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巴蜀之地有多富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5收藏

支撑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巴蜀之地有多富庶?,第1张

根据《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 《晋书·地理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续汉书·郡国志》等史书材料等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人口统计:

魏:景元四年537万 魏国灭亡时1386万(包括益州)

吴:赤乌五年240万 吴国灭亡时230万

蜀:章武元年90万 蜀国灭亡时94万

到公元183年时期,东汉总人口6000万,还不包含被豪强隐藏的人口,但是到三国时期,竟然虚弱如斯,可见战争有多残忍,可是其实这么多消失人口中,有多少是躲入深山密林,有多少是饿死病死?不得而知。

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兵力在20万左右。

从四川到汉中一路的海拔提升,道路艰难,加上行军速度慢所造成的后勤压力,能支撑多少军队北上真的很值得怀疑。

那么姜维九伐中原呢?

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

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究竟是什么支撑巴蜀之地这么频繁的北伐?又是什么让诸葛亮和姜维这对师徒非要不顾耗尽巴蜀底蕴也要北伐呢?难道诸葛亮和姜维傻吗?当然不是!其实第一个对外战争的是刘备,本质上刘备的东征吴国与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理论上一样的,就是为巴蜀寻找战略纵深,扩大地盘和充实人口基数。

刘备不顾一切伐吴和孙权哪怕得罪刘备杀了关羽也要得到荆州,理论上是一样的。

战争打的是什么?谋略?兵法?错!战争打的根本上就是后勤和科技,这也是汉朝和唐朝能碾压的本质,唐朝对外战争,有胜有败,其实败的更多,可是唐朝底蕴深厚,那些周边小国撑不住,哪怕胜了最后也会失败,典型就是隋朝远征高句丽,其实第三次征伐高句丽,虽然隋朝失败,但是高句丽最后还是递上了降表,这个又有几个人知道的?

汉朝汉武帝北逐匈奴,看似威武雄壮,可是谁又知道这其中西汉付出的是什么?直到霍光和刘病已时期,才恢复元气。

话回主题,那是什么支撑诸葛亮和姜维这么频繁的战斗的?

首先,要来看看巴蜀,尤其是蜀地,古称“天府之国”,这可不是白叫的,巴蜀之富庶,令天下侧目,这也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核心就是占据巴蜀,而不是说荆州,北进中原的根本原因,占据荆州作为纵深,西进巴蜀作为根基,北进中原,从樊城和祁山两路进攻,直逼曹魏软肋核心;而鲁肃对孙权的谋略也是类似,可见荆州的重要性。

而且虽然东汉末年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其实这一切都和巴蜀之地没太多关系,哪怕荆州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损失不大,后来刘备占了西川作为根基之后,大量的荆州积蓄都被搬到了西川,这也造就了巴蜀的繁荣。

巴蜀的富庶,还要从秦朝开始,兴修水利,本身巴蜀就气候温和、河川纵横、物产丰富,几乎没有大的动荡,这也是巴蜀本土士族强大的根本,掌管了本土的经济,哪怕强势如刘焉,也只能是逐渐的平衡(不要以为刘焉真的懦弱无能)。

可以说,诸葛亮耗尽了巴蜀百年积蓄,而姜维是在透支巴蜀之地的底蕴,到最后魏国占领蜀国的时候,蜀国已经几近破产,这也是刘禅毫不犹豫投降的根本原因。

如今,三国时期巴蜀经济具体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从后世情况来分析一二: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领先世界优势最大的唐宋时期,巴蜀之地攀上了其全国经济影响力的最高峰,留下了《元和郡县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806-820年)的纪实——“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留下了《资治通鉴》的追记——“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巴蜀一隅之地竟能提供整个南宋近1/3的财政收入。根据学界的普遍观点,南宋政权站稳脚跟、完成经济恢复之后,每年财政收入总额一亿缗左右。

而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四川每年税收为3342万缗,孝宗淳熙年间达3667万缗,这一时期四川每年向中央政府输送的税款约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三成多。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之所以诞生于一千年前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四川,就是建立在当时当地实体经济部门位居全国、全世界前列的基础之上。

