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风吃什么和送别吃什么菜谱推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接风吃什么和送别吃什么菜谱推荐,第1张

现在接风和送行,总要大吃一顿,那么接风吃什么食物好?送别吃什么食物好呢下面是懂视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接风的菜谱和送别的菜谱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接风吃的菜谱一酸辣汤

酸辣汤的标准配料有鱼唇、猪皮、鱿鱼,这三种主料是酸辣汤的首选,当然也可以加鸭血、豆腐等配料。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州传统名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酒糟、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今天你吃荔枝肉了吗

淡糟炒蚬子

闽江中有一种**河蚬,福州人称作“_拗“(福州话音读),不像一般的黑色河蚬一样,清淡中带有一丝苦涩,**河蚬肉质饱满,蚬汁清甜。这道淡糟炒蚬子酒香浓郁、蚬子肉质鲜嫩,香甜可口,不太下饭,但是适合佐酒。

海蛎抱蛋

也有写“爆蛋”,不知道何字正解。海蛎不仅肉嫩味鲜,而且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美誉,海蛎抱蛋是福州小炒店里常见的一道菜,吃起来那个香,恐怕没有人不喜欢的吧!

爆炒双脆

爆炒双脆兼具了酸甜和浓稠两种特色,是福州人比较喜爱的一道黏糊菜肴。以海蜇和猪腰作为主料,通过简单的烹制即可上桌,酸甜开胃的爆炒双脆配饭极好,让人恨不得连汤汁都吃个精光。它可是考验一个福州小炒店水准的代表菜品之一呢。

接风吃的菜谱二红糟肉

红糟是福建当地人自酿一种红曲酒的的酒糟,风味独特。很多福州人过年过节都离不开这红糟,做红糟肉、红糟鱼、红糟羊肉、炸糟鳗等美味都离不开这一味:红糟。

洋烧排

洋烧排在福州有一个别名叫洋烧蛙脚排,因成熟后肉收缩,骨头外露,酷似海蛙的两只脚而得名。洋烧排呈现了闽菜酸甜口味的特色,入口脱骨、骨香肉嫩、酥而不烂,是一道闽人喜爱的家常美食。对于肉控来说,午饭配上一块洋烧排是不是十分过瘾呢!

韭黄炒鱿鱼

福州人做菜好个酸甜香,韭黄爆炒后香味扑鼻,所以成为福州菜常用的佐料之一,而这道鲜香美味的韭黄炒鱿鱼自然也成为福州人饭桌上比较常见的菜肴。

醉排骨

福州的传统名菜。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菜,大人孩子都爱吃,平常就不一定能吃到了。因其香味浓郁,令人陶醉,故名之,桔红色,酸甜微辣,外脆里鲜嫩。

送别吃的菜谱一南煎肝

南煎肝,是福州一道久负盛名的名菜,在福州土话里,南和2同音,所以,也叫两煎肝。南煎肝以猪肝为主要原料,把猪肝、冬笋切成片,挂上蛋清糊。80度油锅炸至七成熟时滗去油,烹入酱油、白糖、绍酒、胡椒粉、蒜米、葱珠、芝麻油等调料翻炒即成。此菜肉嫩外润,味道鲜美,富有营养。

红鲟蒸粉丝

这道菜在很多福州的大场合上都可以看到,农家婚宴、传统节日如半旦等。想来福州人是很爱这道菜的,大多食客吃这道菜最爱埋在下面的粉丝,吸收了鲟的精华,吃起来甜滋滋美味得很,鲟肉要做到半含肉汁才好。

豆腐蛎

豆腐蛎为福州民间风味菜,一般民间为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接风均有这道菜。因豆腐有调节水土的作用。这道菜营养丰富,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牡蛎浓度的作用。

菊花鲈鱼

"菊花鲈鱼"是福建福州地区汉族风味名菜,形似菊花,朵朵挺俏。鲈鱼自古人馔,历代古籍均有记载,《烟花记》载有隋炀帝对鲈鱼的评价: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也。

