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崇拜的龙真实存在吗?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地球是我们还有许多神秘的地方没有搞清楚,有怎么可以那么快下定论说,龙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呢?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最具神话的动物之一,更是古代帝王身份的象征,对应的就是传说中的天。由于历史上以来见过龙的很少,并且在近代以来,我们没有找到过任何一段关于龙的视频和真实的照片,所以渐渐的许多人会怀疑,传说中的龙,是否真实的存在过,他是不是一个传说,或者只是一个古人杜撰的故事。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生物学家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人敢于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为什么呢?
因为在历史上看来,西方学者只是承认中国到商代的历史,而龙的传说我们更久远,并且在历史古籍中,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龙出现的记载,特别是辽国当年的帝王,还自己亲手射死过龙,被记录在典籍中,而考古学上看,在上古的许多文化中,我们已经出现了龙的图案,那么没有见过龙的祖先,是怎么想象出龙这种生物呢?
而我们的十二生肖中,除了龙,其他动物还是有的,严谨而实用的中国先辈,不会拿龙这种生物来含糊其词,因为12生肖,到古代天干地支最后和农业都有关系,跟自己的收成有关系,绝对是不可以随意乱来的。可以另一个侧面反应的就是,龙曾经存在过。
并且在生物学角度,我们发现恐龙这种生物,也是在近代才经过挖掘出现,那么如果你不知道恐龙,看到一个古人典籍,记载了一直超级大的猛兽的形象是,你是否会觉得这是瞎扯和神话呢,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动物存在过,但是现在我们有没见过恐龙,你却相信了有恐龙的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其实不是来自找到恐龙骨架,是来自教育和社会的承认,你才相信的。
但是东方的龙,确实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存在,大家反而都觉得是传说,可是大家又没考虑过,近百年来我们地球又消失了多少物种,如果没有记录,这些物种就是真的不存在吗?而河南我们现在还简称豫,可是现在的河南你根本找不到大象,为何他古代会有大象呢?这都是沧海桑田所造就的结果,
所以说近代的科学并不是万能的标准,其实更多的是在前人的积累和借鉴知识中诞生的学科,而科学的说,中华民族的龙未必不存在。
因为无论是《易经》到古代典籍,都许多地方记载有龙的记载,只是现在的龙或者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已经消失了而已,但是野外没有老虎,难道世界上就没有老虎了吗?
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气候,我觉得龙,或者会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对于现实生活而言,龙是一种只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生物形象。所谓龙,便是以蛇身或鱼身为载体,增添一些其他动物的特征之后,所转化出来的“神话物种”。而南朝《述异记》中,也有虺五百年化蛟,蛟千年化龙的说法。
此外,在古今各种典籍资料或野史传闻中,龙的家族还有烛龙、蟠龙、苍龙等类别之分。然而无论古人多么言之凿凿,确定真龙存在,但对于现在人来说,没有亲眼看到的话,就是不能相信的。不过,近日一段贵州惊现“龙吟”的视频传出之后,关于龙是否真实存在的话题再度引发人们热议。
那么,当时出现的“龙吟”是真的吗?
贵州“龙吟”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后来发现原来所谓的“龙吟”并非是真龙吼叫,而是有人通过鸟类黄脚三趾鹑的叫声“伪造”出来的。
其声音嘹亮,威严宽厚之处,很明显可以跟一般的老虎、狮子区分开来。随着视频的流传,人们不禁怀疑其声音乃是真龙的吼叫声。莫非,古籍中所记载的真龙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动物,而并非是神话传说?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结果想来也不出于多数人的预料。而参与并策划“龙吟”事件的虎某和刘某,则被当地有关部门分别给予六日和十日的行政拘留处罚。至此,贵州“龙吟”事件告一段落。
那么, 历史 上是否有一些关于真龙的记载呢?