虽然不能作为证据,但是也能作为巴蜀富有的佐证,那巴蜀是什么时候衰落的呢?真正的衰落,应该是从明清开始,有野史说张献忠屠尽蜀地。古谚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这可能是1639年—1646年之间当时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所为,但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也有关。现在也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入关后的满清军队所为,而栽赃给张献忠,同时造成死亡的因素还有大旱、大饥、大疫;史载“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

巴蜀之地,偏安一隅,却异常富庶,如果荆州不丢,天下大势难说矣。

你说的春秋战国时代吧,那时没有幽国

齐鲁大地指的是山东,鲁国被齐国吞并,所以,齐国就在山东,春秋时候齐国是在山东靠海的地方。

楚国是被排除在中原以外的南方民族的总称,战国时候的楚国面积很大,比中原六国加起来都大,但当时南方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所以还是打不过秦国。

燕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一部分吧,包括山海关一线的山脉,那是阻挡燕国更北的蛮族的入侵的关隘。

吴越是春秋末期的两个诸侯国,吴在江苏南部,越在浙江北部,生存环境恶劣,土地狭小,为了生存彼此战争。

蜀在四川省,但战国时并没有蜀国,但肯定有国,可能有古蜀国吧,古巴国吧,他们都被隔绝在中远农耕文明以外,天然的地理隔绝,良好的种植环境,使四川盆地成为了世外桃源,蜀地最后被秦国吞并,这也是秦国能吞并六国的一大助力。

汉朝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的也是从蜀地出发,占领咸阳,进而指鹿中原的

汉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所用策略等同于刘邦,只不过具体执行线路有所差别,不幸的是没有成功,有人的因素,也有国力的因素。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开始琢磨向西发展,于是眼睛就盯上了张鲁和刘璋,

于是刘璋当时他的压力很大。不仅因为曹操有一统天下的气势,同时北方从刘璋分出去的汉中张鲁一直对自己很不服,想要咬一口。

他曾试图向曹操示好,可问题是曹操剿灭其他诸侯以后,无论是被击败也好,还是主动投降也好,除了臧霸以外,几乎都失去了自己的地盘。这恐怕是刘璋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刘璋在很多人的建议下,想到了刘备,刘备是汉室宗亲,喜欢帮人,打仗也还行。那为什么不能把他请过来帮自己一把呢,

于是,刘备就被刘璋请了来帮忙。

结果是,刘璋没想到的是,刘备这个人,只要帮别人的忙,就会把别人的地盘帮到自己的手里,帮陶谦,帮出了三让徐州。帮刘表,现在刘表没了,刘备却壮大了。

就这样,刘璋请刘备帮忙,地盘也帮到了刘备手里。

益州当时的地盘,最主要的两块就是巴地和蜀地,巴地和蜀地的名字应该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和蜀国有关系。

刘璋当时是益州牧,治所在成都,是蜀地的核心地带。

蜀前期是六郡,分别是蜀郡、广汉郡、犍为郡、江阳郡、汶山郡、汉嘉郡,后来增设了东广汉郡,最终为七郡 。

其中以广汉、犍为、蜀郡为最大,号称“三蜀”。

成都、广都、新都(属广汉)被称为三都,是蜀中三大名城。

刘备在攻取了蜀地之后,开始外派自己的人,进行治理。

当时的国家是郡县制,所以,相当于现在的市级单位的郡,就是当时的一级行政区了,郡守自然也是封疆大吏了。

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蜀地都有哪些郡,都有哪些人做过郡守。

蜀郡,中央直属区,郡守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啊。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与张飞、赵云合力攻下成都,也标志着蜀郡的攻战。刘备称制后,以成都为国都。

刘备攻城之时,刘璋任命许靖为当时的太守。但是刘备围城时,许靖企图越城投降,不过事泄并未成功。刘璋呢,也施了个好心,感觉益州即将失陷,也没有处决许靖。

刘璋投降后,刘备就觉得许靖背主,有点看不起许靖,所以把他喜欢的法正安排成了太守。

其实严格的来说,法正和许靖不都是背主投降的吗,有啥啊,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但人家刘备不这么以为啊。