酸笋鱼头汤

福州人最熟悉的鱼汤就是这碗“酸笋鱼头汤”,福州话里有“要吃鱼汤七十二”之说,而吃笋丝鱼汤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酸笋,只可以在夏季才可以制作。

拉糟鱼块

拉糟鱼块是一道福建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此菜糟香扑鼻,外红里白,肉嫩可口。鱼块的做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拉糟鱼块,这道菜是最常见的家常菜之一,糟香扑鼻,外红里白,肉嫩可口。此外,它还具有补气调理的作用。

扳指干贝

扳指干贝是福州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福州菜。成品黄白相间,素雅美观,鲜嫩软润,清淡芳香。

送别吃的菜谱二龙身凤尾虾

龙身凤尾虾是福建福州地区汉族名菜,属闽菜系。成莱后身似龙,尾似风而得名,有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调理、补阳调理、阳痿早泄调理的功效。

鸡汤汆海蚌

上过国宴的“鸡汤汆海蚌”就是一道高汤汆出的闽菜佳肴。“西施舌”(长乐漳港海蚌)与高汤完美结合,那鲜美浓香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淡糟香螺片

淡糟香螺片,福州市汉族传统名菜,属闽菜系,雪白的螺片淡妆着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令人叹为观止。

佛跳墙

佛跳墙是将海参、鲍鱼、鱼翅、花胶、干贝、鸽蛋、花菇……等十几种奢侈材料炖成一坛。一盅汤汁满满,饱浸着功夫和感情的佛跳墙是多么可贵,难怪能登堂入室。

煎糟鳗鱼

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鼎边糊

一样米养百样人,福州人把米做成了锅边。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福州著名风味小吃,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虾汤中,煮制而成。

醉糟鸡

醉糟鸡是福建福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福州菜。是将肥母鸡加红糟煮熟、醉糟而成。色泽淡红,骨酥脆,肉软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腻。

猜你感兴趣:

1接待外地朋友来家乡怎么招待

2接风吃什么菜好

3接风送行酒说什么啊

4金正昆的接待礼仪

西方世界的劫难6中的所有美食配方是什么呢很多玩家还不太清楚所有的菜谱内容,下面一起来看西方世界的劫难6美食配方菜谱大全。

西方世界的劫难6菜谱大全

烤肉

高级烤肉

特级烤肉

烤鸡腿

盐浸鱼块

秘制水果沙拉

盐浸鱼块+

蟹肉寿司

鸟蛋泡芙

起司面包

鱼籽寿司

枫糖果酱

渔夫浓汤

水母拉面

龙王酒

红海秘酒

格潘风味奶酪

远古之酒

羊奶酒

酒香剑鱼

翡翠鱼刺身

古藤奶茶

龙虾烤串

美心鱼饼

烟熏香肠

黄油炸鸡

黄金酸菜鱼

皇家奇迹火锅

异国大盘鸡

梦幻冰淇淋

百兽猛锅

原标题:大唐盛世的皇家御膳:唐玄宗也是个吃货,而且是懂行的大吃货

大唐盛世的皇家御膳:唐玄宗也是个吃货,而且是懂行的大吃货

说起盛唐时期的御用美味,不得不提及唐玄宗的餐桌,上面的美味佳肴,不但能拴住唐玄宗的胃,而且还能俘获杨贵妃的心。

唐代帝王的御膳,由尚食局负责,除了奉御等管理人员外,单操刀掌勺的主食就有十六人,主膳有八百四十人之多,这些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的食神,拿出浑身的解数,为自己的主子奉上一桌桌精美的膳食,保障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肾的食禁。

唐玄宗的饮食习惯,与其执政风格相一致,前期会吃,后期胡吃,开元年间较为节检,天宝年间趋向奢侈。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他看到一个卫士将剩饭倒入下水道,差一点杖杀之。而到了天宝年间,他赏赐安禄山的美味,却无法用金钱衡量之。不过,无论繁简,他的口味仍以胡食为主,面食多吃饼,肉食多吃鹿羊。