其实,古代典籍中确有真龙的记载,只不过都是一些只言片语的描述,真实性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东晋时期的 历史 学家常璩曾经撰写了一本地方志著作,叫做《华阳国志》。在《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就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的记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在武阳赤水出现过一条黄龙,黄龙盘旋九日之后离去。
此外,在《晋书》中也有一些关于龙的记载,说是在永和元年四月,龙山附近有一条黑龙和一条白龙在空中嬉戏,前燕皇帝慕容皝率众臣前往在距离两条龙两百步距离之外观看。两条龙交缠嬉戏后离去之后,慕容皝龙颜大悦,回宫后便将新建成的宫殿改名和龙宫,更是在龙山修建了龙翔佛寺。
另外,在唐咸通末年的某一天,据说有一条青龙在桐城县境内坠落。众人争相围观,发现青龙因喉部受伤的缘故,当场便死去了。根据人们所见,那条青龙身长十丈有余,头上有双角,鳞片有巴掌大小,腹下有足,确实跟神龙一模一样。
这些关于真龙的记载,虽然很多出自于“正史”,权威性比较强。但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我们实在是无法考证。不过,在近代确实有一些龙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不知真假。
比如说,1934年的夏天,我国东北的营口地区就发生了所谓的“坠龙”事件。此龙从天上坠落之后非常虚弱,样貌与神话传说中的真龙一模一样。因离开水的缘故,导致身体越来越干,最后腐烂化为骸骨。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还被当时的《盛京时报》给专门记载了下来,就连当时的龙骨也被拍摄了下来。至于那是不是天上坠下的真龙,实在是议论纷纭,难以统一意见。有不少亲眼所见的人信誓旦旦的认为那就是真龙,而没有看到的人则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
那么,对于 历史 上出现过关于龙的记载,那些专家学者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说起来,尽管笔者对那些专家的解释持有怀疑态度,但他们的说法仍不失为一种可能。毕竟,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目前谁也不知道。
对于古籍正史当中一些关于真龙的记载,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古人将一些动物给“认错”了。比如说,倘若出现一条数丈长的蟒蛇或森蚺,那么古人很有可能将其误认为是“神龙”。
另外,若是江边或者河边出现蜥蜴这样的动物时,或许古人也会将其认错,把它当作是神龙来看待。毕竟,相对于现在来说,古人的见识普遍是非常少的。把蜥蜴错认为是神龙,也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至于说空中出现的龙形事物,专家认为应当是空中的云气翻腾所致。因古人迷信的缘故,通常会比较蒙昧一点。当有人看到一些神似神龙的云团时,很有可能就认定其为“真龙”。这样一来,口口相传之下,神龙现世的事情自然会被记载下来。
而在一些河水中出现的神龙翻腾事件,专家对此解释称,那应当是古人对龙吸水等自然灾害的一种“错误认知”。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神龙,只不过古人无法抗衡大自然的威能,从而将其安在了神龙身上。
除此之外,关于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盛京时报》上刊登了龙骨的照片。但专家对此的解释,称其为鲸鱼的骸骨,而照片上之所以出现两支“龙角”,则是人们将龙骨“放错”的缘故所致。
咋一听,专家的这些解释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实在是不得而知。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倘若自己没有亲眼所见的话,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说见到了真龙,恐怕也是难以相信的。
关于专家对古籍中龙的解释,细细思考总能看出一些“破绽”出来。正如那些专家所言,古人相对来说是比较迷信和蒙昧的,他们会将一些其他自然现象和动物认定为神龙。但是对于一些帝王来说,他们难道不知道真龙是什么样子吗?