当然,法正后来和刘备说,许靖这个人,虽然人品不咋地,但人家名声大,好好用,有好处,于是刘备也开始重用许靖。

法正干了几年蜀郡太守。到了218年,刘备要攻打汉中了,法正作为当时刘备认可的第一谋士,自然要跟着去做参谋了。于是诸葛亮就推荐杨洪担任蜀郡太守。

后来刘备伐吴,刘禅做为太子留守,杨洪被指定辅佐太子。

王连接任蜀郡太守,王连比较厉害的是玩经济。在他的处理下,蜀国治盐什么的,财政到是不愁。

中间刘备夷陵战败,退守到白帝城后,诸葛亮也被刘备召到白帝城,汉嘉太守黄元趁机叛乱,杨洪于是指导刘禅紧急处置,最终派兵,生擒黄元。算是给蜀国立了一大功。

刘备死后,王连被转任迁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加封平阳亭侯。蜀郡太守继续由杨洪担任,后来的杨洪一直干到228年,卒于任上。

杨洪之后,蜀郡太守,由射坚接任。射坚也是一直干到去世。

紧接着,张翼从广汉太守之职上,转任蜀郡太守。232年,张翼去做庲降都督。

张翼以后,吕乂从广汉太守,调职到京城任蜀郡太守。当时也是诸葛亮刚刚去世,有很多士兵开小差,吕乂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制止了这种现象。

后来,吕乂进入朝廷,在董允去世(246年)后,担任尚书令。251年去世。

吕乂之后,蜀郡太守无记录。

蜀郡太守任职顺序: 许靖(刘璋时期)->法正(214 -218 )->杨洪(218 -220 )->王连(220 -223 )->杨洪(223 -228 )->射坚(228 -230 )->张翼(230 -232 )->吕乂(232 -246 )->未知(246 -263 )

广汉郡,紧临中央的郡,相当于现在的天津市

广汉,位于成都以北一百二十里。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攻下。当时还没有拿下蜀郡呢。

当时的广汉郡还包括后来的汉中范围内的梓潼郡,梓潼郡是217年,刘备又从广汉郡中分出来的,然后梓潼郡太守给了霍峻。

广汉郡和蜀郡的关系,就好像天津和北京的关系。 很多人都是先升为广汉太守,然后转任蜀郡太守。 广汉也是郡守换得最频繁的郡。能数出10几位来。

根据史书上的各种资料,我大概推测整理出了这样的个顺序。

广汉郡攻下以后,后来随刘备入蜀的张存担任第一任太守,

张存本来也是刘表手下的人,算是荆州派的人,但他和庞统一直不对付,瞧不上这个当时的刘备眼中的第二谋士。

就在第二年,庞统死了以后,刘备很伤心,但张存却说一些怪话,惹怒了刘备,于是把张存撸了。

换成了夏侯纂,可惜的是,夏侯纂没多久就去世了,邓芝接任广汉太守。

邓芝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很快就被征入朝为尚书。

射坚接任为广汉太守。射坚后来在杨洪以后,转任蜀郡太守。

刘备去世后,姚伷在建兴元年(223年)担任广汉太守。

姚伷以后,张翼短暂地接任过几年广汉太守。张翼后来在射坚以后转任蜀郡太守了。

这中间,马齐先是做丞相掾,然后又任广汉太守,诸葛亮北伐时,他还兼着参军。后来专职做参军,诸葛亮死后,他升成了尚书。

诸葛亮北伐时,吕乂也曾为广汉太守,负责给计划亮转运粮草等。工作比较细致,因此,诸葛亮死后,吕乂被推荐转为蜀郡太守。

吕乂之后的广汉太守有可能是何祗,也可能是罗蒙,这二人应该是就在诸葛亮死后,分别担任过广汉太守。

何祗是诸葛亮亲自考察过的人,当过县令,汶山太守,广汉太守,犍为太守等。

罗蒙是罗宪之父,罗宪在蜀亡时,以2000兵力,据守巴东永安城,因为已经奉刘禅之诏要降魏,因此吴国来攻时,坚守不降吴,后来在西晋也是很有名的。

再后来直到蜀亡之时的广汉太守,可能是镡承,但镡承的经历以后续的情况未知。

广汉太守任职顺序: 张存(213 -214 )→夏侯纂(214-216 )→邓芝(216 -220 )->射坚(220 -223 )->姚伷(223 -228 )->张翼(228 -230 )->吕乂(230 -234 )->何祗(234 -240 )->罗蒙(240 -250 )->镡承(240 -263