《旧唐书》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胡饼是唐玄宗不可或缺的餐桌食品。这种以面粉、芝麻、洋葱为主料的食物,是当时餐桌上的时尚,唐玄宗更是陪爱有加。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西逃走到咸阳集贤宫,没有东西吃,就是用“胡饼”充的饥。《资治通鉴》记载:“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看来,杨国忠是非常清楚主子饮食的爱好,虽然逃跑中条件艰苦,他还是找了多个门店,弄到了主子喜欢的食物。

说到胡饼,让人想起了唐玄宗当潞州别驾时,与长安豪家弟子饮酒的故事,《唐语林》记载,唐玄宗当时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这个巨馅到底是什么食物,一时难解。后来发现,这个巨馅的关键是“巨”,在胡食系列中,只有《酉阳杂俎》所记载的“毕罗”,与之吻合。《酉阳杂俎》描述这种食物时用“形粗大”三个字,所突出的就是“巨”。这种食物在当时的长安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小吃,由波斯传入,内有馅,能蒸能烤,品种有“樱桃毕罗”、“天花毕罗”、“蟹黄毕罗”。如果看看当时唐玄宗的吃相,想必他餐桌上绝对不会舍弃这种早已爱上的食品。

时令不同,唐玄宗后宫的厨子们也会调剂一下面食的花样,尤其是节假日,各种可口的面食便会端上御膳房的餐桌。每年的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生日,当时称“千秋节”,举行的庆贺宴会上,有一碗面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唐玄宗爱吃的“生日汤饼”,就是现在所说的长寿面。这碗面,隐藏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往事,道出了唐玄宗移情别恋、忘恩负义的坏毛病。开元后期,王皇后恩宠渐衰,颇不自安,向丈夫哭诉,父亲曾用一件短袖上衣换来一斗面粉,给他做生日汤饼,可唐玄宗早已忘记了这碗面,后来,还是找岔子将皇后废为庶人。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不少唐玄宗假日的特色小吃。每年的端午节,宫中“造粉团角黍,贮於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粉团,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如麻团。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宫内则要做“麪蠒”,“蠒”古通“茧”,这是一种包有馅的馒头。

从唐玄宗赏赐安禄山的“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分析,馄饨也是唐玄宗的家常便饭,想改善口味时,就来一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杜甫的诗中则记载了当时流行的另一种宫廷食品,“槐叶冷淘”。《唐六典》记载这种凉面说,“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这种以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而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凉水中浸漂,加佐料调味食用,可谓消暑之上品。生活在唐玄宗时代的杜甫有“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之句,可见,天热难耐时,有时唐玄宗的晚餐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大碗“槐叶冷淘”。

当然,唐玄宗并非素食主义者,他对肉类食品更感兴趣,尤其喜欢鹿肉、羊肉、野猪肉。因为,除了宫廷采购和各地晋献之外,唐玄宗还有打猎的习惯,鹿和野猪则是常获的猎物。《太平广记》记载了两位为唐玄宗写生的画家,一位叫陈闳,曾为唐玄宗“射猪鹿兔”受诏写貌;另一位叫韦无忝,则画了唐玄宗“一箭中两野猎”的英姿。《旧唐书·宗室志》也曾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唐玄宗在近效咸阳原上狩猎,“有大鹿兴于前然其躯,颇异于常者,上命弓射之,一发而中,及敕厨吏炙。”先打猎,再烧烤,这种野味可能是唐玄宗的最爱,毕竟亲手捕获的猎物,吃起来会更香。

熟羊腿就胡饼,是唐玄宗的另一最爱。《次柳氏旧闻》记载,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曾陪唐玄宗吃饭,御膳房准备了一只“羊臂臑”和一盘胡饼,李亨拿刀子将羊腿割开时,羊油沾了一手,他用胡饼将手擦干净后,将胡饼吃了。唐玄宗满意地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爱惜”。羊臂臑,实际就是煮羊腿,严格地说,是羊的前腿,这里虽然没有后腿肉肥美,但精肉和胶质多,吃起来更有嚼头儿。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进膳,唐玄宗没有斯文地用筷夹菜,而是持刀食肉,这更彰显了唐玄宗餐桌上强劲的胡风。