当然,也不排除那是一些统治者故意将其认定为“神龙”的。因为古人认为神龙代表这祥瑞,是真龙天子的象征。倘若帝王治下出现了神龙,那岂非也代表着一种别人难以超越的“功绩”?也许这真的是 历史 上出现真龙记载的真相也说不定。
至于说神龙是否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以现有的资料来看,我们是没办法肯定,也没办法考证的。除非未来某一天,神龙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所有人中。否则的话,神龙永远是神话传说当中的神龙,而并非是现实存在的神龙。
当然,无论如何,神龙对于炎黄子孙来说,其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从这一点来看,神龙是否真的存在,便也不那么重要了。
参考资料:
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图腾,从近代的影视剧中我们可见,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而时至今日我们还说是龙的传人,那么龙真的存在吗
龙是否存在
现实中恐怕没有人见过龙。不过大部分人对龙的印象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动物“混搭”而成的。比如说龙有鹿角、驼头、兔眼、蛇项、鱼鳞等等,这些都是其它动物的特征。
那么问题出现了,一个动物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动物的特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其次动物都是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的,先是有鱼类,之后进化成为两栖动物,再之后进化为爬行类。最终可以进化为鸟类。
鸟类是会飞的,龙也是会飞的。可是龙明显不属于鸟类,毕竟龙身上具备的特点太多。可是龙身上具有的特点不仅仅是出现了所有动物的特征,其次龙还被后人加入了各种神秘的色彩,现如今的人们大部分都认为龙属于“神”。
龙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在自然界,至今人们没有见过龙这样的动物。可问题是,人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各种古籍资料中,很多都出现了有关龙的记载。包括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就是“龙”的象征。
不过那只是皇帝的一种象征而已,与后人说得龙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龙能够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且龙是没有翅膀的。这样的动物肯定是让后人感到震惊的,不过这样的动物也违背了自然规律。现如今大自然的鸟,都是带有翅膀才会飞。
龙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样的动物恐怕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古代社会中,龙代表的是皇权。在古代,龙的图形只能够出现皇室的一些事物上,从这一点来看,龙很可能是当时的人们杜撰出来的。不过这样看也似乎有不对的地方。
比如一个朝代杜撰了龙,那么之后的朝代肯定是不会杜撰龙的。另一个朝代可能会杜撰另一个神奇的动物,这样看来似乎不符合道理。现如今看来,历史上可能真的出现过龙,只不过这龙被古人描写的比较夸张。
现如今有一部分人的看法是蛇就是龙,或者说蛇的前身就是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被退化成为蛇了。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对于历史上存在不存在龙,时至今日史学界仍然有争议。对此就有待后人去发现了。
不过根据现在的研究可以说龙在历史上应该存在过,只不过史书的记载比较夸张了。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以后长颈鹿灭亡,那么古代的史书会怎样记载长颈鹿大概会这样描述:“古有一物,形似马,皮豹纹,头高昂,颈长如柱,以叶为食,性温顺,以颈相斗。”
现如今的人看到这样的动物肯定不足为奇,毕竟我们知道这是长颈鹿,那么假如千百年之后,后人看见这样的描写,会不会感到震惊呢怎么可能有“形似马,皮豹纹,头高昂,颈长如柱,以叶为食”的动物呢这明显不合理。所有现在看来,龙应该在历史上存在,只不过后人没有发现它的原型。
1934年蛟龙事件
1934年的一个夏天,辽宁营口连续下了好几天暴雨,辽河就是从营口这里入海,出去就是渤海湾,连续的大暴雨使辽河水位迅速上涨了很多。 雨停之后,有一个田庄台的村民就在辽河边的一个芦苇丛里,发现了一个怪物,根据他对这个怪物的描述,就跟图画上的龙外形很相似,身上还有爪子和角。
