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素材摘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名人名言素材摘抄,第1张

名人名言素材摘抄

 名人名言素材摘抄,欣赏好词好句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好词好句是心灵的避风港,摘抄好词好句能够提升文笔,好词好句是作文的点睛之笔,以下是名人名言素材摘抄,需要的同学就来学习一下吧!

名人名言素材摘抄1

  认识自我的名人名言

 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2、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他人。——美国

 3、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4、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他人的地方,并且意想到这一点,但是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的地方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

 5、我们的自豪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6、不管在什麽时候,永久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久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7、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他人。——日本

 8、一个人如果把从他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9、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令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10、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非凡。——邓拓

 11、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他人的错儿。——爱尔兰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4、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5、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16、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17、最大的自豪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18、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19、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0、每一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21、懒于思索,不愿意研究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缘由。这类贫乏通经常使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笨拙”。——高尔基

 22、决不要陷于自豪。由于一自豪,你们就会在应当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一自豪,你们就会谢绝他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由于一自豪,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巴甫洛夫

 23、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2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26、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

 27、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点之一。——契诃夫

 28、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

 29、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挖苦的短处,而且常常把应当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克雷洛夫

 30、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他人。——德国

 31、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依然因该苏醒地估计敌人地气力,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自豪自大、安然自得和忽视大意的情绪。——斯大林

 32、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犯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类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非凡之徒!——圣西门

 33、莫笑他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

名人名言素材摘抄2

  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

 1、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法雨果

 2、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3、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4、开诚恳,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5、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6、宽容其实不是迁就毛病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英勇。——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向潮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9、宽容就犹如自由,只是一味祈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久保持警惕,才能具有。汪国真《宽容与刻薄》

 10、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11、只有英勇的人材晓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美斯特恩

 12、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13、宽容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任何信心。——爱因斯坦

 14、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由于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佚名

 15、人们应当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16、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17、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18、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19、如果他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用力儿祈求宽容,祈求得来的宽容,历来不是真实的宽容。——佚名

 20、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21、忍受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22、忍受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23、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2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26、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7、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蔼平。——对联

 28、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日宣

 29、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保护你说话的权利。——法伏尔泰

 30、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31、眼界要阔,遍历名山东大学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清?金缨

 32、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他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佚名

 3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外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3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代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35、以温顺、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日松下幸之助

 36、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佚名

 37、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3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39、有容,德乃大。——先秦尚书

 40、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41、有时宽容引发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42、宽容者让他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他人痛苦,自己也难受。——佚名

 43、宽恕而不忘却,就犹如把斧头埋在土里而把斧柄留在外面一样。——美国。巴斯克里

 44、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45、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家语》

 46、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47、没有宽宏大量的心地,便算不上真实的英雄。——俄·普希金

 48、每一个人都能缩小自己时,大家的空间就变大了。——证严法师

 4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5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51、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明)李贽《焚书·高言说》

 52、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53、人本该是有良知的,就连最残暴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54、人的心只有拳头那麼大,可是一个好人的心是容得下全球的。——意大利罗大里

 55、人类需要宽容,而怠惰、无知、自私就不会有宽容!个人的不宽容,不会制造监狱,也没有刽子手;而官方的不宽容,一旦发起脾气,即可以置无辜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的事。

 56、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佚名

 57、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佚名

 58、尽可能宽恕他人,而决不要谅解自己。——西拉斯

 59、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宋·林逋

 6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1、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62、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63、多宽恕他人,少宽恕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谚语

 64、对待他人的宽容,我们应当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他人,应当知道自律。——佚名

 65、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清·金缨

 6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67、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佚名

 68、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淮南子》

 69、不会宽容他人的人,是不配遭到他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思想比较开放,言论相对自由。国家不一统却造成外交、战争等大事更多,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这都是成语、典故的良好素材。此外,士人崛起,往往靠游说君主上位,他们的思想、讲的寓言故事、与君主的对话,留下来很多,往往都是好的成语、典故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历史背景,思想倾向,文化传承原因神话最多。

1、历史背景:早期的中国社会处于原始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多是通过神话来进行。先秦时期,中国社会仍处于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的时期,这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也加深了人们对于神话的依赖。

2、思想倾向:先秦诸子的思想大多是关于人性、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探讨,而神话则是他们探讨宇宙万物的手段之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自然和社会现象被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的思想、行为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先秦哲学家也会借助神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3、文化传承: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神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中国古代文化中,神话和传说多与历史、文化、信仰等紧密相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先秦诸子在创作散文时也会借鉴神话的素材和形式,来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

1、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历代尊崇取法的典范。

2、先秦时代的各种文化形态尚融而未划,所以先秦文学的形态也呈现出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

3、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3-1夏、商两代,原始宗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巫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史官是另一类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职能原来也是宗教事务,后来巫史分途,史官的职掌遂偏向人事。《尚书》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历史散文最早的创作。

3-2周革殷命之后,巫术文化被礼乐文化取代,是所谓“以德代天”。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关切超越了宗教关怀,史官文化崛兴,诞生了《左传》这样的历史散文的杰构。一些伟大的文化巨人提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出现了《论语》、《老子》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

3-3西周时期,学在王官,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战国之后,周室衰微,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阶层兴起;知识传授突破贵族的垄断,民间讲学之风盛行,是所谓“礼乐下行”。学派蜂起,诸子驰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他们主张各异,文学观念和风格也异彩纷呈,产生了与前代迥异的散文和诗赋。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什么是神话

简言之,神话即神的故事。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愿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二、神话的起源

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前者认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劳作生活,后者认为神话由初民的宗教活动诞生。