从广汉郡再次分出来的东广汉郡

东广汉郡是又把广汉郡东部的几个县分出来设立的郡,郡治在郪县,但是设置时间,说法不一。

《华阳国志》中记载是在蜀汉延熙中期(238至257)设置。《晋书地理志》说是在蜀汉建兴二年(234年)立。

东广汉郡太守未找到相关的记录,仅发现习祯有过做南广汉太守的记录。《三国志集解》说南广汉太守就是东广汉太守。

也有人认为习祯做的应该是广汉太守,大约是在章武元年之前做的。此事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东广汉郡太守任职顺序: 习祯;

犍(jian)为郡

犍为在成都南,现在的乐山,宜宾,资阳三市 组成的三角区域内。峨嵋山就在此郡。犍为也的蜀郡挨着。

这个郡既不是国都,也不是战争区,也没有叛乱的记录,重点以发展农业为主,所以,名将担任郡守的情况比较少。

建安十八年(213年)赵云率军攻下此郡,也是早于蜀郡的攻取时间。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又从中划分出朱提郡,朱提郡后来归为南中的郡。

刘璋时,何彦英为犍为太守。刘备拿下拿下犍为郡后,何彦英辟为从事祭酒。

然后把同样是刘璋那边投降过来的李严任命为犍为太守。李严在任上,干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表现出其优秀治政能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因此,在法正等一干元老们都去世的情况下,刘备伐吴失败,想交待身后事时,李严成为诸葛亮之后排第二的托孤大臣,都督江州。

李严以后的犍为太守,是龚谌。

龚谌和他的三个儿子,在蜀国都是大官,他的三儿子龚衡,后来也做过犍为太守。

龚谌在太守位上时间比较短,有可能是病逝于任上。

王士从宕渠太守的任上,接任犍为太守,后来,诸葛亮要南征,把王士调任为益州太守,可惜的是王士刚到任后,正要配合诸葛亮南下,结果被蛮夷所害。

陈震短期担任过犍为太守,然后在诸葛亮南征时,入朝任尚书。

陈震以后,直到诸葛亮去世前,犍为太守为李邈。

李邈是益州派的代表。因为本土益州派长期被打压,在诸葛亮死(234年)后,第一个跳出来为益州派争权,他在诸葛亮大丧期间,对刘禅说,诸葛亮这样的人死了,我们应该庆祝。刘禅对此十分气愤,将李邈关进牢狱,并诛杀。这可是刘禅少有的杀大臣的记录,足见刘禅的气愤。

李邈之后谁接替的犍为太守,没有特别清晰的记录,应该是龚谌之子龚衡。

龚衡干了几年后,接替他的是从广汉太守调过来的何祗。

何祗在前面说过,诸葛亮亲自考察过,觉得很有真才实学,后来一路上升,但是奇怪的是,别人是从广汉太守升蜀郡太守,他是从广汉太守到犍为太守,这中间有一定的可能是得罪了某些领导。何祗后来一直在任上干到去世,接替他的是蜀国最后一任犍为太守王离。

后人给王离的评价是,治理百姓有很好的成绩,虽然聪明不如前太守何祗,但文采却超过他很多。

犍为太守任职顺序: 李严(213 -223 )→龚谌(223 -224 )->王士(224 -225 )->陈震(225 -225 )->李邈(225 -234 )->龚衡(247 -250 )->何祗(250 -255 )->王离(255 -263

地处大雪山的汶山郡

汶山,位于蜀郡以西,高山雪山为主,在成都能望见的西边雪山就有此地。当年更是气候异常,冬天都不适合居住。

汶山郡之前或立或废,变化很多。不立的时侯,一般就是蜀郡的一部分。

刘备称帝的时侯,把汶山郡重新独立了出来,汶山郡的郡治就是现在的汶川县(08年大地震的中心,默哀)。

汶山一带多为雪山,当时也是和南中各郡类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部落,不是很太平,所以,汶山郡的郡守就多为武将。

汶山郡刚独立出来的时侯,跟着先主从荆州来到蜀地的陈震做第一任太守。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主政,陈震转任犍为,再后来,225年,陈震入朝拜尚书。