作为超级吃货,唐玄宗并不迷信后宫厨吏的手艺,有时,他也变着法做一些吃的新花样儿。唐代卢言《卢氏杂记》就记载了唐玄宗发明的新菜谱:玄宗命射生官射鲜鹿,取血煎鹿肠食之,谓之热洛河。这种以鹿血和鹿肠合制而成的食物,补肾强劲,吃得多肯定会流鼻血,不过,唐玄宗对这项专利倒是很得意,曾经作为奖赏赐给安禄山、哥舒翰等军中大将,这一方面,是为了安抚人心,更多的则是显摆自己的手艺。

古时称切生鱼片为“斫脍”,最早的斫脍佳料是鲤鱼,唐玄宗虽然喜欢这道菜,但他却不吃鲤鱼,因为他姓李,“鲤” 字和“李”字谐音,他曾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和十九年(公元731年)两次下令禁捕鲤鱼。为了避忌,他改吃鲫鱼,《酋阳杂俎》 记载,他赏赐安禄山的物品中,就有“鲫鱼并鲙手刀子”,而北宋大内藏画目录《宣和画谱》则收藏有《明皇斫鲙图》,唐玄宗爱吃生鱼片当是不争的实事。

一桌佳肴,如果没有汤,就像有山没水,失去灵气,唐玄宗的饮食中,自然少不了上等的美味汤汁。值得关注的是,唐玄宗爱喝的汤,都不是像酸辣肚丝汤一类的纯粹的汤汁,而是继承了古代烹饪中,药膳不分的传统,餐桌上的每碗汤水,大多是补身去疾的良方,彰显了太平盛世时人人都想长寿的生活愿意。

李林甫的女婿郑平,早生华发,李林甫疼爱他,就把唐玄宗赐食的“甘露羹”端给郑平喝,《海录碎事》记载这碗汤的功效时,说郑平喝后,“一夕鬓如黳”。有了这碗汤,相信喜欢养生的唐玄宗,绝对有一头令贵妃心醉的黑发。后人挖掘这种汤的配制方法,说是用何首乌、鹿血、鹿筋制作而成,也许只是这碗汤配制秘方的冰山一角,因为,现在无论多么高级的厨师配制“甘露羹”,也没有谁能配出今晚喝了,明天早上白发全部消失的汤来。

《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赏赐安禄山的食物清单中,还有几种唐玄宗秘制的汤剂,其中,“金石凌汤”是消热去火的,《千金翼》记载了这个方子的配制;而五术汤似乎是一种与道教养生有关的汤剂,其配方不得而知。从这张清单中,还可以窥见当年唐玄宗的饮食爱好。他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还有:一种叫“阔尾羊窟利”的肉干,马酪、蒸梨、野猪鲜和野鸡。无酒不成席,唐玄宗爱喝的酒,则是桑落酒和清酒等。

如果把唐玄宗爱吃的这些零散食谱整合在一起,权且冠名盛唐“胡汉全席”,那么,唐玄宗的餐桌上会出现:一是面食:有胡饼、毕罗、粉团、角黍,麪蠒和馄饨,过生日时,外加一碗生日汤饼,暑天时,少不了一大碗槐叶冷淘;二是肉食:有羊臂臑、热洛河、生鲫鱼片,爆炒小野鸡、红烧野猪肉、阔尾羊窟利等;三是汤汁:甘露羹、五术汤、金石凌汤等;四是其他:马酪和蒸梨;五是酒水:桑落酒和清酒等;六是果盘。如果杨贵妃陪吃,当然少不了一大盘味道鲜美的荔枝。