这怪物倒在芦苇丛里,奄奄一息,村民吓了一大跳,赶忙跑回村子里叫来了其他人,村民们怀着对龙天然的崇敬,他们便用水桶挑着水,给这条龙浇水。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却发现龙不见了,几天之后,又有人在鸭舌岛发现了这条龙,那是一个离田庄台只有几公里的小岛,这条龙比之前的状况还差。身上很多地方都被太阳晒的已经开始腐烂了,发出一阵阵腐烂的恶臭。而这龙,还发出牛一般的哀嚎声。就这样,龙就被晒死在了鸭舌岛,它的身体被当地警方给运走了,运走后还拿来展览,因为只剩下一副骨架,就把骨架拿来展览。当时很多人都去看过了,有的看过人现在都还活着,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根据他们的回忆,那个龙骨共有28节,头上还有两个长长的犄角,嘴也非常长,单凭骨架看,就跟大家印象中的龙差不多。
当时在东三省非常有名的《盛京日报》,还特别报导了这件事,然而,展览了没多久,这件事就停止了,再也没有人看见这个龙骨,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现在有人说那不是龙,世上哪有龙呢那肯定是须鲸之类的,因为夏天下暴雨,渤海海水倒灌进辽河,于是海里的须鲸就搁浅在辽河边。
当地虽然都是渔民,但是如果是须鲸的话,他们应该是认识的。所以这件事到现在大家还在猜疑,到底是不是龙呢并且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关键现在找不到当年那副龙骨了,那么疑问就是,这个龙骨跑到哪里去了龙发现时间是1934年,那个时候正是伪满洲帝国时期,会不会是日本人偷偷的运回了日本呢
有关蛟龙事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蛟龙搁浅代表中华民族是遭劫难的一个象征,听上去丝滑有那么点玄乎,如果用一种神性的说法,民族出现大灾难,那之前一定会有一些预兆,或者是千百年难遇的奇怪现象。
1987年龙化石出土
1987年的时候在河南濮阳出土了一处遗址,这个遗址里面并没有什么惊人的陪葬品,就是有一些小贝壳堆成的小动物,但就是这些贝壳堆成的形状震惊了世界。
在墓穴里有一个男性骨架,而这男子身高184,头南足北。右方用贝壳摆成了一个龙形,前爪趴着后脚蹬着,形似遨游沧海。右方则是摆了一个老虎,二目圆睁犹如猛虎下山一样。而这个摆放图案正巧和天文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合。
而且在东南方向还有人骑龙,人骑虎的团,这与传说“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而且一些小的蚌壳散落在四周,犹如日月繁星一般。这个墓葬虽然出土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他却证明了中国的龙早在6400多年前就有了,而此次发现无疑轰动了全国的史学界。
那么对于龙是否存在,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目前的主流科学不承认龙的存在,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龙这种生物太过于奇异,它们可以上天腾云驾雾,下海纵横四方,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身体结构能满足这样的动作需求?
再者从古今中外各种关于龙的记载中可以一窥龙的经典形象,尤其是东亚一代传说中龙的形象核心是“九像”:“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从这个角度出发,龙貌似就是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拼凑而成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一种祥瑞,寄托古人的美好愿望。
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古籍、古画或者雕刻作品,龙的形象太多了,同时也被广为流传,为什么一个幻想中的物种能传播如此之广?是否意味着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龙真的广泛存在?
从这段简短的描述中差不多给出了龙这种奇异生物的所有特点,四个字总结就是“变化多端”,这是最难以让我们接受的。但同时又提到了它们可以登天腾云驾雾,这就是具备飞行能力,其次可以下潜到深渊,并且跟季节性有关系,龙是亲水的,这在很多古籍记载中多有描述。
因此有小伙伴们猜测到现在没有看到龙的存在,是不是它们隐藏在深渊之中?
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七十都被海洋所覆盖,并且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万米,即使把珠穆朗玛峰填进去都冒不了头。对于深海世界,我们一直都存满着好奇,在那里是否存在着一些未知的神秘生物?