陈震之后,诸葛亮考察并认可的何祗,经过县令的历练,提拨上来当了汶山太守。

何祗后来转任广汉太守。

史书记录,231年左右,汶山羌人趁诸葛亮北伐,有叛乱,张嶷曾带兵征服。

蜀汉的中后期,是王嗣担任汶山太守,王嗣是武将,他还担任着西安围督,安远将军的职责。

史书记载王嗣为人笃厚忠实,对羌胡各部施以恩信,使许多桀恶不驯的部落归附于蜀汉,安定了蜀汉北境。大将军姜维每次出兵北征,羌、胡各部落都会提供马、牛、羊毡及军粮等物资,对蜀汉大有帮助。

到了蜀汉的末期几年,王嗣跟着姜维北伐,为流矢所伤,数月后去世。

王嗣以后的汶山太守,无记录。

汶山太守任职顺序: 陈震(220 -225 )→何祗(225 -234 )->王嗣(238 -257 )-> 未知(257 -263 )

汉嘉郡

汉嘉郡在蜀郡的西南,最初也是蜀郡的一部分。

刘备称帝时拆分蜀郡,分出了汶山郡和汉嘉郡,治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区。

汉嘉第一任太守是黄元,黄元出身于哪里不清楚,估计是以前益州刘璋的旧部,刘备为了安抚益州旧部而安排的太守。

但是黄元对刘备却不服。于是223年刘备,在听到刘备夷陵兵败,并且病倒在白帝城时,黄元举兵反抗了。

223年二月,诸葛亮去永安领托孤重任。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蜀郡西南,现在的四川邛崃市临邛镇)。

幸好这时杨洪在刘禅身边,他及时的派遣将军陈笏讨黄元,元军败,顺流下江,想逃往吴国,但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被处斩。。

汉嘉郡太守后来无记录。有可能后来这个郡撤掉了重新划归了蜀郡。但是无相关的记录。

汉嘉郡后来有一条记录是关于杨仪的。诸葛亮死后,杨仪虽然在和魏延的斗争中胜利。但是却发现,诸葛亮早已安排了蒋琬。他一生气,就开始乱说话。最后被其他人弹劾,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后来继续乱说被抓下狱,自杀了。

说明,至少在诸葛亮死后的几年内,即235年以前,这个郡肯定是存在的。

汉嘉太守任职顺序: 黄元(221 -223 )->后无

江阳郡

江阳郡在巴郡和犍为郡中间,现在的泸州市范围。

江阳郡最初是犍为郡的一部分,刘璋时期觉得有犍为郡太大,于是分出了江阳郡,在刘璋时期,程畿任江阳郡太守。

213年赵云率军所攻取,刘备定蜀之后,程畿成了刘备的参谋人员。

刘邕任第一任江阳太守。

刘邕和魏延、郝普是老乡,是随刘备入蜀的人员之一。后来的刘邕转向了军队发展,历任监军、镇南将军等职。

中间,彭羕曾被刘备要安排去做江阳太守,但估计未成行。

彭羕一个益州本地人士,刘备任命为治州从事,他就表现的很轻狂,诸葛亮没看上他,和刘备说这个人不可靠,刘备也准备考察他一下,于是就安排他做江阳太守,到地方上去考察一下。

但是彭羕就不乐意,于是跑到马超家里,和马超说牢骚话,和马超说,你在外,我在内,不就可以成事了吗?

马超年轻时风光无限,一度也还是诸侯,但现在委身蜀汉,自己的家人也在多年的折腾中死的没剩几个了,现在跟着自己在蜀汉的,也就是弟弟马岱和一个女儿了。他还那有什么其他的心?

马超一听彭羕可吓坏了,想想当年的韩信,这话要是让别人知道了,那不就完了。

马超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彭羕的话,报告给了刘备。

彭羕于是被抓,然后被处死。

刘邕转军职后的江阳太守无记录,

到了蜀汉中后期,王山担任过江阳太守,王山是王连之子,王连在诸葛亮南征时是丞相长使。

王山任了多长时间太守,以及他前边,后边都有谁任太守。史书无记录。

江阳太守任职顺序: 刘邕(221 -223年)->彭羕(刘备准备让他去做,但未成行)->王山(235 - ?)

注:以上任职时间,因为缺少具体的记录,是整理现有的人物历史记录大致推测的,可能有不准,欢迎指正。其他的郡守的的时间线同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