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春秋·孔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诗经》 春秋·孔丘,第1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 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本典籍分 共 4 章,收录 305 篇作品。

说明古籍整理中经常存在“脱字”现象,同时也有个别生僻字符无法采用目前的中文字符集显示,因此网页中将分别采用替代字符加以表示。其中“□”表示已经佚失的脱字,“■”表示暂时无法显示的字符(括号内为字符象形描述),“%”表示不详或者可能有误的字符。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讲述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传承故事。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其创作时间大约从西周早期到春秋后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期节目中,观众将跟随“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梭时空,对话汉代大儒毛亨、毛苌,体会中国人自古以来求真、向善、达美的共同心声。

从描绘爱情婚姻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记录农事生活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再到记叙欢聚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作为礼乐文明的精神之花,贯穿了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为后世留下丰厚滋养。

节目特色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

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任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节目针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开发,设计网络衍生综艺、短视频、新媒体互动产品等多种内容产品,实现大小屏联动的“叠加刷屏”。

这部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诗歌总集!它跨越千年依然是那样的令人赞叹!读诗经,你会发现古人情感的细腻;读诗经,你会发现千年前的先民与你一样有共同的烦恼;读诗经,你会发现先民们的智慧是令今人赞叹的!

跨越千年的经典,给我的感觉就是厚重感特别强!婚丧嫁娶,在诗经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篇章。那样的情感,那样的话语,可以说是我们今人依然在用的或者是佩服的!

“乐只君子,福禄绥之”这是对新郎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对新娘的祝福!“君子万年,宜其遐福”是对一对新婚夫妇的最高规格祝福!“宜尔子孙,哲哲兮”这是对拥有新生下一代人家的美好祝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告诫孩子要想成为君子,必须要能经受磨砺的最高教育!“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对长辈的祝福,我们可以用“三多九如”来表达,那是跨越三千年依然美的生日祝寿歌!

《诗经》有力量,是因为有许多人在这部书上投入了经历,那是一代代大儒们,大师们付出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传下来的就是《毛诗》,他是毛亨,毛苌师徒两人用自己的信念流传下来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的,我深切体会到了!我庆幸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还有机会捧起它来读读,而且是用古人读诗的方法来体会。

中国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源头上去寻找的!因为我们的先祖是那样的有智慧,留给我们后世子孙无穷无尽的财富!我们应该自信,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不信的话,希望你也要去捧起书本来走进《诗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