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因为阳宅包括婚姻或吉或凶的判断“八门飞九星”是个关键。尽管“飞九星”是看风水的点睛之笔,但“大游年”如果离开了“河洛”和“八卦”这个基础就变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里说得河洛就是被称为“天书”的河图与洛书的简称,八卦即源于河洛。而八卦则涵盖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这一篇中额着重谈一谈对“河洛”的一些认识,八卦留待下一篇再叙述。

河洛是中国神秘文化的鼻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谈到河洛,即便用几千万字也难以阐述清楚,故我只能从应用角度提纲挈领地谈一下我对河洛的粗浅看法。

一、概述

河洛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有人估计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万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河图洛书过去曾称为“天书”,现今被称为“宇宙魔方”。毫无疑问,河洛是人类原始文明的源头,是中国先人智慧的最高成就,它是《易经》及其所有术数学之母,是中国传统哲学、军事、政治、医学、美学、伦理学、天文学等赖以寄生的土壤。

图表1 河图来历的传说示意图(龙马负图)

图表2 洛书来历的传说示意(神龟背书)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历史典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中国文字之祖——伏羲氏从龙马背上得河图,即“龙马负兔”,并据此画出先天八卦;大禹(多数人认为仍是伏羲氏)从神龟背上得洛书,周文王姬发据此推演出后天八卦。当然,这些说法并无从考证,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不过,现今在河南省洛阳市建有“龙马负图处”等多处纪念性碑文,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说明人们没有忘了老祖宗。据考证,在宋代以前只有对河洛的文字记载,却无图案描述。宋代前最权威的文字记载是孔子所著的《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书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但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实际上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先生,他提出的《龙图易》第一次形成了河图与洛书两个图式。但是,陈抟仍没有提出河图与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在《易数钩隐图》中首次提出了河图洛书的称谓

今年53岁,发型随意自然,穿着休闲外套、牛仔裤,踏着经典的蓝色“匡威”帆布鞋,叫一杯西方人的胃才能受得了的黑咖啡后,徐冰开始接受我的采访。言谈间,他的东方式礼貌、应答问题时流露的谦逊儒雅,让我对自己三分钟前轻易下的判断产生动摇——也许,即便西方经验在他身上有再深刻的烙印,永远无法改变的是他东方的不能再东方的脸。而今天看来,写下那句中国人一看便能会心一笑的“艺术为人民”时,徐冰用的既中文又英文的新文字可能已经预示了他将超越语言藩篱,做出更大创造的可能性——无国界的世界语言《地书》。

徐冰:从《天书》到《地书》

1985年以前,徐冰是被老先生们看好的后生,版画的技术好,教学生努力认真。之后的1988年,徐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态度——用的是宋版书的格式,活字排版,按古籍的方式印出100套之后改名为《天书》的《析世鉴》。4000多个没人认识的“汉字”,精致得让人啧啧称赞。评论家写道:“徐冰借《天书》表露他对知识分子的嘲弄,对文字的兴趣,对手工劳动的热忱,对禅宗的活学活用。”《天书》的后续是“新英文书法”——26个字母加之对应中文的偏旁部首,徐冰把英文单词化为一个个方块字,居然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文字体系。为此,1999年他获得象征美国文化界最高荣誉的“麦克·阿瑟奖”。这对在异国他乡,渴望进入西方主流艺术体系瞧个究竟的徐冰来说,是莫大的认可。

如果说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挑战,1994年他所做的《一个转换的案例》带给人们的则是最直观的、视觉与精神上的冲击。而这个其实是徐冰并不很满意的作品恐怕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作品——一头全身印满英文的公猪与一头全身印满中文的母猪在众目睽睽下交媾,地上铺满了供它们踩踏的书籍。

“早年我的作品里有太重的文化思考。1993年回国后,我想实验一种比较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看看会产生什么可能。我听到很多反馈,解释集中在中西文化层面。其实,通过这个作品我更希望表达文化与人的关系以及‘文身’这个概念。”

199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徐冰用新英文书法写出的条幅“艺术为人民”。不在于地点、不在于书写的文字,徐冰的解读透露出他的原产地:Made in China。“不管在什么年代,艺术为人民的思想绝对是正确的。最初的艺术教育的背景和思想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的同龄者或者更年轻的艺术家是波伊斯教出来的,我说我们是毛泽东教出来的……”

