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那个版本的比较好?谁看过鬼谷子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2收藏

《针灸大成》那个版本的比较好?谁看过鬼谷子的书?,第1张

《针灸大成》-现存版本  2006年7月14日,姬女士将珍藏多年的祖传医书古籍首次拿出展示,书画鉴定家将其中的《针灸大成》鉴定为珍贵的医学古籍,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实用价值,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在众多医学古籍中,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认出了医学古籍瑰宝《针灸大成》10卷,该医学古籍封面上,还印有“内附铜人明堂全图”字样。《针灸大成》扉页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镌”、“会稽章廷珪”、“经余堂梓行印”等字样。该书由赵文炳作序;目录有周身穴位图、针道源流、刺热刺虐论、奇病论等,并附有“针灸铜人”全图。 沈广杰介绍说,姬女士珍藏的《针灸大成》,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会稽章廷珪重修该书的刻本,于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经余堂梓行重新印制。“针灸铜人”是古代医学教具,《针灸大成》是诠释“针灸铜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书,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价值。史料记载,“针灸铜人”是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以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两代也曾制作,对经络腧穴直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穴位,与明代“针灸铜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引言:众所周知,儿科用药不同于成人用药。那么在针灸方面,儿科疾病的取穴和成人是一样的吗?你想过吗?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古人称其体质为“少年阴,少年阳”。他们体质不全,脏腑娇嫩,发病更简单。它不像成人病的停滞,也不像女性病的隐藏曲线。

临床观察表明,小儿疾病不是外伤就是内虚。外伤多由六*、饮食、虫兽引起,内虚是先天禀赋的丧失。

因为小儿发病简单,开穴处方有规律可循。谈谈对当前儿科病证穴位敷贴规律的个人体会。

一个

感外邪内散热,应选督脉、五输穴。

外感病要用散外感来治疗。

小儿发热,治阳邪时,取督脉大椎、风门;

如邪气侵肺,可祛手太阴或阳明,用经络五输穴。发热用曲池、合谷,咳嗽用大鱼际、太渊穴,均属此法。

2

对于内伤饮食引起的呕吐,应取脾胃鱼目穴。

由于儿童的内脏器官脆弱,他们容易生病。吃得太少导致肠胃虚弱,暴饮暴食导致积滞,如果还受到外寒的影响,还会导致胃肠寒凝、气滞,出现腹痛、腹泻。

对于这种病,一般都是用舒母,逼脏腑,刺后背,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对脏腑肠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先天禀赋不足,宜取脐周穴。

对于先天不足、发育迟缓或体虚严重的小儿,一般服用关元、气海补肾元;

对于呕吐、腹胀等生命衰竭者,可用神阙隔盐灸。

对于疮、虫、蛇,要直接去医院。

一般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变,可采用局部艾灸,或艾条灸、艾条灸等方法治疗。

对于虫、蛇咬伤,或其血全部排尽,也可用局部艾灸。若肿胀严重,可用三棱针局部刺破邪血,可治愈疾病。

但对于神经毒性咬伤,应及早放血。当然,全身急救要和西医相结合。

当然,儿科病证穴位贴敷的特殊方法很多,经验穴位也很多,以后要不断发现和补充,可以作为上述穴位贴敷原则的补充。

总之,儿科的病因是小儿脏气清气,发病简单,发病不广泛,所以治疗相对简单。

曾说“夫儿女之病,非七情所致。不在肝经,就在脾经。若不在脾经,多在肝脾。”

清光绪年间,岭南程《针灸大成》认为小儿病证治法无外乎平肝、健脾、清心三法,称为小儿治法“六字法则”。其基本核心是强调儿科疾病病因变化的简单性,并告诫不要广泛压制,伤害无辜者,影响儿童未来的成长。

这个版本的好,和注释都很齐全,下载地址: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henjiudacheng/indexhtml

初学者从第五卷开始看比较好,学习针灸的次第:

①读《针灸大成》:先背诵五腧穴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②学《难经》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以及泻南补北的原理,结合上面的五输穴歌,大部分的疾病就能治疗了。

③接下来是针灸手法,这方面的书推荐《金针梅花诗抄》,很详细,什么“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④上面三步结束,已经能够治疗大部分人了,再学习灵龟八法和子午流注针灸法,这方面记忆很繁琐,我至今还记不住,随身带着一个小纸片,正面是灵龟八法、反面是子午流注。

⑤学无止境,接下来还要系统学习从头到脚的穴位和奇穴。参考各门各派的独门秘籍,例如董氏奇穴针灸法,以治疗疑难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