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目录学家集大成著作的目录学
汉代刘歆《七略》,中国最早的一部目录学专著,也是当时集大成的著作了。原作已佚,主要内容保留在《汉书·艺文志》中。
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从七类分类法改为四类分类。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编。沿用四部分类法,并另列“丛部”,把不好分类的综合性著作归入其中。此书为中国古代图书的总结性目录专著,分类详细(大类之下有小类,分类很细),层次井然。最重要的是它把存世的重要古籍全部收罗其中,使后人能够翻阅一书就能知古代书籍的概况,厥功甚伟。
其他私人目录学家的著作,重要的还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千顷堂书目》《读书敏求记》等。
目前常用的古籍分类法为四部分类法。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为例,主要类目如下:
1. 经部
总类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 杂礼书
乐类
春秋类
汇编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总义
孝经类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四书总义
群经总义类、小学类
汇编 训诂 字书 韵书
2. 史部:
纪传类
汇编 通代 断代
编年类
通代 断代
纪事本末类
通代 断代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 奏议
传记类
总传 别传 年谱 日记 家传 宗谱 杂录 贡举 职官录
史抄类
时令类
地理类
总志 方志 杂志 山水志 专志 游记 外纪
职官类
官制 官箴 政纪
政书类
通制 典礼 邦计 军政 法令 邦交 考工 科举 公牍 档册 杂录
目录类
汇编 公藏 家藏 知见 地方艺文 杂录
金石类
总类 金类 石类 玉类 陶类 钱币 玺印
史评类
3.子部
总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附兽医)
医家类
丛编 医经 本草 诊法 方论 针灸 养生 史传
天文算法类
天文 历法 算书
术数类
数学 占候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杂术
艺术类
书画 画谱 篆刻 乐谱 棋谱 杂技
谱录类
丛编 器物 食谱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
杂家类
杂学杂说 杂考 杂记 杂品 杂纂
小说类
笔记 短篇 长篇
类书类
释家类
大藏 译经 撰疏
道家类
4.集部:
楚辞类
汉魏六朝别集类
唐五代别集类
宋别集类
金别集类
元别集类
明别集类
清别集类
总集类
丛编、通代、断代、地方艺文、家集
诗文评类
词类
丛编、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
曲类
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俗曲、弹词、宝卷、曲选、曲谱、曲律、曲韵、曲评、曲话、曲目
5丛部
汇编丛书
地方丛书
家集丛书
自著丛书
刘向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他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编辑《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法。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
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
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著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文献的定义
二、文献的特征
三、偏重中国古代典籍
四、学习文献知识是为了读古书
五、民族文献的种类
第二章 文献积聚与散失
一、历代文献积聚概况
二、现存古典文献数量
三、文献散失
第三章 我国古籍制度
一、书籍的兴起
二、简策制度
三、卷轴制度
四、册页制度
第四章 古籍的分类
一、目录的产生
二、我国目录学发展的概况
三、系统目录的建成
四、史志目录的创立
五、中古时期四分法目录的建立
六、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七、私家藏书目录
八、小说目录
九、丛书目录
十、类书目录
十一、常见目录一览表
十二、目录读书
第五章 古籍的版本
一、版本与目录的关系
二、古书版本发展概况
三、几种书本名称
四、版本款识
五、怎样鉴别版本
六、版本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记载的版本的书目
第六章 古书的校勘
一、什么是校勘
二、古书为什么必须校勘
三、校书的依据
四、怎样进行校书
第七章 古典文献的收藏与阅读
一、历朝古典文献的收藏和官、私藏书
二、古典文献的典藏
三、古典文献的阅读
第八章 主要诗文集版本举要
一、《诗经》
二、《孟子》
三、《墨子》
四、《曹子建集》
五、《史记》
六、《陶渊明集》
七、《谢康乐集》
八、《谢宣城集》
九、《乐府诗集》
十、《遗山先生文集》
十一、《关汉卿戏曲集》
收集这篇四百多册的资料非常不容易,过程不必细说,可以说是目前网络上最全的古代天文、历法大合集资料,这是我这么多年收录的415册古代影印珍版天文历法书籍资料,收集整理了这类古代影印版的天文书籍很多年了,目前整理的这些可以说是我能搜到的最全的天文历法类最多最全的书了
想得到这些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注意看图中右下角
天文历法书籍资料目录如下:
│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pdf
│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pdf
│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pdf
│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pdf
│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pdf
│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pdf
│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pdf
│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pdf
│ 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pdf
│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pdf
《清史天文志》稿本01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2pdf
│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pdf
│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pdf
│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pdf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不著撰者pdf
│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pdf
│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pdf
│ 玉烛宝典pdf
│ 甘石星经pdf
│ 目录树bat
│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pdf
│ 观象玩占pdf
│ 通雅·天文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上)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下)pdf
│ 隋书·律历志pdf
│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pdf
│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pdf
│ 恒星星座书苏菲pdf
│ 授时历议pdf
│ 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pdf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pdf
│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pdf
│ 晋书·律历志pdf
│ 步天歌(影印版)pdf
│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pdf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
│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一pdf
│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二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一-卷二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七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卷五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十-三十一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十九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十二-三十三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十六-三十八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三十四-三十五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九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一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三-二十四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二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五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八-二十九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二十六-二十七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五十一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七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三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九-卷六十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二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五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八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六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五十四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八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六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一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七-十八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九-二十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二-十三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五-十六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十四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一-四十二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七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三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八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六pdf
│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卷四十四-四十五pdf
│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卷上pdf
│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卷下pdf
│
├─圣寿万年历 (明)朱载堉
│ 圣寿万年历 (明)朱载堉-卷二-卷三pdf
│ 圣寿万年历 (明)朱载堉-卷四-卷五pdf
│ 圣寿万年历 (明)朱载堉-卷首-卷一pdf
│
├─大统历志 (清)梅文鼎
│ 大统历志 (清)梅文鼎卷一-卷二pdf
│ 大统历志 (清)梅文鼎卷七-卷八pdf
│ 大统历志 (清)梅文鼎卷三-卷四pdf
│ 大统历志 (清)梅文鼎卷五-卷六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一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七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三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九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二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五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八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六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十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十一pdf
│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四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一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三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二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五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六pdf
│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四pdf
本文2023-08-09 07:27: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