2004年,徐冰在柏林开个人展览。期间,他得知亚洲国家美术馆在二战期间曾被苏联红军拿走5000多件亚洲艺术品。这个故事刺激他的神经,他挑选了其中的三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创作图样。他的基本构思是,在橱窗背后,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组合,经过光的投影后,使得观众从橱窗的正面能看到三幅山水画的临摹。正面的山水与背后的塑料袋、树枝、麻草绳共同作用,产生奇妙的效果。他为作品取名:《背后的故事》。

再之后,在上海“外滩三号”的申沪画廊。作为徐冰的“烟草计划”的部分,他用66万支香烟铺成一张巨大的的老虎皮图案(该作品名为“荣华富贵”)。而整个“烟草计划”的中心由作品《中谶》完成。“东方世界是全球化世界资本流通的一个部分。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在封闭的文本意义上作单向度的解释,而需要放入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来。”到此,徐冰依然对东西文化的关系做着努力的探索,与可能的关联性的诠释。

这种努力伴随着在临摹本《清明上河图》上缓缓燃烧的香烟进入他更广义的文化的思考——《地书》。他期望借用人们生活中高频率出现的指示符号,创造出一套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图示语言系统。在徐冰看来,《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也许不再是理想。应这个时代之运而生的《地书》就可能是“巴别塔”的一砖一瓦。

▲▲▲东方或西方,不再是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不是说李广,是陈尧咨的故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第二个故事是张良和黄石老人的故事。

  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

  5天后,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老人已提前来到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老者送给他一本《太公兵法》,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

  第三个故事是呕血谱的故事

  相传北宋围棋国手刘仲甫在骊山与一乡下老媪对弈一百二十着,被杀得大败,登时呕血数升。留下的棋谱就被称为呕血谱。

  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大臣丁渭上书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景德三年底,全国人口比三年之前(咸平六年)多增五十五万户,财税收人增加三百四十六万贯。。。。。。”

  此时宋真宗赵恒继位十年,宋王朝自创建到宋景德四年,已有四十九年时间。国家经过三位皇帝的精心治理,此时的宋王朝,与大乱的五代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一个盛世。景德四年八月秋收时节,老天爷再一次帮忙,让宋王朝锦上添花,历史记栽:“诸路皆言大稔。”(大丰收)

  国内的政治形式是一片大好,可是宋真宗却常怏怏不乐。原因得从三年之前的澶渊之盟说起。

  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辽军入寇宋境。宋真宗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战况对宋不利。迫不得已,双方于景德十二月达成停战协议,史称澶渊之盟。盟约如下:

  一、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自此互不侵犯。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作为对辽国战争损失的补偿,宋方必须每年向辽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澶渊条约”对于宋王朝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以北宋王朝的经济实力,不算太多,但对于国家外交尊严上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却是耻辱。所以宋真宗一想到此事,心里就很不爽。所以在国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他还是常怏怏不乐。

  知密枢使王钦若最了解宋真宗。有一次他朝见真宗时,他对宋真宗说:“陛下如真想雪澶渊之耻,老臣到有一法。”

  宋真宗眼睛一亮,问:“爱卿有何高见?”

  王钦若说:“万岁下令,重兵再进幽蓟,踏平燕幽之地,可雪前耻!”

  与中国历史其它王朝的许多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好象都比较爱好和平。宋真宗说:“河朔生灵,始得休息,联又何忍复驱于死地?除此之外,爱卿可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王钦若说:“皇上仁爱,明达于天地,是宋辽两国人民之福。如果不用战争的法子,以雪前耻,可用另一法子,以光陛下仁爱,我大宋威武!”

  王钦若拍马屁,说宋真宗因为仁爱,不发动对辽战争。而实际情况是,如果宋真宗冒险发动一场对辽之战,未必能达到目的。所以非是宋真宗不愿意发动对辽之战,实是不能也。

  但宋真宗的政治野心不能通过对外的赫赫武功达到,王钦若能有什么好法子,让皇帝感觉良好起来?

  王钦若说:“自秦政以来,仅有四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明皇。)封禅泰山;我皇可效防古人,封禅泰山,此为不世之大功业也!”

  宋真宗听后,心里一动,但又不无忧虑地说:“封禅泰山,固然是不世功业,可据古籍记载,封禅之帝,都得是天降祥瑞,而后行封禅之事!而我朝,现在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但并无特别之天瑞,以应之!”