有了这桌美食,再有陪吃的美人,唐玄宗的生活算是幸福的。可他的晚年,爱美人,爱美食,就是有点不爱江山,他把美味送给李林甫,李林甫顶着满头的乌发,变着法子混乱朝政;他把佳肴送给了安禄山,安禄山吃饱了肚皮,补好了身子,反过来让他失去了江山,缢死了美人,最后,从四川回到长安时,他不得不舍弃美食,竟然不吃不喝在炼起了辟谷,浸以成疾,命归西天。

通俗地说,唐玄宗的一生,就像一碗来之不易的牛肉拉丝面,有肉、有面还有汤,算是完美。如果他知道珍惜,均匀地细嚼,慢慢地品味,一生可以喝汤吃面有肉吃。可这个人,碗一端上来,他先把牛肉吃完,到最后,只有喝一些清汤了。人的一生,是吃肉,还是喝汤,只有靠自己把握。

(本篇完)

窥视古人前辈们吃什么一直是比较有趣儿的话题,古籍中对食物的文字及图画描述非常多,但毕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没看见真东西总感觉不够踏实,如果有实物呈现在眼前,那是最直接的了,毕竟耳闻不如一见嘛!

那么,考古发掘中能出土食物遗存就显得特别重要,那是最直接的证据呀。

2010年,考古学家咸阳挖掘一座战国秦墓,在铜鼎内发现了保存了2400多年的骨头汤。对骨头样本的分析得出,锅中食材是一只未成年的小狗。

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吃狗肉了,现在拒吃狗肉的人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吃和不吃都不应当视为野蛮。

荆州市在距今约2400年的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出土一条鲫鱼干,这条“千年珍藏”已经被处理妥当,留给墓主黄泉路上祭祭五脏庙。

《西游降魔》 里的降妖道长只拿银两,可惜错过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宝物。

江苏容县西周墓中曾出土了一坛子鸡蛋,距今有2800余年,看模样和现代鸡蛋没啥区别,不知道是不是腌的咸鸡蛋。

中国临潼湾李村一座2000年前的古墓内,这些牛肉干被装在一个密闭的青铜罐中,因岁月的侵蚀,它们已经碳化呈墨绿色,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牛肉干。

当时的牛肉一定是稀罕物,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带着“路上”吃最能体现对死者的尊重。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下葬时就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牛肉干了。

汉晋时期的 比孜里墓 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洛浦县,属于古于阗国的管辖范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该墓地出土了一堆粉状物,是混合黍面和少量大麦面粉,并添加一些肉类,当时应该是烤制成饼状的食品。

宁夏汉墓曾出土过一些烤肉串,距今2000年。其实只加点盐的烤肉依然很浓香,具有原始野性的风味。

2002年在青海 和喇家遗址 发现了最古老的面条,距今有4000年,是用小米和黍(黄米)做的。装面条的盆底还有些骨头渣,这肯定是一碗“骨肉拉面”。

面条在魏晋时期叫汤饼,南北朝时期叫水引,唐宋时期叫冷淘,这可能和食用的方式有关。

《东京梦华录》 里记载北宋汴京食肆就有包子、馒头、肉饼等店铺,面食店专营几十种不同口味的面条。

元代出现过可以储藏的干面条(挂面)。

做面条的面粉,需使用到石磨,而石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此后不断地演化成现代的样子,但先辈们想要吃上一碗像模像样的面条,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作为粮食加工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能将一粒小种子的皮,省时省力的去掉确实煞费苦心,这道工序前后用掉了几千年时间。

小弟曾试着将小米去皮熬粥,用手搓掉米粒,再用捣蒜的蒜臼子碾压,最后用簸箕筛掉皮糠,然而根本弄不干净,最后煮的粥那叫一个难吃,本着不能浪费粮食的精神,想着几千年前的古人,含着眼泪,一口就咽下去了,从此再没勇气尝试了。

这一碗面条聚集了多少前辈们的智慧和汗水呀,所以中国人吃面条一定要低着头,是对祖先的感谢!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菱角,这在当时有可能是极重要的主食。

唐代诗人王维:“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新疆吐鲁蕃 阿斯塔那墓葬群 出土过花样众多的点心,看着就美,美而不能食之的美。

还有饺子,形状和现在没啥两样。对了,还有这千年葡萄干。

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里面的“檾”指的就是苘麻,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苘麻种子,7000的古人是怎么烹饪这些吃的呢?

