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于艾灸的故事,第一个就是红脚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历史关于艾灸的故事,第一个就是红脚艾!,第1张

艾灸故事一:鲍仙姑施灸治病还美颜

葛洪祖师是道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医学家,他留下的《肘后备急方》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而他的妻子不但是一位同道修行者,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她就是著名的中国四代女名医鲍姑,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艾灸名人。

葛洪之妻姓鲍,民间多称鲍姑或鲍仙姑。她经常跟着丈夫在罗浮山炼丹行医,给老百姓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是医学史上记载的灸法治病第一人。鲍姑的灸法取材于当地出产的 罗浮山红脚艾 ,其对治疗赘瘤与赘疣有明显效果。

书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传言,凡是鲍姑用红脚艾帮人治病后,不但灸到病除,更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也正因为此,人们便把此种红脚艾称为“鲍姑艾”。

艾灸故事二:药王喜灸足三里年过百岁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养生家, 由于养生得法,享年百余岁。考察他的医学思想和养生理念,是融合了古代中医(主要是《黄帝内经》)、道家思想、儒佛理论等于一身,进而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着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着。

孙思邈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后来孙思邈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18岁开始他便立志从医。40岁之前,孙思邈的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果,因此他开始寻求艾灸疗法。经过深刻研究和验证,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孙思邈开始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

据说孙思邈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到了90多岁高龄,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在年过百岁之时,还能精力充沛地着书立说。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艾灸故事三: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

李时珍生长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跟父亲上山采药,耳濡目染,最终跨度几十年,写成着作《本草纲目》,一定是离不开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李延文毕生研究两种中药,一个就是人参,一个就是艾草。

研究完艾草以后就写了本专著《蕲艾传》,研究完人参后,写了一本专着叫《人参传》,写完《人参传》和《蕲艾传》之后,他把这两种中药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意思是说,艾草有人参回阳救逆、补气补学、升阳举陷的作用,而人参没有艾草朴实惠民、普世传播的实用价值。

艾灸故事四:日本家族灸出6位长寿老人

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

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艾灸是中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自豪油然而生,但是,有很多的病都是现在才听说有的,使用艾灸治病,我们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有待我们一起去革新去演变。将艾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艾灸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已经走过数千年,我们必将这种文化继续地传承下去。

针灸书籍《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灵枢经》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图中有两个中医书籍的截图,注意看的右下有或者左上角,图中的这两个地方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全部针灸书籍,而且都是电子版的,是你学习针灸非常不错的参考

其它针灸书籍目录:

中医民间灸法绝技林红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

中国微针疗法

针刺手法图解手册

针刺手法技巧与应用解剖

针刺治疗功血病

针刺运动疗法与疼痛治疗

针挑疗法

针术临床实践

针法灸法图解(

针灸七字经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

针灸三绝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

针灸与按摩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学

针灸临床治疗学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灸临床选要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

针灸临床问答

针灸临证精要

针灸五输穴应用

董氏奇穴处方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扫描版)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上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下

袖珍针灸(超清版)

超简单针灸疗法(超清版)

近世针灸医学全书

近四十年来中国针灸研究精要

邬品嘉针灸精义(超清版)

中国手针疗法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中国足针疗法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器械学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中国针灸处方学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

中国针灸奇术

中国针灸学术真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

针灸保健学

针灸保健防病

针灸健身术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

如果只是简单的在家保健一下,可以参考单桂敏的书籍,比如《单桂敏灸除百病》,也可以参考中国艾灸研习社的《艾灸精华选读》;

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些,可以参考谢锡亮先生的《谢锡亮灸法》,马少群先生的《马氏温灸法》;周楣声先生的《灸绳》或者肖少卿先生的《中国灸法治疗学》。

现在市场上的艾灸书籍很多,但今人的作品多不足看,水平好的不多,以上推荐的基本上是不错的书籍了。

如果想深入钻研艾灸的话,不妨钻研古籍。古人的作品有《灸法秘传白话版》(中国艾灸研习社编校)《神灸经纶》《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备急灸法》等。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是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医疗法,一些著名的古籍中都有记载,《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皇帝内经中也说,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这说明了艾灸在我国医学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主要是用艾叶做成艾绒,再制成艾条和艾柱,用他们艾灸患处或相应穴位,以此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通常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我们会在艾灸贴上滴上精油再进行贴敷,那么艾灸配合精油有何功效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解一下。

艾灸现在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中医疗法,对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都有很普遍的运用。同时呢,艾灸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好的健康养生作用,常常艾灸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也可以起到美容养颜,延长寿命的效果,甚至日本的专家学者在专业的研究中发现经常艾灸的人癌症发病率也会低很多。

在我们传统使用艾灸过程中,由于艾柱,艾条和皮肤距离没把握好,距离太近温度过高会灼伤皮肤,而距离太远温度太低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艾灸的主要功效是通过热力和艾烟的熏烤发挥作用,大部分艾烟都挥发掉了,真正留下很小一部分能被人体吸收,这就导致艾灸效果会大打折扣。现在比较流行比较受欢迎的艾灸贴就很好的改善这几点,无须手持,无须点燃,一撕一滴贴在患处或穴位处就可以享受艾灸的好处了。

  那么艾灸贴是怎么起到这些作用的呢艾灸是通过持续温热和药力渗透来刺激我们的穴位,除此之外,在艾灸的过程中,配合蕲艾精油的使用,也能让更多的有益成分渗透机体,促进人体更好的吸收。

那么艾灸贴配合精油到底有哪些功效

这里给大家介绍时珍上品的艾灸贴八大功效:1、乳腺疏通散结;2、暖宫调经化瘀 3、气血双补美容养颜、4调理肾虚体寒手脚冰凉5、健脾祛湿养胃温中;6、改善睡眠延缓衰老7、缓解肩颈腰腿僵硬疼痛;8、调理少儿厌食及免疫力差

  以上就是关于艾灸配合精油有何功效的介绍,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艾灸是一种常见的针灸疗法之一,艾灸对于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在艾灸的过程中,一般会配合精油使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关于艾草医用的记载。《庄子》云 “越人熏之以艾”。《孟子·离娄上》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艾草的疗效就已被认可。

孟子所谓“三年之艾”,更是对艾草使用的进一步认识。保存3-5年的艾草,既祛除了燥气,又保存了药性,最适宜艾灸。

《五十二病方》中有将艾草燃烧的艾烟熏烤治疗痔疮的记载。《伤寒论》中便记载了艾叶,当中提到的胶艾汤时至今日仍是治疗血虚寒滞、月经过多的妇科良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以艾灸病人四床角,各一壮,令不相染”,是以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病。

《名医别录》最早把艾叶作为药物记载:“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慝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

宋朝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国提到“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书中还附有“明州艾叶”图。复道即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四明即今浙江宁波。该书最早提出了注重艾草品质的道地药材。《蕲艾传》是论述艾草的专著,描述艾草“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明朝的李时珍是对艾草极为推崇的一位医家,他对艾草的称赞不胜枚举,其著作《本草纲目》对艾草做了大量研究及记载,包括“艾叶能灸治百病”“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李时珍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蕲艾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