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图书分类中属于哪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图书分类中属于哪类?,第1张

《诗经》属于古代图书分类中的经部。

“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经部

经部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小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

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 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不久,又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二十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纪事本末: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别杂史等:别史,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杂史,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史评: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著;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

诏令奏议: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奏议,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传记: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史钞: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载记: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时令: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 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 代修《四库全书》,沿用 宋 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

地理:地志县志,记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等文字。

职官:历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书:政书,是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后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录:目录分类学的著述。

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後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

释家:释家即佛教。

法家: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杂家: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医家:即医学。

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

书画:书法图画

谱录:记载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的表册

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

蒙学:学童启蒙书籍。

集部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注:以上分类依照 清《四库全书》。

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扩展资料: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

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

《经典常谈》诗经内容概括: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

《诗经》就是儒家“五经”之中的《诗》。相比较于前面的三部《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而言,《诗经》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古籍。毕竟但凡读过书的人,谁还不会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期的人们,在劳作的时候,在闲暇时高兴或者悲哀的时候,在过节的时候,想把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觉得说话不够劲儿,于是便开始歌唱,达到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效果。形式上呢,有时是独唱,有时是合唱,有时是一人唱众人相和,有时是对歌赛唱,想想也是非常热闹的场景。这样日积月累,歌谣就越唱越多了。

《诗经》的产生:

有了文字以后,才由乐工将那些口头流传的歌谣及记录下来,这就是最早期的“诗”。记录诗的人是乐工,在春秋时期,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乐工就如同后世有钱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太师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乐歌。

那时候,各国之间使臣来往,宴会时都要奏乐唱歌。太师们负责搜集乐歌,不仅搜集本国的,还要搜集别国的;不仅搜集乐词,还要搜集乐谱。如果搜集到的是徒歌,还要稍微修改一下,使它符合贵族的口味,再配乐演唱。除了搜集这一类乐歌,太师们还保存了贵族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是典礼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