1993年,张家口发掘了一座大型辽代墓葬 ,这座古墓是辽代氏族张文藻夫妻的合墓,墓中一桌酒席令人瞠目结舌,满座的食物也依稀可辨,有栗子、豆子、胡饼等,盘盘碗碗的摆了一桌子。

在湖南武陵山 里耶古城 出土大量食物,有水稻、核桃、梅子、酸枣等,这可都是当年秦代人民吃的食物,相当丰富了。

在这其中,有一种叫 藠(jiào) 头的东西,这玩意长得和大蒜差不多,但和大蒜是两码事。

当时估计是一种佐餐的辅食,应当是蘸酱食用的,现在网上有得卖,酸甜、香辣各种口味,有心的可以尝尝。

山东烟台出土陶片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的157粒水稻种子,还有若干黍、粟种子痕迹。

考古学家曾在一座1000多年前的唐代古墓中出土过古代的馕,这种囊和现代的囊已经很相似了。

70年代,长沙市的郊外发掘出三座汉代大墓,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辛追墓,出土的食物非常丰富。

畜类有兔、家犬、猪、梅花鹿、黄牛、绵羊。

禽鸟类有雁、鸳鸯、鸭、竹鸡、家鸡、环颈雉、鹤、斑鸠、火斑鸠、猫头鹰、喜鹊、麻雀。

水产类有鲤鱼、鲫鱼、刺鳊、银鲴、鳡鱼和鳜鱼。

谷物类有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

蔬菜有葵、芥菜、姜、藕

水果有甜瓜、枣、梨、梅、杨梅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随葬品的清单(遣册),出土的312枚竹简中,还记载调味品、面点,甚至是做好的佳肴。

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葬出土的青铜蒸馏器里装满了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实。

古人烹饪食物做法无外乎蒸、煮、烤、煎、腊,据说炒菜始于秦汉时期,但普及在魏晋时期。这和铁器大量应用、动物油脂与植物油脂的提取有不可分割的因素。

食物能保存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只是代表了我们先辈食谱中的一部分,至于味道大可不必担心,我小时候过年吃带肉的三鲜馅饺子便感觉是天低下最美味的佳肴了。

看看菜谱的面积就知道了,厨房的勺子才是真正的文明尺子,美味是丈量文明深度最可靠的依据。

看看欧洲,到了十九世纪仍然没有啥像样的菜谱,而东方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关于美味佳肴的诗歌了。

赣湘边界小县莲花的“土菜”“莲花血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以这道菜命名的酒家、菜馆,已经遍布天南地北。长沙、广州、深圳、海口、上海、北京到处都有“莲花血鸭”的影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共有5000多人,在全国各地经营“莲花血鸭”餐馆,数量达1000余家,每年可为莲花赚回近2亿元。

在莲花,“莲花血鸭”是家家爱吃,人人喜欢。这道菜选用本县土生土长的鸭子,加上当地的上等茶油、米酒、红辣椒,经过本地厨师精心烹调,色美味香,鲜嫩可口。年长日久,“莲花血鸭”在该县已变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不管城镇还是乡村,人们时不时杀只鸭打牙祭。城乡所有的餐馆,主打菜必定是“莲花血鸭”。外地客人来莲花,首选的也是这道特色菜,因为“途经莲花不尝鸭,简直让人笑掉牙”。