  这宋真宗也是委屈得很啊。大宋三代皇帝,也算是勤政爱民,把宋王朝治理得还是不错啊。但不是说天上人间是有什么感应的吗?他们赵家都把天下治理得这样了,这老天爷也不降点什么祥瑞之物,表扬一下宋朝皇帝们。实在让宋真宗郁闷!

  王钦若听后,嘿嘿一笑。他说:“陛下真认为河图,洛图果是神仙所为?不过是圣人教化民众的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臣窃以为,历代封禅所谓的天瑞,多人力为之!”

  听了王钦若的话,宋真宗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如行封禅之事,怕左相王旦不同意啊!”

  王钦若回答说:“此大局所需,臣与王相勾通一下,王相也是一明理之人,陛下不必担心。”

  王钦若找了一个机会,与左相王旦就皇上将封禅泰山一事,交流了一下,出乎王钦若意料之后,王旦居然反对封禅。他的理由十分明确,皇上不可贪此虚名,而劳民伤财!

  宋真宗知道左相的态度后,作了一件创历史记录的事儿:向左相王旦行贿。他找了一个机会,专门宴请王旦,宴会结束后,真宗对王旦说:“联有一坛好酒,爱卿回家与妻儿老小共饮之!”

  王旦回到家后,打开酒坛一看,居然是一坛子珍珠。所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王旦既吃了宋真宗的宴席,又拿了皇帝的珍珠,所以只能既嘴短又手软了。而宋真宗,作为一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大宋帝国最高统治者,为求能作封禅这样的“大功业”,居然向自已的大臣行贿。这宋朝的皇帝也作得够累!

  当然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的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也是最有人性的皇帝,为征求大臣支持,不惜向大臣行贿,做法可能有所不妥,但也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臣子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王旦受了真宗皇帝的贿赂,再也不太好意思反对大伙议封禅之事了。他的思想,让真宗的一坛子珍珠给软化了。但也是所谓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王旦老了之后,一直以没有反对宋真宗封禅泰山一事,引为憾事。

  在搞定承相王旦之后,老天爷又帮了一个忙。景德四年十一月,天降瑞雪。这场雪下得好啊,预示着宋王朝在经历了好几个风调雨顺之年后,来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所以宋真宗说:“瑞雪盈尺,来年麦苗有望矣!”

  他下令于崇文殿大宴群臣。真宗自已作了一首《瑞雪诗》,令群臣和之。景德四年十一月的大宋王朝的心情,被丰收的麦子,与年末的瑞雪搞得暖烘烘的。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初五。(按序应是景德五年,因后来的天书事件,故改元大祥符)宋真宗下令召集王旦、王钦若等大臣,于崇文殿开御前会议。

  此时春节刚过,许多臣子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里,还没有回过神来。即就王旦、王钦若也不知道今天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接到内庭通知后,众臣急急忙忙赶到崇文殿。

  大臣们都到齐后,宋真宗说:“联所有请大家来,因我大宋王朝发生了一奇异之事。景德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联方就寝,似睡非睡之间,突然寝室内一片大光明。光焰之中,出现一神人,神人穿一降紫色长袍,他对联说,速于正殿建黄箓道场,来年一月,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切记切记,勿泄天机!”

  “联惊而起,神人忽然不见!联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作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包裹,联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居然发现了天书!众大臣议论纷纷。

  王旦、王钦若对视了一下,心领神会,他们两位连忙下拜说:“必是天书无疑,陛下仁孝及于上天,今天下息兵戈,而且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天道不远,人间有验。今神告已至,天书果降,是我等臣民有幸,也是我大宋之盛事!”

  众臣一看承相都下拜了,他们也赶紧下拜高呼万岁。多啧啧称奇,有人说此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奇事;也有人说天书之说,只是在古籍里传闻,今却独现于我朝,此当今皇帝盛德,感动上天;等等。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上气氛热烈起来,就要把崇文殿的屋顶给掀翻了。

  看着大伙有点乐过头了,王旦大声说:“陛下,臣以为天书启封之际,宜屏左右!”

  众臣听到承相发话,安静了一点。宋真宗扫视了一下群臣,说:“天书里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上天谣示缺失,宜于从卿共勉;若是警告联躬,联当自修,岂可隐而不知?”

  大臣们彻底安静下来,细细一想,也是啊,天书还没有从屋南角取下来,谁也不知道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虽然近数年国家还不不错,但果真好到十全十美?