可以看一下深海的一些特点,首先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压强会随着增加,简单计算差不多10米一个大气压。万米深海,那就是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上站着将近20个人。
荒芜的深海意味着食物量紧缺,这也导致很少有大型生物的存在,因为难以维持生计。总不能连新陈代谢这一步骤都打破吧?龙不吃不喝就能一直存在,这就太玄幻了。生活在深海中的大型生物典型的如“皇带鱼”,有人把它称为地震鱼,是目前已知最长的硬骨鱼,成年后体长超过三米,身体扁平狭长,这样的体型也适合深海生存。
龙这种生物虽然被古籍记载很多,但大多数都是艺术型、夸张型的记载,已经超过了正常物种的范畴。在考古学上也从没有发现过它们的骨骼化石,如果说龙这种生物曾经真实存在或者广泛存在,即使特别神秘但是死后总归会有残骸留存。
在历史上也有过很多目击龙的事件,距离我们较近的就是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并且有模糊的影像资料留存,当时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对此做过专门的报道。央视的《走近科学》还做过两期的坠龙事件节目,最终得出了结论,认为不明生物的骨骼应该是搁浅的须鲸,古腐烂后骨骼被拼凑错误导致。类似的事件还有1944年陈家围子村坠龙,以及1999年武汉东湖磨山树倒之谜等等。
现在的情况就是龙的记载很多,但都是夸张性的,这也恰恰让人不太相信它的存在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在我们心中,龙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那么龙到底真实存在过吗,我认为应该是真的。
1 真实的龙到底长什么样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写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更具体的形象则来自于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不过关于九似的说法却各有不同。《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而现代人则更倾向于宋代画家董羽的说法。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2 历代关于龙出没的记载
古籍说帝舜和夏代就已经有了饲养龙的活动,并以龙作氏族的族名。《竹书纪年》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
《史记·封禅书》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 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辽史·太祖本纪下》记:“神册五年(920 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刺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元好问更是在《续夷坚志》中写道是条五尺小龙。
4 关于龙存在的证据
1996 年出土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总长七点六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长出,双角对称,长约二十七厘米,略显弧形,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为古代传说中长角的神龙提供了实物佐证。
1934年辽宁营口坠龙事件,更是被用来证实真的有龙存在!据说营口很多人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看见者说它与画上的龙模样一致,有四爪和鳞片,嘴上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来米。《盛京时报》还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
不谈现实的理想纯属扯淡,肯定没有找到龙啦。
不过还是挺佩服他的。毕竟我做不到。
马东营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六年,可他依旧没有寻到龙。他左思右想,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执念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一直独居山顶,与世无争,每天潜心研究书画,非常悠哉。
在神话中龙是海底世界的主宰,在民间是祥瑞的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方可化龙。远古的时候夏族(夏朝的前身)的“符号”就正是以后流传数千年,神性越来越强的龙。
宗教是信仰,梦想是信仰,权利、地位、金钱都可以是信仰,甚至具体到某个物件,都是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很显然,并非所有信仰都能得到他人的理解,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叶公这样的人,对于龙有着无限的憧憬,马东营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所信仰的,是我们从未见过、从未找到实体的生物——龙。
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关于龙的目击事件,虽然说有的目击事件是假的,或者说是被误导的,但是不可否认有的目击事件是存在的,或许就能说明龙的存在。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所有的动物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但是唯独只有龙在现代的生活中不存在。
神道设教,神有天神、地神、人神之正神,所以说,宗教信仰乃是正信正念,明其理而依理而行,能使人之心灵有所寄托,不致于精神空虚而生虚病,或误入歧途。
而迷信者,因为不学而不明其理,亦不辨正邪,信奉灵验而执迷不悟,注重形式烧香磕头,求福求财求平安。
很多人对马东营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但是,在生活上,他其实就是个勇士。像马东营一样,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日子过下去,其实也是这平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其实父母的说法才是最真实的,世间本就没有龙的存在,龙一直都是他假象出来的一个信仰罢了。
可每当家中那些关于龙的古籍和字画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时,他都会再次油然而生出一种对龙的敬畏之心。
在我看来,执着和执迷不悟的区别只是在不同时期,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不同人的看法,他是一个相对的词。
叶公好龙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是怎么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有从鳄、从蛇、从蜥蜴、从马、从猪、从闪电、从虹霓等等说法。笔者的观点是“模糊集合说”,其思路是这样的: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维面对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维又是以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为待征的“模糊思维”。这样的思维足以导致我们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确、不唯一地将身外世界的种种对象,集合、升华成若干个“神物”,然后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在天上弯转,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大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空,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枣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是“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近;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得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到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给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为之。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像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像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现在这个“龙”。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觉得起码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学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残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因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的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枣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如果要在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之间选择的话,我倒更倾向于狭义图腾,因为我觉得图腾就是图腾,应该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广义了,也就没有图腾了。
鉴于此,我在一系列谈龙的著作、文章中,都没有用“图腾”一词,而选用了“图徽”这一概念。
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枣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类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
“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的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枣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地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
本文2023-08-09 09:25: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