三、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

1、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现有文献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大。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2、上古神话可以简单区别为自然神话和古史神话两类。前者诞生很早,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包括了最早的山精树怪之类的物灵神话和较系统的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等等;后者则是历史的神话化或神话的历史化,接近于传说,包括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神话等等。

四、神话思维的特征

1、初民的心智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明确区分思维主体和客体,在人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互渗”的关系。

2、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然拟人化,形成以我观物的思维特征。

3、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时间、方位等抽象概念依照特定的情感体验,被表现为各种的神灵及其活动。一部分神话形象则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组合而成。

4、神话思维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5、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神话则是集体意识的产物。

五、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武库,中国神话也同样如此。

1、神话为后世提供了取用不尽的创作素材。

2、神话的原始思维方式为后世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而神话世界所创造的原型意象则成为文学血脉中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整理和体制

一、《诗经》的整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大体涵盖今黄河中下游及汉水上游地区。《诗经》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社会阶层。

2、《诗经》的编集,大约完成于公元前6世纪。对于编集的情况,后人有“献诗”、“采诗”、“删诗”的说法。现在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由朝廷乐官整理编选的演唱和学诗的底本。

二、《诗经》的体制和功用

1、今本《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乐曲的意思,《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雅》即意为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大雅、小雅的不同,也是根据音乐类型作出的区分。颂,本指祭祀仪式上舞蹈的样子,引申则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诗经》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教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周代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广泛应用在祭祀、朝聘、外交、宴会等场合,同时也是贵族教育通行的教本。汉代诗学经学化之后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诗大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3、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后来三家诗相次亡逸,毛诗独传。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祀诗与史诗

二、农事诗

三、燕飨诗

四、怨刺诗

五、征役诗

六、婚恋诗

第三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1、赋、比、兴

赋、比、兴一般被认为是《诗经》的表现方式,但是关于它们的含义的解释却莫衷一是。其中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被后世普遍接受。他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章法结构

《诗经》通常采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一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之。

3、句式和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自然的音乐美。其用韵的基本模式和规律,实际上成为了后代诗歌音韵的圭臬。

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关关”、“窈窕”、“夭绍”、“参差”、“踊跃”、“绸缪”、“差池”、“黾勉”、“委蛇”等等。这些特色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姿采。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诗经》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

2、《诗经》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

3、《诗经》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后世文学表现的基本手法。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我国古代的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历史散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 从卜辞到《春秋》

1、我国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它们的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极少数叙事比较完整,叙事要素齐全,可以视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2、商周时期的铜器铭文,由简入繁,篇幅加长,内容更加复杂,具备了一定的叙事规模。

3、《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盘庚》是可靠的商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尚书》的文字古奥,正如韩愈《进学解》所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尚书》的文诰结构完整,单独成篇,语言技巧较之卜辞和青铜铭文显著成熟。对后代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刻影响。

4、《春秋》本是周代史书的通名,后来特指鲁国国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说孔子曾经笔削《春秋》,但有人认为孔子只是用它来教授弟子。它的记事有法度,但都很简略,仿佛现代的新闻标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5、《春秋》全书贯穿维护周礼,正名定分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行文中不是诉诸议论文词,而是通过史实的排比,以及含蓄严谨的措辞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所谓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第二节 《左传》

一、《左传》的成书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是为《春秋》作传解的著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对此颇有疑义。

2、《左传》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讫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编定者应是一位儒家学者。

3、《左传》当时即有写本,长期单行,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西晋以后经传合一,成为今日所见的面貌。

二、《左传》的史观

1、《左传》继承了《春秋》惩恶扬善的良史精神,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评价,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2、人本精神和民本思想是《左传》杰出的思想特征,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念,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和思潮的反映。人本精神是对神权意识的颠覆,《左传》提出了“民为神主”的观点;民本思想则表现为对民意的重视,表达民为邦本,民重君轻的观点。

三、《左传》的叙事

《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是它记事详赡,文采生动,与质朴无文的《春秋》、《尚书》大不相同。它的叙事特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看: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

文学性的剪裁,是说它既叙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意趣盎然,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流水帐式的记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化,是说《左传》在叙述史实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曲的色彩。

2、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左传》虽然未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其中如曹刿、先轸、弦高、子产、晏婴等等都是很生动的形象。更可注意的是,《左传》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特性,而且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左传》主要运用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而绝少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特征。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它记录了春秋时期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前错综复杂的外交策略的铺陈,即是一例。而描写战场的场面则以简洁生动见长。如晋楚邲之战,写被楚军击溃的晋兵争舟渡河,自相攻杀,结果“舟中之指可掬”,仓皇之态毕现。

《左传》的叙事和写人,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如秦晋崤之战后,晋襄公放走了秦国的三帅,元帅先轸大怒痛斥,“不顾而唾”,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暴躁性格。又如晋楚邲之战,晋军逃兵的兵车陷进坑中,追击的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又教他们拔掉旌旗,去除车轭,轻装出逃。晋兵一边逃跑,一边回头嘲笑楚军,说自己不向楚兵经常吃败仗,所以才没有逃跑的办法。这个细节把晋军的慌乱狼狈,楚军的从容悠闲,以及晋军的戏谑可笑,统统表现得惟妙惟肖。

4、《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阴饴甥对秦穆公的答辞,既承认晋国曾经有负于秦国,又表明晋国上下同仇敌忾,绝不屈服;既表示晋人对晋惠公被俘的忧戚,更阐明了秦国必须释放晋惠公的道理。深入对方的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得不折服。其他如《烛之武退秦师》、《知罃对楚王问》、《吕相绝秦》等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左传》的这些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国语》和《战国策》

一、《国语》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相传它的作者也是左丘明,但不可靠。

2、《国语》的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3、《国语》虽以记言为主,但是并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者语录,而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间,在叙事技巧、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时有成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