  开会众臣,也不是个个都尽心尽职,也许有人还作了什么亏心之事,让天书当庭广众之下,指谪出来。这以后还怎混下去?

  如果天书真是警告皇帝的什么不德之事,大伙儿刚才的高兴,不是过头了吗?所以大伙都不作声了,等宋真宗发话。

  宋真宗下令,众卿都到承天门去。大臣们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承天门南角兽吻上挂了一**包裹。隐隐约约还能看出,里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看到天书后,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内待小心翼翼地,把天书从屋角兽吻上请下来,令大臣当众宣读,天书名即为神人告示的《大中祥符》。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天书是替宋王朝唱歌的,一些心里有鬼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这天书太通晓人意,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还好,比秦始皇谦虚了点,始皇帝是想把大秦王朝,一世然后二世,二世然三世,传之万世,还要不竭。

  天书出现时间为1008年,还1126年,北宋就给金朝灭了。一百一十九年,才一世略多一点,如果给真宗降梦的神人是真,明明许了宋“七百世”,而才过了一世,就让金国灭了北宋,他老人家说话也太不算数了!

  天书一出,祥瑞已现。次日群臣入贺,宋真宗于崇文殿赐宴。改元大祥符年。并令吏部尚书张齐贤等,把神人降天书事件奏告天地、宗庙,及京城各大寺院。

  这“天书”如果属实,降天书的神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他降天书之前,居然没有把要降天书于宋,与天地间、及京城各寺院的神灵们通一下子气,等天书降了之后,还需要宋真宗让他的吏部尚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跑着通知有关神灵,这降天书的神太失职了。

  几个月之后,全大宋的臣民,知道了天书事件。大祥符元年三月,兖州吕良等千二百八十七人上书,要求皇帝封禅泰山。宋真宗忙让引进使曹利带进皇宫。他却对吕良等人说:“封禅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轻言封禅,卿等忠心可嘉,但所议之事,日后再说。”

  吕良等人说:“国家受天命五十年,已经至太平;令天降祥瑞,应有皇帝告成于泰山,上可以报天地,下可以应民心!”

  宋真宗还是不太好意思答应,所以说:“此大事,不可以轻行!”

  让左右重重赏赐吕良等人缗帛,令曹利好好招待吕良等人,还给他们一大笔回兖州的路费。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吕良等人书行为,是兖州地方政府幕后策划。他们在建议皇帝封禅事件上,抢了首发,虽然被拒绝,还是甜在心里。而且因为泰山其时划归兖州管理,皇帝封禅泰山,是兖州的光荣,地方官或当地乡绅可借机把兖州的品牌做大,当然还可以做点其它投机事宜。比如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接好驾,让皇帝与朝里的大臣们满了意,他们或许会多了许多机会。等等,把在拥护皇帝封禅这件事上,兖州官民可谓是万众一心!

  十多天后,以兖州为主,还在山东其它诸路进士八百四十余人,主动跑到皇宫前门,上请愿书,恳请皇帝封禅泰山。

  这动静可是闹大了。天下普通老百姓都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宰相王旦等人坐不住了,他作为帝国千百万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如果不再表现表现,也对不起真宗皇帝的一桷珍珠啊。

  所以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及各路地方官,还有和尚道士,什么算命的,打挂的,三教九流之人,共计二万四千余人,以大游行的方式,跑到皇宫前门,恳请皇帝封禅。第一次上表,真宗给拒绝了,理由是:此议不妥,封禅大事,联现在还不配封禅。

  臣子们不服,说皇帝是伟大的谦虚,如果没有当令圣上,及历朝皇帝的精心理政,那有我们美好的现在?我们要吃水不望挖井人,我们万众一心在要求皇帝陛下封禅于泰山,把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告诉天,告诉地,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许许多多为我们大宋王朝牺的前辈们;永远记住今天美好生活的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所以臣子们不不达目的不罢休,上了五次表,第五次宋真宗才勉强同意。但同时下诏:

  一,封禅大事,本着节俭第一原则,既不可草率从事,又不可有失国体。令有关部半年时间准备,计划于大祥符元年十月行封禅大功业。

  二,所有与封禅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不得借皇帝封禅之事,骚扰民众。封禅所用工役不得无偿调用民夫。包括兖州兵丁都不得随意调用。

  三,诏皇帝所经州县不午以皇帝过境名义,修建行宫,侵占农田。等等。

  一切按排妥当之后,宋真宗天书事件,以宋真宗得封禅于泰山而结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