一个美好的传说,伴随着“莲花血鸭”诞生。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集师勤王。这天,他来到莲花,准备和当地义军一起喝鸡血酒,歃血为盟。当时找不到鸡,而莲花又盛产鸭子,便以鸭血冲酒。火头军大师傅刘德林在炒鸭子时,把没喝完的鸭血酒错当成辣酱倒入了锅中。不想不久,一股香辣味四起,只见菜呈糊状、色呈紫红。鸭子端上桌,文天祥一尝,赞不绝口,问道:“此为何菜?”刘德林将错就错答道:是本地的特色菜,叫“莲花血鸭”。一道菜因此得名且世代流传,后来,又上了晚清宫廷的皇家菜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脑子活络的莲花人,决意让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发扬光大”,把“莲花血鸭”“赶”向全国各地。他们说干就干,利用便捷的交通,把莲花的鸭子、茶油及其他土特产运到各地,很快,这道菜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10多家“莲花血鸭”菜馆已在南昌落户。民德路上“莲花血鸭”土菜馆的老板彭颂军说:去年,我从莲花到南昌开了两家以经营“莲花血鸭”为主菜的土菜馆,没想到生意好得出奇,每位到店里吃饭的人,都是慕“莲花血鸭”之名而来,弄得原料有时供不应求。明年,我准备开第3家店,逐步实现连锁经营。

广州“韶山血鸭”饭店老板李齐峰通过电话告诉我们:在莲花长大的人,对“莲花血鸭”有一种独特的情结。广州的莲花人多,他们不但自己来我这里吃“莲花血鸭”,还带来了台湾客商、外国友人。元旦、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店里的生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客人一批接着一批,有的甚至排队也要等。现在,我的店每天要招待上百批客人,每批客人点的头一道菜就是“莲花血鸭”。

出生于莲花琴亭镇现在北京经营“赣西血鸭”餐馆的李建明说道:读大学时,我总是向同学们念叨着“莲花血鸭”独特的味道。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妈给我做“莲花血鸭”吃。我经营“莲花血鸭”纯属偶然。那时,我还在广州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一次陪北京客人去吃饭。客人问我有没有我们家乡的特色菜,他想尝一尝地方风味,于是我将他带到了李齐峰的饭店。“莲花血鸭”一上桌,客人就被浓浓的香气所吸引,迫不及待尝了起来。饭后,他问我在北京是否也能吃到“莲花血鸭”。经他一提醒,我突然萌发一个念头:上北京去开一家“莲花血鸭”餐馆。今天,我已经把“莲花血鸭”的招牌挂在了北京的街头,过不了多久,我会让“莲花血鸭”“游”到王府井去。

有趣的是,各地的“莲花血鸭”店,还成了在外的莲花人寄托乡思、联络感情的“驿站”、“会馆”。在广州,每当节假日,莲花籍的当地人或务工者,就会齐聚一堂,吃着血鸭,一表对家乡的思念。一位在广州定居的莲花老乡说:长年在外,总是会想起家乡的风土人情,总是会想起同家人一起享受“莲花血鸭”的快乐时光。在广州务工的莲花人平时不开伙,就盼着过节时,能同亲朋好友一起到酒店吃上一回“莲花血鸭”。李齐峰说,每个节假日,他都要留出几个包厢,等着莲花人来聚会。

“莲花血鸭”,香飘万家。比如在深圳,就有5家“莲花血鸭”餐馆,在海口,经营“莲花血鸭”的酒店达七八家。但如何通过一个风味独特的菜肴来形成一个产业,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加速品牌化经营。“莲花血鸭”历史悠久,有关部门应该把它的发展上升到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花大力气、下大工夫,为其申请受到保护的“绿色商标”;同时,引导经营业主和农民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种开拓市场,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

做大、做强、做优。莲花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可依托山多水活的优势,结合莲花的传统种养和“莲花血鸭”的发展趋势,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的思路,打造一个经营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的“莲花血鸭”原材料供应基地。

组建发展协会。“莲花血鸭”目前还是处于自发经营状态。要以协会的形式,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莲花血鸭”经营业主联系起来,把各地的餐饮信息收集好、梳理好。同时,要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技术提高会,积极组织经营业主交流经验、培训管理人员和烹饪技术人员。`

不少人都知道许多菜系闻名遐迩,而仅以一道菜风靡各地,则如凤毛麟角。我们期待着把“莲花血鸭”打造成莲花人创业的大产业,以此带动一批人致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