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些著名建筑物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些著名建筑物的介绍?,第1张

1、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改建为清华学校,建立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4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

2、古月堂

古月堂,北京清华园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清华大学的名胜之一,与工字厅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门,至今完好无损。古月堂最初用作清华园园主的书房,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3、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扩展资料:

未名湖特点

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大家可以通过网上正规渠道购买,也可以从当地自考书店直接前往购买。

一般来说,自考生无论选择的是哪一所学校还是专业,那么对应想要购买正规的学习教材,首先要根据自己所在省份来确定,因为不同省份的考试内容和侧重点都是不相同的。

比如说大家是四川省内的一名报考自考的学生,那么,每次考试前三个月就可以从该省的教育考试院得知最新的考试课表以及考试科目的安排,其中,第二部分就涉及到了每个科目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图书馆介绍及查阅时间:

老馆 : 周一到周日 7:30~22: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期末考试期间(考前一周开始,共三周)7:30~23:00。

逸夫馆: 周一到周日8:00~22: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经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中心: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建筑学院图书馆: 周一至周四 8:00~11:30 13:00~21:30 周五 8:00~11:30 13:00~17:00 周六周日 8:00~11:30 13:00~17:00。

法学院图书馆: 周一至周四 8:00~21:50 周五 8:00~16:00 周六周日 9:30~17:00。

人文社科图书馆: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美术学院图书馆: 周一到周五 8:00~21:00 周六 9:30~17:00 周日 不开放。

医学院图书馆: 周一至周四 8:00~22:00 周五 8:00~17:00 周六 9:30~17:00 周日 不开放。

5组织机构。

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制定了队伍发展的长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变革。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员素质与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目前,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超过240人,其中正式编制人员稳定在160人左右。正式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超过3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70%,拥有高级职称人员约占30%。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图书馆正在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的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氛围。

有良好的团结和谐的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建设一支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背景和业务层次的能够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目标要求的工作人员队伍。

6总馆情况。

到2007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已超过344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

古籍线装书19万册;期刊合订本近49万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8千余种;本校博、硕士论文73万篇;缩微资料2万种;音像资料和多媒体光盘25万余件;各类数据库380余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44万余种;中外文电子书近114万册;中外文电子版学位论文81万篇。

7分馆情况。

为使学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形成合理布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若干已有一定基础的院系图书资料室逐步发展扩大,建成相应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

目前全校已有六个专业图书馆——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人文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

大部分专业图书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所在学院提供;而校图书馆则承担综合馆及理工类研究型图书馆的任务。

书目查询。

从1999年以来,在校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平台上,各专业图书馆陆续与校馆实现了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对接。读者在查询校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时,可以同时查到各专业图书馆收藏的书目记录。

借阅服务。

由于部分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馆舍空间、设施条件以及工作人员配备均十分有限,暂时难以向其它院系师生全面开放,目前还主要为所在学院的师生提供服务。但是,近年来各学院克服自身困难,在保证本院师生利用的前提下,陆续推出一些为其他院系师生提供服务的措施。

怀念历史系的老师们

文 / 张寄谦褚继善 王宪铨 齐世荣

我们都是清华历史系40年代的“老学生”,虽然已经离开母校多年,但是对当年在清华园学习的情景仍有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怀念那些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老师们。

首先要提的是系主任雷海宗先生。他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历史学家,给我们讲授殷周史、秦汉史以及西洋中古史等。上课铃响,雷先生会准时推门进来;下课铃响,又正好讲到一个段落。他上课从不带讲稿、提纲,只带两支粉笔,所有人名、地名、年代、参考书都随手写在黑板上一字不差。他在参考书目中让我们读小说,说了解一个时代,仅凭历史事件不够,还要懂得它的文学、哲学等。

历史系与中文系合聘的陈寅恪先生曾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从那以后就一直在清华执教,是我国文史学界的一代宗师。我们上三年级时,他开设了隋唐史研究,在新林院自己的住宅中辟出一个房间作教室。做毕业论文时,张寄谦请先生担任导师,当时陈先生已双目失明,但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仍指挥助手查阅古籍,进行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史的研究。

我们入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代史和蒙古史专家邵循正先生讲授的中国近代史。那时邵先生的体质甚为虚弱,但对教学非常认真。他极有见地地为我们分析了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对国际事务的无知,在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故意使用意义含糊不清的辞句,为以后扩大侵略设埋伏,甚至私自添加内容,对清政府进行欺诈。他还深刻地分析了各列强在侵华利益中的矛盾与勾结。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给我们授课时,没有讲明史,而是讲了宋史。他用“以历史为镜子”的学风,延续着西南联大教师讲课联系时事的传统,不时地借分析两宋弊政,对蒋家王朝加以抨击。当时吴先生已准备去解放区,他在西院住宅里经常以打桥牌为名,约请邵循正、钱端升、钱伟长等先生谈时事。1948年校庆后,他便去了西柏坡。当时丁则良先生也在专攻宋史,不过没有给我们讲课。

时近1948年,专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孙毓棠先生从美国归来。听老同学讲,孙先生上中国通史课,能在黑板上手画一张十分漂亮的地图。此时孙先生的兴趣已转向中国经济史,后来为经济系和历史系合开了中国经济史课。

那时,世界史课程的阵容也非常强。教西洋上古史的是噶邦福(JohnJanGapanovich)先生,他用带有浓重俄国语音的英文,给我们讲希腊、罗马的兴衰,听起来颇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教西洋中古史的还有一位饱学的孔繁鬻先生,听上过孔先生课的余绳武同志讲,孔先生让他念德文参考书,念得他都感到身体吃不消了;西洋近代史是刘崇先生讲授,他为人温文尔雅,讲授扼要简练、条理清晰,经常以自己治史的得失教导同学,向同学们倾谈自己的理想。

1948年陈寅恪先生离开以后,历史系从外语系聘请周一良先生接替讲授中国中古史。另外,清华历史系一向重视日本史的研究,周先生还兼任了日本史的课程,他对日本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比日本学者超脱,很引人入胜。此外,历史系还曾聘请从美国回来的何基先生教世界现代史。

在清华历史系学习的几年中,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之路。50年代院系调整后,清华历史系不复存在;直到90年代中期,才重新复建。我们殷切希望历史系的师生继承前辈们“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把历史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